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物种与神奇的武术

峨眉山终年常绿,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向来就有“古老的植物王国”的美称。峨眉山植被茂盛,植被随着地势高度而变化,据统计,植物多达3700多种。

峨眉山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的繁衍、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

这些植物为峨眉山披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

峨眉山猴群见人不惊而且与人同乐,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峨眉山灵猴学名藏猕猴,也叫藏酋猴,因为它们尾巴只有0.06米至0.1米,比一般猴子的尾巴要短很多,因此也叫“短尾猴”。

许多野生猕猴不时出没于路旁,拦住人们索要食物,也为人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峨眉山野生自然生态猴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

峨眉山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有着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其中圣积晚钟、罗峰晴云、灵岩叠翠、双桥清音、白水秋风、洪椿小雨、大坪霁雪、九老仙府、象池月夜、金顶祥光等被称为峨眉山的十大著名景观。

峨眉武术,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风格立身于中华武术之林,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与少林派、武当派相比较,峨眉派武术的风格和特点是什么呢?

事实上,峨眉、少林和武当三派武术都遵循着“体用兼备,内外皆修”的原则,但是在具体实践上,又各具特色,尤其在内外、刚柔和长短三个方面更是各有专长。

武术界一般认为,少林以攻架见长,多用长手,被称为外家拳术。武当以呼吸见长,以静制动,多用短手,被称为内家拳术。而峨眉派的特点介于两者之间,力求内外并重,刚柔兼备,长短并用。

峨眉武术要求动功与静功并重。动功有“十二庄”:静功有六大专修功:虎步功、重锤功、缩地功、悬曩功、指穴功、涅槃功。

其中,尤以指穴功“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最有威力,既可以按摩治病,又可以防身制敌。

“十二庄”和天罡指穴法同属峨眉临济气功的内外攻法。临济气功是南宋峨眉山金顶临济宗的白云禅师所创立,一直在佛门内秘传,民间知者甚少。

峨嵋十二庄,是根据人身经络气脉的平稳与否,施展个别的架势、气运和观照等法术,以达到祛病延年和防身制敌对目的。

十二庄又分别标名,可分别称之为天字庄、地字庄、之字庄、心字庄、龙字庄、鹤字功、风字庄、云字庄、大字庄、小字庄、幽字庄和明字庄。十二庄还分为文武两势和大小练形法。

祛病强身者可以练习文势和小练形法,以达治病之目的。体格健壮者可以直接练习文武两势和大练形法,这样一方面可借此功为他人诊治疾患;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功防身制敌。

天罡指穴法是在动功峨嵋十二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融气功、按摩、点穴、布气和武功为一体,又可以称为“气功导引、点穴、按摩法”。

此法分小导引、大导引。小导引主要用于治病兼救治气功偏差;大导引主要用于救治气功偏差兼及治病。要使指穴法产生满意的疗效,必须有十二庄的深厚功力,又能明了经络在里表两支循环运行的规律及其盛衰偏胜的观症不可。

此法用于武功自卫方面,可以点穴制敌。据传,当初创立此气功流派时,曾多次与其他流派较量,此功屡胜不败,被公认为气功中最高明的一套。

峨眉武术,除拳术和气功之外,还包括器械。峨眉器械中,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鞕、鐧、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

在普天下的武林中,峨眉武术的剑术和枪术最为著名。峨眉剑起于何时,无从考证。峨眉剑是峨眉僧人在“白猿剑二十四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除了具有一般剑法轻松潇洒,优美大方的特点外,还特别注意实践,着眼于点、劈、刺、撩的发劲,动作严谨,衔接巧妙,招式凶猛,方法独特。其特点在于击法明快,剑法多变,以快为上,以巧取胜。

总之,在技击上,峨眉武术强调手脚灵快,以柔克刚,借力使力,以窃打人。应当说,内外并重、刚柔相济、快巧结合,则是峨眉武术的基本特点。

峨眉武术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出许多门派,每一个门派在拳术和器械的使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清初,峨眉山白龙洞的湛然法师著有《峨嵋拳谱》一书,书中写道: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

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这4句诗是描述当时峨眉武术门派林立,兴旺发达的形势。所谓“五花”的花是从流行的地区而言,五花即指流行于不同地区的5个流派。

所谓“八叶”的叶是指拳术技击风格而言,八叶即8个具有不同拳术风格的门派。五花八叶扶,意味着5个不同地区的流派和8个拳术门派是犬牙交错,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

峨眉武术流行于四川不同地区的5个武术流派分别是流行于成都地区的黄陵派;流行于川东地区的点易派;流行于川西地区的青城派;流行于川北地区的铁佛派;流行于川东地区的青牛派。

峨眉武术按拳术技击风格形成的峨眉拳术的八大门派是“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僧门指峨眉山佛教所创立的武术门派。

此门特点是拳、掌、肘、腿并重,高桩长手,以前虚后实的含机桩式为主。拳术有火龙、练步、大连环、虎豹、六通等,以火龙拳为代表。器械有峨嵋双钩、双匕首、峨眉刺、棍、刀、铁尺等。

岳门的拳术相传是由岳飞所授的,所以称为“岳门”。出拳时,前手需外旋成圆,有“不画圆不成拳,敌方手来无法拦”之说。此门矮桩见长,出手较重,强调靠身打法,面对面迎战敌手。

拳种有金锁手拳、游禽拳等,器械多用棍,以对打为主。

赵门的拳术据传具有宋朝开国皇帝赵太祖的拳术风格,故称“赵门”。此门技击方法与少林武术有联系,讲究翻滚跳跃,舒展大方,善用腿功。拳种有梅花肘、黒虎拳、奇门拳等,器械有勾镰、双刀等。

峨眉武术的杜门相传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善擒拿术的江西武术大师杜观印,曾来四川向此门派传授擒拿术,故称“杜门”。杜门讲究跌法,主要以破坏对方的重心取胜。拳术有问津拳、鹞子拳等,器械有枪、棍、大刀等。

洪门的代表为洪拳,颇有名气,在四川流传甚广。洪拳的特点是正门攻敌,大开大合,重手重脚,刚劲有力。洪门除洪拳外,还有大八仙、火焰烧山、燕青红等拳种。器械有棍、五秀刀、蟠龙枪等。

化门也称“蚕闭门”。蚕,指行拳时如蚕之吐丝,连绵不断。闭,指应敌时紧封敌手,避实就虚。此门的特点是“掌不离肘,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手脚轻快。化门的代表拳种是“三十六闭手”。俗称“天罡星三十六”,也是四川南拳。器械有双锏、棍、白鹤单刀等。

峨眉武术的字门是此派拳术的收势,必摆成规定的之字形或一字形而得名的。字门的特点是,攻架起伏较大,腿法少,出拳时用鼻发声。拳种有:九锤拳、七锤拳、八卦力、亭子功、定子功等。

会门也称“慧门”,与字门的拳术动作相仿,主张“观师默像”,因此迷信色彩较浓重。其代表拳种为神拳,此拳内练气功,外练拳技,以达强身御敌之效果。

峨眉武术的以上8个拳派虽然风格各异、特点不同,但是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长进。如僧门虽以高桩见长,但多学岳门的矮桩。洪门虽有大开大合,刚劲有力的特点,但又兼学化门的小巧柔化,多用手腕的风格。

湛然大师在《峨眉拳谱》中所说的上面这些流派,是指清初或清朝以前所形成的峨眉武林流派。这些流派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逐渐消失,有的一直流传至今。

至清代,峨眉佛教发展到鼎盛时期,而道教却日趋衰退,出现了佛道融合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峨眉武术也有新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门派。例如,清朝末年,峨眉子午门武术的创立就是佛道融合的一个典范。

峨眉子午门武术,是清末峨眉山的神灯长老与清虚道人所共同创建的。神灯长老师是峨眉山太空法师的弟子,清虚道人是峨眉山九老洞的道长,两人都擅长峨眉武术,并先后去河南少林寺取经,练就一身少林功夫。

后来,清虚道长还专程去湖北武当山学习武当派武功。僧道俩人回到峨眉山后,苦心磨砺,共同探讨少林、武当和峨眉三大派武术的精华。清虚道人目睹神灯长老童颜鹤发,武艺精湛,便拜长老为师。

师徒俩人将三派武术精华融为一体,自成一派。此派内则练气,以静制动,外则练力,体壮筋强。由于这种武功多在子午二时辰练习,故称“峨眉子午门”。

子午门武术除子午拳之外,还有子午刀、子午剑、子午棍、子午枪等器械。其风格以子午拳为代表。

子午门的创建和形成,充分体现出峨眉山僧道两家为发展峨眉武术携手并肩,同心协力,互相切磋,不断创新的风气。

【旁注】

少林 我国武林的泰斗,是我国人们从佛习武的代名词。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藏经阁内收集了三十六路拳脚十八般兵器,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功夫是我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

点穴 根据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在人体相关穴位上可产生一定的反映的原理,在技击中用拳、指、肘、膝等骨梢之强固点来击打人体上的某些薄弱部位和敏感部位即主要穴道,使其产生麻木、酸软或疼痛难忍,失去反抗能力,造成人体伤亡,从而制服对方的一种武术技击术。

钺 我国古代武器及礼器的一种,为一长柄斧头,重量也较斧更大。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中,已发现玉制的钺,在当时具有神圣的象征作用。后因形制沉重,灵活不足,终退为仪仗用途,常作为持有者权力的表现之用。

青城派道教内丹修炼的派别,青城派发源于我国道教的发祥地青城山,起始于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习传之。青城丹法的“无为”修持集中体现在历代的口诀上,即“守无致虚”。其中分三个层次:初步入手功夫为“守中致和”;第二步为“了一化万”,第三步为“万化归一,一归虚无”。

峨嵋刺 我国的武术器械之一,短双奇兵器,又名峨嵋针,称峨嵋对刺或双锋挝。据传说“峨嵋刺”为古代水战中使用的一种格斗短兵械,可在水中作刺杀或潜入水底凿穿船底之用,后改为陆上应用。相传峨嵋刺为蜀中一位武林高手所创,因该械形似鹅眉,故得名。

双锏 古代兵器之一,也称“简”,武术的短器械。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得其名。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锏把末端有吞口,如钻形。

拳谱 记录武术连续动作的史谱,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拳谱反映了不同拳种的独特技法、拳理和风格,以及练功方法、行拳要诀等内容。拳谱,大多是百年或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古色浓郁的珍贵武术文化遗产,是研究传统武术文化的宝贵资料。

武当派 为内家之宗,起于宋而兴于明,为宋人张三丰所创。其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炼,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也不可轻易侵犯。

【阅读链接】

圣积晚钟是峨眉山的一大著名景观,铜钟原悬挂于寺内宝楼上,铸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别传禅师募化、建造,此钟铜质坚固,重达1.25万千克,相传为当时四川最大的一口铜钟。

据《峨眉山记载》:“其钟每于废历,即农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一击,声可历110秒。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传夜静时可声闻金顶。”

后来,铜钟迁到了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进行维护。凤凰堡上参天蔽日的苍杉翠柏,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环绕四周有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与古朴凝重的巨钟浑然一体,融和了自然美与人文美,堪称一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