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才与汗水

爱迪生的确是个天才,他一生的发明,获得专利的就有 1300 多项,有人

经过精确统计后说,实际上有 2000 多项。单是 1882 年,爱迪生就申请了 141 项专利。

爱迪生的很多发明是极其重要,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重要的自然要数电灯与留声机。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二重和四重电报机,电影摄影机,电车, 蓄电池,打字机,水泥,橡皮等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爱迪生先后发明了水雷探测器,水底巡灯,战舰稳定器,吸声器等 39 种器械。

爱迪生一生共度过了 84 个春秋。要是从他 16 岁的第一项发明——自动

定时发报机算起,几乎平均每过 12 天半就有一项新的发明问世。而 1882 年一年,居然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项新发明。当然,这不是爱迪生一人的智慧, 而大多是研究实验室的科技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但爱迪生作为总指挥者与设计者,他头脑的超人智力的确是令人惊叹和不可思议的。

爱迪生曾留下这么一句名言:“天才,是 99%的汗水加上 1%的灵感”。1878 年初,当他的秘书再次询问他对成功的认识,爱迪生仍套用了此公

式说,“成功其中有 99%是对什么路子走不通的认识,剩下的也许是天才的成分。因为据我所知,要想成功,就要坚持不懈地耐心观察。除此别无他法。”爱迪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他研制电灯经历了 1300 多次失败,研制摄

影机用了 5 年的时间。几乎每一项发明都是一次次失败换取的。只是因为爱迪生对实验从来都是夜以继日的进行,几乎不眠不休的行动。所以从统计数字看,似乎他发明得十分轻松;也许只有爱迪生本人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这也许就是他留下来的照片大多是一付疲惫不堪的样子的原因。爱迪生的儿子回忆他与父亲一起工作时的场面说,“一次其他成员都坚持不住,走了。我陪着父亲坚持。过一会儿,我不知不觉要睡着了,这时已是夜里 1 点钟。老头子看到我如此困乏,就说,‘好,如果你一定要睡,就躺在墙角那里的桌子下面,这样就不会踩着你了。’”当他一觉醒来,母亲要把他带走时, 他发现父亲还埋头于桌上,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

爱迪生是个凡人,而不是什么超人。如此超常的精力他是从那里来的呢? 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他常常对劝他娱乐的人们不解地反问道,“既然我现在有如此激动人心的事业要做,为什么把时间花在闲荡上呢?”

他常说,人生需要时常都有收获,决不能一生就收获一次。

这里所指的收获,决不是金钱。在爱迪生眼中,金钱只是被用来进行一项研究的材料而已。

1914 年 12 月 9 日,爱迪生的一间工厂的胶片车间爆炸,火势蔓延,很快把整个工厂都卷了进去,这间工厂是爱迪生研制电影胶片的基地,这真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大火是如此猛烈,滚滚黑烟布满了整个天空,连消防队员都因烟雾迷漫而无法看清火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龙逞威。爱迪生得知此事,也匆忙赶来,他没理会别人表示的同情与消防队员的遗憾,而是出人意料地掏出随身的笔记本,飞快的写着什么。一边写,一边还招呼同来的儿子说:“你妈妈在哪?快叫她来,顺便把她的朋友也带来,错过这机会,就看不到这么大的火了。”

火慢慢熄灭了,10 座建筑相连的厂区被焚毁了 3/4,爱迪生却马上郑重地对记者说,“虽然我已过了 67 岁,但明天我就会重建它,因为我的试验还没有做完。”这时人们才知道,爱迪生在笔记本子上写的是重建计划。

当他漫步于火场时,偶然发现一个相片框,里面自己的相片居然没有损坏,于是他欣然提笔在上面写道,“没伤到我的一根毫毛”,并且,因为看到消防队员束手无策的情形,几天后,爱迪生为他们制造了一台手提式照明灯。

爱迪生对事业是如此的热爱,1889 年 8 月,他坐船横渡大西洋时竟发出这样的感叹:“看到这样丰富的动力资源被这样白白地浪费掉,我真急得发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竟对辽阔的海洋提出挑战。

勇敢与自信如同双胞胎,它们在爱迪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爱迪生精选铁矿石的工厂里,中心机器是一台巨大的碎石机。六七吨重的大矿石能被砸成人头大小的石块。在这机器的内部有一杠杆,用一根弹力很强的弹簧把一根直径为 1 英寸,长 4 英尺的钢辊压住。有一天,爱迪生正站在机器旁做实验记录,机器内的垫圈突然断了,铁棒被弹簧弹到天花板上,落下时距爱迪生的鼻子只有 1 英寸处,穿透了一块 2 英寸的厚木板。而爱迪生却马上跑到机器面前检查弹簧断口,调查断裂的原因,对旁边另外几个具同样危险的钢辊视而不见。

机智的人拥有自信心。在海军基地试验潜艇时,爱迪生刚安装上的蓄电池被用来上下翻滚,模拟潜艇战时航行的震动。海军人员们有些幸灾乐祸的等着看爱迪生出丑,而爱迪生却兴奋地不停催促实验人员,“让它再晃得剧烈些,再多摇它几下,我已作了各种实验,你绝不可能难住它的。我敢打赌, 这蓄电池的寿命将达到 4 至 8 年,即使潜艇坏了,它也不会坏。”看着爱迪生自信的样子,海军人员脸上的嘲弄变成了由衷的钦佩。

爱迪生是个有残疾的人,但他的耳聋却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奋斗。甚至他还常常幽默地说,正是耳朵不好使,才在一开始学习电报技术时,得心应手。因为这样可以毫无误差地听出自己收发报器的发声节奏,却听不到其他分散注意力的声音。也正因为耳聋,听觉不灵敏,无法使用贝尔电话,才下定决心改进电话,使自己能听到别人的声音。耳聋促使爱迪生完善了对留声机这种机器的试验。尤其是在制造钢琴曲唱片上,因为听不见曲中的嘈杂音响, 才使自己的唱片曲调异常纯正清晰。

但残疾毕竟是残疾,爱迪生实际上是以顽强的精神填补了这一缺陷。 爱迪生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无法可想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在他眼中,任

何问题都有解决的钥匙,关键在于怎样找到它。

在研究镍铁碱性蓄电池时,爱迪生失败了不下 50000 次,花了 9 年时间,

试验了 9000 多种材料。历尽波折,连他的助手都不能坚持了,但是他却坚韧不拔,毫不动摇。

爱迪生是个其貌不扬的人,他前额圆而饱满,但并不宽;鼻子很突出, 嘴也大,下巴有棱有角,长得不像学者,却像是个经理。爱迪生对衣着从不在意。常穿的十分破旧,在门洛公园时,因时时要接待来访者,他必须穿西装,为怕浪费时间,他做实验时就在外面罩上一件从领口一直扣到脚跟的长袍,就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化学药品污染了里面的西服。

时常有人来门洛公园参观,看到这么一个身穿长袍,头发零乱的人时都会情不自主地笑出来,因为这看上去实在太滑稽可笑了。但当有人介绍说, 这就是爱迪生先生时,人们的笑声往往会嘎然而止,面显尴尬之色,而爱迪生却丝毫不会介意。

1882 年 9 月 4 日下午,爱迪生与许多人一起在华尔街 23 号的摩根办公

楼集会,完成他展示电灯的实验。届时,办公楼将被 400 只电灯照得通明。爱迪生此时按照传统礼仪身穿崭新而笔挺的礼服大衣,头上戴漂亮的白色高顶圆边礼帽。试验就要开始了,他突然得知发电机的一处保险丝烧断了。这是一个极小的故障,而爱迪生身旁就站着几个技师。但他二话不说,就钻进了发电机旁的地沟。当傍晚时分,大楼被明亮的灯光包围时,记者突然发现了站在一旁微笑的爱迪生。此刻的他,已与刚才判若两人,蓬头垢面,大衣被随便甩在一旁,礼帽上沾满了油泥,里面雪白的衬衫已被染成黑色的了。记者们哄堂大笑,纷纷为爱迪生拍照,爱迪生却丝毫没有躲闪,反而站好姿势,脸上只有自豪的笑容。

爱迪生对自己的外表并不在意,他真正严格要求的是他自己。

爱迪生支持 1919 年的禁酒令,而且主张饮食要少,照他的说法就是决不

能做三马力的活,却要消耗足够驱动 50 马力的发动机燃料。

爱迪生的饮食的确少而简单,早上只是一杯咖啡和一块烤面包。中餐与晚餐在实验室中凑合应付,而且常常忘记吃饭。

爱迪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表现在做事严谨,原则性极强。1916 年,他行程 1000 英里旅行,从新泽西州出发,几乎走到加拿大。一切设备都由自己提

供,他的一只蓄电池不仅可供照亮营地,还为 4 个帐篷的照明准备了充足的电力。他出发前曾与朋友商定了一条规则,必须睡野外,等等。但没过几天, 朋友们就坚持不住了,先是偷偷地跑到旅馆里,最后都公开要求住饭店。爱迪生本人并不劝阻或嘲笑朋友们“纨袴子弟”的行为,只是默默地遵守这条规则。此时的他已是近 70 岁的老人了。

伟大的发明家是人们对爱迪生赞誉。他的每一项发明都能为他赢得荣誉,他的名声远扬全世界。有一次,爱迪生旅行到一个偏僻的小村落,迷了路,他向一位当地的小姑娘打听道路时,说了自己的姓名,那位小姑娘立刻兴奋地叫道:“你是留声机先生!”

名声对于一个成功人士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许多人因为它而披上了傲慢的外衣。的确,名声也是最能令人飘飘然,忘乎所以的兴奋剂。而在爱迪生身上,看不出一丝傲慢的影子。

在芝加哥国际博览会的闭幕宴会上,爱迪生因为不是大会代表,讲话台上没有他的座位。当时在座的许多科学家都对爱迪生有偏见,认为他的研究丝毫没有科学理论系统,而只是试制实用品。但参观者们却在间歇时候开始敲起桌子,大声叫喊着,让爱迪生讲话,爱迪生微笑起身,鞠了一躬,又坐到座位上。人们沸腾了,又开始呼叫,而爱迪生的反映与第一次一模一样, 仅仅是微笑。

对爱迪生勤奋工作,节制欲望,朴实无华的称颂在美国各地引起共鸣。人们最难忘的是他对自己年龄的看法。有许多科学家到中年以后,成就

便日趋减少,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定论,而爱迪生却是一个相反的例证。

50 岁时,他仍然对自己充满希望,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将来创造出更新奇的,让世人震惊的发明。他的表情中始终流露着一种智慧的光采,而那双眼睛也总是那么明亮,似乎随时都准备探索新的事物。

1915 年,他为支持和平游说到西欧。他在战争期间有 40 余项发明,例如,反潜装置,无人驾驶电动平底船等。

这时的爱迪生已有 70 岁了,却还在阅读科学领域的新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而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生平无大志,另一些人则是中途而废,

特别是那些做出一些成就的名人们也是如此。 “爱迪生看上去没有一点自私或自傲,这品格在那些成就与名声轰动整

个世界的人们之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个熟悉爱迪生的朋友对他作出的崇高评价。的确,爱迪生唯一厌恶的,是人们对他退休问题的关注。

每当有人问到爱迪生何时退休,他不是转过头避开,或是不回答,就是干脆地说,“葬礼之前”,或是“当医生搬来氧气瓶时”。

爱迪生的回答,不是幽默的表示,而是真心的愿望。在他 81 岁时,患了肺炎,他坚持散步锻炼,并拒绝服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到非要用药物维持的地步。即使在这时候,他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仍然对“一切”都抱有浓厚的兴趣。

1929 年 9 月,在美国历史博物馆按照爱迪生在门洛公园研究实验室的原貌复制了一个“实验室”,爱迪生被邀请来参加揭幕典礼。在人们啧啧赞叹、镁光灯频频闪耀的时刻,爱迪生走到一把椅子前静静地坐下。

大家在一番嘈杂之后也慢慢安静下来,望着这位老人,保持着肃静。此刻,老人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双手交叉,显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孤零,这是天才的孤寂,因为同时期的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已相继逝世。爱迪生不时四下探望,双眼噙满泪水,也许老人的回忆正如潮水般展开:

就是那本《化学辞典》,常被爱迪生当枕头使用,说睡梦中会得到新的启示。

就是那张小书桌,爱迪生常把它当床,有一次睡醒后抓起帽子戴上,却觉得头上有东西爬动,摘下一看才知道,不知什么时候老鼠爬了进去。

就在这间实验室里,为了研制留声机,盛夏季节,天气闷热,蚊子疯狂地叮人。爱迪生挥汗如雨,光着膀子做实验;饿了,就吃两个馅饼,喝一杯咖啡。不知是否还记得,剑桥一位像老古董一样的公爵,在听见留声机发出声音时,瘫倒在椅子上,失声叫着“里面有鬼!”而一位红衣主教则对一位留下声音的少女说,“啊,年轻的女人,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世纪之前,人们会把你当作女巫烧死。”

就在这间实验室里,当研制电灯陷入困境时,英国一些著名的电器专家公开讥笑爱迪生的研究“不过是荒唐无稽的梦呓”。但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却没有畏惧,就像儿童时趴在鸡蛋上孵小鸡一样,顽强的坚持着,要把“小鸡”孵出来,要把明亮的电灯研制出来。

就是在这间实验室里,当爱迪生在研究用高熔点金属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发现:当灯丝白热以后,给金属板正极加上电压,金属板和灯丝虽然没有接触,却有电流通过;而给金属板负极加上电压,金属板和灯丝之间就没有电流通过。当时这被称之为“爱迪生效应”。但可惜的是,爱迪生没有继续探索、解释这个现象,直到 1897 年,约瑟夫·汤姆逊发现电子以后,人们才明白“爱迪生效应”是热电子发射现象,它可以起整流和捡波的作用。这可以说是爱迪生的一大遗憾了。

老人慢慢环顾着这复原的实验室,显然,为了再现原貌,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几乎没有遗落一个细节。此时此刻,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老人。大约 10 分钟后,爱迪生开口了,只有很平静的一句话:“我们当时的地板从没有这样干净过。”

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艰辛。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物体。门洛公园的实验室已经成为一个过去,再精心的布置也不可能再现它的风彩。这段过程,

已成为一种记忆被保留在爱迪生的脑中。然而,精神是可以永恒的,门洛公园研究实验室留下的顽强勤奋的创造性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敬仰,正如它的主人。

1918 年 1 月 24 日,所有在门罗公园研究室共过事的成员们创建了“爱迪生先驱会”,该会规模越来越大,每年在爱迪生生日这天聚会,表达对爱迪生敬仰之情。事实上,对他产生敬仰之情的人们早已遍及世界。

1924 年 5 月,美国投票选举国内最伟大的人。爱迪生得票最多,光荣当选。美利坚合众国赠给他一枚特级国会荣誉勋章,这是国家的最高奖赏。而当时 77 岁的爱迪生还照样“一天干两班”。

1929 年 4 月 21 日,人们举行了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50 周年纪念大会。82 岁的爱迪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台讲了话。但自从那次大会以后,他的精力便有些衰退了,接着就病倒了。

爱迪生是个心地纯真的人,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他甚至不允许电影中出现不美满的结局,一看见就要提出批评。尽管电影的发明有他很大的贡献,他仍然不能阻止电影中的悲惨场面。但他对自己生活却充满乐观,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高兴地同大夫合作,一同商量治疗的方案。

1931 年 10 月 18 日,清晨 3 点 24 分,这位 84 岁高龄的伟大人物与世长辞。

对他的悼念是世界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悼念他的形式。人们想把全世界的电灯关闭一分钟,让黑暗的星球也向这位伟人默哀。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这不可能也正好充分体现了爱迪生把光明带给人类的伟大。

爱迪生的一生正处在现代美国发展的全部时期,从 1847 年林肯进入国会

到 1931 年胡佛总统执政,这一时期正是美利坚合众国及全欧洲技术力量高速发展的时期。爱迪生在此期间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他结束了以往理论科学家同实用科学家的区别,使今天的人们一想到科学上的发现,就会联想到这些发现在现在或者将来都会被人类应用。爱迪生用严密的科学理论指导实验和研究的方法,代替了工业上单凭经验的做法,同时他又把科学研究引上了实用的道路。可以说,从爱迪生开始,才有了近代科学研究。而电气工业,电信网,留声机业,电影业的相继问世,正是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杰出产物。

有人评价爱迪生说,“他不发明历史,却为历史锦上添花。”

又有人说。“他没有统率过三军,驰骋战场;也没有占领过哪个国家、征服过哪国人民,但是他发挥的力量,却不是哪个军人所能梦想得到的。”爱迪生凭借能穿越时空的头脑和顽强的精神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

化。他的贡献举世无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发明大王”。借用他的座右铭而言,那就是:

“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