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性与教条
理性与教条孰优?谁都会回答:当然理性胜于教条。
可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其实理性与教条有着密切关系。很多教条都来源于理性,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有的虽无科学根据,或少实践验证,可在客观上却于人于社会有益。只是在
具体运用时有的人审时度势不够,运用得不合时宜,才被人们指责,其实并不是教条本身的舛误。
譬如本世纪初在我国西北方的一些回汉民聚居之处,回民几乎都不吸食鸦片,而汉民许多都有吸食鸦片的恶习,由此懒惰、穷困便伴随着许多汉民。个中原因主要是回民有宗教,受教规和宗教团体的约束,而汉民虽读孔子书, 奉儒教,却无宗教规条及组织的约束。
可见从实践的角度看,奉教条易,求理性难。因为毕竟每个人理性认知的主观色彩太浓,太千变万化,对同一事物,此厚彼薄、此誉彼臧的太多。譬如吸毒戕害身体、破废钱财是简单理性思考的结论,思维正常者想都有此良知,鄙之远之,可偏有人明知是祸,却趋之如骛,行为违背了理性,理性的思考竟比不上宗教的力量,你说怪不?
笔者并不主张宗教,是因为觉得那其中的很多说法经不起理性的推敲, 还是客观、理性的思考更靠得住。孔夫子从来都是教我们遇事多想想的,所谓“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便是对我们的教诲。
孔夫子重人性的养成,“礼”的训教,主张人们对自己要多多反省自求,自我觉悟,自我改过,发展到后来便有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可事实上靠自我的理性思考并不真靠得住,谦谦君子并不是遍布寰宇,理性自醒的高格精神固然伟大,固然可敬可期可待,却并不完全实用,靠儒家的说教、理性的自觉并不能建立理想的自由王国,并不能造就莲荷盈盈的太平世界。
结论也许是,我们还是得信些教条,并以这些教条来治世,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律实?上便是现代的教条,便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社会人的理性水平来确定的行为规范,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过去时代宗教的教条所不能比拟的。可是它如今的地位并不如人愿,它的权威性还不那么稳固,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弘扬法治的根本原因。也许人类要再进化数万年,理性的自觉才能真正主宰人类,理性之光才能普照这个既充盈欢欣又不乏阴暗面的世界。而在今天,只有崇尚法治,厉行法治,人人奉法律为信条,为行为准则,我们的社会才能在稳定中获得更快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更为提高些,我们生命的每一天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