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

卢德铭(1905~1927)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宜宾(今属贡市)人。

卢德铭 6 岁入私塾读书,1919 年入县属白花镇高级小学。1921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公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积极投入学生革命运动。青年时期的卢德铭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暴力革命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反对列强和打倒军阀,必须有

武装力量,进行流血的革命。为些,他下决心学习军事,于 1924 年初到广州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辎重兵队学习。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 年 2 月,在广东革命政府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战役中,他担任学生军侦察队长。3 月,被派往海丰、陆丰,帮助训练农民自卫军。是年 6 月,黄埔二期学生毕业,他被留在学校政治部组织科工作。

1925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卢德铭调往独立团二营四连任连长。1926 年 5 月,随作为北伐军先遣队的叶挺独立团进入湖南。在北伐战争中,他率四连英勇作战,先后参加了渌田、攸县、平江、汀洒桥、贺胜桥等战役,指挥果断,战绩显著。10 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他升任独立团第二营营长,不久又调任第一营营长,战斗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北伐军占领武汉后,独立团改编为七十三团,卢德铭升任团参谋长。1927 年 4 月率部北上,在河南上蔡同奉系军阀主力作战。5 月,他又奉命率部回师武汉,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6 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即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他调任警卫团团长。1927 年 7 月,汪精卫步蒋介石的后尘,在武汉叛变革命,从而导致了第一次

大革命的最后失败。根据党的指示,他于 8 月 2 日凌晨,率警卫团乘船东下, 赴南昌响应南昌起义。当部队到达南昌附近的奉新县时,得知起义部队已撤出南昌南下,卢德铭遂率部到湘鄂赣边界的铜鼓、修水一带休整,等待党组织的指示。部队进驻修水后,他与湖南省委取得了联系,省委领导夏曦让卢德铭等三个团干部离开警卫团,到南下的南昌起义部队去参加指挥战斗。为慎重起见,卢德铭先到武汉,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获悉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和组织秋收起义的计划,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返回部队,准备参加秋收起义。卢德铭接受任务返回修水后,及时与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取得了联系,同时率部与平江、浏阳农军会合。1927 年 9 月 9 日,他与毛泽东等领导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担任了起义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起义后, 他曾率部一度占领浏阳、醴陵县城,镇压土豪劣绅,建立革命政权。各路起义军在进攻长沙受挫后,退到文家市集中。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提出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转移。卢德铭坚持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使部队统一了认识,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9 月 20 日,秋收起义部队离开文家市向井冈山进军。23 日在江西芦溪镇附近的山口岩,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队的伏击,部队损失严重。在危急关头, 卢德铭率一个连狙击敌人,掩护毛泽东等率部转移,战斗中,他不幸中弹牺牲,时年 22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