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芭堤雅

本报记者汪富舜

到曼谷不到芭堤雅,等于没到曼谷。芭堤雅离曼谷坐车约 3 个小时,位于泰海湾。这是一个非常美丽、宁静、干净的海滨旅游城市,被人们称为东方夏威夷。蔚蓝色的大海,无边无际;遥远的天边,与海相连的地方,云朵仿佛从海中漫漫飘起来,给人以甜美的遐想。大海中,花花绿绿的旅游船和笨拙的远洋巨轮,悠悠地漂着。而海的一边矗立着一幢幢高高的现代化建筑群;海滩边,一排排瘦高瘦高的棕榈树下,便是一篷篷花花绿绿的太阳伞。伞的下面,躺着、坐着半赤裸的男女。一片如诗如画的南洋风光,一派似梦非梦的异国情调。

导游说,从这儿坐船出泰海湾,经南中国海,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回到中国的上海、厦门和香港。我想,解放前,许多中国人大概是从这条海路闯南洋的吧。

二、可爱的童工

在芭堤雅的一家泰国餐厅里,我们看见 6 个穿着红色衣服的童工,年龄在十一二岁左右,个子同国内的同龄少年差不多高,皮肤黝黑,地道的泰国儿童。每人脖子上挂着一条打工用的围巾。收碗、洗碗、抹桌子,一边干一边笑嘻嘻地望着我们,显得很欢乐、可爱。我问他们读书没有?他们不懂华语、笑得更开心了,还是干着自己的活儿。一位懂华语的泰国客人说:“他们是打工的。”同行的遵义日报副总编杨昌明开玩笑说:“这里没有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确实,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少年儿童就比他们幸福得多。一部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法律上保证了我国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一项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使千万失学儿童回到课堂。在偌大一个中国,找不到一家餐厅雇佣重工。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儿童,过着两种不同的童年生活。

三、马六甲与郑和下西洋

在马来西来的历史名城马六甲,我们看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在马六甲登岸的一些历史遗迹。郑和小名叫三宝,历史上有“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记载。1405 年到 1433 年这 28 年间,郑和 5 次下南洋就在马六甲与

当地民族结下深厚友谊。这儿有个山叫三宝山,纪念郑和的三宝殿就在三宝山西北麓,门前有几棵红豆大树作旗幛。殿后有三宝井,因郑和当年饮用这井水而得名。可见我们祖先多么伟大!

四、收小费的马来少年

当我们参观回来,坐在车上,一个当地的马来少年自告奋勇地上车为我们演唱一首歌曲。这少年 12 岁,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就用葡萄牙语为我们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然后又用较流畅的华语重唱一遍。一个外国少年能用华语唱大家熟悉的歌,我们感到很新鲜。唱完后,大家鼓掌欢迎,但这少年还不下车。导游这才说,这里唱歌要收小费的。大家觉得这少年可爱、聪明, 给了他两马币(一马币约值 4 元人民币)少年有礼貌地敬了一个礼下车了。

五、“父亲节”谈教育孩子

在南洋各大城市,少年报刊太少,就说曼谷和新加坡吧,没有一份专门为少年儿童阅读的报纸。只有在马来西亚,爱国华侨陈嘉庚办有一个《少年周刊》。发行量并不很大。华侨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创办的《南洋商报》和

《星州日报》发行量较大。《星州日报》还经常为少

年儿童刊登一些文章、图画。别看《星州日报》影响大,但报馆却很小, 只有两层楼,像个小铺店。报馆不是设在首都吉隆坡,而是设在马六甲。

6 月 20 日是“父亲节”,《星州日报》出了一个“父亲节特辑”。华人吴荣欣写了一篇长文《如何身为机灵孩子的父亲》,告诫作父亲的,教导孩子不要操之过急,要孩子“信服”你,就得以身作则。他认为:“父亲最大的错误是对孩子要求太高,老是望子成龙。”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