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疑惑的月球
揭开月球的面纱
在人类的心目中,月球永远是神秘的。1969年7月,美国的“太阳神11号”宇宙飞船载着阿姆斯特朗等人登陆月球后,它那神秘的面纱就此被揭开来。
与地球相比,月球可以说是一个完全迥异的世界,它虽然具有高山、深谷、平原等地形,但是却看不到湖、海、河流等景观。在引力弱的情况下,大气无法附着,使得光线及声音缺乏传递的媒介,因此月球上可说是片静悄悄的黑暗世界,毫无生命的迹象。
在太阳系中,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卫星,相距大约30多万千米,直径约为3456千米。月球本身会自转,自转的速度很慢,每小时只有16.56千米左右,大约是地球自转速度的1/13。由于它是地球的卫星,因此在自转的同时,它也不停地循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公转。由于轨道是椭圆的关系,它与地球间的距离也就时刻在变化,最近的距离约为35万千米,最远时则高达56万千米,差距相当大。
为何只看到一面
月球在自转与公转同时进行之下,产生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如果在地球上看月亮的话,看到的永远都是同一面。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恰好和公转的时间相同。月球在地球的引力的长期作用下,月球的质心已经不在它的几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边。这样的话,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势能就最小,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的质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边,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绳子将月球绑住了一样。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因素。因此,月球永远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这样,人类也就无法欣赏到它神秘的背景。直至1959年,俄国发射“月球3号”太空船,绕到月球的背面拍摄,人类才得以见到月球背面的真面目。
尽管月球神秘的面纱已经被揭开,但是仍有许多深奥的领域有待人类一一去探寻,或许有朝一日,月球观光、移民月球、建立各种探测基地的计划等,都不再是异想天开的梦想。
月亮的盈亏圆缺
月球在不断地围绕地球转,因此,月球、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都在不断地改变着。
农历每月初一,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月球对着人们的那一面太阳光照不到;而受到太阳光照射的那一面人们见不到,因此,人们看不到月亮,即此时为新月或朔月。
过了两三天,月球改变了位置,太阳光逐渐照亮向着地球的这半球的边缘部分,人们也就开始看到月球被照亮的一小部分。它好像弯弯的蛾眉,人们称它为“蛾眉月”。这以后,月球向着地球的这半球照到的太阳光一天比一天多了,于是弯弯的月牙也就一天比一天丰满起来,直至农历初七、初八前后,月球面对人们这半球,有一半可以照到太阳光。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即为上弦月。
月亮逐渐越变越丰满,直至农历十五、十六,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的中间,这时月球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完全被太阳光照亮。人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滚圆的月亮,这就是满月,也叫望月。
满月之后,月亮一天天地“瘦”下去。农历二十二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为下弦月;又过四五日,又只能看到蛾眉月;直至农历月份的最后一两天,月亮又消失了。再过三四天,月亮又开始出现,于是开始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