染料和药业

在有可能大规模炼钢以后,焦炭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有臭味的煤油是炼焦厂和煤气厂的副产品。对它作了化学分析后,发现它是一种有价值的原料。在进行研究之后,很快就出现一个有利可图的生产行业:焦油染料工业。它开始于年轻的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珀金(1837~1907 年)的一项发明。他于 1856 年首次合成生产了一种苯胺染料,紫红色的苯胺紫。而在这之前,

染料多半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炼生产的。英国的这种新的染料在 1842 年伦敦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普遍好评。但英国的纺织印染工业起初对此兴趣不大, 因为大不列颠能从它的殖民地获得任何数量而价格又合理的天然植物染料。1884 年以前,德国不占有殖民地。但从海外输入靛蓝以及染色木本植物,每年得耗费数百万英镑。因此德国对生产苯胺染料有较大的兴趣。

英国和德国染料工业的先驱者是李比希的一个学生廉·霍夫曼(1812~ 1892 年)。他在 1862 年举行世界博览会时,已在伦敦化学学院当了 17 年教授。珀金是他在那里的一个学生。霍夫曼对英国年轻的焦油染料工业的成就印象很深,看到了这一前途无量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可能性。1864 年他返回德国。最初在波恩,后来在柏林大学他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成为德国染料工业的伟大先驱者和泰斗。

19 世纪中叶以后不久,德国的焦油染料工业有一些企业,开始时规模很小,现在则居于领导地位。这些工厂度过开始成长阶段中的困难,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发展成为有影响的企业,今日已成为德国最大的企业之一。

它们之中最古老的,要数过去的弗里德里希——拜耳公司染料厂。该厂于 1850 年在埃尔伯菲尔德建立。1891 年它已发展为一家举世闻名的厂家。后来,它在勒弗库森建立了一座新厂。勒弗库森今日是一座拥有 10 万人的工

业城市。城市的中心是拜耳工厂。由于工厂不断发展,这一城市直到 1930

年才算真正建成。它是 4 个乡合并成立的。企业的首脑在 20 世纪初期是化学家、工业家兼教授卡尔·杜伊斯贝格(1861~1935 年),他曾 8 次获得荣誉博士称号。从 1899 年起他一直是公司的董事会的成员之一,为发展染料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5 年他担任全德工业协会的主席。

从 1861 年起在曼海姆创建的焦油染料厂,于 1865 年发展成为巴登苯胺

和苏打工厂。创办人弗里德里希·恩格尔霍恩于 1848 年在曼海姆创办了一座煤气厂,之后转归曼海姆市所有。他的兴趣从照明煤气转向煤气副产品煤焦油的利用。当时在专业界已谈到煤焦油多方面利用的可能性,因此一开始就

很重视了对煤焦油的研究,从而促进了竞争。李比希在慕尼黑的继任者阿道夫·冯·欠耶尔于 1880 年对最重要的一种天然染料靛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

析,这为人工生产靛蓝打下了基础。在 20 世纪末前后,巴登苯胺和苏打工厂首先生产出合成靛蓝。当时该厂已有 6,000 名职工。该厂生产的多种染料中最著名的是茜素、曙红和阴丹士林。

在 19 世纪最后 1/4 时间内,以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的焦油染料工业空前繁荣。已无必要进口昂贵的植物染料,天然染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远远失去了意义。此外,德国的焦油染料成为一项重要的出口项目。1877 年,世界合成染料的产量中德国占一半。在世界普遍的工业化过程中, 对德国染料工业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使新的发明能得到利用,需要有巨大的资金作长期投资。发明日新月异,因而在 20 世纪初,就有企业集中的趋势。早在 1904 年就已有一个染

料工业的利益集团建立起来,到 1916 年参加集团的有上述 3 个厂以及另外 3 个厂。

比利时人欧内斯特·索尔韦(1832~1922 年)发明的一种新的氨苏打法一度使制碱业受到震动。勒布朗法代价昂贵,逐渐受到排挤。在法国,勒布朗方法直到 1910 年才最终放弃不用。在萨勒河畔贝恩堡巨大盐矿,德国第一座苏打厂兴建起来,根据索尔韦专利从事生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当时居于领先地位的德国染料工业带来了严重后果。1913 年,德国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80%。战争使德国不能再向很多国家提供产品,并促使这些国家建立它们自己的工业,没收德国厂商在敌对国的子公司的财产以及德国专利。由于炸药与焦油染料的生产设备和原料是同样的, 美国在战争期间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炸药工业,在战后,这些工厂转而生产染料。1914 年以前,美国的染料是由德国供给的。美国化学染料公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以后又与世界最大的企业杜邦化学康采恩合并。

在英国,一战后也创立了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它把最大的英国化工厂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康采恩。康采恩避免了国内企业的相互竟争, 促进了通力合作,查清了生产规模,形成了名牌产品。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 形成国际竞争能力。染料的使用范围当然不只是纺织品,皮革、油漆、皮毛、造纸、印刷、粉刷以及贴面装饰都使用染料。

早在焦油染料工厂建厂之初,工厂生产就不片面地集中于染料一项。除了硫酸和苏打之外,还经常生产无数其他品种的化学产品。除了大量生产的染料和肥料外,还生产中间化学产品和制剂。除了大企业外,各国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它们主要是对中间产品继续进行化学加工。

由于很多化学工厂是从药铺或从大的药房发展起来的,不难看出,制药业这一特殊行业主要是从这些药厂或药房发展而成的。它在德国 20 世纪的下半叶获得繁荣昌盛,在有名的医生和药物学家的紧密合作下,生产药物和疫苗。赫希斯特染料厂从 1833 年起也从事药物研究,大量生产合成药剂。药物引进市场并被介绍后,其产品品种日益扩大,例如匹拉米董、结核菌素、奴佛卡因、胰岛素等。特别是病理学家保罗·埃尔利希(1854~1915 年)的发现被证明成绩特别巨大。埃尔利希是化学疗法的创始人以及“六六六”的发明者。在埃尔伯费尔德及勒弗库森的拜耳染料厂也创建了制药部门。阿司匹灵与佛罗那在工业上的意义并不逊于赫希斯特的药制品。制成这一种或那一种药品,经常事先需有长年累月、耗资很大的准备工作以及临床试验,才能

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带来利润。今天德国制药工业共有大、中、小企业 600 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