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

彭湃(1896~1929)原名汉育,又名天泉。广东海丰人。

彭湃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时代,目睹剥削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 产生了对现实不满的思想,萌发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上中学时,他团结一批进步青年,组织了“群进社”,同当地封建势力展开了斗争。1917 年他东渡日本求学,1918 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留日学生积极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1920 年和留日学生组织“赤心社”,表示一心学习俄国革命经验。1921 年 5 月毕业回国,不久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7 月回到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积极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9 月在《新海丰》刊物上发表《告同胞》一文,提出废除私有制,

并以投身到农民运动的实际行动,来变革旧中国农村中一切不合理的制度。10 月任海丰县教育局长。1922 年 5 月,他组织全县学生举行庆祝“五一”大游行,震动了整个海丰,因而被反动当局撤职。随即创办《赤心周刊》与《陆安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在他的领导发动下,海丰一带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并于 6 月成立了海丰县第一个农民协会,三个月后会员激增到两万多户,10 万人。1923 年 1 月,他发起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并当选为会长,5 月海丰县总农会扩展为惠州农民联合会,他仍任会长。7 月改组为广东省农会,他被推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4 年初,彭湃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到广州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和区农委负责人。不久党派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兼广东省党部农民部长。同年 7 月至翌年底,他根据党的指示,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的主任, 为广东农运培养了大批干部。1925 年 10 月,我党在海陆丰地区建立了地方委员会,他任地委书记。在党的领导下,海陆丰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地发展起来。为总结农民运动的经验,1926 年他发表了《海丰农民运动》一书。同年 5 月,广东省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 他被选为农协副委员长、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6 月至 9 月,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讲授海丰及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和发展农民运动的经验。10 月任中共汕头地委常委、省农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1 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927 年 3 月到武汉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4 月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南昌起义后,他担任了革命委员会和工农运动委员会委员, 并随起义部队回师广东,南征潮汕。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0 月他带领一部分起义部队,转移到海陆丰,组织农民自卫军,并在红二师配合下,于 11 月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了海陆丰,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12 月广州起义后,他被选为广州工农民主政府人民土地委员。广州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余部在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1928 年 7 月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为东江特委,他被指定为书记。

1928 年冬,彭湃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

书记。1929 年 8 月 24 日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毒刑拷打, 仍刚毅不屈,坚持与敌人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坚定的革命精神。8 月 30 日,他在上海龙华被敌人杀害,年仅 33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