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场与视场角

被摄景物在通过镜头成象后在焦平面上所形成的可见影像所包括的面积就是该镜头的视场,无论什么样的镜头其视场的影像中心清晰度高,比较明亮,而视场的边缘与同一镜头的视场中心相比较,无论清晰度还是亮度就差许多,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叫做视场角。在实际应用中, 摄影镜头的视场角受底片大小的制约,底片画幅的对角线所对应的视场角我们一般用 2θ来表示;底片画幅的对角线的长度用 L 表示;f 表示镜头的焦距,当我们要求某种尺寸的底片画幅所对应的视场角时可用下式计算:

2θ = 2Arctg L

2f

若底片画幅尺寸一定,由上式可知,视场角 2θ的大小反比于镜头的焦距,当焦距越大时视场角反而越小,当镜头焦距越小时,视场角反而越大。

照相镜头中的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望远镜头的分界一般也是按视场角的大小来区别的。

标准镜头,视场角约为 40°~60°; 广角镜头,视场角约为 60°~80°; 超广角镜头,视场角约为 90°以上; 望远镜头,视场角约为 10°~30°; 超望远镜头,视场角约为 10°以下。

因此,视场角的大小实际上是由摄影镜头固有的焦距所决定的。这里所讲视角的概念是指镜头的全视角(如图 1—17 所示)。

图 中 :ABCD 为 底 片 AC=L θ为半视场角 2θ为视场角

需要注意的是:图中所示实际上是一个理想化的视场和视角的说明图, 而实际中底片经过感光所形成的影像所包围的面积,它已截去了视场中并不清晰明亮的部分而只取中间清晰明亮的部分,严格的来讲这部分应称之为象场。象场的最长对角线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象场角。象场角比视场角的角度要小。一般摄影镜头所给定的视场角实际上是象场角。

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有着与焦距相关的视场角,同焦距的摄影镜头有不同的有效口径。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大口径镜头比小口径镜头好或者坏。而是要根据拍摄对象和表现效果去正确的选择。在实际中,每种不同焦距和最大孔径的镜头都有其临界口径即最佳孔径,当光圈大于临界孔径时,就要以牺牲清晰度和景深为代价;当光圈小于临界孔径时,由于存在光的衍射现象, 这时通过细小光圈的光线不是沿直线前进而是有绕过障碍物而传播的现象存在,这时构成影像的光斑不再是点而是细小的绕射圈,这时影像的周围会出现暗交错的环影,同样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根据不同对象来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化弊为利,利用它的特殊性来达到自己所要表现的目的。例如利用大孔径长焦距的镜头虚化前后景以突出主体或利用小光圈拍摄夜景用以表现光芒四射的星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