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辛哥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苏联元帅,军事家。生于今敖德萨州富尔曼诺夫卡镇。1915年加入俄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的苏军高级指挥官。1943年3月起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协调几个方面军作战行动,组织实施了许多重大战役。曾两次获得“苏联英雄”荣誉称号。
战争爆发苦战斯摩棱斯克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1895年2月6日生于俄国乌克兰的富尔曼卡镇。1915年,20岁的铁木辛哥应征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方面军当列兵,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他随部队参加了平定科尔尼洛夫反革命叛乱和卡列金之乱的作战。
1918年苏俄红军成立后,他加入红军。1919年10月,铁木辛哥任红军骑兵第一军第六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在沃罗涅什、罗斯托夫、日托米尔和迈科普等地的作战。
1920年8月,铁木辛哥转任骑兵第四师师长,参加了粉碎协约国支持的弗兰格尔军队和赫诺匪帮的作战。铁木辛哥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作战中立下战功,两次荣获红旗勋章。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内占领了大半个波兰。苏联为建立“东方战线”,加强国防,以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为由进军波兰东部。时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的铁木辛哥率领两个方面军约60万人,越过寇松线,占领了西乌克兰。
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苏军侵入芬兰。芬兰依托有利地形和曼纳海姆防线重创苏军,苏军进攻受挫。
1940年1月初,苏联组建西北方面军,由铁木辛哥任司令员,准备再次进攻芬兰。2月11日,铁木辛哥发起进攻,三天后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兰战败,被迫求和。鉴于铁木辛哥在苏芬战争中指挥出色,战绩卓著,苏联政府特别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5月,被任命为国防人民委员,不久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绝密计划即将执行。“巴巴罗萨”的意思是“红胡子”,“红胡子”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腓特烈一世是崇尚侵略扩张的家伙。
希特勒将进攻苏联的计划的代号定为“巴巴罗萨”就是希望像红胡子一样,以闪电战的方式突然袭击苏联,打垮苏联。
铁木辛哥对德军在苏联边境的行动极为警觉。苏联情报部门关于大量德军向边境集结的报告和苏联谍报人员佐尔格从日本提供的关于德军侵苏计划的报告,引起他的极大注意。他认为德军侵苏在即。
1941年6月13日,铁木辛哥打电话给斯大林,要求下达边境部队进入作战状态的命令,并实施掩护计划展开第一梯队。斯大林未采纳他的意见。
这时,德军向边境大规模集结的行动已经十分明显。经斯大林同意,铁木辛哥向各军区司令员建议,以举行兵团战术演习为名,使部队向掩护计划所规定的展开地域接近。这一建议在各军区都得到执行,但是大部分炮兵部队因在靶场进行训练而未能参加这次行动。
6月21日晚,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向总参谋长朱可夫报告,据一名向苏军边防部队投诚的德军司务长供称,德军正在进入进攻出发地域,将于6月22日,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
朱可夫立即向铁木辛哥和斯大林报告。斯大林与铁木辛哥和朱可夫等高级将领分析了形势之后,同意立即命令边境军区边境部队,于当夜隐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区各火力点,于次日拂晓前将全部军用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予以伪装,所有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城市和目标地区实行灯火管制。命令在次日零时30分下达完毕,这时距德军入侵苏联仅几个小时了。
6月22日拂晓,德国出动了包括荷兰、匈牙利和意大利军在内的190个师,共约550万人,4300辆坦克、47200门大饱、4980架飞机,向苏联西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7月8日,德军统帅部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规定了任务:合围防守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地区的苏军,攻占奥尔沙、斯摩棱斯克、维捷布斯克地域,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莫斯科的捷径。
7月9日,德军已向苏联腹地推进350至600公里。
7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改组,以斯大林为首,成员有莫洛托夫、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和库兹涅佐夫等人。最高统帅部决定将前线划成3个战区,伏罗希洛夫为西北战区司令,布琼尼为西南战区司令、铁木辛哥为西部战区司令兼西方面军司令员。
此时德“中央”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已到达斯摩棱斯克。德军的企图是,以强大突击兵团分割铁木辛哥的西方面军,将其主力合围于斯摩棱斯克地区,然后长驱直入莫斯科。
斯摩棱斯克是俄罗斯的西部重镇、斯摩棱斯克州首府。其西面与白俄罗斯为邻,东北距莫斯科不足400公里,素有“莫斯科门户”之称。该市位于斯摩棱斯克一莫斯科高地西北麓,横跨第聂伯河两岸,明斯克一莫斯科铁路与公路干线由此通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苏最高统帅部命令铁木辛哥坚决顶住德军的进攻。铁木辛哥将来自大本营预备队并编入西方面军的第二十二、第十九、第二十、第十六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沿两河一线由北至南依次展开,而将边境交战中被德军击溃或削弱的西方面军所属第十三、第四、第三和第十集团军的一些兵团调往后方休整补充。
为加大这一方向的防御纵深,苏军在西方面军主要防御地区以东210~240公里处的涅利多沃、布良斯克一线展开第二十四和第二十八预备队集团军,并在西方面军侧后陆续组建后备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但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开始前,从大后方调入西方面军的48个师中,只有24个师到达伊德里察至日洛宾以南地域一线并占领阵地,未及建立稳定的纵深防御。
7月10日当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第四装甲集团军在第二航空队支援下,以宽大正面强渡第聂伯河,发起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德双方在“这个曾经成为拿破仑军队通往莫斯科道路上的可怕障碍的俄罗斯古城”及其附近,正面500余公里,纵深200余公里的广阔地域内,进行了一系列激战和反复争夺。
10日下午,德军第二装甲集群绕过苏军莫吉廖夫和奥尔沙集团,在罗加乔夫至什克洛夫以北的第聂伯河许多河段突破苏军西方面军的防御后,以第二十四、第四十六和第四十七装甲军分别向普罗波伊斯克一罗斯拉夫尔公路,戈尔基、叶利尼亚方向和明斯克一斯摩棱斯克公路以南地域推进;第三装甲集群所属第三十九装甲军从维捷布斯克地域西德维纳河登陆场向韦利日方向发起进攻,迫使苏军第十九集团军向斯摩棱斯克方向退却,第五十七装甲军在波洛茨克附近突破苏军防御,尔后向涅韦尔方向发展进攻,将苏军第二十二集团军逐向大卢基地域。苏军西方面军的防御部署被德军割裂为3段,中段的斯摩棱斯克地域是双方争夺的重点,其南北两翼也展开激战。
在斯摩棱斯克地域,为阻止德军长驱直入,苏军第十六、第十九和第二十集团军各一部,分别在斯摩棱斯克以西地域和奥尔沙附近向德军发起反突击。7月13日,铁木辛哥以左翼第二十一集团军发动反突击,渡过第聂伯河,夺回罗加切夫、日洛宾,并向博布鲁伊斯克挺进,袭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牵制了德军8个师。
7月14日,苏军第二十集团军所属火箭炮兵连首次使用BM-13,即“喀秋莎”火箭炮,对奥尔沙铁路枢纽实施齐射,予德军以很大震慑。然而,在德军飞机猛烈袭击下,苏军反突击部队被迫退却。
随着斯摩棱斯克地域形势的恶化,苏军总统帅部于7月14日在西方面军后方组建以波格丹诺夫中将为司令的后备方面军,下辖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二十四、第二十八、第三十一和第三十二集团军,在旧鲁萨、奥斯塔什科夫、别雷、伊斯托米诺、叶利尼亚和布良斯克一线组织防御。
为尽快合围苏军斯摩梭斯克集团,德军将进至韦利日以东至杰米多夫一线的第三十九装甲军调往斯摩棱斯克以北地域,并于7月16日占领斯摩棱斯克东北约50公里处的亚尔采沃。
同日,德军第四十七装甲军和进至第聂伯河一线的第二集团军第九军,分别攻占斯摩棱斯克和奥尔沙,迫使苏军第二十和第十九集团军从斯摩棱斯克地域向西北撤退。
7月20日,德军第四十六装甲军占领斯摩棱斯克东南70余公里处的叶利尼亚,从而形成伸向莫斯科方向的突出部。至此,德军向东推进近200公里,苏军第十九、第二十和第十六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西北和以东地域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为解除斯摩棱斯克集团被合围的威胁,斯大林于7月20日命令苏联元帅铁木辛哥,于几天内向德军发起进攻。
为此,苏军总统帅部便将后备方面军和大本营预备队的17个师转隶西方面军,编成5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7月23日至25日,苏军西方面军以4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分别从别雷、亚尔采沃和罗斯拉夫利地域向斯摩棱斯克地域实施向心突击,企图与包围圈内的苏军集团里应外合,歼灭斯摩棱斯克南北的德军突击集团。
这次反突击钳制了德军大量兵力,迟滞了德军进攻,有力地支援了苏军第二十和第十六集团军主力从亚尔采沃以南缺口向东突围。然而,苏军的反突击兵力不够强大,进攻准备比较仓促,各战役集群投入战斗的时间前后不一,反突击部队同被围部队之间的协同动作不够密切,因而未能完全达成预定目标。
7月26日,德军从东面封闭了斯摩棱斯克合围圈。
为支援西方面军作战,并掩护莫斯科方向,苏军于7月30日又在西方面军后方组建以朱可夫为司令的预备队方面军,下辖第三十四、第三十一、第二十四、第四十三、第三十二和第三十三集团军。
至8月5日,德军消灭了被合围的苏军部队。自7月10日以来,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俘虏苏军约31万人,缴获或摧毁坦克约3200辆、火炮约3100门。
在斯摩棱斯克以北地域,双方的作战规模相对较小。7月14日,德军第三十九装甲军占领韦利日,尔后被调往中段的斯摩棱斯克地域,从而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北翼的突击力量有所减弱。
两天后,德军第五十七装甲军攻占涅韦尔,后奉命以第十九装甲师向大卢基方向前进,以缓解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南翼威胁,加快对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
7月16日,加入战斗的德军第九集团军以一部兵力占领波洛茨克,7月20日进至戈罗多克、涅韦尔一线,尔后接替第十九装甲师,向大卢基方向实施钳形突击。在此期间,被德军分割为几部分的苏军第二十二集团军,继续在大卢基等地顽强抗击德军进攻。
在斯摩棱斯克以南地域,形势复杂多变。7月13日,苏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兵分3路,从戈梅利及其以北地域转入进攻。其中,第六十六步兵军向西推进近80公里,占领了别列津纳河和普季奇河的一些渡口;第六十三步兵军成功地强渡第聂伯河,一举收复了罗加乔夫和日洛宾,尔后向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发展进攻;第六十七步兵军协同第十三集团军,在罗斯拉夫尔方向阻止了德军第二十四装甲军的进攻。
对此,德军领导集团深感意外。
7月17日,德军才以第二集团军所属第四十三和第五十三军将苏军进攻阻止在博布鲁伊斯克以南、日洛宾西南一线。同日,被合围在克里切夫地域的苏军第十三集团军一部经艰苦奋战突出重围,东渡索日河。
7月20日,德军第二集团军进至别列津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后,占领帕里奇和新贝霍夫,并在莫吉廖夫南北两侧夺得第聂伯河登陆场。
7月下旬,根据苏军总统帅部的统一部署,在向斯摩棱斯克地域实施反突击的同时,以1个骑兵集群突入博布鲁伊斯克西南及其以西地域,在奇袭德军第二集团军的后方交通线后,退至普里皮亚季河以北地域实施防御。
从7月23日至25日,苏军从别累伊—亚尔策沃—罗斯拉夫利向斯摩棱斯克进行反击。此役虽未取得全部预期战果,但支援了被围之第十六和第二十集团军的突围,并牵制了大量德军,严重削弱了德军力量。
为加强对西方面军南翼的军队指挥,苏军总统帅部于7月24日决定,以第十三、第二十一和第三集团军组建以库兹涅佐夫上将为司令的中央方面军,统一指挥别列津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及索日河一带的苏军作战行动。
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战斗即将结束之际,为加强对南北两翼苏军的进攻,并解决步坦协同方面的矛盾,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于7月29日撤销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建制,将其所辖第三装甲集群转隶北翼的第九集团军,第二装甲集群与第二集团军一部合编为古德里安集团军级集群。
到7月底,德军步兵损失20%,坦克损失50%。德军疾进莫斯科的企图被粉碎。7月30日,希特勒发布了第三十四号指令:
最近几天形势的发展,强大敌军出现于“中央”集团军群正面和两翼,供应情况以及第二和第三坦克集团军需要大约10天的休整时间——这一切使我们必须推迟执行7月19日第三十三号指令和7月23日补充指令所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因此我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利用有利地形,转入防御。
此后,希特勒将首攻莫斯科的战略目标转为首攻列宁格勒和乌克兰。德“中央”集团军群一部转而支援“北方”集团军群,另有两个集团军转向南下,插入苏西南方面军后方,从第聂伯河东岸包抄苏军,进攻基辅。
德军主攻方向转移后,苏军3个方面军对斯摩棱斯克及其南北两翼发动了全线反攻,但因兵力和武器不足,未能取得胜利。从9月10日开始,苏军斯摩棱斯克一线的3个方面军同时转入防御。持续两个月的斯摩棱斯克会战暂告一段落。此役苏军失利,但也使德军遭受严重损失,被歼德军25万人,牵制德军达两个月之久,为苏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德军利用苏军立足未稳,防御体系尚不完备,依靠强大的装甲兵力与密切的步坦协同,连续实施深远的钳形突击、分割包围和各个击破,歼灭了苏军大量兵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等战略要地,向第聂伯河以东推进200余公里,从而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率先达到《“巴巴罗萨”作战预令》为其确定的第一阶段作战目标。
与此同时,苏军不断投入新锐兵力,以顽强的防御和接连不断的反突击毙伤德军,迟滞德军进攻,为加强莫斯科的防御赢得了宝贵时间。在苏军有力打击下,德军的作战能力,特别是装甲突击力明显下降,对其尔后作战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希特勒在8月4日视察“中央”集团军群时承认,如果在发动侵苏战争前就知道苏军的坦克和飞机有那么多,他就很难定下侵苏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