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拉开反修之战

  • 毛泽东说:“在3月至今,我们朋友与帝国主义组织一次反华大合唱。”
  • 周恩来说:“把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的争执公开暴露在敌人的面前,不能认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郑重的态度。”
  • 毛泽东说:“我们衷心地祝贺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中央领导人反驳赫鲁晓夫

195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国成立10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当天,在天安门两边的标语塔上书写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标语。

11万群众手持各色花束组成1个巨大的国徽和“1949-1959”等图案、字形。

9时55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60个兄弟党代表团团长和党的代表、越南和朝鲜军事代表团团长、8个亚非友好国家政府代表团团长和政府代表应邀参加庆典。

10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

首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开始。

接着,奏国歌,鸣礼炮。400名少先队员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

然后是大型阅兵式和有70万群众参加的游行。在阅兵式上,由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步兵、摩托化步兵和空降兵、炮兵组成的方队,自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广场,空军出动了155架战斗机飞过天安门上空。

阅兵式后,由首都70万人参加的群众游行队伍,排成150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中有学生、工人、农民、机关干部、科学工作者、民兵、文艺团体、体育团体等。

游行队伍中的图表和模型,向世人展示新中国10年来走过的道路,在这历史瞬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历时两个多小时。

当天晚上,150多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尽情歌舞狂欢。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广场上群众大联欢和丰富多彩的节日焰火。

当时,虽然中苏之间的分歧已经公开化,但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庆典活动。

9月下旬,赫鲁晓夫在美国戴维营举行苏美首脑会谈后乘坐飞机抵达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

9月30日晚上,中国政府举行国庆招待会。赫鲁晓夫在招待会上发表长篇讲话。他在谈到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强大之后,说:

我们应当对当前局势有现实的看法和正确的理解。这当然绝不是说,既然我们这么强大,就应该用武力去试试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民将不会理解,也绝不会支持那些想这么干的人。

赫鲁晓夫的话引起中方领导人的不满。

10月1日,庆典空前隆重,毛泽东的心情却不太愉快。原来,这时候,中国国内经济正处于十分困难时期,另一方面,原本答应给予中国核武器技术援助的苏联却突然变卦。这一年6月,苏联通知中国,在核武器技术援助方面要“推迟2年”。

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庆典活动时,又突然对毛泽东说:“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决定把专家撤回去。”

10月2日,中苏两党举行正式会谈。

赫鲁晓夫首先介绍自己的美国之行,赫鲁晓夫认为同美国只能在经济上搞竞赛,搞和平竞争,不能搞武力对抗。

毛泽东对此表示赞成,但指出必须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赫鲁晓夫接着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还是要搞好,希望中国采取一些步骤来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你们去年对金门打炮不是办法,台湾现在不能解放,要像苏联内战时期对远东共和国那样处理。”

毛泽东提高声调说:

赫鲁晓夫同志,你把问题搞错了,你把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搞混了。一个问题是我们同美国的关系问题,这是国际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们跟台湾的关系问题,这是国内问题。我们跟美国的关系问题是美国侵略我国台湾,我们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兵;我们同台湾的关系则是解放台湾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别人无权过问。

赫鲁晓夫一时语塞,只有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在谈到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上时,赫鲁晓夫说,“谁开第一枪我不知道,反正印度人被打死了。”

周恩来说:“印度人先入境,打了12个小时,怎么能说我们错了呢?”

一时,会场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接着又谈到西藏问题,赫鲁晓夫说:“西藏问题你们不慎重,不该让达赖喇嘛跑掉。”

毛泽东反问赫鲁晓夫说:“这么大的边境我们怎么能看得住他呢?”

赫鲁晓夫又扯到炮击金门、马祖的问题上。

这时,陈毅接过话说:

炮击金门是我们内部的事情,那是中国的领土。中印边境,明明是他们侵略,你却偏袒。炮击金门,难道你还要替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指责我们吗?

赫鲁晓夫涨红了脸,对陈毅说:“论军衔,你比我高,你是元帅,我只是中将,但在党内,我是总书记。”

陈毅也不示弱,回答说:“什么总书记,你说得不对,就不能听你的。”

这次会谈,是中苏关系史上两国领导人第一次公开的争吵。虽然会谈之后赫鲁晓夫曾建议双方均撤销这一次会谈的纪要,但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已经无法避免。

在中苏会谈中,赫鲁晓夫偏袒印度,大肆指责中国对印的自卫反击。

当周恩来对他进行严词驳斥后,他自知理亏,话题一转,说周恩来1957年1月访苏时教训了他,给他上了一次大课。

周恩来反驳赫鲁晓夫,指出赫鲁晓夫当时曾大肆攻击兄弟党的领导人,违反了兄弟国家和平共处的准则。

“没有!”赫鲁晓夫企图赖账。

翻译李越然坐在毛泽东身边,悄悄报告说:“主席,当时他说的话都是我翻译的,我可以做证吗?”

“可以。”毛泽东点点头。

李越然站起身,用俄语说:“赫鲁晓夫同志,你是说过的,当时的翻译就是我。”李越然把时间、地点、参加人、赫鲁晓夫的原话详细复述了一遍。

李越然的从容做证,使赫鲁晓夫非常尴尬,毛泽东用微笑对自己的译员给以肯定和赞许。

此时,中苏两国的裂痕越来越大。

从此之后,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产生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赫鲁晓夫可能沿着修正主义的道路滑下去,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

中方对华约宣言提出质疑

1960年2月,华沙条约国家在莫斯科召开政治协商委员会例会。中国照例派出观察员列席,这次派出的观察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康生、中央委员伍修权和中央委员、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

1960年2月4日,华约首脑会议在莫斯科开幕。

在讨论世界和平与裁军问题时,中苏双方发生严重的分歧。苏方提出要通过裁军来实现“三无世界”,即没有武器、没有军队、没有战争的世界。

中国方面则认为,帝国主义的本性没有变,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美帝国主义仍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敌人。全世界一切真诚为和平而努力的人们,有必要对美帝国主义的两面手法保持警惕。

赫鲁晓夫认为,世界由此进入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以建立持久和平的新阶段。

中国则认为,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趋势,这是社会主义力量、民族革命力量和和平民主力量同帝国主义战争势力反复进行斗争的结果,是东风压倒西风的结果。

苏联在会上宣布,将单方面裁军120万,即裁去军队总数的30%。

当时,中方则宣布: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参加和他的代表的签字,有关裁军的国际协议和其他一切国际协议,当然都不能对中国具有任何约束力。

会议只开了1天,当天,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举行招待会,各国首脑都参加了。

在招待会上,赫鲁晓夫的鲁莽脾气又开始发作了,他说:“我不同意说什么一旦发生战争多少人会死亡,多少人会活下来。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要体会到这种责任的重大。我们要为人民着想,人民是不需要战争的。”

赫鲁晓夫还说:“有人说,赫鲁晓夫脱离了列宁的原则,说列宁以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取得胜利,这是不对的,是对列宁原则的歪曲。”

赫鲁晓夫又蛮不讲理地说:

马列主义学说的力量真是伟大呀,明明是个笨蛋,马列还能把他背在背上驮着他前进。我们不应该鼓励笨蛋和蠢事,这要使人民付出血流成海的代价……

有人提以苏联为首。“为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物质上既不能给我们牛奶和黄油,又不能给我们土豆、蔬菜和住宅;道义上给不了什么。要是别人要为我们的首,我就会说,你滚开吧……共产主义只是一种形式,内容就是面包、黄油。有人讲以苏联为首,以赫鲁晓夫为首,为的是看着他犯错误,然后批评他。“为首”顶个屁用,等于一个公共痰盂,谁都往里面吐痰。

早在1959年1月苏共二十一大前,赫鲁晓夫提出取消“以苏联为首”这个提法,中共中央和各兄弟党都反对赫鲁晓夫的做法,所以苏共没有提出这个问题。

这次赫鲁晓夫再次说到这件事情,显然是影射攻击中国共产党。

在这次招待会上,赫鲁晓夫还说:

兄弟党之间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提意见可以,但不要玩弄尖锐的词句,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能以为只要是自己说话就是真理,就应该这样做……当然,我们对老年人是尊重的,但我们尊重的不是年纪的大小,而是英明与否。年老而不英明,就像一双老套鞋。

在这次会议期间,赫鲁晓夫当着中国观察员代表团的面,肆无忌惮地攻击中国共产党,攻击毛泽东,同时苏共中央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中共中央“通知”,全面攻击中国共产党的对内对外政策。

这次会议通过的《华沙条约缔约国宣言》强调,裁军是当前的首要问题,苏联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全面彻底裁军”建议,反映了华沙条约国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场。

“宣言”主要是吹捧赫鲁晓夫访美的“成果”,表示一致支持苏联提出的全面彻底裁军的建议,支持4国首脑会议。

《华沙条约缔约国宣言》指出:

出席会议的各国声称,它们将竭尽全力不懈地捍卫和平事业和为制止新战争而斗争。他们认为,现在各国政府再也没有比确立持久和平和使各国人民摆脱毁灭性的核战争威胁这一任务更为迫切和更为崇高的任务了。他们也认为,各国政府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应该从分裂各个国家的原则出发,而应从他们更为接近的原则出发,以便通过共同的努力来保障欧洲和平,从而保证世界和平。

战争不止一次地给欧洲带来了灾难和破坏。欧洲各国直到现在还可见到的城市和乡村的无数废墟就说明了这一点,数百万的残废者也唤起了人们的回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殉难的成千万的男人、女人和儿童仍然活在我们的心里。各国政府的义务是不允许新的战争的爆发,挽救欧洲和人类免于新的、倍加沉痛的悲剧,有着悠久文化古迹和许多大的工业中心的欧洲,不应该再成为战场。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和平、宁静和安全的地区。

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战争是可以阻止的。依靠各国人民的联合努力,和平是可以保卫和巩固的。

在中国观察员代表团出国前,外交部、中联部起草康生在会议上的讲话稿,并报经中央批准。

中国代表团的讲话稿是同赫鲁晓夫观点相左,讲话稿强调帝国主义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一贯破坏普遍裁军,不会放弃军备竞赛政策。

同年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华沙条约缔约国宣言》,将中苏两国在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分歧公开暴露出来。

彭真说赫鲁晓夫违背关系准则

1960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列宁诞辰90周年之际,发表文章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时代、战争与和平、和平过渡、帝国主义的本质、列宁主义是不是过时等问题上的意见,全面开展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

1960年4月,《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沿着伟大列宁的道路前进》和《在列宁的革命旗帜下团结起来》3篇文章。

这些文章表面上是批判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及其领导人铁托,实际上是批判苏共及赫鲁晓夫。

其中,《列宁主义万岁》指出:

现代修正主义者,从他们对现代世界形势的荒谬论断出发,从他们的那种所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已经过时的荒谬论断出发,企图在暴力、战争、和平共处等一系列问题上,根本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有些人,他们并不是修正主义者,他们是好心善意的人,真诚愿望作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可是面对着某些历史的新现象,感到迷惑。有了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例如他们中有人说,美帝国主义的原子讹诈政策的失败,就是暴力的终结。在我们彻底驳斥现代修正主义者的谬论的同时,也应当帮助这些好心善意的人改正自己的不正确的想法。

这几篇文章的登出,进一步暴露出中苏两党在重大理论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6月20日至25日,罗马尼亚共产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

在这次会前,苏共中央于6月2日致函中共中央,建议利用罗共三大的机会,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中共中央收到苏共中央的建议信后,复函建议扩大与会成员,召开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且延期召开,以作充分的准备。

后来,中苏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利用罗共三大各兄弟党派代表团到布加勒斯特的机会,就已经出现的分歧和召开兄弟党会议的问题,内部交换意见,但不作决定和不发表任何正式文件。

同年6月19日,彭真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布加勒斯特。22日下午,赫鲁晓夫同中国代表团举行会谈。

在这次会谈过程中,赫鲁晓夫毫无道理,粗暴地说:

中国搞大跃进,可是人民没有裤子穿,穷得要命。你们搞百花齐放,现在怎么样,还放不放?你们那么爱斯大林,把斯大林的棺材搬到北京去好了,我们可以送给你们。你们老讲东风压倒西风,就是你们中国想压倒大家,要压倒全世界。

6月23日下午,苏共代表团将一份注明日期为6月21日的《苏共中央致中共中央的通知书》,交给中共代表团。这份文件主要是反驳中共发表的《列宁主义万岁》等3篇文章中的观点。

24日,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开幕。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煽动大多数兄弟党向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围攻。

赫鲁晓夫给中国共产党扣上“教条主义”、“拒绝和平共处”、“制造紧张局势”、“左倾冒险主义”等大帽子。

6月25日,中国代表团通过会议执行主席罗共总书记乔治乌·德治,向各代表团发表声明说:

中共中央认为,苏共中央代表团赫鲁晓夫同志在这次会谈中完全破坏了历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兄弟党协商解决共同的问题的原则,完全破坏了在会谈以前关于这次会谈只限于交换意见、不作任何决定的协议。

突然袭击地提出了会谈公报草案,对这个公报的内容没有预先征求兄弟党的意见,而且在会谈中不允许进行充分的正常的讨论。这是滥用苏联共产党从列宁以来长期形成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威信,极粗暴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这种态度同列宁的作风毫无共同之处,这种做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开了一个极端恶劣的先例。

声明认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分歧,应当采取严肃的态度,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同志式的讨论,但是赫鲁晓夫采取的却是家长式的、武断的、专横的态度。

赫鲁晓夫见中国代表团不屈服,就在会议结束时攻击中国共产党,称中国共产党是“疯子”、“纯粹的民族主义”,对苏共采取“托洛茨基方式”等。

针对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作出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会议上,彭真作即席发言,他指出:

赫鲁晓夫的这种只准自己为所欲为、听不得别人意见、不准别人为自己辩护的做法,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完全违背了国际关系和党际关系准则。

7月16日,苏联政府通过其驻华使馆突然照会中国政府:

包括军事方面在内的苏联专家和顾问,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将被召回他们的祖国。

不等中国答复,苏联政府在7月25日又通知说,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均将于7月28日至9月1日离境。

同时,苏联还片面中止派遣按照两国协议应该派遣的900多名专家。

其实,早在1958年以后,赫鲁晓夫就开始加紧推行他的“缓和”政策,尤其是想同美国搞缓和。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做法十分不满。

毛泽东支持苏联同美国搞缓和,也支持赫鲁晓夫提出的一些和平建议,但是毛泽东始终坚持列宁主义的一条原则:只要有帝国主义存在,就一定会有战争。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问题上,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存在着较大分歧。

赫鲁晓夫曾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当前国际局势的估计表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明智,表现了勇气和意志”,“他作为得到本国人民绝对信任的人”,“真诚地希望消除‘冷战’状态建立我们两国的正常关系,促进改善各国的关系。”

毛泽东则认为,赫鲁晓夫没有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因而对美帝国主义存在幻想。毛泽东还认为,赫鲁晓夫企图使中国服从苏联的国际战略。

在中印冲突中,赫鲁晓夫袒护印度,不顾事实真相,武断地指责中国挑起了中印冲突,担心这件事会影响美苏合作,危及他的美国之行。

由于中苏两国的利益存在很大差异,两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看法迥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对“和平共处”、“和平竞赛”问题的认识产生分歧。

早在1959年10月14日,毛泽东曾约见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安东诺夫,向他表示:“我们对赫鲁晓夫访美还是支持的,认为还是有好处的。”

当时,毛泽东提到北京会谈的情况说:

上个星期我们会谈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不一致的地方,但这是10个指头中间1个指头的问题。中苏之间不要因为1个小指头的分歧,影响9个指头的一致。

毛泽东强调:

中苏两党还应团结一致。我们不会同美国打仗,也不会去打台湾。但是,必要的时候也要斗争,以斗争求得缓和。

那次北京会谈不欢而散,10月4日,赫鲁晓夫回国。

10月6日,赫鲁晓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继续宣传自己的观点,批评中国领导人。

赫鲁晓夫宣称:“我们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保障和平问题进行了相当坦率的交谈。应当说,我喜欢同他这样一个理解国际局势严重性的明智的人交谈。”

赫鲁晓夫还强调,不要害怕战争,谁害怕战争就是胆小鬼。他又说,如果像“公鸡好斗那样热衷于战争,这是不明智的。”

赫鲁晓夫这些话显然是在影射攻击毛泽东像只“好斗的公鸡”。

同年10月31日,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三次会议上作关于国际形势和苏联外交政策的报告。在报告中,赫鲁晓夫谈到三个问题:第一,关于世界形势的估计。第二,关于对美国领导人的看法。第三,关于和平共处的问题。

在会上,赫鲁晓夫攻击中国领导人是“冒险主义”、“不折不扣的托洛茨基主义。”

毛泽东在颐年堂主持召开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认为,赫鲁晓夫对艾森豪威尔抱有幻想,只看到美国当局表面上“爱好和平”的一面,没有看到美帝国主义的本质。赫鲁晓夫讲的那些话,表明他有修正主义倾向。

在这次会上,毛泽东说,应该让美帝国主义这样的反面教员来教育他。毛泽东还特意强调,要看到国际上出现修正主义思潮。

12月初,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召开会议,讨论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的报告。

当时,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关于国际形势的讲话提纲,在这个提纲中,毛泽东较详细地谈了他对赫鲁晓夫的认识。毛泽东既把赫鲁晓夫当做朋友,又认为他是一个半修正主义者。

毛泽东指出:

1959年,西藏事件,中印冲突事件,9月两党交换文件,10月北京会谈,抵制了朋友的谬论。

在3月至今,我们朋友与帝国主义组织一次反华大合唱。

毛泽东还说,“反华大合唱”有好处,它可以激起世界大多数人民觉醒起来,他们会看到反动的帝国主义、民族主义、修正主义是敌人,是骗子,而中国的大旗是鲜红的。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大发展在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赫鲁晓夫很幼稚,“他不懂马列主义,易受帝国主义的骗。”

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一怕帝国主义,二怕中国的社会主义。毛泽东还指出:

他的宇宙观是实用主义,这是一种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他缺乏章法,只要有利,随遇而变。

最后,毛泽东作出这样的判断: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在很多问题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已经走上“半修正主义”的道路。

中央讨论苏共纲领草案

1961年8月到9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调整工商业的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苏共中央发表准备提到苏共二十二大的《苏共纲领草案》。

同年9月5日,中央在毛泽东住处召开常委会。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说:

现在苏共发表了一个纲领草案,很长,现在忙不过来看,据北京的同志说,这个纲领草案不是个好纲领。

在这次会谈上,毛泽东说:

苏共这个纲领草案很长,请大家抽空看看。在庐山会议后期抽点时间再来议一议。特别请秀才们好好看一看。

在这次常委会上,与会代表谈了两点意见:

1、苏共现在发表的这个纲领草案,是作为他们党的一个纲领。将来苏方根据这个纲领采取什么行动,是好的我们表示支持,消极方面的我们可以不提。

2、关于苏共二十二大。当时中央常委估计,苏共会在二十二大会议上组织对中国的围攻。如果这样,我们就要在大会上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现在就要作准备。

9月15日下午,毛泽东在他的住地再次召开常委会,王稼祥、刘宁一、陆定一、章汉夫,还有彭真、杨尚昆和吴冷西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会上,毛泽东说:

这个《苏共纲领草案》是王大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我看了一遍没什么头绪,很难看。文理、逻辑都不通,结论在前,很多问题都是两面讲,有两重性。今天我们先不做结论,不妨人家各抒己见。

陆定一接着指出:“这个《苏共纲领草案》有两面性,刚才主席讲了。它包含一些正确的话,把赫鲁晓夫在‘二十大’的报告和‘二十一大’的报告作了一些修补,比较起来有更大的欺骗性。”

陆定一还指出:

这个《纲领》不仅比1957年《莫斯科宣言》倒退了,也比1960年党的会议的声明倒退了。倒退的表现就是他把原来苏共起草的党的声明草案中包含的一些重大的错误观点又写到他的《纲领》里去了。这些重大的错误观点,经过我们各兄弟党在党的会议上的斗争,在1960年《声明》定稿时已经删掉,现在他们又写上去了。

最后,陆定一认为,《苏共纲领草案》反映出赫鲁晓夫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不讲阶级斗争,要害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说:

赫鲁晓夫说我们是民族共产主义,说我们单干,其实我们搞的是自力更生。这也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而是学苏联的,首先是学列宁,其次是学斯大林,他们是搞自力更生的。那个时候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四面包围,他不搞单干怎么办?只能单干。我们学的是他们,这有什么罪过?

毛泽东接着指出:

我们是自力更生。我们国家有我们国家的上帝,那就是玉皇大帝。他们是什么呢?是东正教,他们有他们的上帝。我们只能采取自力更生的方针把我们自己国家建设好。

……

去年的莫斯科会议也是开得好的,我们斗争是必要的,而且斗争是有成绩的,至少是一段时间内限制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思潮的泛滥。我们同赫鲁晓夫的斗争是阶级斗争,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在国家关系上是国际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我们并没有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最后,毛泽东说:

现在,赫鲁晓夫又来挑战了,我们怎么办?我看,我们要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修堡垒,就是把我们内部整顿好,做好物质建设,也要做好思想建设。另一件事情就是要准备斗争。

他指出,我们要发表赫鲁晓夫这个《纲领》,等他们通过以后就发表,利用这个东西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解释为什么说他们提出的这些观点是错误的,是修正主义的,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反对他的错误观点。

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也发了言,他说:

这个《苏共纲领草案》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是违背1957年《莫斯科宣言》和1960年《莫斯科声明》的,特别是1960年兄弟党会议否定的苏共领导的许多错误观点,又在这个《苏共纲领草案》中间出现了。

概括地讲,纲领可以叫做“三和两全”,“三和”就是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两全”就是全民国家、全民党。

刘少奇认为,这个“三和两全”是赫鲁晓夫路线的概括,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违反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违反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在苏共二十二大召开前,有消息说,苏共要在会后召开兄弟党会议,而且要各党都派第一书记参加。

庐山会议后,中央领导回到北京,当时毛泽东还在外地,所以刘少奇于9月20日召集开会。

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提出:“从苏共的《纲领草案》上看,矛头是针对我们的,也是针对阿尔巴尼亚的,只是都没有点名。中国去参加二十二大,究竟对这个《纲领草案》采取什么态度?”

会议讨论后认为,中国参加苏共二十二大的代表团奉行的方针,仍然是毛泽东在庐山会议结束前在常委会上提出的意见,这个意见是:既坚持原则,又坚持团结,对苏方攻击阿尔巴尼亚,应表示反对,如苏方攻我,则进行反击。

关于谁去参加二十二大,后来经过跟毛泽东商量确定:只派周恩来去。由周恩来当代表团团长,而且在苏联只停留1个星期,不等会议结束就回来,理由是国内事情很忙。

中央还确定,如苏方提出要召开兄弟党会议,中方应采取坚决抵制的方针。因为华沙条约国首脑会议时没有叫阿尔巴尼亚参加,这表明开兄弟党会议时他们也不会让阿尔巴尼亚参加。如果没有阿尔巴尼亚参加,那么只能是一个分裂的会议。

周恩来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讲话

1961年10月15日上午,应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邀请,参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团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率领下,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康生,中央委员陶铸,中央委员刘晓(已在莫斯科)。

到机场送行的,有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朱德、林彪,总书记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李富春、贺龙、李先念、谭震林,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陆定一、陈伯达,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中央委员罗瑞卿、刘宁一、伍修权,以及其他党内外人士。

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和使馆官员也到机场送行。

当天下午,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图—104专机抵达莫斯科机场。

到机场迎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弗·科兹洛夫、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波德戈尔内、苏共中央委员葛罗米柯、苏共中央俄罗斯联邦局副主席诺马科、苏共中央部长安德罗波夫、尼罗诺夫等人。

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张德群和大使馆工作人员也到机场迎接。

赫鲁晓夫亲自到机场迎接,苏方表面上十分客气。一路上有说有笑,而且一直把周恩来一行送到下榻的别墅。

1961年10月17日22时(莫斯科时间),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新建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开幕。

新建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的建筑工程是在不久以前竣工的。这座宏伟的大厦是在15个月这样短的时间里建成的。

会议厅的高度超过20米、深度超过50米、宽度达35米,会议厅的设备非常完善,所以坐在每个座位上都能看得很清楚,听得很好。每个座位都安装有翻译装置,必要时可以收听29种语言中的任何语种语言。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主持开幕式。

当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和各兄弟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团长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大会代表和来宾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会议开始,赫鲁晓夫致开幕词。他说:

在从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来的时期里,无论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各族人民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及在全世界的发展中,都充满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赫鲁晓夫建议为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逝世的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许多杰出的活动家默哀。在这些活动家中,赫鲁晓夫提到威廉·皮克、威廉·福斯特、哈里·波立特、尤金·丹尼斯、瓦茨拉夫·柯别茨基、法拉贾拉·赫卢;并为非洲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帕特里斯·卢蒙巴以及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默哀。代表大会代表和来宾为这些活动家默哀1分钟。

接着,赫鲁晓夫宣布,有80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兄弟党的代表出席了代表大会。

出席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有: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以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为首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以安托宁·诺沃提尼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代表团、以瓦尔特·乌布利希为首的德国统一社会党代表团、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为首的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团、以托多尔·日夫科夫为首的保加利亚共产党代表团、以卡达尔·亚诺什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团、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劳动党代表团、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劳动党代表团、以泽登巴尔为首的蒙古人民革命党代表团。

出席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来宾中,有以莫里斯·多列士为首的法国共产党代表团、以帕尔米罗·陶里亚蒂为首的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以布拉斯·罗加为首的古巴统一革命组织代表团、以艾地为首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以高士为首的印度共产党代表团、以野坂参三为首的日本共产党代表团、以培西为首的芬兰共产党代表团、以约翰·高兰为首的英国共产党代表团、以马克斯·雷曼为首的德国共产党代表团和以多洛雷斯·伊巴露丽为首的西班牙共产党代表团。

出席代表大会的还有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洲的其他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

赫鲁晓夫向非洲独立国家的民主党派的代表致意。

出席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着苏联共产党的970多万名党员和预备党员。其中有国内著名的国家和党的领导人、先进的工人和集体农民、科学家、苏联武装部队的代表、作家、艺术家以及许多其他各种职业的人士,他们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积极建设者。

在可以容纳6000人的宽敞的大会堂里,还有许多来宾。这些人是莫斯科各企业的劳动者、苏联首都的各界人士以及各工业部门的领导人。

出席会议的有:各国外交使节、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资本主义国家各大通讯社和报纸的记者。

接着,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开始作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

10月19日下午,会议继续进行。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讲话,并在大会上宣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的贺词。

当周恩来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讲台时,全场起立,长时间地热烈鼓掌,向中国共产党致意。周恩来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所打断。

周恩来说:

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受到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邀请,参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感到非常荣幸。请允许我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委托,代表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和全体中国人民,向你们党的代表大会,并且通过大会,向伟大的苏联共产党和伟大的苏联人民,致以兄弟般的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衷心地祝贺你们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自从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苏联人民在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我们高兴地看到,苏联的国民经济正在不断地高涨。在“七年计划”的头2年半内,苏联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

苏联人民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起,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缓解国际紧张局势,争取普遍裁军,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进行着巨大的努力。

最近,苏联政府提出了缔结对德和约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使西柏林局势正常化的建议。为了对付美国加紧扩军备战、破坏不继续核武器试验的会议和拒绝裁军而造成的严重局势,苏联被迫采取了恢复核武器试验等等重大措施。这些建议和措施,是捍卫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安全、制止帝国主义军事冒险的重大步骤,完全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对于苏联为保卫世界和平而采取的这些重大措施,都表示完全支持。

……

我们认为,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如果不幸发生了争执和分歧,应该本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耐心地加以解决。对任何一个兄弟党进行公开的片面的指责,是无助于团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把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的争执公开暴露在敌人的面前,不能认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郑重的态度。这种态度,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

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希望,有争执和分歧的兄弟党,将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在互相尊重独立和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团结起来。我想,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具有的立场。

中苏两国人民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深厚的友谊。我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都得到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的支持和援助,我们对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事业中,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中,我们两国人民都是始终同其他社会主义各国人民一起,互相援助,互相合作,共同奋斗,并肩前进。我们两国人民的这种伟大的团结和友谊,就像长江和伏尔加河一样万古长流。

讲话完毕后,全场再次起立,并长时间鼓掌。

接着,周恩来宣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的贺词: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亲爱的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和全体中国人民,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表示热烈的兄弟般的祝贺,向伟大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表示衷心的敬意。

从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苏联人民在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全面开展共产主义的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苏联的工业和农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苏联载人宇宙飞船两次遨游太空,并且胜利地返回地面,为人类征服宇宙的事业作出了光辉的贡献。苏联人民在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可置辩地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的优越性。

你们党的这次代表大会将要通过的新的纲领,提出了苏联人民建设共产主义的宏伟的计划。我们相信,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在建设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取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

我们衷心地祝贺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成功。祝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共产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的斗争中,取得新的伟大的成就。

伟大的苏联人民万岁!

伟大的光荣的苏联共产党万岁!

中苏两国人民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团结和友谊万岁!

社会主义阵营大团结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1961年10月14日

周恩来宣读贺词结束后,全场与会人员起立,并长时间热烈鼓掌。

周恩来离开莫斯科返回北京

1961年10月24日上午,周恩来在回国途中乘专机到达伊尔库茨克。到机场迎接周恩来一行的有苏共伊尔库茨克州委员会书记麦尔库列夫以及当地其他领导。

苏共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谢尔巴科夫从莫斯科乘飞机陪同到达伊尔库茨克。

周恩来在伊尔库茨克稍事休息后,即乘飞机回北京。

中午时分到北京。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机场迎接周恩来。

到机场迎接的,还有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朱德,总书记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富春、贺龙、李先念、谭震林,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陆定一,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中央委员邓颖超、刘宁一、伍修权等。

周恩来走下飞机以后,毛泽东以及其他人迎上前去,同他亲切握手。接着,少年队员向周恩来献上鲜花。

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和使馆官员也到机场迎接。

周恩来的这次苏联之行,阐述了中国的对外政策,有力地维护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早在苏共二十大后不久,东欧发生波匈事件,暴露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为了对付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和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危机,中共中央在1956年10月29日派刘少奇率代表团同赫鲁晓夫等苏共领导人会谈。

在会谈中,刘少奇转告了毛泽东的意见,希望苏共领导克服大国沙文主义,不要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干涉东欧国家,并建议苏联从东欧撤军。赫鲁晓夫表面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但实际上并未采纳。

1957年11月,参加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活动的世界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齐聚莫斯科,并在这里召开了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

毛泽东率团参加会议。

在会议期间,赫鲁晓夫企图把苏共二十大的观点写进会议将发表的《莫斯科宣言》中。中国代表团通过与苏共领导进行协商和与其他兄弟党领导人交换意见,对宣言草案进行了重大的修改。

与此同时,为了顾全和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团结的大局,中国共产党在某些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莫斯科宣言》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一是在指出和平过渡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指出了非和平过渡道路;二是在讲议会斗争时,也强调议会外的斗争。

莫斯科会议虽然在表面上显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和力量,但没有真正解决各国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之后,中苏两党和两国的分歧与矛盾逐渐公开化。

1961年10月15日到24日,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一开始,会场气氛有些紧张。

在会上,有的与会代表公开指责未被邀请参加大会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并又一次激烈抨击斯大林。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于19日向大会致词,周恩来严肃指出,1957年和1960年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周恩来在讲话中还强调指出,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如果不幸发生了争执和分歧,应该本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耐心地加以解决。对任何一个兄弟党进行不公平的片面的指责,是无助于团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周恩来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发言,铿锵有力,是对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修正主义的一次回击。

1961年10月17日,苏方公布:列宁反对斯大林担任党的总书记;将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并火化;猛烈攻击反党集团,并宣布伏罗希洛夫和布尔加宁为反党集团成员;指责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号召阿党推翻他们。

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问题上,周恩来在致词中说:

我们认为,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不幸发生了争执和分歧,应本着宣言和声明的原则,以平等协商的精神,耐心地加以解决。对任何兄弟党进行片面的指责,是无助于团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

周恩来发言后,有些苏共代表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无理指责。周恩来决定提前回国,以示抗议。

苏共二十二大后,苏联同阿尔巴尼亚断绝外交关系,阿尔巴尼亚将在苏的权益委托中国使馆代管。

在1962年2月22日苏共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无理指责中方支持阿劳动党,说中方发表了阿党反击苏共的材料,使两党的争论更加激化。

从此,中苏矛盾越来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