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什温(1898—1937)

爵士乐是发源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民间通俗音乐形式。它的节奏强烈而富有变化,曲调自由而充满激情。多少年来,所谓“严肃音乐”不断受到爵士乐的影响,许多作曲家都曾在作品中吸收爵士乐的因素。但是,第一位系统深入地把爵士乐语言用在交响音乐中的作曲家,当属格什温。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 年 9 月 26 日生于美国纽约。他的双亲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他少年时对音乐的爱好,是由听过俄国作曲家鲁宾斯坦的《F 大调旋律》引起的。当时,家里只有一台钢琴,供哥哥练琴用。不久,小格什温也学习起来。他如饥似渴地照着教本苦练,弄得老师都精疲力竭。1913 年,15 岁的格什温为一位流行音乐出版商演奏钢琴做广告。同时,他被介绍给一位颇有才能的钢琴老师汉比策尔。老师为他制订了深造的计划,经过学习他渐渐走入正规。后来,他又先后随基伦尔和著名的作曲家戈尔德马克学习作曲。

格什温很早就已对各种形式的通俗音乐非常熟悉,并且他从用哥哥和妹妹写的歌词入手,开始写作流行歌曲,18 岁时,发表了他的歌曲处女作。他20 岁时创作的歌曲《天鹅》曾红极一时,至今仍在流传。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都受到人们的欢迎,26 岁的格什温已成为流行歌曲出版商们的宠儿。少男少女们更是趋之若鹜,争相传唱。人们唱着格什温的歌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或许根本不知道谁是作者。

格什温自从结识了维克特·哈巴与吉罗姆·康二人后,又开始在新的领域中出现。他的第一部百老汇音乐剧《拉拉露西尔》创作于 1919 年,大获成

功。其后 14 年中,他的每一部音乐喜剧都成了纽约戏剧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1924 年格什温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在轻音乐界更是十分响亮。这时他结识了著名的爵士乐演奏家、指挥家怀特曼。怀特曼认为爵士乐不应仅仅用来伴奏舞蹈,也应当成为纯然供听觉的音乐。他建议格什温创作一部严肃音乐性质的爵士协奏曲。几天以后,格什温前往波士顿参加他的音乐剧《甜蜜的小戴维》首演。在火车节奏均匀的隆隆声中,他完成了构思。一个星期以后,一部新作面世了。根据弟弟的建议,格什温为这部新作取名为《蓝色狂想曲》,以表明其中所具有的爵士布鲁斯(蓝色)音调的特征。

当年 4 月,在严肃音乐的殿堂卡内基大厅演奏了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音乐会结束后,《纽约时报》评论说:“听众受到了感动,连那些不动感情的音乐爱好者都被激动起来了,他们为一个新天才的出现而兴奋。这个天才对世界要说的话,既是他个人的话,也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他同时也给已经枯竭和衰老的古典钢琴协奏曲,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机会。”如今,这部作品已成为交响音乐中的经典。

1925 年,格什温作为钢琴家随纽约交响乐团在美国 6 大城市巡回演出, 并应约为该团创作了《F 大调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完稿之后,为了更有把握,格什温自己先花钱请了一个不知名的乐队试奏,经过反复修改,才交给纽约交响乐团演奏。

《蓝色狂想曲》和《F 大调钢琴协奏曲》是格什温将爵士音乐与严肃音乐相结合的大胆尝试,他获得了成功。它们的出现,同时也为爵士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28 年,格什温完成了又一部交响乐队力作《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由纽约交响乐团首演,反响不太热烈。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终于得到了一致称许。

格什温的这些作品日渐获得了世界影响。据说,在这期间,他曾希望师从法国著名作曲家拉威尔学习。拉威尔风趣地说:“如果你向我学,至多成为拉威尔第二。但是,如今你已经成为格什温了。”拉威尔的话对格什温已经取得了的成就做出了充分的肯定。

格什温的最后一部大型作品是反映美国黑人生活的歌剧《波吉与贝丝》。格什温非常喜欢黑人音乐,他的朋友中有许多黑人音乐家。他的这部歌剧以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黑人区为背景,其中有许多黑人音乐因素,并且完全由黑人歌唱家演出。文学脚本是他弟弟艾拉撰写的,充满文采,与哥哥的优美旋律珠联璧合。1935 年,《波吉与贝丝》在波士顿首演,受到高度赞扬, 至今仍是美国作曲家的歌剧作品中唯一能在保留剧目保持不败之地的作品。

1937 年,格什温正在为一部电影配乐时,昏倒在录音室,经医院诊断为脑癌。手术两周后,这位正在英年之中的作曲家离开了人世。

格什温的作品或许为美国交响音乐找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更重要的是他把发源于美国的近代民间通俗音乐带进了全体人类所共享的精神财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