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给希特勒上技术课
在军方的试验井中,布劳恩等人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火箭发射,并且将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推力提高到 2200 磅。这些成果不仅使陆军方面感到吃惊, 也引起了空军的注意,空军建议布劳恩小组把这一动力装置试用于飞机上, 研制出新型的全火箭动力战斗机。在德国军方的大力资助下,冯·布劳恩在波罗的海海滨的佩内明德建起了一个大型的试验厂,继续进行火箭飞行试验。
1939 年 3 月 23 日,布劳恩 27 岁生日这天,他第一次见到了希特勒。当时的政治气氛十分紧张,1938 年的苏台德冲突使许多人嗅觉到大规模战争的味道。每一个德国人都知道,他们的元首正准备摊牌,要挟西方列强满足他的要求。
这天天气很冷,下着雨。希特勒在一些陆军官员的陪同下来到布劳恩最早进行试验的那个试验井。布劳恩随希特勒一行一起走向一座最老的试验台,观看一架 1934 年旧的 650 磅推力火箭发动机进行试车,在强大刺耳的呼
啸声中,希特勒看起来十分平静,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发动机试验中,希特勒始终表情沉静,不为所动。直到看到一枚崭新的 A—5 导弹剖面模型时,他才开始问话。由此可见,希特勒对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十分注意,于是布劳恩就火箭推进原理进行了浅显的解释,他说:
“以前用汽油或柴油和某种汽化系统,利用周围空气中的氧气燃烧作动力的发动机,称为脉冲式空气喷气发动机。但是这种脉冲式发动机只能用于比较低速的飞行,如果飞机以这样的速度飞行,就会被高射炮或战斗机打下来。火箭推进的主要优点是:即使发动机起作用的时间很短,导弹也能像炮弹一样,以极高的速度飞行。因为导弹与炮弹一样,是沿着弹道飞行轨道飞行的,所以导弹初速度越大,射程就越远。”
布劳恩停顿了一会,看了一眼希特勒,发现他正认真地听着,于是他指着 A—5 导弹的流动体系讲道:
“按发动机的单位重量计算,火箭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比用于飞机推进的任何发动机都要大得多。如果能加快燃烧过的气体的排出速度,火箭的末速度还会更大,射程将更远。排气速度翻一番,同一枚火箭所能达到的速度也会翻一番,射程则是原来的 4 倍。末速度还取决于所消耗的与火箭空重
相比的燃料重量。举个例子来说,如果燃料重量是火箭空重的大约 6.5 倍, 火箭的飞行速度将达到排气速度的 2 倍。如果这个比值达到 19∶1,速度将达到 3 倍。火箭要取得高速度,它所携带的推进剂的重量就必须是它自身空重的好多倍,这在火箭飞行中是非常重要的。火箭是能够取得超音速,达到极端高度或极大射程的唯一大型弹射体,当这样一枚弹道火箭落到地面上时,即使不带装载炸药、弹头,它的冲击力也是十分惊人的。”
希特勒听到这里,眼睛里流露出了喜悦的目光,表示出兴趣,布劳恩见此情景大喜,便继续说下去:
“液体燃料看起来十分复杂,它不是用那种把燃料与氧化剂同放在一个容器中的固体推进剂,而是把燃料与氧化剂分别放在两个燃料箱中,通过燃料箱增压,再把液体推进剂压入再生冷却燃烧室。虽然液体燃料火箭增加了这么多复杂的过程,但是它有着很多显著的优点,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排气速度比固体推进剂所能达到的速度高得多,这就意味着火箭的速度更快,射程更远。另外,液体燃料火箭完全可以控制,就像普通汽油发动机一样,推力可以通过减少燃料供应来调节。”
“那么这枚火箭可以运载一些什么有效物质呢?”希特勒问。
“这枚 A—5 火箭只是一个研究用的飞行器。它还谈不上携带什么弹药, 但是我们用这枚火箭进行的全面试验,证明可以造出携带巨大弹头的更大型火箭。”
“飞机的发动机只能靠汽油运转,而火箭则可以使用很多种混合燃料。许多异乎寻常的混合物是很有前景的,比如氢氧混合燃料能使排气速度达到每秒 4000 千米,几乎等于目前酒精——液氧发动机的推进剂效率的 2 倍。不过液氢不易操作,还不能实际应用,所以这种排气速度只是理论上的;这样表明,研制出新的或更先进的混合燃料的可能性。”
布劳恩的简单介绍使希特勒感到满意,他接着问了一些问题,开始表露出对火箭的兴趣。但是当他听到布劳恩说 A—5 只不过是一个研究用的飞行器,不能携带弹头,他大失所望;不过当他听到 A—4(V—2)能把一吨爆炸物运送到 180 英里的介绍后,又立刻表示关注,急忙问研制这样一枚导弹要
用多长时间。布劳恩还想把自己心中宏大的宇宙飞行的计划和盘托出,但是他没有讲,因为他知道,希特勒关心的只是战争需求,对于人类和平发展的宇宙飞行,在他看来无疑是虚幻的空想。
在元首支持和首肯之下,布劳恩等人的火箭研制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经费。布劳恩也深知,如果没有希特勒站在他们一边,研究工作将会遇到很多难题,而通向宇宙飞行的道路将是漫长的,而且一定是不平坦的。
1939 年的秋天,布劳恩等人为了发射新型的 A—5 导弹守候在一个小岛上,等待一个好天气。这天尽管 3000 英尺的高空布满云层,他们还是决定发射第一枚受控 A—5。细长的导弹从发射架上平稳升起,直入云层,消失于其中。喷气发动机雷鸣般的轰响震耳欲聋达一分钟,然后响声消失。大约 5 分
种后,导弹悬挂在降落伞下面再次出现,缓缓降落在波罗的海,离岸仅 200 码。岛上欢声雷动,一艘打捞船将其回收上来,要不是被海水浸湿的话,马上可以再次发射。
在以后的两年中,大约发射了 25 枚 A—5 导弹,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控制系统,每一种性能都很好。垂直发射高达 8 英里,然后沿倾斜轨道飞行。同时还试用了无线电制导波束。A—5 的试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为布劳恩今后更加宏伟的宇宙飞行计划打下了基础。
但是布劳恩小组只是无休止地发射实验火箭是不能适应已经进入战争轨道的德国需要的,陆军军械部需要一种射程大大超过远程大炮的野战武器。经过周密计算的设计,布劳恩小组决定研制一种结构类似 A—5,可以通过铁路运输的火箭,可以把一吨重的弹头携带至 275 公里的射程内。于是 V—2 的原始构想产生了。
1940 年夏天,为了成功地研制出 V—2 导弹,完成这个巨大工程,冯·布劳恩全力以赴地干起来。工程难题堆积如山,亟待解决。而布劳恩对这一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独创性的工程中,他有着非凡的领导和管理才能。为了 V—2 早日诞生,他先后组建了“过氧化物蒸汽发生器研制小组”、“燃烧喷射实验小组”、“超音速风洞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布劳恩还邀请一些大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教授到佩内明德来,与他们合作,委托他们完成一些研究任务。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第一枚 V—2 导弹终于可以矗立于发射架上,进行发射试验了。发动机点火时,发出了可怕的轰鸣声,导弹腾空地上升了一秒钟,随即因燃料供应发生故障,弹尾朝下落了下来。尾翼因缺乏抗这种强冲击的硬度,弯曲变形,然后 V—2 便翻倒下来,在爆炸声中炸得粉碎。
一个月后,第 2 枚经过改进的 V—2 导弹再次发射,布劳恩对它充满了期望。这一次 V—2 通过了令人担忧的音障升上了天空,直到第 45 秒时,人们还看得见它;突然间,它开始摇晃起来,在一片白色蒸汽之中解体了。
1942 年 10 月 3 日,第 3 枚 V—2 升上了天空,直到第 63 秒切断电源时, 导弹还可以清楚看到,然后渐渐离开视线;雷达跟踪表明,导弹上的发报机继续运转达 5 分钟左右,最后坠落在波罗的海。这第 3 枚 V—2 达到的最高高度达 85 公里,射程为 190 公里,虽然没达到预计射程,但多数专家均表示满意,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发射试验。
这次发射试验的成功引起了国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希特勒也成了一个火箭迷。V—2 导弹在德国投入大规模生产,并且即将投入军事应用阶段,此时的布劳恩更加繁忙,工作也带有极大的危险性。在 1944 年一次为测定弹头杀
伤力和导弹准确性的实验中,他险些被自己的火箭武器击中,那次弹着点距离他只有 300 英尺。
1944 年 9 月 8 日,德国部队从荷兰海牙郊外发射了第一枚用于实战的 V
—2 导弹。发射后不到 6 分钟,下午 6 点 43 分,这枚带有 2000 磅炸药的 46 英尺长的火箭,在离英国伦敦很近的泰晤士河畔的奇齐克爆炸,造成严重破坏。这以后,导弹武器的应用最引人注目地开始了,10 天之内,纳粹德国向伦敦倾泻了 26 枚 V—2;戈培尔在电台上大肆鼓吹 V—2 导弹的威力。布劳恩也通过电台了解到,他那即将闻名世界的 A—4 火箭被希特勒命名为“报复武器 2 号”(V—2)。
布劳恩 V—2 火箭问世的意义类似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它们有两个共同点:飞机除了促进国际和平、发展民用航空和繁荣国际贸易外,还可以用于战争,同样,大型火箭即可以帮助人类探索宇宙和发展空间科学,也可以用于战争。
布劳恩和佩内明德火箭基地小组的成员们也为此感到懊悔,他们原想把V—2 火箭作为月球飞行的第一步,但是却参与了战争的残酷行动。在二战中,德国总共向同盟国发射了 6000—7000 枚 V—2 火箭,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经济破坏更为严重。布劳恩认为,他们研制 V—2,并不是想要作为一种残酷的杀伤性武器,他一心一意研制 V—2 的目的是宇宙旅行;V—2 用于军事作战他深感遗憾。为此他受到了纳粹的怀疑,甚至遭到调查和拘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