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浪北戴河

1954 年仲夏,毛主席搬了几大箱书来到了北戴河。他每天工作到晨光破晓。批阅文件,为新华社修改社论,吟读《史记》,非常疲困。正如他在《贺新郎》词中所写的“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一天下午,主席举起双手,伸了一下腰说:“走,去观潮落。”我们走到海边,海面突然狂风大作,平静的大海在一瞬间咆哮起来,波涛汹涌,拍奇海岸,卷起千堆雪,不多会儿,碧波变成了泛黄的浪涛。主席见到如此翻腾的大海,心情激动起来了,脸上露出一种要征服潮水的欲望,阵风吹动着他的衣衫“叭叭”直响,工作人员尾随在主席的身后讲道:

“主席,风大了,我们回去吧!” 主席说,“走,下海去!”

工作人员劝道:“今天风浪太大,不要去游,等到天气好了,我们再去游泳吧!”

主席说:“风浪越大越好,这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

主席一声不响地脱了衣服,只穿一条短裤,他看着卫士和一中队的战士说:“你们害怕吗?”

战士回答:“不害怕!”

毛主席说:“你们可以跟我走,也可以不跟我走,可以在岸上看,也可以回去。”

战士回答:“我们跟主席走,我们都不回去。” 主席直往大海走去。

面对滔天的浊浪,主席一直往深海处游去了,朝着迎面扑来的海水一起一伏地游着,时而被狂涛掩盖,时而冲出浪尖。孙勇、韩庆余及十几个战士围在主席前后左右。但是,茫茫大海,海水深,风浪大,大家都非常担心怕出事。

毛主席是游泳能手,水性好、游技高,水上耐力强。他在浪尖上大声喊: “放心,都不要慌。⋯⋯现在是涨潮,沉住气,只有被冲上岸,不会被拖入海去。”不一会儿,他又在浪尖上喊:“现在是考验你们的胆量呢?”主席在风浪中游了一个小时才上岸来。朱仲丽同志见主席安全地上了岸,高兴地迎了上去,向主席问好,并劝说:“主席,风浪太大,今后不要再冒这样的险了。”

主席沉稳地讲道:“你们不要怕什么冒险,凡事不冒险,就不能成功, 许多成功就是通过冒险才取得的。这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勇气,敢不敢于排除万难。我说你们要有决心和信心,当然不是盲目地冒险。”

主席的工作是没有白天黑夜的,他游泳也是不分时候的。有几天,工作很紧张,几乎每日都在看文件,思考问题,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天下午,他坐不住了:“走,我们到海边去!”周恩来、朱德也跟了去。

主席往身后看了一眼,便给游泳“高手”孙勇使眼色,示意跟他走在一起。孙勇急忙跟上主席。

孙勇说:“主席,我们不要走远了,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 果然,一到海边,天空突然黑了下来。刹时霹雳一阵雷声,撕破了海空,

海水像传说中的海底巨龙在使劲地搅动一样,不停地翻腾着。主席说:“你先下去看一看!”

孙勇纵身跃进了浪谷。

这时,海上除了主席与孙勇一批人外,见不到一个渔民,这些渔民就在刚才的那一阵雷中纷纷摇桨上了岸。

周总理、朱老总见到主席要下水,一下子慌了神,远远地使劲地喊:“不要下了,不要下了!”一边急呼,一边向主席跑来。

可是,这时主席已经下水了。

四处雷声不断,暴雨劈头盖脸地打来,岸上的几位中央领导同志早就成了“落汤鸡”,他们仍在喊主席不要下水,为了让主席听见,还加大了声音。但是,风声、雷声、潮声早就把喊声淹没了,主席跟孙勇他们在波涛中任情地搏击。他一会儿是面朝天,一会儿是对着水,尽情地感受着狂澜怒涛和乌云阵雷,他也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好象天是倒挂着的海,海是倒挂着的天。这时,主席对工作人员说:“不要怕,海水就是被子,我们钻进了棉花套里了!”正说着话,他被海水冲到了一个同志的身上,这位同志正要拉他一把,可又一个浪头把他两人打开了。一位工作人员说:“主席,雨大了!”毛主席说:“没关系,雨大了多在脸上抹几把!”不知游了多久,他们见到了一只被海浪击破了的打渔船,主席担心地说:“刚才我见到了几个打鱼的,不知道出事了没有?”一位同志说:“不会的,这只船刚才靠在岸边的,上面没人,是被水卷到这来了!”主席说:“那就好了。”真是“一片汪洋都不见”,岸上的人们一个个都惊呆了,慢慢地,他们由担心到观赏, 由观赏到赞叹,只见主席似浪里白条,波峰起伏,任凭遨游。不知游了多长时间,主席才靠近了岸边。这时,云散雨停雷声息。朱老总说:“主席偏偏游了这段风险时间。”在场的中央领导同志见到主席身上已被海水刮出了一道道血迹,都说:“快上来,快上来!”

主席上得岸来,甩打着身上的水,不住地讲道:“今天真畅快!”这时候,周总理、朱老总等领导同志才真正如释重负,悬着的心落了地。但主席却说:“秋风萧萧,洪波涌起,算不了什么!”接着,主席谈起刚才化险为夷的情景,感慨地说:“征服急难险恶,你强他就弱,不能怕,一怕,喝上几口水,就胆怯了,就被海水制服了你!大凡世界上凶恶的东西也是这样的, 你表现得怯懦,你就会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看起来样子是可怕的, 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朱老总说:“主席善于联想,当年你骑在马背上,就一步三叹: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周总理一副严肃的神态,他说:“还有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主席说:“那是过去,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大志!”

转而总理说:“今天总算可以了吧,我们叫都叫不住。”

主席说:“我一个心思斗海浪,思想高度集中,哪里听见你们在叫!” 次日,主席欣然提笔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主席在诗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感怀,公元 207 年, 曹操和乌桓族作战凯旋,曾经路过这一带,留下了《观沧海》:“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在主席看来,在中国大地上纵横驰骋的魏武,虽然雄视八方,但是时过千年,他所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段漫长的动乱历史和一块早已成为陈迹的碣石。这里主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白浪滔天、不知边际的大海以及在波涛中搏击的渔船,而且把大海与历史的脉胳联系起来,让人感受到了美好的未来。“年年皆秋今又秋,今秋人间胜前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