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专政与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类的历史似乎总是充满了战争和暴力,但每一次战争的结束,人们总是希望和平永驻,但每一次的希望总是被下一次的战争打断,我们这个世界总有狂人想征服世界。

当希特勒率领的纳粹党徒们想征服世界之时,历史无情地把他们抛进了垃圾堆。

历史会告诉我们,希特勒曾做过的一切。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遭受其它帝国主义的宰割,既割地又赔款,使德国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但战败的德国从来没有忘记要复仇,也从来不隐瞒自己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敌视,总是想着要去征服和摧毁它。而作为战胜国的英、法、意、美之间也充满着矛盾,也总是在不停的抱怨之中。实际上,这种体系是脆弱的、不牢固的。正如当年协约国方面的总司令福煦元帅预言的那样:“这不是和平,而是 20 年休战。”

“凡尔赛和约”的赔款问题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而从维护均衡状态的美英两国则在与法国争吵后,将赔款定在 1320 亿马克,后来又削减这个数字,这一数字对战败后的德国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包袱,而最后的赔款却是不了了之。英、法、美似乎谁也未曾吃亏,而德国却在这其中只赚不赔。因为输入德国的资金大大超过了德国需支付的赔款——而这些贷款在希特勒上台后又被一笔勾销了。资金加上德国高素质的人口,高度发展的技术和科学, 使得德国很快东山再起。

德国的发展再次令欧洲人感到吃惊。从 1921 年上任的法国外长开始,希望将德国包容进现存的和平结构;而此时的德国则相信,与战胜国对抗是十分不利于德国的。因此,各国对用和平方式来调整“凡尔赛和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1925 年 12 月 1 日签定的“洛迦诺条约”是两次大战之间的转折点。来自英、法、意、德、波、捷的外交官们在瑞士的洛迦诺达成了协议,这一协议的内容是德法边境和德比边境以及莱茵非军事区的安全不可受到侵犯,而英国和意大利则向波兰和捷克保证东部的争端采用国际仲裁来调停。这一协定真正缓解了一次大战。但在 11 年后由于它被撕毁则又成为新的大战的序幕。

这个协定使得德国在第二年得以进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意味着德国作为大国权利的恢复。事实上,德国依然需要支付战争赔款,依然没有海外的殖民地和有保障的市场,但是德国的重新崛起仍然意味着对当时和平结构的巨大威胁。德国在经济上的复苏,在暗中训练有组织的军队,保存有战争经验的军官,秘密制造坦克、飞机和装甲车——1929 年德国拥有 12 个飞机制造厂和 6 个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在坦克研究方面取得新的成果,而它在国联则大谈苏俄的威胁,声称表白自己毫无防御能力。

1929 年秋,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暂时稳定的局面结束了。

这次危机是历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拖延达四年之久。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别严重的打击了现代资本主义最大的

国家——美国。在危机的袭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了 44%,世界贸易减少了 66%。到 1932 年底,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下降到最低点,美国下降到 1929 年的 53.8%,英国降到 83.8%,德国降到 59.8

%,法国降到 69.1%。危机不仅笼罩了工业,而且也笼罩了整个农业;不仅在生产和商业范围内闹得很凶,而且也扩展到信用和货币流通范围。这就使整个危机更加复杂和深入。

为了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职后,在其阁员和智囊团的策划下, 立即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称为“新政”。在实行新政的几年里,政府和国会先后颁布了 700 多个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限制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举办公共工程和改善民众困境等各个方面。“新政”取得了效果,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罗斯福不仅拯救了美国的民主政体,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改变了二战的结果而拯救了欧洲、美洲乃至世界,而且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历史。

而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则没有这么幸运,这些国家本身的市场狭小, 依赖于国外市场,无论是当权者还是掌握大量财富的人都开始把目标投向国外——英、美、法的附属地。

作为德国和意大利,一开始便出现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而在日本,财阀们几经波折,最后选定了东条英机。

阿道夫·希特勒,1889 年 4 月 20 日生于奥地利一个海关小职员家庭。早年流浪街头,混世渡日,也当过临时工、油漆工。他从小受到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的熏陶。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参加了巴伐利亚兵团,在军队中服役四年,两次负伤,两次受奖励,混了个下士军衔。大战结束后留在部队当上了一名政治教官,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此之前的“德国工人党”是一个不满 30 人的小党;如此之小,而经费

只有 7 马克 50 芬尼。对于一穷二白的希特勒来说,加入这个党是个参政的机会。希特勒很快成为领导,他试图努力扩大影响,利用他熟悉的演讲术鼓动群众。1920 年初,他在一次宫廷啤酒会上宣读了自己的《二十五点纲领》, 提出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废掉凡尔赛和约;建立民族的国家和采取社会改革。此后,希特勒将党名改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该党后来日益壮大。

随着法国对德国赔款的不断压力,纳粹党的势力愈来愈大,办起了报纸, 讲演的听众增多了,而希特勒也被巴伐利亚总理召见,随后,希特勒成为第一主席。他用军队体制来组织纳粹党,他要求党员必须佩戴党徽,而纳粹的党旗是黑白红为底色,上面一个“卐”字。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解释为“红色是运动的社会思想,白色是民族主义,而‘卐’字代表斗争、革命, 即争取雅利安人的胜利以及过去和现在永远是反犹主义的创造性劳动思想的胜利。”

1922 年 10 月,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徒们进军罗马而取得政权,使得希特勒党徒们在巴伐利亚趾高气扬。希特勒,还有他的得力干将戈林,将目光投向了魏玛共和国,保守派认为是魏玛共和国将德国的利益卖给了战胜国。鲁尔区被占引起的马克贬值使得工业巨头、陆军和国家大受裨益,与之相反, 人民并不知情,他们生活在贫困艰难之中,魏玛共和国则成了这一切的替罪羊,希特勒趁此良机将矛头指向巴伐利亚乃至柏林。

1923 年,经过安排的冲锋队包围了慕尼黑的市民啤酒馆,当时巴伐利亚

总理卡尔和政界要人们在那儿聚会,卡尔还将向三千听众进行演讲,冲锋队在门口架上机枪,希特勒跳上桌子放了一枪,高喝:“全国革命开始了。” 这一场面后世有着精彩的描述,卡尔等政府官员在枪口下表示效忠新的政府。

然而这次政变却是一场小小的纳粹党的孤家寡人的战斗,可怜的武装根本没有占领慕尼黑的战略重地。在慕尼黑卫戍部队的镇压下,政变闹剧般的收场。

“啤酒店暴动”失败后,希特勒及其党羽受到了审判。在狱中,他口授了《我的奋斗》一书,极力鼓吹他的种族优劣论和民族复仇主义,又叫嚣应当使用暴力争取德意志种族的“生存空间”。这本书后来成为纳粹运动的理论和行动纲领。

希特勒出狱后决定采取议会斗争的形式。他拜见州总理,表示将在宪法允许范围内活动。

希特勒是一个组织才能非常突出的人。他将纳粹党组织成为一个“国中之国”,像军队一样严密而又错综复杂的组织。

1929 年快结束时,像一场大火一般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给希特勒带来了机会,混乱的局势加上共和国统治者们的无能,帮助了希特勒。经济危机使德国的借债来源断绝,而德国的金融机构无法负担,德国的出口断绝,这样, 缺乏市场的工业无法开工,由此带来的贫困和痛苦所造成的困境打击了执政党。在 1930 年的选举中,纳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选举结果使得纳粹党从此引人瞩目。它用口号来唤起德国人民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并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这种煽动人心的方法是纳粹能够上台的重要手段。

希特勒取得胜利后,便紧锣密鼓的开始夺取共和国的领导权了。

1930 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从 80.9 万张选票增加到 640 万票,比之1928

年他们获得的选票增加了近 8 倍,议席从 12 个增加到 107 个,1932 年 7 月,

议席又从 107 个增加到 230 个,从而变成了国会中的第二大党团。

1932 年 3 月到 4 月,德国举行总统选举,虽然希特勒是候选人,大选期

间到处演讲,但最终还是选举了兴登堡为总统。19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在保守的大工业家阶级的支持下就任德国总理。

希特勒就任总理时,纳粹党并未在国会占绝对多数,他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攻击其政敌的斗争。纳粹党利用国家的各个机构、财力来宣传自己,相反,他们取消共产党的集会,封闭报纸。甚至不惜嫁祸他人,搞了一个“国会纵火案”来陷害共产党,冲锋队的队员们大打出手,冲散别的党派的聚会, 而所有的这一些行为都是在内政部长、希特勒的死党戈林干预下做出来的。但国会再次选举的结果并未使纳粹党获得绝对多数。

由于“国会纵火案”的阴谋得逞,希特勒可以逮捕反对党的议员来获得国会的三分之二的多数修改宪法。1933 年 3 月 23 日,国会以多数通过了授权法案,但实际上国会中的社会民主党全部投了反对票,小党们则被希特勒拉拢过去,这并不令人惊讶,令人吃惊的是国会在召开的第三天,却通过了埋葬自己的法案——将立法权、国家预算的控制权、批准同外国缔结条约权和宪法修正权都移交给内阁,为期 4 年。这样,议会民主制度在所谓“合法”

的外衣下被埋葬了。希特勒成了独裁者。在而后不到 2 周内,希特勒废除了历史性各邦的单独权力,而德国的其他的政党都被消灭殆尽。随后工会被占

领,罢工通过法律形式被取缔——当然不是明言,希特勒的政府还在欺骗工人。希特勒的党羽们占据了政府要职。希特勒还向军队大献殷勤,调整军队和冲锋队的紧张关系,他向军队的将领们说,陆军和海军现在可以放手效力于迅速重新武装德国这项任务。

1934 年,87 岁的兴登堡去世,总统的职衔被取消,希特勒自封为国家元首,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从此,魏玛共和国就结束了。希特勒当上国家元首后,同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军队向其个人宣誓效忠,他成为完全的独裁者。

但是第三帝国的经济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失业人口在 4 年中减少了500 万,国民生产则翻了一倍,政府扩大公共工程建设,刺激企业,而更多的, 则是重整的军备工业带来了繁荣——这种经济被德国将军们称为“战争经济”。德国鲁登道夫将军著名的《总体战》便是论证的这一事实。1938 年, 德国的钢产量超过了英法的总和,而铝则为英法总和的二倍多,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头等强国。

希特勒在建立法西斯独裁专政的同时,也加快了扩军备战的步伐。

希特勒曾经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描绘了一幅“大德意志帝国”的宏伟蓝图——首先是消灭法国,以保卫其“侧面安全”,然后是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部分波兰。以此为权力中心,建立一个从芬兰到高加索,从欧洲北端到比斯开湾,包括瑞典、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内的中小国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消灭大英帝国,占领法荷所属的殖民地,进一步向非洲、拉丁美洲扩张,最后使德裔美国人统治美国。

希特勒为了实现这个庞大的野蛮的泛日耳曼计划,一方面向全国人民灌输他的关于种族仇恨和暴力的思想;另一方面,利用“道威斯计划”对德国的扶植,迅速地恢复了经济和军事潜力。希特勒加紧推行加强武装部队和为其购买军火的计划,希特勒将陆军人数扩大了二倍,推行普遍义务制,随后将义务制服役期限扩大一倍,使军队人数翻了一番。1935 年当戈林宣布德国成立空军时,全世界都未感到惊讶。德国空军在 1939 年生产的飞机比英法波三国的飞机总和还多。德国人还发现了如何从煤中提取汽油和橡胶——这两者是必不可少的,德国的对外贸易大大增加,物质被储藏起来,而德国海军则在各地建造战舰和潜艇。“凡尔赛和约”被抛入了废纸堆和垃圾箱。

1935 年 1 月,萨尔区的居民以压倒的绝对多数将富饶的土地重新归于德国,在一片和平气氛中,希特勒在国会大谈“和平”,宣称保证德国遵守莱茵兰的非军事化,英国很快就上钩了,伦敦同意柏林放手建立一支海军,当然不能超过皇家海军的 35%。

意大利对英国的背信弃义和自私的态度不是强烈反对,而是追随其后。10 月底,罗马军队侵入多山的埃塞俄比亚。国联在英法操纵下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态度——口头上的谴责与表面化的制裁,这丝毫不影响墨索里厄的计划,相反,促使他向柏林靠拢。

德意志的雄心显然使法兰西感到紧张。他们一面缩手缩脚的放纵,一面与苏联签约,这正是希特勒的借口。1936 年 3 月 7 日,德国代号为“训练” 的“以闪电速度的突然一击”的进攻开始了。三个营的军队兵不血刃的跨过莱茵河进入非军事区,而法国 13 个师的兵力一动未动,尽管洛迦诺公约规定它有权采取军事行动。如果法军开战,德国只有一件事可做:赶紧从莱茵兰撤退,而法国却终究没有动。

希特勒的照会由外交部长交给英法意的大使,法国大使苦笑说:“希特勒打了对手一耳光,而在此同时却说‘我向你提出了和平建议’”,英国人却说:“德国人终究不过是进入他们自己的后院而已。”这一次希特勒又将洛迦诺条约撕得粉碎,将希特勒的威望推向顶峰,在对进军莱茵兰的投票反应上,99%的人参加投票,而 98.8%的人支持希特勒的行动。希特勒的指挥若定使将领们深信他的天才,占领莱茵兰,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军事行动,却向为征服欧洲开辟了道路。德军的气势汹汹和英法纵容的绥靖政策,使欧洲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日后这两个欧洲强国将会为未能抓住时机将纳粹战火在萌芽中掐灭——如果出兵,希特勒必将下台——而后悔不已,我们将会发现,赌徒希特勒在其后又进行了多少冒险。

当罗马的战车隆隆驶进埃塞俄比亚的首府亚的斯亚贝巴的时候,国联不得不屈服而撤消对意大利的制裁。1936 年 7 月,佛朗哥在西班牙发动叛乱, 企图一举消灭共和国。德意两国从政治、战略及外交等利益考虑,公开支持西班牙叛军,对西班牙共和国进行武装干涉。面对法西斯的进攻,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世界各国的进步人士组织了“国际纵队”前往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来自苏联、中国、加拿大、法国等 54 个国家的 4 万名志愿者,编

成了 5 个国际旅,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他们斗志高昂,纪律严明,在战

斗中有 1 万多名战士光荣的牺牲在西班牙的国土上,表现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虽然最后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被颠覆,但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

1936 年 10 月,意大利外交部长访问柏林与德国外交部长会谈并签订了一个秘密议定书,规定了德、意两国的共同政策,包括:各自承认罗马侵占亚的斯亚贝巴;而罗马支持德奥统一,在各个国际政治重要问题上采取共同方针、军事合作;墨索里尼宣称新时代已经到来,罗马和柏林的垂直线不是障壁,而是轴心,等等。

在东方,小国日本以其迅速增长的实力,挥戈东亚,而遭到英、美、法的反对,德、意、日就如同战友一样站在了一起。就在罗马和柏林结成轴心后一个月,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当意大利正式加入的时候,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三国成立,后来在 1940 年三国结成了军事同盟,以瓜分世界。

1937 年 5 月,英国保守党的尼维尔·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这位先生很受德国人的欢迎,张伯伦将共产主义看作是洪水猛兽,而想借希特勒之力杀向苏联,因而对德国采取姑息政策。

1938 年 3 月 14 日,纳粹党分子在武力支持下掌握奥地利权力后,由希特勒宣布:“我以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元首和总理的身份向历史宣告,我的家乡归并到德国。”对此,英国首相张伯伦认为这是德奥商量好的事,而当苏联要求制止德国侵略时,英国拒绝这个建议,罗马则表示友好地接受事实。于是,德国就轻而易举地吞并了奥地利。而张伯伦和欧洲的保守派们却将希特勒看作是反共要塞的司令。这样,当张伯伦要答应希特勒对捷克的领土要求时,其速度之快,就无需让人感到惊讶了。

当希特勒要取得苏台德区——捷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居住区而提出向捷克开火时,张伯伦竟联合法国总理达拉第向捷克政府发出照会,要把苏台德区划给德国。英法意德四国首脑一起开会要将捷克领土划给德国,只要希特勒答应进攻苏联而维护英德和平。这一聚会是 1938 年 9 月 29 日召开的,被称

为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

这时的希特勒已羽翼丰满,随时准备向欧洲发动进攻了。

1939 年 3 月,德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这时欧洲的战略形势对德国非

常有利,它控制了捷克 35 个师的兵力和军事设施、军火工业和在欧洲有重要地位的钢铁联合企业。而且德国从战略地位上取得了优势,不必担心侧翼遭到进攻。此时希特勒认为时机已经成熟,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然而奇怪的是,西线英法军队以 110:23 个师的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却在钢筋水泥工事后躲着,而波兰军队的英勇抵抗无济于事,挥舞着军刀的骑兵在德国军队隆隆的坦克集团军和轰炸机下被埋葬了。

希特勒在两周之内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了波兰,接着便挥戈西进。1940 年4 月迅速攻占丹麦、挪威。5 月攻陷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 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投降。英国远征军 10 个师的辎重全部扔下,36 万人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皇家海军的驱逐舰被炸掉三分之二,张伯伦垮台,由海军大臣丘吉尔接任英国首相。

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军在丘吉尔领导下英勇抵抗德军。希特勒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戈林开始和大不列颠空军进行较量。由于德国战略失误,加上英国雷达的有力配合,使得德国空军在这场空战中损失惨重, 戈林的“鹰日作战”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这并不能动摇德军的势力膨胀。德国马不停蹄的向巴尔干扩张, 侵入北非、南斯拉夫和希腊,整个欧洲几乎成了纳粹的天下。希特勒接着推行“巴巴罗沙”计划,集中所有力量准备向苏联开刀。

1941 年 6 月 21 日,德国 166 个师全部进入阵地,第二天凌晨 4 点,德国发动了大规模的闪电战,想一举消灭苏联。5 点半,德向苏宣战。

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

几十年前,当希特勒指挥着百万军队在欧洲大陆上肆虐无忌的征战时, 人们会想起这个早在《我的奋斗》中详细露骨的阐述过的可怕计划吗?如果人们不去努力真心的争取和平,只能让和平这个美丽的字眼流于形式,让那些野心勃勃的刽子手们去推行他们野蛮的计划。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的崛起就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点。愿和平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