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释“锡山”

1929 年,无锡名士冯国征,在上海《大公报》出一上联,征求下联。冯国征的上联是: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此联出得非常奇巧,也确实难对,一时成了绝对。1942 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到天长县新四军驻地采访,这个县名触动他的灵感,于是,得了一联妙对,他对的下联是: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冯国征的出联,是有轶事依据的,那是阎锡山到南京开会,借机到无锡一游,当地官方给他安排一位导游,先看了东林上院,又泛舟五里湖上。在游览蠡园时,阎锡山忽然看到西面一座突兀的奇山,忙问向导:“那是何山?”向导答道:“那是锡山。”阎锡山听了,大惑不解,道:“既有锡山之称, 想必有锡。可贵县称无锡,此何矛盾?”向导回答得很妙。他说:“锡山原来确实因有锡得名。正因有锡,一时间,采锡者蜂拥而至,豪强占地霸产, 劳工百姓用性命换到的锡产被剥夺,于是,械斗者有之,诉讼者有之,总之, 有锡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锡采完了,也就相安无事了。因此,敝县即定名为无锡。”

阎锡山听了向导的这一番解释,觉得很不对味。特别是向导说:“我们无锡人,有一句俗话,叫做‘有锡则民乱,无锡则民安’。所以,我们无锡人并不以无锡为憾事⋯⋯”阎锡山听到这位向导,左说无锡山好,右说有锡山坏,即生忌恼。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就叫锡山,他就在山西盘剥百姓的煤、粮、田、产,养兵打内战⋯⋯他想发作,但三思一番觉得不妥,强忍下对这位向导的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