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威陈璧君
结交金兰的事泡汤了,蒋介石却也从此畏惧陈璧君三分。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未小看她,也费过心思。记得还是第二次东征开始不久,陈璧君忽然心血来潮,提出要去前线劳军,与何香凝、陈洁如三人相邀成行。蒋介石得消息后,以总指挥之尊,亲率轿马相迎。
相遇之后,蒋介石殷勤倍至,先道劳苦,次表感谢。邀请各位夫人上轿。惟陈璧君逞强好胜,坚持要骑马而行。蒋介石也只得顺其心志,亲自挑选了一匹驯练有素的军马,扶陈璧君坐稳。谁知未走多远,陈璧君一时性起,返手一拍,双腿一夹,军马已奋蹄而去,只几步,就将这位第一夫人摔下马鞍,将腿跌坏。吓得蒋介石心慌腿软,急忙组织担架,将陈抬至医院,对其治疗更是亲自过问,嘘寒问暖。性格高傲之蒋介石,能如此低首柔眉,也算难得了。没想到陈璧君就是不领情,就是不给面子。
因为陈璧君已本能地感觉到了蒋介石的威胁。女人的这种感觉也许更敏锐,她们在捍卫、保护自己的利益时,往往更直接,更少顾忌情面,更加赤裸裸不加掩饰。
陈璧君的个性极强,有浓烈的指挥欲,统治欲,狂妄任性,敢说敢做。这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关。她生于南洋马来亚槟榔屿的乔治市,原名冰如,乳名环。因她小时较胖,人们戏称之“肥环”。
陈璧君的父亲陈辑基,广东新会县外江人。少时即去南洋谋生,经营橡胶业,兼营矿业。生财有道,富甲一方,人称陈百万。其母卫月朗,广东番禺县人,思想开明,嫁给陈辑基后,同去南洋。她对几个子女,尤其是长女陈璧君,特别宠爱,几至百依百顺。陈璧君还在中学读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陈辑基听后坚决反对,他教训陈璧君:“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你一个女孩子,不安心读书,研习持家之道,却去参加什么党,岂合闺范。”
卫月朗则不加附和,她不满意丈夫这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意识,为了对女儿负责,居然偕陈璧君去新加坡会见孙中山,借以了解同盟会的情况。经过孙中山的宣传,卫月朗自己也加入了同盟会。
陈璧君少年即加入同盟会,固然因南洋风气的熏陶,思想中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为基础。但也不能排除她个性中追求刺激、热闹、新奇的一面。另外,尽管她生于一个千金之家,但却没有过多的家庭羁绊。这固然反映了她家庭气氛的开明、宽松,也同样助长了她任性妄为的性格。
果然,她在追求汪精卫的过程中,就把这种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1907年11月初,槟榔屿同盟会长吴世荣家,迎来了汪精卫一行。他们根据孙中山的指示,来此开展扩大工作。
刚刚坐定,门外急风急火地跑进一个微胖的少女,虽说姿容一般,但一双热辣辣的眼睛却无所畏惧地打量着来人。
此行人中,汪精卫可称佼佼者,其实以汪的相貌、风度,到哪儿也引人注目。他当年刚满24岁,青春年少,气宇轩昂。一身合体的西装包装得美仑美奂。这正是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梦中寻觅的白马王子形象,让陈璧君顿时怦然心动。
汪精卫非但仪表动人,才华尤其出众。这在以后几次演讲中。更让陈璧君倾心。汪精卫的讲演技巧,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地,声情并茂,轻重缓急俱有分寸。不但能把死人说活,而且能把活人说死。激愤时怒发冲冠,悲痛时声泪俱下。台下的陈璧君早已陶醉其间,汪喜亦喜,汪忧亦忧。几乎不能自持。
汪精卫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留下来的陈璧君却失去了宁静。她本与表兄梁宇皋定了亲,二人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又是亲上加亲。这段姻缘本应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但自见汪精卫后,陈璧君就打着退婚的主意,改适汪郎。可这一次,他的父亲却不让步,一口断绝了她的念头。
“千金之女,岂可下嫁亡命之徒。”
眼下的汪精卫恰如所言,四处飘荡,有家难归,有国难投。嫁给他,只能颠沛流离,连卫月朗都这样担心。因此,尽管她知道女儿的心思,却也莫可奈何。
象汪精卫那样才华丰姿,是不乏追求仰慕者的。槟城就有一位佳人,慕其名专程赶到新加坡汪精卫住所,再三求欲一见,虽遭其拒绝,但又谁能保证没有步后尘者。陈璧君对自己相貌还是有一点自知之明的,她担心缺乏竞争的资本,有人会捷足先登,每每想到此,一股无名的妒火就在腹中燃烧,坐失良机,听天由命不是她的性格,索性提起笔来,给汪精卫写了一封热情激荡的求婚信,表示爱意。没想到,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竟被汪精卫婉言谢绝了。
汪精卫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早年丧父失母,主要依靠长兄汪兆镛生活,兆镛长他30岁,曾中举人,几次赴京会试,皆名落孙山。遂继承其父衣钵,曾任广东都督岑春煊的幕僚。长兄为父,汪精卫十几岁时,由兆镛作主,聘订同僚刘子蕃之妹刘文贞为妻。
刘小姐也是诗书传家,生得婷婷玉立,楚楚动人,贤声在外。汪精卫虽未见过芳容,却没有犹豫。女方则更是满意。谁知汪精卫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又在《民报》上著文,鼓吹反清革命,触怒了清政府,悬赏银十万买他的人头。为免家庭受到株连,修书一封,宣布与家庭断绝关系,与刘小姐解除婚约。接信后,汪兄即去县署备案,岂料刘文贞一片痴情,坚决不允退婚,她伤心至极:
“这是干什么?难道我家门弟不够清白?难道他嫌我丑陋?难道我做了不端之事?”
她哭着要汪兆镛转告汪精卫,“此生非汪郎不嫁!”
面对刘文贞的痴情,汪精卫既感动又棘手,他是个感情丰富的人,这段姻缘未了,不愿再生纠葛。
失望并没有使陈璧君罢手,从小即一呼百诺,被人众星拱月惯着的她早形成这样的心性,予所欲者,必欲所得。当她知道汪精卫将去日本办报,为了一遂心愿,也以留学为名,东渡扶桑。在日本,她竭力投汪精卫心意,同盟会经费困难,她慷慨解囊,倾其所有。汪精卫组织暗杀团,她也挤进去参加。还拜孙中山的日本朋友宫崎滔天为师,学习柔道和剑术。小布尔乔亚的狂热性表现无余。
汪精卫终于启程北上,决心以身作薪,行谋刺之事,作轰轰烈烈之举。尽管此行九死一生,但陈璧君义无反顾。当她回槟城筹款时,遭到父母反对,竟大义相责,说服卫月朗泣泪允行,并将首饰典当,加上平日积蓄都给了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璧君锲而不舍的追求,终于使汪精华卫心有所动,当陈携款至大连会合时,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一路之上,扮成夫妻以为掩护。此行虽为艰险,但和汪精卫在一起,陈璧君乐在其中。
两人的关系明确于行刺前夕,汪精卫已作死的准备,他十分郑重而严肃。
“行动在即,我对生还不敢奢望,惟望你要三思。”
陈璧君热情如炽,汪精卫如何再忍心拒绝这一腔情意。
更让汪精卫感动的,是他在谋刺行动失败,身陷牢狱后,陈璧君不顾危险,冒死搭救。她辗转托人,将信笺藏于鸡蛋之中交与了汪精卫。汪睹物思人。陈璧君果真对自己情深似海。他心旌神荡,咬破手指,泣血而书,一首《金缕曲》道尽相思之情。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斛。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长携手。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残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孱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写罢,犹情意难尽。对于陈璧君来书,玩味再三,存之不能,弃之可惜,竟嚼而食之。这段故事,后被革命党人传为佳话。待到汪精卫出狱,辛亥革命成功。俩人自然花好月圆,携手同心。曾共作《念奴娇》词一首,极尽欢乐恩爱。
飘摇一叶,看山容如枕,波浪如簟,谁道长江千里直,尽入襟头舒卷。暮霭初收,月华新浴,风定微波剪。倏然携手,云帆与意俱远。记否烟树凄迷,年年飘泊,泪洒关河遍。恨缕愁丝千万结,才向东风微展。野藿同甘,山泉分汲,蓑袂平生愿。呢喃何语,掠弦曾笑双燕。”
有情人终成婚配,其情也融融,乐也融融。
汪氏为人,并非寡情薄义,对陈璧君当年一番情意始终感之于内,洋溢于外,且性格上又懦弱有余,刚猛不足。平日对夫人也就礼让三分。倒是陈璧君自小要强惯了,虽然对汪精卫情意不减,但家中家外,那昔日的霸道又渐显端倪。特别当她感受到汪精卫性格上的弱点后,更加恣意任行,甚至以保护人自居,对汪的行动横加干涉。长此以往,汪精卫习惯成自然,养成了惧内的习性,一些人以此开玩笑,他也毫不为悖。
做了第一夫人,陈璧君身价自然水涨船高,奉承阿谀者络绎不绝。更使她目高于顶,不知自忌。有一次何香凝来访,交谈时陈要吐痰,竟忘了来者身份,命令何香凝为其捧盂。只听一声怒喝,何香凝已从沙发上站起,戟指怒斥:
“你是什么东西?论年岁我比你大,论资历我比你深。别人叫你第一夫人,我则不容你猖狂。”
望着面红耳赤的陈璧君。何香凝犹未解气,指着地上的痰盂。
“陈璧君,捧盂!我要吐痰了。”
陈璧君含羞带怒掩面而去。
陈璧君的狂妄,不仅让性格刚烈的何香凝反感,连一向被称为好好先生的谭延闿也难以忍受,谭延闿出身一个官宦人家,其父做过湖广总督,他自己也是两榜进士。此人处事圆滑,善观风向。现任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游移于左派右派之间,是汪精卫争取的人物。
谭出身翰林,旧学底子深厚。为人又随和健谈,因此和汪精卫诗酒相酬,很谈得来。
这一日,月明星稀,谭延闿租了一条船在珠江边独酌,清风徐来,不觉顿生寂寞之感,他的夫人已过世,在世时感情甚笃,因此也就没有再续弦之意。后来曾有人有意说伐他与宋美龄相识,也被他回绝了。谭延闿对亡妻的这段感情,在当时很受不少人推许。
今天本为排遣而来,结果反而更觉惆怅,心胸极宽的谭延闿不愿过多地沉缅于过去,吩咐速邀汪精卫前来饮酒。他还长了一个心眼,让人瞒着陈璧君,否则,汪精卫能否赴邀都无把握。
汪精卫很快应邀而至,平日温文尔雅的他,在酒桌上意气甚豪。两人开怀畅饮,诗词歌赋、前朝掌故、军政大计无所不言,不觉已至夜深。
已有几分酒意的谭延闿晃着硕大的脑袋戏谑说:
“遍数党国显要,无姬妾太太的,能数几人?”
汪精卫脱口而出:
“你我兄弟二人,外加胡汉民先生,戴传贤,戴菩萨。”
“不错,哈哈,可知有好事者为我四人各加四字评语?”
“愿闻其详。”汪精卫也很有兴趣,倾过身来,他想听听村野闲言。
“戴传贤是‘阿弥佗佛'。”谭延闿双手合什。
“妙!妙!他原本是个菩萨。”汪精卫抚掌大笑。
“胡汉民是‘力所未逮'。”谭延闿含蓄一笑。
汪精卫皱起眉头,“此人嘴倒十分阴损。”
“兄弟我是‘孝思不匮'。”谭延闿怅然若失。
汪精卫点点头,“谭先生对嫂夫人那份情意令人可感,好事者虽讥讽,但却也是实情。”
“至于汪先生,那四字评语倒也尖刻。”
“狗嘴里想必难有象牙。”汪精卫举杯不饮,静候下文。
“咫尺天威,”谭延闿顿了顿,观看汪精卫的反应。
汪精卫淡淡一笑,饮完杯中酒。“下此评语之人却不知只说对了一半,内人性虽火烈,但对兄弟那份情意却是世人共睹的。”
“那倒是。只不过古人云,牝鸡不可司晨。女阃于内,男主于外。此虽腐朽,但也不无道理。大丈夫行事为人,当不可受制于内,否则大至危害前途,小至……哈哈,恐怕你我连一杯畅怀酒都饮得困难。”
像是印证谭延闿的结论,话音未落,岸上已传来踏踏脚步声,陈璧君怒气冲冲走进舱来。汪精卫白皙的脸本已被酒烧得如一片红霞,此刻反倒被吓得逼回本色。
陈璧君丝毫不留情面:
“谭先生,你也虚长几岁,尊你一声称之为兄长,总要将汪先生往正路带,怎么尽在醉乡中打发时光。”
这样的态度也太让谭延闿难堪了,他一反常态地反唇相讥:
“请他喝酒,就是将他往坏处带?”
陈璧君不答。话锋一转:
“谭先生也应该再娶一位太太,否则就尽要拉着别人打发寂寞了。”
这话太伤人了。谭延闿的口才本来极好,此刻脾气上来,话也就更刻薄了。
“我的太太生前不干涉我喝酒,死后更管不着。难道我想自戴枷锁,娶一个管闲事的太太,随时作河东狮吼?”
陈璧君被呛得说不出话来,吓得汪精卫一旁连连摆手,示意谭延闿嘴上积德。否则他今晚的日子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