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1881—1945)

在 20 世纪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音乐世界中,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坚定地根植于自己民族的传统土壤之中,大胆吸收一切可供借鉴的外来表现手段。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 20 世纪中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

贝拉·巴托克(Béla Bartók)于 1881 年 3 月 26 日出生在匈牙利托伦塔尔的瑙杰圣米克洛什(现名圣尼古拉——马雷,划属罗马尼亚)。父亲在当地农业学校当校长。父母亲都是音乐爱好者,常常和朋友们聚在家里演奏音乐。每逢于此,小小巴托克总是听得十分入迷。若有人发出别的声响,他居然还要一本正经地干涉。

巴托克 5 岁时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7 岁时上学,同年不幸丧父;9 岁时, 开始练习作曲;11 岁时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并开始从著名音乐家拉兹洛·艾凯尔学习。从 12 岁起,他便开始靠教授私人钢琴课,补贴家用。13 岁时, 他随家人移居富有悠久音乐传统的城市普雷斯堡,拉兹洛的父亲匈牙利歌剧的奠基人弗朗茨·艾凯尔和匈牙利前辈大师李斯特的专业道路都是从这座城市起步的。

普雷斯堡的音乐生活十分活跃,巴托克来到这里真是如鱼得水。他结识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参加当地盛行的家庭演奏会,出席音乐会,观赏歌剧, 到 18 岁时,便已学遍了从巴赫到勃拉姆斯的全部曲目。

巴托克的母亲文化素质很高且颇有远见,她无心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她认为必须经过充分的基本教育,才能保证孩子日后顺利发展。巴托克秉承母训,发奋读书,认真完成学校功课,凭着优异的成绩得以免除学费, 并挣得奖学金减轻孀居寡母的经济负担。

1899 年,巴托克在普雷斯堡结束中学教育后,因超乎寻常的才能免试进入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接触到了理查德·斯特劳斯的作品,大为折服。可惜当时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教学偏于保守,学校乐团几乎从不演奏当代作品。学生们必须越过多瑙河,在大河彼岸圣卢凯温泉的音乐会中, 才能一饱耳福。

音乐学院毕业后,巴托克于 1904 年 1 月上演了自己第一部重要作品《科树特交响曲》。科树特是一位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匈牙利民族英雄。因此,担任演奏的乐队中有一些奥籍音乐家至为不满。排练中,他们大声抗议,拒绝演奏;初演时,竟然有五名担任重要声部的奥地利人装病请假。然而,这部充满爱国主义情绪的作品毕竟受到了热烈欢迎。初演时,年轻的作曲家在如雷的掌声中谢幕达十多次。

翌年 8 月,巴托克曾去巴黎参加过一次作曲比赛,但因为他的作品过于“新潮”落选了。年少气盛的巴托克十分气愤,他说:“真是岂有此理。作品的演奏还差强人意,偏偏倒是那些评委们听不懂,实在可耻。让这些畜生来宣布我的作品不够格,只能说明空前未有的愚蠢。”

同年,巴托克在国内旅行时,一路上听到许多民歌,令他大为震动。他开始认识到,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真谛原是蕴藏在广大的乡间农民歌手中。他终于找到了弘扬发展匈牙利民族音乐的基本起点。从此,他和亲密的朋友、作曲家柯达伊一道,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民间音乐研究工作。

为了收集记录民歌,巴托克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历尽了风霜辛

苦。一位朋友在乡间见到他时,对着他的模样竟惊奇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他的裤腿卷起来塞在靴子里,旧上装、破帽子,还套了件磨光了的棕色外衣。他的胡子至少有一星期没刮过了。脖子的一边,斜挂着一架留声机,来回直晃荡;另一边挂着一个装食物的布包,活脱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巴托克的民歌研究工作,为匈牙利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却难以维持他的生活。1907 年,他终于能在母校执教,收入虽有限,却总算有了固定职业。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仍坚持自己所深深喜爱的音乐创作。一位出版商曾在火车上遇到趁假期出外旅行的巴托克。作曲家坐在车厢一隅,膝上搭了一只扁箱子,上面摊着谱纸,正忙着写作。出版商问他在火车上作曲是否方便,巴托克笑着说:“要看车厢的弹簧。现代的铁路车辆弹簧很好,大大减轻了颠簸之苦,当然可以在车上写作。”

1908 年,巴托克完成了《十四首钢琴小曲》。在这部曲集中,他将古老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精神与本世纪初盛行的作曲技术,进行了巧妙有机的结合,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此同时,他还写了根据 85 首民歌改编的一套教学用钢琴曲《献给孩子们》和《十首简易钢琴小曲》,这些作品清新生动且简单易奏,深得各年龄层人们的喜爱。

巴托克的作品影响越来越大,但因为手法新颖不同寻常,常常是毁誉参半。每次演出,台下总是分成两大阵营:一半掌声,一半嘘声。演奏现代音乐,也向乐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17 年,巴托克完成舞剧音乐《木雕王子》后,交由布达佩斯歌剧院演出。剧院的指挥怯于困难,没人肯接;乐队队员也不愿演奏。意大利指挥家坦戈自告奋勇,热心帮忙。他在排练中坚持严格要求,不断纠正演奏员的错误,又吵又嚷,声色俱厉,逼得那些存心起哄的队员不得不拿出看家本领全力应付。这次演出,终于获得了无可争议的成功, 作者和指挥曲终并肩谢幕多达 15 次。

本世纪 20 年代后期和 30 年代间,巴托克的创作进入高峰时期。他写了

集 20 世纪作曲技术大成的钢琴教学曲集《小宇宙》、《世俗大合唱》、《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所写的音乐》、《两架钢琴奏鸣曲》、《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一系列最重要的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6 首弦乐四重奏,也于此时全部完成。巴托克已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但就在这时,纳粹在德国取得了政权,欧洲的政治局势越来越严峻。1940 年 10 月,巴托克被迫离开匈牙利,抵达美国。

来到美国之后,巴托克主要从事民间音乐研究。他收入很低,而且没有保障;又患了白血病,处境十分艰难。1943 年,美国的音乐家朋友们以约写新作的名义,送他去疗养。疗养中,他抱病完成了《乐队协奏曲》这一传世名作。1945 年秋,他在《第三钢琴协奏曲》接近完成时,病情急剧恶化。9 月 26 日,巴托克带着《第三钢琴协奏曲》中的未尽之言,于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巴托克一生中在民族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钢琴演奏与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是 20 世纪中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