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后恶人恶报

害死皇子皇后

高氏是高丽族人,是孝文帝文昭高皇后之弟高偃的女儿。宣武帝元恪即位时,年16岁,由叔父彭城王元勰参与辅政。元恪不是皇长子,本没有立为太子。只因前太子元恂,准备私逃回平城避暑,为守城者所阻。当时,孝文帝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排众议迁都洛阳,不想太子带头违命,震怒中将元恂废为庶人,改立高贵人所生的元恪为皇太子。

但是,同父亲孝文帝相比,宣武帝元恪逊色很多。由于他的昏庸无能,造成外朝大臣争权,后宫嫔妃争庞,北魏在他的统治下,迅速衰落,以至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元恪的第一个皇后姓于,是鲜卑贵族太尉于烈的侄女,正始四年(507),于皇后无病而暴死,宫中上下都觉得奇怪。但是,谁也不敢提出追查原因。事实上,不少人怀疑是高贵人下毒手害死的。高贵人是元恪生母的娘家侄女,进宫不久就生下一个儿子,不幸很快夭折了,后来又生下建德公主。她的伯父高肇是皇帝的舅父,位高权重,所以宫中上下都害怕高氏势大,不敢告诉皇帝。于皇后被害死,竟无人敢替她伸冤。

于皇后死时,留下一个才两岁的儿子元昌。第二年,元昌得了病,侍候元昌的宦官王显竟不请御医替他治病,也不报告元恪,任凭可怜的元昌哭啼。过了几天,元昌病重,一命呜呼。元恪就这么一个儿子,接到丧报,十分悲伤。但是,经高夫人一番劝说,也就渐渐淡忘。不久,王显不但没有被迫查失职之罪,居然还升了官,有人便怀疑是高贵人害死了元昌。

独霸后宫

过了几个月,元恪想册立高贵人为皇后。彭城王元勰因对高氏的阴谋有所风闻,上书劝谏,元恪不听。高氏当上皇后之后,嫉妒的本性一成不改,后宫其他美人极少有机会接近皇帝。所以,后来元恪除了充华胡氏替他生过一个儿子之外,二十多年里,洛阳皇宫里竟没有第二个皇子出世。

胡充华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她能入选掖庭,全靠她姑姑的努力。胡充华的姑姑是个尼姑,经常入宫讲道。她故意在宫人们面前宣扬自己侄女儿的美丽,让宫人们广为传播。元恪听说后,便召胡氏入宫,一见大喜,即进位充华。胡充华聪明过人,巧言令色,连善妒的高皇后也被她哄住,事实上,骄横的高皇后遇到了她的劲敌和掘墓人。所以,后宫只有她一人得到皇帝的召幸。

不久,胡充华怀孕了。当时,宫中的妃嫔都不愿生儿子,只愿生女儿。胡充华慷慨言道;“天子岂可无子?我却不怕一死,但愿为天子生下麟儿,使社稷有人,这样我就死也瞑目了。”有人劝她堕胎以保命,她不肯,还焚香祷告上苍保佑自己生个儿子。到了分娩之日,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元翊。

高皇后十分妒忌,同伯父高肇密商,准备奏请元恪早立皇太子,以迫使胡充华按先朝旧例早日处死。但是,元恪册立皇太子元翊之后,实在不忍心眼看着胡氏离开人世,并没有将胡充华赐死,反而将她进位贵嫔。高皇后又想下毒手害死胡氏,幸亏宦官刘腾等四人设法营救,将胡氏藏入别室,又把皇太子送出宫去抚养,连胡氏也不能前往探视。这样,才保留了她母子二人的性命。

恶人恶报

皇太子长到七岁那年,即延昌四年(515),元恪驾崩,大臣们怕高皇后与高肇排斥皇太子,立即在元恪的梓宫前拥太子升殿,即皇帝位,为孝明帝,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胡贵嫔被尊为皇太妃。当年被高氏害死的于皇后,有一个党弟名于忠,袭封父爵,拜为领军将军,想为于皇后报仇。他同胡太妃的亲信刘腾等人联合起来,设法杀死了高肇,这样,高太后便失势了。于忠等人又奏请孝明帝下诏,把高太后废为尼姑,迁居瑶光寺,命令她除非重大节日,不得入宫。改胡太妃为皇太后。

高氏当了多年皇后,晚景凄惨,也是咎由自取。神龟元年(518),胡氏外出看望母亲武邑君,天象告变,发生了月食,人们普遍认为后妃中将有人遭大祸,胡太后怕应验到自己身上,密遣心腹内侍将高太后毒死,以民礼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