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精华
柏树
柏树,在严寒的冬季依然挺立,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柏树在国外是情感的载体,柏树常出现在墓地是后人对前人的敬仰和怀念。古罗马的棺木通常用柏木制成。希腊人和罗马人习惯将柏枝放入死者的灵柩中。是希望死者到另一个世界能得到平安快乐。而中国人的做法是在死者的坟上及坟地栽种柏树,同样也是寄托一种让死者“长眠不朽”的美好愿望。
柏树的传说
据希腊神话记载,有一名叫赛帕里西亚斯的少年,非常爱好骑马和狩猎,一次狩猎时误将神鹿射死,悲痛欲绝。于是爱神厄洛斯建议总神将赛帕里西亚斯变成柏树,让他重生,并且让他终身陪伴神鹿,柏树的名字也就是从少年的名字演变而来。此后,柏树也就逐渐成了长寿不朽的象征。
柏树的特性
柏树,可以说是柏科植物的通称,属于裸子植物门,是松杉纲的一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小,鳞形或刺形,在枝上交叉对生或3~4枚轮生,有时在一株树上兼有鳞叶和刺叶、称异型叶。球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于枝顶或叶腋。雄球花具3~8对交叉对生的雄蕊,每雄蕊具2~6花药,花粉无气囊;雌球花有3~16枚交叉对生或3~4枚轮生的珠鳞,每珠鳞腹面有1至多枚直生胚珠,珠鳞与苞鳞完全合生。球果球形,成熟开裂或肉质合生成浆果状,发育种鳞有1至多个种子;种子周围具窄翅或无翅。柏树一共有22属,大约是150种,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中国有8属,29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柏树,它的木材纹理有直有斜,结构细密,材质好,坚韧耐用,有香气,通常用于建筑、桥梁、舟车、器具、文具、家具等用材;叶可提芳香油,树皮可提栲胶。多数种类在造林、固沙及水土保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科通常分为3个亚科。侧柏亚科:球果种鳞木质,当年成熟、开裂,种鳞不为盾形,主要有侧柏属、崖柏属、罗汉柏属和翠柏属;柏木亚科:球果次年成熟、开裂,种鳞木质、盾形,主要有柏木属、扁柏属和福建柏属;圆柏亚科:球果肉质球形,成熟不开裂,仅圆柏属和刺柏属。另外,还有一些柏树被列为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品种主要有:翠柏、红桧、巨柏、福建柏、岷江柏木、朝鲜崖柏、崖柏等。
在出外旅行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在园林寺庙、名胜古迹处看到古柏参天,荫蔽全宇。生长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的庙院内的黄陵古柏,高达20米,胸围10米,传说为轩辕帝手植,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著名的台湾“阿里山神木”——红桧,高58米,胸径6.5米,材积504立方米,树龄3千多年。古人赞誉柏树为“百木之长”。对人孔子说过:“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由于孔子个人非常崇尚松柏,所以他的老家曲阜孔陵、孔林和孔庙的院子里,至今依然是古柏林立。
柏树的用途和药用
在我国,柏树的用途是很广泛的,主要是用于观赏、绿化、木材、入药。
按照祖国传统中医的说法,柏树发出的芳香气体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可祛病抗邪,培养人体正气。据测试,其主要成分为菘萜、柠檬萜。这些天然物质不仅能杀灭细菌、病毒,净化空气,而且具有松弛精神、稳定情绪的作用。人们吸入柏树的香味后,可使血压下降,大脑血流量减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有些国家开展森林疗法,让癌症病人到柏树林中去休闲娱乐,多数患者精神状态改善,有的还消除了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但是山林中弥漫的丰富负氧离子,能够起到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调节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还有着“空气维生素”的美誉。
柏树,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它的树脂、树油、果实、枝节、树叶都能入药使用。而以侧柏的种子柏子仁和侧柏叶在临床上应用得最为广泛。柏子仁性味甘、平,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用。柏子仁配伍酸枣仁、茯神、地黄、当归、五味子、远志、人参等,可以治疗惊悸、失眠。另外,以柏子仁、大麻仁、松子仁适量搭配,研末服用,能够治疗老人或产后便秘。
柏树的叶子性味苦、涩,寒,具有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的功用。我们取侧柏叶3700克,加水煮浓缩成1:2的稠膏,加入300克侧柏叶细粉,烘干,每次服2克,每日3次,治慢性支气管炎,疗效颇佳。新鲜侧柏叶适量,水煎服,治百日咳,又治溃疡病合并出血。如果把鲜侧柏叶浸泡到70%的酒精中,然后用这个药液涂擦毛发脱落处,能够有效治疗秃顶。
北京的古柏树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也是六朝古都,在很多皇家坛庙、皇家园林、帝王陵寝,以及古寺名刹等处,都有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比如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天坛、日坛、地坛、北海、景山、中南海、故宫的御花园、孔庙,还有颐和园、香山、八大处、十三陵等处的古柏群,都是举世闻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参观天坛时说:“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我国已故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曾以北京的古柏为题,作过多幅国画,他在题记上写道:“北京为世界上古树最多之都会,尤多辽、金、元、明以来之古柏。盘根错节,苍翠弥天,斧斤所赦,历劫不磨。满京城洋洋大观的古树,的确是京城的一大特色。”的确,名园易建,古柏难求。因此,北京城众多的古柏群,就像长城、故宫一样,都是很宝贵的“国之瑰宝”。
细数北京古柏,树龄超过五百年的大约有5000棵以上,占北京一级古树的绝大多数。它们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尤以明柏最多,因在明代的永乐、嘉靖等年间修建了很多皇家祭祀的坛庙,而在这些坛庙里是广植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朽的柏树。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通常都认为古柏是吉祥昌瑞的“神柏”。就北京城的古柏来说,它们尽管身经数朝,历尽沧桑,可至今仍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些柏树不但是活的文物,而且是北京悠久历史的最好见证,是古都风貌的代表,更是北京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大的古柏和绝妙的古建筑交相辉映,把所在的名胜古迹点缀得古香古色,也把古都北京打扮得格外绚丽。特别是在现在,人们从环保的意义上认识,北京各大公园的古柏林,是北京的“城市森林”,是闹市区的“肺”和“肾脏”,对清除大气污染,还首都一片蓝天,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每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人们都喜欢到各大公园的古柏林中进行晨练,这正所谓是古柏常青人长寿啊!
事实上,北京的古柏群和人民的身心健康也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它更是“无价之宝”。因此,在1986年评选市树市花的活动中,侧柏和国槐一起被选为市树。另外,据林学家考证,北京的古柏,虽然有的已是“千岁爷”、“老寿星”,但是要和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轩辕柏”、山西太原晋祠的“周柏”、河南嵩山嵩阳书院的“大将军柏”、“二将军柏”等这些已三千多年的周代松柏相比,北京的古柏又都是年轻的了,它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衷心的祝愿北京的这些珍贵古柏,在首都人民的爱护下,更加生机勃勃、万古长青。
松树
松树,是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一大部分都是高大乔木。松树,通常高20~50米,最高可以达到75米。极少数为灌木状,比如偃松和地盘松。较幼时的树冠为金字塔形,树枝多呈轮状着生。幼苗出土、子叶展开以后,首先着生的为初生叶,单生,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叶缘具齿。初生叶行使叶的功能1~3年后,才出现针叶,通常2、3、5枚成束,着生于短枝的顶端。松树的每束针叶根部都有叶鞘,但早期会脱落或宿存。松树的叶肉组织中的树脂道的位置在植株成年时非常恒定,通常分为外生、中生、内生等3种类型。
在松树针叶的横切面中,我们可以见到1或2个维管束,特殊环境下可在双维管束松树中出现维管束合并的情况。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多数由种鳞组成,成熟后木质化。种鳞的裸露增厚部分称鳞盾,鳞盾先端的瘤状突起称鳞脐。有的树种鳞脐具刺,有的无。球果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不过少数树种种鳞则长期保持关闭状态。每个种鳞都有种子2粒,每个种子上都长有一个长翅,只有少数是短翅或无翅。
小枝松科是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科,有10个属、230多种,其中松属就有90多种,是松科也是整个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属。松树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森林树种,除苏门答腊松分布到南纬2度外,其余各种都自然生长在由赤道到北纬72度的山川原野上。尤其在温带地区,松属植物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极易形成浩瀚的林海,所以松树有“北半球森林之母”的称号。
松树,对我们生活的这个陆生环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它们能够承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喜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一束。如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2针一束,白皮松的叶3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5针一束。松树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叶成球果状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单个或2~4个着生于新枝顶端,雄球花多数聚集于新枝下部。松树的球花通常于春夏季开放,不过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需要等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使雌花受精,并发育成球果(俗称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实)。这种球果通常是在秋后成熟,种鳞会张开,而且每一个种鳞中都有两粒种子。
说到这个松属植物,它们中的绝大部分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并且材质好,不乏栋梁之材。中国东北的“木材之王”——红松、北美西部广为分布的高大树种(高达75米)——西黄松、原产于美国加州沿海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辐射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产的加勒比松、广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和北部的欧洲赤松等等,都是著名的用材树种。另外,松树的观赏价值也是众所周知的。在中国,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例如北京北海、颐和园中的油松、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应用的五针松等,在一些名山胜地,也有很多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比如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的黄山松、西岳华山的华山松、人间第一峰长白山的美人松……都是令游人叹为观止的美景。
松树的基本特性
总结一下,全世界松树的种类大约有八十余种,尽管种类繁多,叶形大都细长似针,通称松针,针叶多数由一枚叶或几枚叶成束生在一起,一针一束的单叶松,仅美国的内华达州和墨西哥有分布,属少数种。而两针一束的双叶松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如分布于华北、西北几省区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华中几省的马尾松、黄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区的巴山松,以及台湾松和北美短叶松,多数是我国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三针一束的三叶松有分布于秦岭、关山林区的白皮松、川滇地区的云南松、思茅松、华中华南引种的湿地松、火炬松等。在我国境内,四针一束的松树种类较少见,这个品种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分布。
此外,像卵果松、拉威逊松都是四针或五针束的。分布较广的是五针一束的松树,有东北的红松、西北西南几省的华山松,还有乔松、广东松、安徽五针松、大别山五针松、偃松、台湾果松等。松针的不同,有助于我们进行松树分类和识别,认识松树的生态特征。一般五针松是适宜于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很严格,而两针或三针束的松树就比较能耐干旱,在较薄的土壤上也能生长。比如两针一束的油松,对陆地气候和气候干旱有极强的适应性。但是,这可能还跟它的针叶气孔带凹陷,树叶表面的被蜡质可减少部分蒸发有关。
松树的生长习性
对于松树来说,因为原产地地理分布的差异,在原产中国的松树中,樟子松、新疆五针松、偃松最耐寒,对热量要求较低。红松对热量要求也较低。赤松、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高山松、黄山松、巴山松为暖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树种,对热量要求中等。马尾松、云南松、乔松和思茅松分布于更靠南的地区,要求较高的热量。南亚松是热带松树,对热量的要求最高。对湿润条件的要求,五针松通常高于二针松,不过也是因种而异的。比如同是五针松的红松和华山松,前者就比后者要求更湿润的条件;同是二针松的赤松和马尾松对湿润条件的要求普遍高于油松和云南松。所以,这可能也和地理分布上随经度而发生的替代现象有关系。
松树的耐阴性和树种更替
绝大部分松树,特别是二针松是喜光树种,耐阴性极弱。它的外形表现是树冠稀疏,自然整枝高;生理上表现为补偿点低;在成林特性上多为先锋树种。当原始林遭到破坏或火灾后,它们很易发展起来而占据裸露空间。如中国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很易由马尾松或云南松代替。但这些松林并不稳定的,当它们形成适当的森林环境后,又为一些比较耐阴的基本成林树种出现的主要是山杨和桦树等阔叶树,而后才出现红松,并且由于红松具有耐阴和长寿两大,最后又恢复它的优势地位。此外,除了红松和山杨、桦树的互相更替之外,另外还有蒙古栎(柞树)和红松出有互相更替的现象。
松树的抗旱性
松树具有非常强的抗旱性,因为它是旱生结构:叶狭窄,角质层发达,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小,气孔下陷,厚壁组织充分发育。在生理上,它们和中生的阔叶树种相比,更能忍耐缺水而不受伤害。在生态上,松树是旱生植物。在不同气候区分布的各种松树多半都能生长在多石的、土层浅薄的干旱生境。通常情况下,二针松抗旱性要强于五针松。并且对于松树来说,过多的土壤水分会不利于它的生长。
松树的生长发育
如果松树的树种不同,它的生长过程也不一样。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早期生长很快,但达到数量成熟期则较晚;它们在5年生以前,树高和直径生长较慢,5~20年为生长极盛期。天然林红松在50年生前的胸径生长缓慢,50~100年为胸径生长旺盛时期,之后仍能维持较高速度,到200年以后才显著降低;树高生长旺盛时期在100年左右;材积数量成熟龄则在300年左右。在人工林中,红松早期生长显著加快,一般胸径和树高仅在10年前生长较慢,10~30年生长即达到旺盛时期。通常,南亚松的生长过程和其他一些热带松树一样具丛草状阶段,发芽后至4年生,苗茎高生长较缓慢,而粗生长快,形成的茎像胡萝卜,针叶浓密的就像丛草一样,而顶芽藏在叶丛中。经过前面的这个丛草状阶段之后,高生长就会迅速加快,每年能够生长80~130厘米。此外,云南松在细苗时期也是有丛草状阶段。
松树的观赏应用
其实,松树除了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之外,因为它树姿的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还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它是中国很多风景区的重要景观成分。如辽宁千山、山东泰山、江西庐山都以松树景色而驰名。尤其是安徽的黄山,松、云、石号称“三绝”,而以松为首。各地不少古松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如北京北海团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传说曾被清乾隆封为“遮阴侯”;泰山“五大夫松”传说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在我国,人们通常会把松树看作是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因此,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象征的就是它们不惧逆境、迎难而上的坚韧精神。
松树的木材和其他产品
如果按照松树的结构特性和材性,通常把松树分为软木松和硬木松。软木松(即单维管束亚属)比较轻软,纹理均匀,强度小,加工容易,早材至晚材渐变,少翅裂。硬木松(即双维管束亚属)比较重硬,纹理不均匀,强度较大,加工较难,早材至晚材急变,松脂含量高。但属于软木松中的海南五针松和华南五针松在强度和容重上接近于硬木松。松树木材可供建筑、电杆、枕木、矿柱、桥梁、农具、器具、家具等多种用途。不种种类的松木其纤维素含量大约是50~60%,木质素是25~30%,是制浆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另外,松树还可以用作薪炭材。
在现实生活中,松树的很多价值也被人们一一挖掘出来。如果从松树的树干中割取松脂,就能够提取松香和松节油。松树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脂,含油量多在30%以上,其中具食用价值的有20种,如产于中国的有红松、偃松、华山松等。红松的种子还可入药,药名“海松子”,是一种滋养强壮剂。松树的树皮、种皮富含单宁,可浸水提取栲胶。树皮经粉碎后,与其他原料混合,加压可制成硬纤维板。此外还可从松树针叶中提取松针挥发油。针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脂肪、蛋白质以及钙、磷等多种矿质元素,可加工成饲料添加剂,用来饲养家禽、家畜。除上述之外,人们利用松枝、松根在窑内进行不完全的燃烧,就能够制得松烟(见木材干馏),这种物质可以用于制造墨、油墨和黑色涂料。松枝和松根还是培养名贵药材茯苓的原料。有一个叫马尾松的品种的叶——松针,有非常大的药用价值,最早的时候是由药王孙思邈发现,它可以起到清除人体自由基,可煨水、泡酒,对人长寿很有帮助。
松树的栽植造林
采取什么样的种植技术,取决于松树苗木的种类不同。容器苗如果带土坨,在栽植过程中根系最不容易受损伤,所以成活率较高。造林技术也非常简单。裸根苗在起苗栽苗过程中,细小的活动根多半受损伤,其成活决定于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环境条件,同时也要受苗木质量、年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法诸因素的影响。移植苗由于根系发达、根茎比大,成活率一般高于原生苗。造林苗龄主要取决于树种,红松一般以2~3年生苗为宜,但在采伐迹地杂草繁茂地段,则以3~4年生苗为宜。在这国的华北地区,油松雨季造林通常会使用1.5年生苗,而春季造林则是用2年生苗或移植苗。此外,如马尾松则是1年生苗甚至用秋季播种翌春出□的百日苗造林。
通常情况下,初春时节是最适宜的造林季节,而在春旱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则可选择多雨的7、8月造林。有穴植和缝植两种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后踏实。对于受伤的和过长的侧根栽前可适当修剪。在干旱地区造林可采取各种削弱地表蒸发的措施。苗木的配置,通常是每个栽植点栽1株,但也有丛植的,也就是每个栽植点栽2~4株。丛植对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有利。在现实生活中,松树栽种的密度是以每公顷4444株(株行距1.5×1.5米)为最适宜,也可以采取每公顷3333株(株行距1.5×2.0米),最多也有2500株(株行距2×2米)的。
与各类树木杂种的树林相比,纯松树林极易发生病虫害和火灾,生产力也低,所以无论采用栽植或直播造林,都要注意营造混交林。混交类型要经过长期试验才能确定。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较为常见的和红松天然混交的树种包括紫椴、枫桦、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等。
杨树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是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一共有100多种,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国(江苏大丰杨树基地),欧洲(东非林场),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与中东地区。中国有50多种。木材用作民用建筑材,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杨树的叶子,利用起来还是良好的饲料。在现实生活中,杨树还是用材林、防护林和现代绿化的主要树种。
在我国,杨树的分布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管是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杨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杨树的名源
按照《说文解字》中对“杨”字的解释,杨树生长速度极快,是最早能形成遮阳作用的树,因此“杨”字的繁体写法“杨”的右边部分取自“阳”字的繁体写法“阳”。还有一种说法是:杨树生长迅速,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这就是杨树得名为“杨”的原因。“杨”字和“扬”的读音一样,“杨树”即“扬树”,意思就是表示树冠高扬的一类树。
杨树的用途
在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种植杨树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加工业所需要的原料,比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作为火柴工业的原料,通常采用大株行距栽植。而在发展中国家,又是另外一种做法,通常是密植,轮伐期短,木材中径材以供民用。杨树可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农林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杨树作为道路绿化、园林景观用也是一个很优秀的树种,它的特点是高大挺拔、整齐标志、迅速成林,可防风沙,吸收废气。
杨树的成就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在杨树科学研究上取得很多成就,成功地引进和自己选育出一批杨树优良无性系品种,经大面积推广,已形成巨大生产力,经济效益显著。进行了丰产栽培技术组合成丰产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缩短了轮伐期,提高了产量了木材质量。在杨树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了一些确实有效的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正是因为采用了优良的杨树品种与中产栽培举措,十几年来我国的新造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以前都有所提高,轮伐期也在不断缩短。
杨树的发展史
在1991~1995年林业部实施的中国国家造林项目,得到世界银行对这个项目的贷款支持。项目规定5年内营造277万亩杨树丰产林,造林规模超过以前。中国国家造林项目强调实行集约经营,重视科研成果及技术的推广。林业部及各有关省市县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管理。这一批200多万亩杨树丰产林由于采用了配套的先进技术,造林质量超过以往。1996~2002年我国执行世界银行贷款的“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就在河北和辽宁两省造100多万亩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于是,在90年代单世界银行贷款的两个项目就营造杨树丰产林将近400万亩,这也表示我国营造杨树人工林实现大规模,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就中国来说,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每年国家都需要进口大量木材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大力营造用材林,用丰产栽培方式种植速生树种,是在短期内解决国家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种植杨树,利国利民。杨木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但可以用作木材,而且主要用于加工业用材。现在,杨树已经成为纤维板、胶合板、造纸火柴、卫生筷和包装业的重要加工原料。
栽培杨树,不但能够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伴随还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杨树,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搜索大丰林业基地可以轻松找到新老品种杨树.种杨树的最大好处就是杨树成材快,轮伐期短,通常5~8年到12年间便能采伐利用,投资回收快,而且收益极大。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种植并收获成材杨树4~5次,由上述可知,种杨树于自己于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
杨树是喜光的植物,生长需要温带气候,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对水分要求也很严格,因为它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比其他阔叶树均高。杨树种子小,蒴果成熟即开裂,因此采种用剪采果穗法或从地面收集。种子极易丧失发芽力,宜随采随播。在含腐殖质多的砂壤土上播种育苗。杨树育苗更多的是无性繁殖法。容易生根的树种如青杨、小叶杨、欧美杨用扦插育苗。生根难的树种,比如毛白杨在扦插前先用生长调节剂处理穗条,或用嫁接法,把难生根的杨树枝条嫁接到易生根的杨树上,再扦插育苗。如果是对根蘖萌芽力强的杨树可以在大树附近开沟,需要切断其侧根,或者是在苗床上切断根,从而促进根蘖苗的发生。
要想造林,要求必须要有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华北平原以砂壤质潮土或潮褐土为好。假如地下水位过高则必须开沟排水。杨树树种的改良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杨树的病害不但种类多,而且危害严重,常见的主要有叶斑病、叶黑星病、烂皮病、溃疡病、根癌病和紫根腐病。对杨树有极大危害的害虫主要有杨白潜蛾、杨枯叶蛾、杨扇舟蛾、杨笠圆盾蚧等。
杨树在林业中地位和发展概况
作为全球分布范围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它们主要分布北半球温带、寒温带森林树种,北纬22°~70°,从低海拔到4800米。杨树天然林分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世界天然林中以杨树为优势种林分),天然的品种大约有100多种。总结起来,杨树天然树种分布最为广泛的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
相比其他的国家,中国的杨树资源可谓是很丰富,我国天然林面积约300万公顷。我国天然林有53种之多,分布很广。从我国最北的大小兴安岭的甜杨、大青杨,直到南方的滇杨。由东部到西部,在西部不但有耐干旱、耐盐碱的胡杨,而且也有银白杨、银灰杨等。
在1947年的时候,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了以树种为划分的国际杨树委员会,中国于1980年加入该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杨树委员会(也是我国以树种划分的唯一学会)。由于杨树具备早期速生、无性繁殖容易两大特点。因此人们渴望利用杨树解决快速恢复植被,优化生态环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种植形成人工林,解决木材问题。
总结一下全世界的人工杨树林面积,仅有140万公顷。而我国的人工杨树林大约有600万公顷,占全国人工林总面积的19%,也是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的4倍。现在,世界和中国人工杨树林70%以上使用黑杨派树种,也就是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树种。
在杨树人工林建设中,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三北防护林中杨树问题:三北防护林中杨树人工林是400万公顷,每年2/5的资金和劳力投入杨树发展,占同期造林面积的27%。目前存在严重问题是小老头树多达到140万公顷;天牛、木蠹蛾危害严重,受害县由30个发展到240个,面积约60万公顷。原因是因为环境恶化导致的;在不适当的地方种树;集约栽培水平低。
第二个问题是是东部商品林生产力低下,真正形成商品林的占人工林总面积不到30%,原因是因为品种单一;品种逐渐老化;生产力低;集约栽培水平很低。
香樟
樟树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别名又叫香樟(杭州)、木樟、乌樟(四川)、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小叶樟(湖南)。原产中国南部各省,台湾、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樟树亦是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江苏省无锡市、江西省南昌市、上饶市、景德镇市、樟树市安徽省马鞍山、安庆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北省鄂州市、四川省绵阳市、自贡市、贵州省贵阳市的市树;另江西省樟树市。
樟树的形态特征
樟树可以称作是参天古树,最高可以长到50米,寿命可达成百上千年,是最佳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樟树的果实很小,呈球状,成熟后变为黑紫色,直径约0.5公分;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樟树本身会散发出樟脑的清香,驱虫效果极佳,而且这种气味永远都不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樟树花瓣很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或花瓣的花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轮。
樟树的效用
樟树是亚热带地区的特种经济树种,它的木材、根茎、枝叶都能提炼出樟脑油。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作用;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及防风林。用樟树做出的家具防虫、耐腐、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
樟树除了可以提炼樟脑,美化园林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科学研究证明,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能够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就能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因此樟树也成了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樟树的习性
樟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樟树还能抵抗海潮风,耐烟尘,并能将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收,绿化城市环境。
樟树的应用
樟树的枝叶浓密,树姿雄伟,能固土防沙、吸烟滞尘、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
枫树
枫树的品种繁多,叶子掌状三裂,通常在春季开花,秋季变成红色。中国特有枫香树(也称丹枫、红枫)长江流域很多参天古枫。枫树也为加拿大的国树。名源:枫树,叶片较大,与人的手掌大小相近,叶柄细长,使得叶片极易摇曳,稍有轻风,枫叶便会摇曳不定,互相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给人以招风应风的印象。枫树的名字就是来源于“风”,“枫”字与“风”字读音相同,“枫树”就是“风树”,表示招风应风的一类树。
加拿大国花——糖枫
加拿大被称为“枫叶之国”。长期以来,加拿大人民对枫叶的感情很深,把枫叶作为国徽,国旗正中绘有三片红色枫叶,国歌为《枫叶•万岁》,国树为枫树。
枫树早先在植物学上独立成枫树科,后来生物研究表明,枫树应该归到无患子科中。大概有110~200种枫树。枫树是夏绿乔木或灌木。叶呈手掌型,对生。如梣叶枫的叶是羽状的。枫树中有雌雄同株,也有雌雄异株的种。有的种为虫媒,有的则是风媒。花有五瓣,雄蕊部分退化。花瓣的底部有一个圆盘状的结构,在非风媒的树种上,这是用作吸引昆虫的结构。枫叶到秋季后会由橘红变成鲜红,极为亮颖。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食用的白糖、红糖和冰糖等主要是用甘蔗、甜菜熬制,但用树分泌的汁液来熬制糖,在我国还是新鲜事。北美温带地区有一种能分泌糖液的糖槭树,又叫枫树,其中以加拿大最为著名。糖槭树有几个品种,如糖槭、银糖槭、和红糖槭。
枫树的木材可以用于建筑材料、乐器材料、器材材料、雕塑材料等,也可以以观赏的目的种植。为了采伐而种,用于烧火。中药把根皮和树枝用于鸡爪的药材中,在膝关节发作时,将其放进水里熬完之后服用;当骨折的时候配合五加皮使用;具有消炎和解毒效果。枫树在生长期间会产生淀粉,等春天到来,积雪慢慢溶解,酶就会把枫树内的淀粉转化成糖,糖被根部吸收的水溶解,形成了淡淡的甜味。
枫树的汁液中含有水、有机酸、矿物质等。3月份的时候,枫树的汁液会在树体内流动7周左右,以促进生长。所有的树都产树汁,但枫树的汁更多更甜。在加拿大有12000多枫糖生产者。加拿大枫糖的产量占世界的85%,美国占15%。魁北克(93.3%)、安大略5.5%、钮勃朗司维克(1.1%)和诺瓦思可齐亚省(0.1%)盛产枫糖。有数据显示,2000年,加拿大的枫树产品产量是40196吨,预期农业产值是1亿5千1百50万。产枫糖的主要树种是糖枫树、红枫树和银枫树。
枫树的观赏价值
1.五角枫(地绵槭、色木)
五角枫属落叶乔木,树高20厘米。树皮很薄,小枝内常有乳汁。单叶对生,裂片径达7厘米~15厘米,通常掌状5裂,基部常心形,裂片卵状三角形,全缘,两面无毛或仅下面脉腋有簇毛。花杂性,伞房花序顶生。果扁形,果翅张开成钝角,翅长为坚果的2倍。花期4~5月,果期9~10月。通常成长在长江流域、西南、华北及东北南部,西至四川,陕西分布最为广泛。
2.鸡爪槭(鸡爪枫、青枫)
鸡爪槭属落叶小乔木,树高7厘米~8厘米,树冠呈伞形或圆球形,小枝纤细,紫色或灰紫色。叶片径6厘米~10厘米,掌状5厘米~7厘米深裂,通常7深裂,裂状,裂片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叶缘具细重锯齿,下面仅脉腋有簇毛,花杂性,紫红色。果球形,两果翅张开成直角至钝角,幼时紫红色,成熟后棕黄色。花期在5月,果期是9月。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各地。
3.元宝枫(平基槭)
元宝枫属落叶乔木,树高10米。树冠呈伞状,果核扁平,果翅较宽,略长于小坚果。主产华北及东北南部一带,内蒙古、陕西、山东、江苏、安徽亦有分布。
4.三角枫(丫枫、鸡枫)
三角枫属落叶乔木,树高20米,叶前端3浅裂或不裂,全缘或略有疏浅锯齿。果两面凸起,两果翅近于平行。产长江流域各地,华北、华南、西南各地有栽培。
5.茶条槭(华北茶条)
茶条槭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片3羽裂,中裂片突出,两侧直伸或不明显,裂缘不整齐的缺刻状重锯齿,羽状脉,基部三出。茶条槭的果两面隆起,果翅的长度是果体的2倍,直立成锐角,内缘多重叠。产东北、华北,亚种苦茶条,产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6.复叶槭(白蜡槭、糖槭)
复叶槭属落叶乔木,树高20米。小枝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卵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不规则缺刻,顶生小叶常3浅裂。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伞房状,雌花序总状。果翅狭长,张开成锐角或直角。花期4月,果期9月。原产北美,我国华东、东北、华北有引种栽培。大苗育苗槭树主要是用种子来进行繁殖,翅果成熟后脱落期较长,逐渐随风飘落,故应及时采集。采摘后,晾晒3~5天,去杂后所得纯净翅果即为播树材料,种子含水量一般为9~11%,在低温下密封干藏时可保存3年,在15℃下可保存2年,普通干燥不超过1年。
槐树
槐树的树冠非常浓茂,颜色为较深的墨绿色,形状呈云团状。槐树为缩缢串珠状,缩缢处很细。槐树荚角缩存树上,到第二年雨季,遇到降雨,缩缢处受雨水浸湿而断裂落下,果皮被浸泡腐烂而露出种子,把树阴下的地面染成暗绿色。槐树是很容易受到蚜虫危害的,因为蚜虫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一旦落到地上,就会将地面的颜色染成黑色,所以槐荫下常常呈黑色,同样具有晦暗之意,所以,槐树一名源自“晦暗”。又因“槐”与“晦”有相似的发音,所以也有人把“槐树”叫做“晦树”,表示树冠晦暗的一类树。正是槐树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许多人都会在炎热的夏天选择在槐阴下乘凉。汉代有人因此认为“槐,就是望怀的意思,人们站在槐树下怀念远方来人,想与来人共谋事情”,这实际是因为仅仅注意到人们喜欢在槐阴乘凉的现象而对槐树得名的一种人文解释。槐树成荫纳凉的特性还让其具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据记载:在周代,皇宫的外面种有三棵槐树,每次一些高官面圣时都会站在槐树下,因此后人便经常用槐树来形容一些高官,从此,槐树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之一。
槐树的产地分布
槐树的生长力很强,在许多地方均能看到它的影子。尤其在亚洲,槐树的分布范围更广。槐树相对集中在中国的北部,但是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自山东西到甘肃、云南均是槐树生长的地方。甚至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地带也能生长。
槐树的形态特征
槐树是落叶乔木的一种。整棵树高一般都在20米左右,树皮呈暗灰色,皮孔明显。复叶长13~28厘米;仔细观察叶轴,会发现有毛,并且基部膨大;小叶长3~8厘米,宽2~5.5厘米,形状为长圆形,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花序呈圆锥形;花萼的形状酷似钟状,并且有几个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条,不等长。槐树荚果肉质,形状就像串珠,上面没有毛,长为3~6厘米左右;每个果实大约有1~6颗种子,形状如肾形;槐树的花果期大概在10个月左右。
槐树的同科植物
(1)龙爪槐:细小的枝条弯曲下垂,树冠呈伞状,园林中多有栽植。
(2)紫花槐:小叶15~17枚,叶被有蓝灰色丝状短柔毛;花的翼瓣和龙骨瓣常带紫色,花期最迟。
(3)五叶槐:小叶3~5簇生,顶生小叶常3裂,侧生小叶下部常有大裂片。
(4)金枝槐:侧生小叶下部常有大裂片,叶背有毛,枝条黄色。
槐树的生长习性
槐树是属于比较耐寒的一种植物,但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势会更好。槐树不宜生长在积水多的环境中,它比较耐旱。槐树对生长环境并不是很挑剔,只要在栽种时将根埋得深一些,就算在比较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的很好。甚至在轻度盐碱地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槐树对烟尘环境也能适应,因此在街道两旁也能栽种槐树,另外槐树比较耐烟毒,在这种环境下亦能很好的生长。
槐树的园林用途
槐树好栽、易活,并且有着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入药、种子可作饲料等众多优点,所以槐树是中国庭院常用的特色树种。同时槐树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种,是城乡良好的遮荫树和行道树种。龙爪槐是中国庭院绿化的传统树种之一,富于民族情调。五叶槐叶形奇特,宛如千万只绿蝶栖止于树上,堪称奇观,宜独植,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抗性强。槐树还是城市绿化行道树和用材的优良树种。另外龙爪槐也是一种很好的绿化树种。
槐树的繁殖培育
因为槐树种子的透水性极差,所以在春天播种前,首先得将种子在85℃的水中浸泡一天,余硬粒再处理1~2次。种子吸水膨胀可播种。条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每亩播种量8~10公斤,7~10天幼苗出土,幼苗期合理密植,防止树干弯曲,一般每米长留苗6~8株,一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也可早春集中营养钵育苗后移植定苗。国槐萌芽力较强,如果想要大苗树干通直,粗壮光滑,可以在来年春天截干,并且加大棵间的行距。
槐树的经济用途
槐树不仅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而且槐树种子榨油可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槐树可吸收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
槐树的药用价值
槐树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槐花中含有芦丁、维生素A、槐二醇等物质,所以它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芦丁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服之可预防出血;槐实能止血、降压。将槐树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药液呈绿色,先熏后洗痔疮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警告
据中国植物图谱记录,槐树是一种有毒植物。其毒性表现在花、叶、荚果等上面。人食花和叶中毒出现面部浮肿、皮肤发热、发痒。叶和荚果还能刺激肠胃粘膜,产生疝痛和下痢。果壳提取物可使小鼠和大鼠产生呼吸困难等。花蕾与花含芸香苷、甾醇,果实含刺槐素、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
白腊与国槐的区别
白腊虽然和槐树一样同属落叶乔木,但是白腊的树冠呈卵圆形,小叶椭圆形至卵形。白腊比较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而且耐干旱、寒冷,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很快,且寿命很长。树干端正、挺秀,叶绿阴浓。到了秋季,叶子辉慢慢转黄。
国槐的高度一般都在25米左右。并且树皮暗灰,粗糙纵横,小枝绿色。复叶为羽状,小叶7~17,具短柄,卵形至披针状卵圆形,顶端尖基部园或宽楔形,北面苍白色,被平伏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冠黄白色。花淡黄色,荚果2.5~5厘米,黄绿色,无毛。果皮肉质,含胶质。花果期为10月。并且两者的树皮与叶子都不一样。
柳树
柳树也叫做水柳、清明柳、垂杨柳。它在中国南方分布较广,在生物学中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杨柳目、杨柳科。叶子和树皮略微带有毒性。如果不小心误食,常会引起口渴、耳鸣、冒汗、呕吐、血管扩张、视觉模糊,严重者还会造成呼吸困难、丧失知觉、终日昏睡、呼吸深长而且缓慢、脉搏跳动加快等症状。
它的叶子长度大多在6~14cm,宽则是5~11mm,叶子的边缘多伴有锯齿,呈线状披针形或者狭披针形。每年的2、3月柳树会开花,它的花序是葇荑花序,分为雌雄两种。雌花序长度大约2cm,雄花序一般在2~4cm间。柳树的高度最高可达30公尺,它的特性是落叶大乔木,柳枝非常柔软呈下垂状,喜欢在湿润的地方生长,径大约为50~60公分,它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因为树皮的组织很厚,有纵裂,所以年长的柳树树干的中心大多都已经腐朽或者中空了。柳枝条没有毛。雄花序有短梗,略微弯曲,长度为1~1.5公分,果实是蒴果,成熟之后会有2瓣裂开,里面的种子有很多枚,种子上会附有一层棉毛。繁殖时将柳枝插在地上就可,它可以抵抗空气和尘埃的污染,非常适合生长在都市庭院中,特别是在水边或者溪流边。
柳树的分类
柳树分为两类:垂柳、旱柳。垂柳又称作杨柳、旱柳称作杞柳,都是落叶乔木。柳树的枝叶柔韧性很好,叶子狭长,春天会开出黄绿色的花,种子上也附有毛状物,呈白色。在成熟后会随风而散。它通常可以无性繁殖。
旱柳:
落叶乔木,柳枝又细又长,呈下垂状,一般为淡紫绿色或者褐绿色,幼时可能会有毛。它的顶端渐渐成尖状,根基部成楔形,有时会显得歪斜,边缘处多有细锯齿,没有毛,但幼时可能会有柔毛,背面一般为白色。它的叶柄长度为6~12毫米,有柔毛很短。雄花序一般为2~4厘米,苞片为长圆形,背面的柔毛非常密集,雄蕊有2个,根基部有微毛,腺体有两个;雌花序长度为1.5~2.5厘米,腺体有一个,子房没有毛,柱头4裂。蒴果为黄褐色,长度为3~4毫米,花期是四个月。
冬季叶落后,可以进行修剪和整枝。它属于湿生阳性树种,所以耐旱也耐水湿。喜欢在河岸旁的湿地上生长,如果水淹到顶部,只要时间不长就不至死亡。在高燥地或者石灰地里也能够生长。它发芽时间早,落叶时间晚,生长速度非常迅速,可是耐寒力却比不上旱柳,相比之下寿命也短,大概30年后就开始渐渐衰老。
繁殖方式一般使用扦插,这样能够很好的保持母树优良特点,但是也可以进行播种育苗。扦插大多在早春开始,应该选择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的优良植株作为母树。剪取萌芽前2~3年生长的枝条,将其截成15~17厘米长的插穗,株距为20×30厘米,直插,插后浇水要充分,要经常保持好土壤的湿润度,除草和抹芽都要及时,发根后追肥3~4次,象鼻虫、蚜虫和柳叶虫大多会对幼苗构成危害。播种育苗的话要在四月份开始采集种子,种子要随采随播。种子的发芽率大概为70~80%,亩播种0.25公斤,当年苗高可达到80~100厘米。冬季叶落后或者第二年早春未萌芽时进行移植最佳,栽植后给足水分并立支柱。
它外形清丽洒脱、姿态婆娑,非常适合在池边湖边种植。在我国的江南园里中尤为常见,是独特的春景特色。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树形也非常优美,大多用于绿化。二氧化硫和氯气对它的伤害很大,受到伤害后枝叶会散落或者出现枯稍现象,所以不适合在大气污染的地区种植。
柳树的树皮内含有鞣制,材质与旱柳比相差些许,可以用来制作器具或是当作造纸原料;柳絮可以用来填充椅垫和枕头;柳枝和须根有祛风湿的作用。诗里曾经说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由此看出,柳树的成活率非常高。河柳的枝皮中含有纤维,用来防止或者做绳索原料都极为合适;枝条可以用来编筐、柳条箱或者安全帽等。柳树的木材呈白色,韧性非常好。可以制作农具、小器具或者烧制成炭。
柳树的特性
柳树可以无性繁殖。柳树的适应性使它成为我国绿化使用中最为普遍的一个树种。它的须根可以深深扎进泥土中,延伸向四周,给主干提供极为丰富的营养。它比不得松树的伟岸,也没有杨树那般挺直。它的主干一般在两三米时就会发出新枝,它的柳条光滑柔软、细若游丝、纷纷下垂,极具欣赏价值。它是单叶互生的植物,叶片虽然狭长但是宽窄度却很合适,就像少女的眉毛一般。
柳树的历史
在我国柳树是原生树种,第三纪中新世的山旺森林里就有柳属,这些都有证可查。根据山东青岛等地区孢粉分析可以知道“在距今11000~8500年间,青岛胶州湾附近就有柳属植物。”我国有记载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为广阔的植物中就有柳树,在史前的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柳”字。
柳树的药效
人类常用的一种具有解毒和阵痛作用的药品——阿司匹林,学名叫做乙酰水杨酸。它的发明就来源于到处可见的柳树。在古老的中国和西方,人们都知道柳树的皮具有解毒和阵痛的功效。柳树在中药里入药时功效也比较显著。
柳树的分布
柳树在柳属中有五百多种,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分布较广。在中国,一共有257种120个变种以及33个变型,主要分布在西南的高山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华北和西北位居第二位。随着维度越低,柳树的种类就会越少。用于造林的柳树种类有干流、垂柳和白柳等。
柳树的材质较轻,容易削切,干燥之后也不易变形,没有特殊的味道。可以做建筑、箱板等用材;木材中纤维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的好原料;柳木和柳枝也是非常合适的薪炭材;很多的柳条都可以编筐、箱子、帽子等;柳叶也可以当作牛、马、羊的饲料,是一种非常适合观赏的优美树种。
在中国的北方,柳树大多用来营造头木林,人们大多采用头木作业法获取薪材或者编织的材料,是人们认识最早并且大量种植的树种之一。人们将发去的柳树干修剪整齐后,剥去皮,埋在土里之后灌上水,几个月之后枝干周围的泥土会发黑,这是再将枝干挖出,阴干后使用。这样处理过的柳树干用来做椽子,不会翘起也不会干裂,更不会生出蛀虫。
榆树
榆树是榆科植物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只是品种各不相同。在榆属植物中,白榆在造林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流两岸、山坡和田野。榆树喜光,对气候适应性很强,同时对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榆树根系很深,生长速度快,在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的砂壤地生长极快,长势也很好。除此之外,榆树抗城市污染能力也很强,尤其对氟化氢及烟尘有较强的吸收性。榆树经常被植在庭院里或者是道路两旁,不仅能够提供很好的遮凉庇荫场所,还有良好的绿化吸尘效果。榆树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它的树干笔直,是很好的家具用材;结出的果实和树叶、树皮都可入药,有效缓解神经衰弱和失眠症状,常被人们用来安神;如果把树皮剥下来,还可成为结实耐用的绳索……
榆树的形态特征
榆树,又被称作是榆钱、白榆、春榆等,树身高达25米以上,树干笔直,树冠多呈球形或卵圆形,是落叶乔木树种。榆树的树皮很粗糙,还有不规则的裂纹;树叶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春季会开出紫褐色的花,状似喇叭;果实接近圆形。
榆树的地理分布
榆树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都有自然分布。过去许多庭院都种植有一两颗榆树,用来遮凉庇荫;城市也经常把榆树植在道路两旁,起到绿化和吸尘的作用。但随着自然物种的不断锐减,榆树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榆树的生态习性
榆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对生长气候和土壤环境要求都不是很严格,是适应性很强的一种植物树种。榆树本身根系很发达,生长速度快,寿命也比较长,在加上它的耐旱性和强胜的生命力。榆树具有很强的抗风保土作用。
榆树的育苗栽培
榆树主要采用粗放式管理,其繁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压法。高压法繁殖多作为商品盆景使用。第二种繁殖法是插根法。这种方法成活率非常高,生长速度也很快。一个月左右,便会萌芽生长。经过常规性管理,第二年移植间种。每年在小寒到大寒期间挖掘榆树时,截剪下根条(不论大小),即时栽插在充分疏水透气的泥中即可。
榆树的实用价值
榆树可以说全身是宝。它的果实,俗称榆钱,还有树皮、叶和根都可以入药。榆钱,在春季未出叶前,采摘未成熟的翅果,去除杂质晒干;树皮,在夏秋剥下树皮,去粗皮,晒干或鲜用;叶子,在夏秋采摘,晒干或鲜用;根皮应在秋季采收。这些都具有安神的功效。
榆树的优点
榆树是五大树种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树,其叶片细小,形状好看,枝条柔软有韧性,不易折断,根系发达,可进行任意改造,塑造艺术雕刻品。榆树是各种树中萌芽率最高的,初春时节,榆树全身都遍布嫩芽。榆树具有很强的伤口愈合能力,并且愈合后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榆树的病虫治理
榆树经常会遭受虫害侵扰,常见的榆木害虫有红蜘蛛、榆蛎蚧、吹绵蚧等。榆树经过红蜘蛛的侵害后,其症状是叶色灰暗、干实,在阳光透射下可看到叶片被蛀蚀成网络状。榆蛎蚧危害榆树后,榆树枝条会布满白色的丝状物,枝条干瘦,长时间不防治,就会全枝枯萎。还有一种常见病是日晒病,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榆树的树皮容易被晒焦,进行适当的树皮保护,是防治这一病害的主要方法。
榆树的特性及历史
人们常把不开窍的人称为“榆木疙瘩”。实际上,老榆木更像一个善解风情老人,不管是王榭堂前,还是百姓后院,都可见它潇潇伫立的身影,点缀装饰的才情,以及给人们带来的豪放爽朗的笑声。雅俗共赏的老榆木,以自己坚韧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达理顺的胸怀,深受大众的喜爱。
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可供家具、装修之用。榆木经烘干、整形、雕磨、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艺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场占据着巨大的份额。
北方的榆木与南方产的榉木有“北榆南榉”之称。榆木有黄榆和紫榆之分。黄榆多见,木料新剖开时呈淡黄,随年代久远颜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红木的颜色。所以,北方家具以榆木为最大宗,有擦蜡做,也有擦漆做。
榆木可与其他材质共生,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古家具大省随处可见榆木家具的踪迹。早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家具为主,不仅经济实用,保存历史也很长远。榆木的天然纹路美观,质地硬朗,纹理直而粗犷豪爽,再加上榆木所特有的质朴天然的色彩和韵致,无不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从古至今,榆木备受欢迎,是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制作家具的首选。
就其历史而言,从有家具开始,就有了榆木家具。榆木家具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品味,一种格调。所以,榆木家具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并玩赏。在收藏榆木家具时,必须从工艺着手,雕工既要细腻,线条还要流畅;既要看品相是否完整美观,还要看作工是否精细完美。做工精细的小饰品甚至比大件家具还要值钱。
收藏家鉴定榆木收藏品的价值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形态美,家具的造型,无论繁复、简洁,都要看它是否耐看;二是材质优异,原木材料可以长久保存,上等质量的榆木,用的时间越久,看起来就越温润;三是做工考究,典雅大方,清秀有韵味,审美意向好。当然,要想得到一批雕工好,品相完整的古典榆木家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梧桐树
梧桐树,又称作青桐、桐麻,落叶乔木,原生于中国,可高达12米,叶为掌状,3~7裂,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果实成熟时分裂。梧桐生长快,木材适合制造乐器,树皮可用于造纸和绳索,种子可以食用或榨油,由于其树干光滑,叶大优美,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树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凤凰“非梧桐不栖”,还有很多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制造的,由上述可知,梧桐对于中国文化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梧桐树的形态特征
梧桐树,最高能达到16米,是落叶乔木;树皮是青绿色,平滑。梧桐树的叶子是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或略披短柔毛,基生脉7条,叶柄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厘米,下部分枝长达12厘米,花淡黄绿色;萼5深裂几至基部,萼片条形,向外卷曲,长7~9毫米,外面披淡黄色短柔毛,内面仅在基部披柔毛;花梗与花几等长;雄花的雌雄蕊柄与萼等长,下半部较粗,无毛,花药15个不规则地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顶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圆球形,被毛。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前开裂成叶状,长6~11厘米、宽1.5~2.5厘米,外面被短茸毛或无毛,每个蓇葖果有种子2~4个;它的种子呈圆球形,表面有皱纹,直径大约是7毫米。它的花期通常在6月。
梧桐树的生长特性
梧桐树有着极快的生长速度,木质疏松,怕冻害因为是肉质根,怕水淹,病害方面,怕病毒病,虫害方面,怕大袋蛾,根系粗,浅,怕大风。梧桐树喜光。喜温暖气候,不耐寒。适生于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喜碱。根肉质,不耐水渍,深根性,植根粗壮;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长季节受涝3~5天就会烂根致死。梧桐树通常发叶很晚,但秋天落叶早。它对很多有毒气体都有很强的抗性。它们通常生长在村边、山坡、石灰岩山坡、宅院。
梧桐树的栽培技术
在现实中,梧桐树通常用播种法繁殖,扦插、分根都可以。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脱粒后当年秋播,也可沙藏至来年春播。条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约1.5厘米。每亩播量约15公斤。沙藏种子发芽较整齐,播后4至5周发芽。干藏种子常发芽不齐,可在播前先用温水浸种催芽。正常管理下,当年生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来年分栽培养。三年生苗即可出圃。栽植地点宜选地势高燥处,穴内施入基肥,定干后,用蜡封好锯口。注意梧桐木虱、霜天蛾、刺蛾等虫害,可以用石油乳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防治。在寒冷的北方,冬天要对不成熟的幼树包扎稻草绳防冻。通常,会在初冬和早春各施一次肥。
梧桐树的经济价值
要论经济价值,梧桐树可以说是栽培于庭园的观赏树木。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种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茎、叶、花、果和种子均可药用,治腹泻、疝气、须发早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梧桐树的树皮的纤维洁白,可以用做造纸和编绳等。如果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作刨花、润发。
梧桐树的园艺景观
从外表来看,梧桐树树干挺拔高大,枝叶茂盛,树冠卵圆形,树干端直,树皮青绿平滑,侧枝粗壮,翠绿色。梧桐树生长迅速,较易成活,耐修剪,因此在现代都市被广泛栽植作行道边的绿化树种,有时也为速生材用树种;梧桐树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对抗性。
梧桐树的文化内涵
因为梧桐高大挺拔,姿态美丽,可以说是树木中的佼佼者,所以自古就被看重。并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地高贵。在中国的《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在诗经,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梧桐生长的茂盛,引来凤凰啼鸣。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在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宛(右鸟旁)雏,子知之乎?夫宛(右鸟旁)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这篇文章中,同样也是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到了一起,这里的“宛(右鸟旁)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的意思是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从上述的诗句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梧桐的高贵之处。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曾经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正是因为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因此现代人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所以在以前的富裕之家,通常都会在宅院里种植梧桐,不仅是由于它特有的气势,更因为它是宝贵祥瑞的象征。
银杏树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
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它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钟爱和青睐。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作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宋代大诗词家苏东坡有诗赞曰:“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泽鲜艳,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据研究,银杏类起源于石炭纪(3.45亿年)、银杏目起源于二叠纪(2.5亿年)以前,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纪银杏逐渐由盛变衰,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只在我国保存一种。银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跨越“有史时期”而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这漫长的“地质时期”保持该物种的遗传稳定。
银杏的价值
1.银杏浑身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科、经济、药物和生态利用价值。
银杏科研价值:银杏树是世界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第四世纪冰川以后成为我国独特的树种,在学术界一直被誉为“活化三古”。郭沫若称之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明的有生命的纪念塔”,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珍奇”,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恒古的证人”。
2.银杏果价值:银杏果为上等干果,营养丰富,味道甘美,药食俱佳
(1)银杏果的食用价值:银杏种仁中含有淀粉、粗蛋白、核蛋白、粗脂肪、蔗糖、矿物质、粗纤维等,是高档滋补果品。
(2)药用价值:自古医食同源。银杏作为食疗用品,滋补保健已有悠久历史。
银杏叶价值:银杏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中国有关专业机构和药科大学等单位检测,其主要成分黄酮甙可达35%以上,总萜内酯可达10%以上,其中白果内酯可达3.5%以上,银杏酸<5ppm,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含量驻卫生学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3.银杏木材价值:银杏木材质地优良,易干燥,速度快,不翘裂,兼有特殊之药香味,素有“银香木”之称。切削容易,切面光滑,油漆后光亮性良好。胶粘容易。握钉力弱,不劈裂。常用于建筑、癫狂、镶嵌、各种雕刻工艺、高级文化和乐器用品以及工业特殊用具等。
4.银杏观赏价值:银杏树体高大,伟岸挺拔,雍容富态,端庄美观,季相分明且有特色。
银杏生态价值:银杏抗病虫害,耐污染,对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是优良的绿化树种。
银杏树的特点
银杏,属仁杏科、银杏属,是裸子植物银杏纲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树种,为中国所特有,有活化石之称。
银杏,又名公孙树,是果树中寿命最长的树种。据西北农业大学孙云蔚教授考证,山东宫县定林寺的一株雌性银杏树,系商代所植,树龄已达3000年以上,树高24.7米,干周17.5米,树冠面积占地667平方米以上;现在,此树仍"枝叶扶苏,繁荫数亩,(1公顷=15亩)自干至枝,并无枯朽",年年结果,已作为重点文物进行保护。
银杏树生长缓慢,结果晚,但结果寿命极长。由种子播种繁殖的苗木,一般20年才开始结果,所以有公孙树之称;若用树干基部萌蘖分株繁殖,再经嫁接后,3~4年便可结果,结果年限最多可达3000年以上。
采用种子繁殖和自然生长情况下,干性很强,树冠高大,主枝分枝少;人工栽植的银杏树,为提早结果和管理方便,一般都控制树干不使过高,而使分枝向四周扩展。过去栽植银杏,干高多为2.5~3.0米;现在一般为1.0~1.5米,树干较矮,利于加速树冠生长,利于早果丰产,也利于管理和采收。
采用嫁接繁殖时,所用接穗不同,对树冠的发育和产量,也有不同影响。嫁接时,一般在1个砧木上接2~3个接穗,接穗成活后,先从接穗上抽生骨干枝,着生于顶端的骨干枝长势较强,可形成1~2个主枝,以后,这些主枝上再抽生枝条,形成多个向外扩张的分枝群,以后再继续抽枝,扩大成为树冠。
高干嫁接,基部抽枝少,先端枝条多,结果较晚;低干嫁接,基部抽生枝条多,树冠扩展快,结果早,产量也高。初嫁接的银杏树,年生长量较大,可达1.0米以上,以后便逐步减弱。
银杏的枝条,可粗分为长枝和短枝两种;根据枝条抽生的性质,又可分为:延伸枝、顶侧枝、细枝和短果枝等。
长枝,主要是延长生长和分权。
短枝,每年的生长量很微弱,叶片丛生,结果成束,落叶或采果后,短枝上留有鱼鳞状痕迹。
延伸枝,属于长枝类型,是从上年生枝条顶端的芽抽生的长枝,形成骨干枝的延伸长枝。
顶侧枝,是由顶端附近几个侧芽抽生的枝条,数量为2~4个不等,也是长枝类型,主要是增加主枝及分枝和形成侧枝。
细枝,常发生在去年的延伸枝中部,枝条细长而弱,往往下垂,每年也可由顶芽向前延伸,但少有增粗;细枝上也可发生弱小的短结果枝。
短果枝,是由延伸枝、顶侧枝或细枝中、下部的侧芽萌发而成。枝条较短,每年由顶端抽生的枝也很短,叶片成束着生,落叶后叶痕成鳞状,所以俗称鳞枝。
银杏每年只抽梢一次,无夏、秋梢之别;主枝、侧枝、副侧枝,都可抽生短枝,细枝上抽生的短枝,结果后容易枯死。
延伸枝和顶侧枝,生长3年以后,便成为结果基枝,第1年在叶腋中生有腋芽,第2年由腋芽抽生很短的枝条,有叶片5~6枚,冬季落叶后,便成为短枝台,上面的顶芽变为混合芽,第3年短枝台继续生长,腋芽开花,抽枝结果后,变为短果枝台。顶芽有苞保护,发芽后苞脱落,留有线状苞痕;叶痕为肾状,有2个突起,为维管束痕;花和幼果脱落后的痕迹略呈圆形;成熟果实采收后,果痕较大,也呈圆形。1个短果枝台的寿命,可长达10余年,根据苞痕可以看出短枝的年龄和每年结果多少以及着果的情况,因而也可以推测出历史上的大小年结果及隔年结果等情况。
不论延伸枝或顶侧枝,除了顶端数芽抽生长枝外,每节上的腋芽,都可抽生短枝,成为结果枝台,但枝条基部的芽,常因营养条件较差不能成枝而枯死,即是有的能成为短枝,结果数年之后也易枯死,所以,银杏树的层性明显,骨干枝也较为稀疏。
细枝的顶芽极易枯死,所以短枝也相当细弱,结果数年之后,粗度虽可增加,也可再生细枝,但仍不能延伸而增加结果枝台。
老龄银杏树的短枝,常有分歧现象,通常为单分枝和双分枝,少数也有三分枝,而且常在有大枝的主枝基部发生奶状枝,这种奶枝常呈筒状而向下垂挂。
银杏树很易发生萌蘖,萌蘖上的腋芽可以抽生枝条并一再分枝,形似树冠。银杏在结果期前发生萌蘖较多,尤其是在新嫁接的砧木上,下部更易发生萌蘖,成龄结果树发生萌蘖较少,可用于分株繁殖。
银杏为雌雄异株,雌雄花都着生在短枝上,这种短枝多由长枝中、下部的芽萌发长成,这种短枝需经2~3年的生长,叶片达5~6枚以上时,才能形成花芽。短枝的顶端是一个较大的混合芽,短果的连续结果能力很强,一般可达25年左右,30年生以上的短枝,仍有结果能力,但以3年生以上15年生以下的短枝结果最好,15年生以后开始衰弱。
短果枝的延伸能力很弱,年生长量仅0.2~0.3厘米,但中心生长点遭受刺激后,也可抽生长枝;短枝的顶芽遭受损伤或枯死后,短枝上的休眠芽还可萌发形成新的短枝。
在一个长枝上,可在同一年内形成若干个短枝,这些短枝除同龄外,其长势、结果能力和衰弱的时间也很一致。所以,在短枝衰老之前,可不必进行修剪,即是短枝的结果能力衰退需要更新时,也不必对每个短枝逐一更新修剪,只对同龄枝段进行更新即可。这是银杏不同于其他果树的独特之处。由此可见,银杏树的结果枝组稳定,生长量很小,连续结果能力强,易于培养,也易干更新。
银杏的发育枝少,对修剪的反应也不像苹果、梨那样敏感,长枝也能自然抽生短枝,所以,修剪较为简单。修剪主要是培养骨干枝,配置和调整结果枝组,理顺从属关系,调节枝条的平衡长势。
银杏的结果短枝是由长枝上的芽萌发而成,所以,长枝长势越壮,萌发的短枝也就越多,结果也越好,因此,修剪时应注意选留长枝;银杏树的隐芽寿命很长,而且较易荫发,萌发后也易成花结果,因此,银杏树更新也很方便;树冠内部和主枝下部,也不易光秃。这也是银杏树的特异之处。
银杏树的种植
1.播种育苗种子宜采收颗粒大,树龄在80年左右的母树最好,采收的种子去皮阴干。南方可以秋播,北方以春播为宜。苗床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
2.利用萌蘖繁殖苗木在2月前后(北方化冻后)挖取基部半边带根的萌枝条,栽在苗圃里,直径1厘米至4厘米均可。此法容易成活。约10年左右即可开花结果。
3.扦插育苗在5月至6月份选用当年生软枝,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上留3叶至4叶,插入士中一半经常喷水,保证叶片不干,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即可生根。
4.苗木移植银杏直径在5厘米以下可以裸根种植,6厘米以上一般要带土培。裸根栽植的苗木,当年是缓苗期。而带土坨的苗木当年能生长。小苗成行栽好后用水漫灌。而大树栽植,最好是栽前将坑中灌满水,待坑中水渗完后,将大树植入坑中捣实,让坑中的水返上来滋润根部。下次浇水宜在坑边挖引水沟盛满水,让水慢慢渗透到银杏的根部。千万不要大水漫灌,很多人移栽银杏不活的主要原因不是干死的,而是泡死的。因为银杏的根系呼吸量大,大水漫灌,使根系缺氧窒息而发不出新根,根系逐渐腐烂。有些银杏即使死了,它的叶子还能展开,甚至第二年、第三年还能发芽,但是叶子很小,待它体内的营养耗光了,它才不发叶了。这就是银杏的“假活”现象。而有些银杏种下后第一年不发叶,甚至第二年也不发叶,如果掐皮,会发现皮是新鲜的,枝条也不干缩,这种树不一定是死的,说不定第三年就能发出叶子来。这种现象又称为银杏的“假死”现象。确定银杏假死还是假活,不能光看叶,重要的是看根。所以购买大苗,特别是从外购进的假植苗,一定要看根是否发黑,如果是,说明这苗是假活苗,再便宜也不能要。新鲜的苗应该是根的木质部发白,根皮略呈红色色和木质部紧贴。
5.苗木的管理
(1)银杏成活后无须经常灌水,北方地区,化冻后发芽前浇一次水,5月如果天气干旱,可浇一次水,因为这是银杏—年中的生长高峰期。到了秋天,8月中旬是银杏一年中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可浇一次水,两次灌水都可结合施肥进行。
(2)施肥:苗圃地施肥可在春、夏两季进行,春季在两行间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斤至10000斤,然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一遍,使肥均匀捣入土中,大苗可开放射状沟数条,将有机肥和表土拌匀填入沟中,春季施肥如果量大,一年一次即可,量小则在8月中旬补施一次。
(3)修剪:银杏一般不用修剪,因为银杏新梢抽发量少,即使是苗圃里的苗木,也应尽量地保持多的枝叶,以利其加速增粗。将要出售苗木的前一年,将1.8米以下的枝条剪去,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将剪口长满,表皮光滑,枝干直立。
(4)中耕:适当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中耕对银杏的须根起到了修剪作用,可以刺激更多的须根萌发,中耕的次数春秋各一次即可。
(5)防病治虫:银杏的病主要是幼苗期的立枯病。大田里苗木的主要虫害是金龟子幼虫(蛴螬)。幼苗期注意通风排湿,疏松表土,喷施波尔多液,防止立枯病。防治蛴螬的办法是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在施肥时,全园喷施一次3911农药500倍液,然后旋耕一遍,将喷施过药的肥料,旋进土里。另一种办法是将麸皮、米糠等拌湿后,拌上敌百虫药,用桶装两天,让其充分吸收了农药后,撒进地里,然后中耕。还有一种办法是每隔10米左右,埋一堆枯草,枯草上经常浇些水,每隔两个月掀开枯草,下面会有许多蛴螬,集中杀灭。
(6)结果树的培养:银杏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所以结果树应配置授粉树,银杏的授粉能力很强,在微风下顺风25公里都是有效的授粉区,雄树和雌树的区别是:雌树枝条轮生明显,枝条平展生长,叶色浓,而雄树枝条直立互生。银杏果园种植的间距为4米×6米,实生苗生长速度快,选取胸径3厘米至4厘米的苗木,截头进行嫁接,一般用枝接,接穗选用3年生,皮色有光泽,并带有3个至6个短枝,结果颗粒大的优良品种为好。嫁接后3年至4年即可挂果。
红桧树
红桧为台湾特产。在台湾,红桧又尊称为“神木”,是裸子植物中属于柏科扁柏属的一种植物。它的枝叶,有点像我们常见到的扁柏。红桧树高可达60余米,胸径达6.5米,是仅次于美国加州“世界爷”--红杉的又一种大树。在林海茫茫的阿里山上,有一株高57米,胸径6.5米的巨大红桧,树龄约有3000年,它的材积量有504立方米,相当于几公亩30多年生杉木林的木材蓄积量。更为有趣的是,在台中苗栗春安乡有一株称为大雪山二号“神木”,树高55米,胸围22.7米,树干中有一个大洞,洞内可放得下一顶供四人住的帐篷。人坐树洞中,四围山色郁郁葱葱,飞瀑流泉,尽收眼底,既带几分浪漫,又富有诗情画意。
红桧,不但树形高大雄伟,而且也是有名的长寿树,在林海深处,二三千年的大树到处都是。如阿里山中有一株叫“眼目大神木”的红桧,树高48米,估计不下4000多岁。从溪头到阿里山途中,有一株“神木”寿命已达4100岁,可能是目前所知寿命最长的红桧。如此众多“神木”的高寿,显然与原始森林得到了很好保护有关。
红桧是森林的骄子。它不仅高大、长寿,而且材质优良。它的木材轻软,色泽美观,边材呈淡红黄色,心材近黄褐色,且有悦人的香气。木材耐湿性强,加工后有光泽,是台湾针叶树中的一级木材,为造船、制作家具及建筑的良好材料。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7米,地上直径达6.5米;树皮淡红褐色,条片状纵裂;生鳞叶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叶交互对生,长1-2毫米,先端锐尖;中央一对紧贴,外露部分近菱形,有1个腺点,先端锐尖;侧面的一对船形,折覆盖中央之叶的侧边和下部,背面具纵脊,小枝上面的叶绿色,微有光泽,下面的叶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侧枝顶端;雄球花卵圆形或长圆形,雄蕊6-8,交互对生,花药3-5;雌球花具5-7对球鳞。球果当年成熟,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0-12毫米,直径6-9毫米;种鳞交互对生,木质,质形,顶部具少数沟纹,中央稍凹,有尖头;种子扁,成熟时红褐色,微有光泽,两侧具窄翅。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我国台湾省中央山脉,北插天山、三星山、太平山、八仙山、大雪山、小雪山、鞍马山、鹿场大山、香杉山、蒲罗山、望多山、郡坑山、峦大山、阿里山、太鲁阁山、云雾山、安东军山、关门山、林田山等地海拔1050-2400米的针叶林内。
红桧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分布区年平均温10.6℃,1月平均温5.8℃,7月平均温14.1℃,年降水量4165毫米,相对湿度85%。土壤为发育良好的灰棕壤或灰壤,或土母质为灰色砂岩,土壤中盐基的生物循环较强,表土疏松,团粒结构,酸性反应,pH5.5-6。红桧一般多在10-20度的东南坡,风力微弱地带,或受山岭包围的溪谷。常与台湾扁柏Chamaecyparisobtusvar.formosana(Hayata)Rehd.混生,或形成纯林。为喜阳树种,根系发达,天然更新良好,幼树需要一定的光度,生长较快。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繁殖与栽培:
种子繁殖。可选择与红桧立地条件相似的坡或苗圃,在3月直接播种或育苗后移栽,用扦插法也易成活,时间在3-4月中旬,6-7中旬和9-10中旬,三年后发根良好,在2-3月份可以移栽。
应用:
红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它所棣属扁柏属Chamaecyparis间断分布于我国台湾,日本和北美,对研究东亚、北美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有一定科学意义。红桧为东亚最大的树木,台湾阿里山保存着一株称为“神木”的大树,高达57米,地上直径达6.5米,材积约504立方米,树龄约3000年,为世界所罕有,材质优良,是台湾的珍贵经济用材。
柽柳
柽柳,又名红柳、红荆条,属柽柳科(Tamaricactae)、柽柳属(Tamarix.l.)。我国现有20个种,广泛分布于我国20多个省市区。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基本相似。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柽柳花色美丽,花期长达6个月,花穗多为粉红色。柽柳萌芽力强,发新根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对环境适应性强,具有高耐盐碱、耐干旱、耐贫瘠、耐水湿、耐寒冷、抗风蚀沙埋等优良特性。柽柳是泌盐植物,在含盐量0.5%的盐碱地上,插条能正常出苗;在含盐量0.8%-1.2%的重盐碱地上,能植树造林;在含盐量高达2.5%甚至更高的盐碱荒地上,仍可见到生长旺盛的柽柳。
柽柳是最能适应干旱沙漠生活的树种之一。它的根很长,可以吸到深层的地下水,长的可达几十米。柽柳还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后,枝条能顽强地从沙包中探出头来,继续生长。所以,柽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之一。
柽柳还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在含盐碱0.5%—1%的盐碱地上生长,是改造盐碱地的优良树种。
柽柳的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各地都有生长。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于绿化。柽柳的老枝柔软坚韧,可以编筐。嫩枝和叶可以做药,也可用作牲畜饲料。
形态特征: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披针形,鳞片状,小而密生,呈浅蓝绿色。小枝下垂,纤细如丝,婀娜可爱。总状花序集生于当年枝顶,组成圆锥状复花序;花粉红色,夏秋开花,有时一年开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结实。柽柳的老枝红紫色或淡棕色。由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叶子变得很小,像鳞片一样密生于枝上,每个叶子只有1—3毫米长。在绿色的嫩枝顶部生出圆锥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红色,淡雅俏丽。柽柳的花期很长,从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断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谢了,新花又开放了。几个月内,三起三落,绵延不绝,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它“三春柳”。
习性:柽柳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于我国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黄河流域及沿海盐碱地多有栽培。喜光、耐旱、耐寒,亦较耐水湿。极耐盐碱、沙荒地,根系发达,萌生力强,极耐修剪刈割。
栽培技术:繁殖:通常用扦插繁殖。老枝,嫩枝均可,春插或秋插都行。春插在2—3月进行,选用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长15—20厘米,直插于苗床,插穗露过土面3—5厘米,到4—5月即可生根生长,成活率达95%以上。平时稍加管理,适当浇水施肥,一年生苗木可高达1米以上。秋插于9—10月进行,以当年生枝条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此外,还可用播种、压条、分根法繁殖。
管理:栽培极易成活,对土质要求不严,疏松的沙壤土、碱性土、中性土均可。栽后适当加以浇水、追肥。柽柳极耐修剪,在春夏生长期可适当进行疏剪整形,剪去过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秋季落叶后可行一次修剪。
柽柳树主要害虫有梨剑纹夜蛾危害叶片,可在幼虫期以敌百虫800—1000部液喷洒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杀。
用途:柽柳枝条细柔,姿态婆娑,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在庭院中可作绿篱用,适于就水滨、池畔、桥头、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树如以柽柳植之,则淡烟疏树,绿荫垂条,别具风格。
垂榕树
垂榕又名垂叶榕,为桑科榕树属植物。垂榕树形优美,叶片绮丽,耐阴性好,是目前室内装饰十分流行的盆栽观叶植物。
垂榕在欧美栽培十分普遍,大型盆栽植物常摆放在机场的候机厅、银行的接待厅、酒店的大堂,中型的点缀高速公路的服务站、音乐茶座、小型礼品店,小型的布置居室的窗台、书房和客室,十分清新悦目,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此,1995年荷兰榕树的盆栽植物销售额达到7120万美元,列荷兰盆栽植物销售额之首。另外,美国、日本、英国、丹麦、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不仅广泛应用垂榕,也是生产垂榕的主要国家。如美的赫梅特国际公司和奥格尔斯比植物实验中心生产垂榕种苗和组培苗,荷兰的门•范文公司和克•萨欣•扎登公司生产榕树的种苗和种子,澳大利亚的伯班克生物技术中心和埃利森园艺公司为世界提供组培苗和种子,以色列的亚格苗圃和本泽苗圃生产优质的实生苗和扦插苗。另外,英国的汤普森•摩根公司和丹麦的戴恩费尔特公司都是欧洲著名的花卉专业公司,为用户提供组培苗和种子。目前,各公司又向开发适合家庭观赏的迷你型榕树方向发展。
我国栽培榕树的历史较早,如垂榕(F.benjamina)、榕树(F.microcarpa)、山榕(F.wightiana)和大叶榕(F.alfissima)等都原产我国。同时,引进的印度橡皮树(F.elastica)、菩提树(F.religiosa)和琴叶榕(F.lyrata)等,有的在南方已长成大树,有的已在北方作盆栽观赏。总之,榕树在我国的应用十分普及,从东北至广东,成为最常见的盆栽观叶植物。
形态特征与品种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株特征植株可达数十公尺,树干直立,灰色,树冠锥形。枝干易生气根,小枝弯垂状,全株光滑。叶椭圆形,互生,叶缘微波状,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钝形。以观赏为主,属于观赏植物。花特征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梢展叶较为明显。
常见栽培的有黄果垂榕(var. nuda),枝条细软下垂,叶小而细长,常用于吊盆观赏。斑叶垂榕(Variegata),叶面有黄绿相杂的斑纹。花叶垂榕(Goldenprincess),叶卵形,叶脉及叶缘具不规则的黄色斑块。另外,荷兰还选育了迷你星(Ministar)、迷你黄金(Mini Gold)、奇异(Exotica)、黄金之王(Golden King)、星光(Starlight)和夏威夷(Hawaii)等新品种。
同属观赏种有印度橡皮树(F. elastica)、花叶印度橡皮树(F. elasticavar.variegata)、菩提树(F. religiosa)、澳洲橡胶榕(F。 rubiginosacv.Australia)、三角榕(F.triangularis)、琴叶榕(F.lyrata)和黄金榕(F.macrocarpacv.Golden Leaf)。
生物学特性
垂榕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
垂榕的生长适温为13~30℃,其中2~10月为24~30℃,10月至翌年2月为13~18℃。在温室栽培时,3~9月为16~21℃,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于5℃。同时,夏季温度在30℃以上,垂榕生长还是很好。
垂榕对水分的要求是宁湿勿干。生长旺盛期需充分浇水,并在叶面上多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对垂榕新叶的生长十分有利。如果盆土干燥脱水,易造成落叶,顶芽也会变黑干枯。冬季温度偏低时,要控制盆内水量,以免盆土过湿,出现烂根现象。
垂榕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对光线的要求不严格,夏季适当遮荫,其他时间不需遮荫。但黄斑品种不适宜强光暴晒,因为在直射光下黄斑极易枯黄。
土壤以肥沃疏松的腐叶土为宜,pH在6.0~7.5,不耐瘠薄和碱性土壤。盆栽土以腐叶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合土为好。
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压条、播种、嫁接和组培繁殖。
扦插繁殖:宜5~6月进行。剪取顶端嫩枝,长10~12厘米,留2~3片叶,下部叶片剪除,剪口要平,剪口常分泌乳汁,应用清水洗去、晾干后扦插。室温以24~26℃为好,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插后30天可生根,45天左右栽盆。
压条繁殖:在5~7月进行。选择上年生的健壮枝条,离顶端15厘米处进行环状剥皮,宽1.5厘米,用腐叶土和塑料薄膜包扎,在25℃的条件下,15~20天生根,30天后剪离母株直接盆栽。
播种繁殖:在春季进行,采用室内盆播,发芽适温为24~27℃,播后覆土0.5厘米,保持湿润,约20~30天发芽。
嫁接繁殖:在春、夏季均可进行。采用2~3年生有独立主干的橡皮树作砧木,将长15~20厘米的垂榕接穗用枝接法嫁接,成活率高。接后培育1~2年成商品。
组培繁殖:以茎尖为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接种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0.5毫克/升和吲哚丁酸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经培养60天后形成大小不等的丛生苗。选3厘米以上的苗,在无菌条件下将苗的基部浸入0.01%吲哚丁酸的溶液中,立即取出移入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15~25天后长出新根。
栽培管理
盆栽垂榕常用15~20厘米盆。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或用”卉友”15-15-30盆花通用肥。茎叶生长繁茂时要进行修剪,促使萌发更多侧枝,并剪除交叉枝和内向枝,达到初步造型。平时对密枝、枯枝应及时剪除。以利通风透光。15厘米盆的垂榕每年春季换盆,20厘米盆的垂榕每2年换盆1次。
病虫害防治
常见叶斑病危害,发病初期可用200倍波尔多液喷洒2~3次防治。生长期有红蜘蛛危害,则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
垂榕枝叶浓密,全年常绿,叶色清新,适合盆栽观赏,常用来布置宾馆和公共场所的厅堂、入口处。也适合家庭客厅和窗台点缀。垂榕对乙烯属中等敏感,在贮运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土壤不能干燥或浇水过多以及13℃以下低温,否则都会引起叶片黄化和产生斑点。贮运中以温度13~16℃、相对湿度80%~90%为最佳。
巨杉树
常绿针叶乔木,树冠塔形,树皮呈红棕色,最高可达76米,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松科植物(寿命在3200年左右)所以称其为“世界爷”系杉科,巨杉属。又名:世界爷,北美巨杉。在原产地高达100m,胸径达10m,干基部有垛柱状膨大物;树皮深纵裂,厚30~60m,呈海绫质;树冠圆锥形。冬芽小而裸;小枝初现绿,后变淡褐色。叶磷状钻形,螺旋状排列,下部贴生小枝,上部分离分离部分长3~6mm,先端锐尖,两面有气孔线。雌雄同株。球果椭圆还,长5~8cm,种磷钝形,顶部有凹槽,幼时中央有刺尖,发育种磷有种子3~9;种子长圆形,淡褐色,长3~6mm,两侧有翅,球果次年成熟。子叶4(3~5)。强阳性树,生长快,而树龄极长。播种繁殖,但幼苗容易生病害。
园林用途
阳性树,生长快,而树龄极长。播种繁殖,但幼苗易生病害。我国杭州等地引种栽培,可作园景树应用,为世界著名树种之一。巨杉,是所有树中最粗大的一种。位于内华达山红杉国家公园中的“谢尔曼将军”至少已有3200年的树龄,也有可能达到了4000年。它不仅是最大的红杉,而且也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并且尚存活着的生物。树高83米,树干围长24米。
在美国克拉马斯有一棵树名叫“大教堂树”,从同一根系长出了9棵树,围成一圈,就像一座大教堂。加利福尼亚人有时挑选此地举行婚礼。红杉能从树桩上重新再长出。当伐木工人用红杉给自己筑小木屋时,所用的原木会长出幼苗,于是经常要修剪房屋,好像修剪树篱一样。世界爷Sequoiadendrongiganteum(Lindl.)J.Buchholz,或称为巨杉,属柏科。主要分布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西部。平均可长到50到85公尺,直径约5到7公尺。纪录中树高最高可达93.6公尺、直径最大可达8.85公尺。其中一棵叫"雪曼将军树"的树,其体积达到1,489m3,是地球上最大的单一有机体。最老的世界爷根据其年轮可达到3,200岁。我国江苏南翔曾发现过两株。
珍稀植物
长叶榧树
现状:渐危种。发布于消失江、福建部地区,生境特殊,天然更新并,随着植被的破坏,环境改变,成年植株越来越少。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森或常为多分枝灌木;树皮灰褐色,老后成片状剥落;枝条轮生或对生,开展或小枝下垂,幼枝绿色,2~3年生工褐色,有江泽;冬芽具少数交互对生的脱落性芽鳞。叶对生,列成的二列,质硬,线状披针形状,长3~13厘米,宽3~4毫米,先有渐刺状尖头,基部楔形,有短柄,上面光绿色,具2条和不明显的中脉,下面淡黄绿色,有2条较绿色边带窄的灰白色气孔带。雌雄株,雄球花单生叶腋,具4~8轮、每轮4枚雄蕊。椭圆形或长圆形、基部有交互对生的苞片,具短;雌球花成对生于叶,各具2对交互对生的苞片和1枚侧生的小苞片,具短梗;胚珠单生,直立,仅1个球花发育。种子的全部被肉质假种皮所包,倒卵圆形,长2~3厘米,成熟时红黄色,被白粉;胚明显地向内深皱。
地理分布:分布地消失江桐、建德、南部仙居、松阳、遂昌、缙云、丽水、龙泉、庆元、云和、永嘉,福建北浦城及西北部泰宁等地,海拔250~900米地带。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于东部中亚热带。因受东际风的影响,气候特点是夏季气温较高,多雨冬季比较寒冷,全年基本湿润。年平均温17~20,极端最高温达40,极端最低温达~9.9,年降水量1350~1600毫米,相对温度80%,母岩多为花岗岩、流纹岩、灰岩和赤色砂岩、土壤为红壤或山地黄壤强酸性,PH值5~4.2,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能常生长在山势陡峭峡谷深或多基裸露的陡峭阴坡或溪流两旁的常绿阔叶林或次生灌丛中。在福建仄宁常长叶的顶芽通常生长到一定时候便停止生长,常从基部萌生数枝、使成年树多呈丛生;根系侧根和须很发达,根有肥厚的皮层,贮水能力强,能耐暂时的干旱。一般5~10年生幼树便开花结实,花期3~4月,种子次年10月成熟。
保护价值:长叶榧是古老的残存种,生境奇特,形态特殊,对研究属的分类、植物区系对第四纪冰期的气候等均有较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建议在长叶榧生长较集听福建仄宁县将溪水库浙江松阳县人坑与仙居县夹坟坑建立专项保护点。其他产区应砍伐,促进天然更新,并积极繁殖,育苗造林,扩大分布范围。
栽培要点:种繁殖。采后用温砂贮过冬或直接播种,第二年春开始发芽出上,发芽率仅约0.5~1%;细苗应搭阴棚遮荫,1年生苗高可达10~13厘米,当幼苗的真叶达15~20片时可移栽。
荷叶铁线蕨
现状:濒危种。本种又名荷叶金钱草,仅发现于四川省万县和石柱县的局部地区,由于开辟公路及采挖作药用,现数量极少,仅残存于少数岩缝或岩面的薄土层上及杂草丛中,已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
形态特征:植株高5~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密被披针形鳞片和多细胞的细长矛毛。叶簇生;叶柄长3~14厘米,粗0.5~1.5毫米,深栗色,基部密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和矛毛,干后易被擦落;叶片圆肾形,直径2~6厘米,叶柄着生处有一深缺刻,但无垂耳,叶片上面以叶柄着生处为中心,形成1~3个环纹,叶片的边缘有圆钝齿,长孢子的叶片边缘反卷成假囊群盖而齿不明显,绝质或坚纸质,上面深绿色,光滑,下面色较淡,疏被棕色多细胞的长柔毛,天然干枯后呈褐棕色或灰绿色;叶肪自叶柄着生处向四周辐射,多回二歧分叉,两面均可见。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囊群盖同形,全缘,彼此接近或偶有间隔,灰褐色,膜质,宿存。
地理分布:产四川万县武陵区,新张、小沱区、杉树坪和石柱县局部地区,海拔约205米。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荷叶铁线蕨生于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面薄土层上、石缝或草丛中。喜中性略偏碱性的基质土。早春发叶,7月后形成孢子囊群,8~9月孢子陆续成熟。
保护价值:本变种为我国特有,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在亚洲大陆是首次发现,不仅分布区狭窄,且数量稀少,它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产的肾叶铁线蕨Adianthumreniforme L.和非洲中南部的细辛铁线蕨同属一个种群。因此在研究该种的亲缘关系以及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等均有重大的价值。全草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药,已有悠久历史;其植株形体别致优美,可供观赏。但资源极为有限,采掘频繁,应积极驾以保护和发展。
保护措施:建议将产地划为保护点,承包给有关部门或当地个人管理保护,同时开展引种繁殖试验,进行人工栽培,目前武汉植物园已大量引种,预期可获得栽培经验。
原始观音座莲
原石观音座莲
现状:濒危种。原始观音座莲仅产云南东南部局部地区,随着森林面积日益缩减,生态环境明显变化,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根状茎短,近直立肉质,直径2~3厘米;根粗壮,肉质,光滑。叶簇生,叶柄长40~60厘米,上面有宽沟槽,绿色,草质,中央稍下处有节状膨大;鳞片多数,狭披针形,棕色,宿存;叶片长40~60厘米,宽17厘米,草质,卵形,一回羽状;羽片2~4对,顶生一片与侧生的同形而较大,长达30厘米,宽6.5厘米,侧生羽片对生,斜出,具柄,基部1对长12~15厘米,宽3厘米,其上1对长17~20厘米,中部最处4~5厘米,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羽柄长1厘米,膨大,具鳞片;叶边全缘或略波状,顶部具锯齿。孢子囊群线形,通直,长10~20毫米,由60~160个孢子囊组成,位于中肋和叶边之间,彼此被等宽的间隙分开,隔丝红褐色,细长,节状,分叉,较长于孢子囊群。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云南金平和屏边,垂直分布多在海拔800米以下。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喜生于季节性雨林阴湿的生境,常构成草本地被层常见的成分,特别是山坡下部沟谷边缘分布最多,也较高大。所在地为赤红壤或红壤,pH值4.5~5.5。早春于根茎上萌发新叶芽,嫩时卷曲成球状,叶柄逐渐伸长,新叶也随之开展,逐渐成长,7~8月孢子囊群在叶背上显现。11月成熟,孢子飞扬,在适宜的环境里长成原叶体。
保护价值:本种系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型,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区系起源等有一定的价值。其姿态奇异,叶片翠绿,是优美的荫生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云南屏边大围山和金平分水岭已规划为自然保护区,需从速完善管理制度。栽培要点:孢子繁殖时应选择阴湿而温暖的环境。因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应进行孢子繁殖和栽培苗株的研究。
光叶蕨
现状:濒危种。本种1963年采自四川天全二郎山团牛坪,1984年再度前往该地时,发现由于森林采伐,生态环境完全改变,该种仅极少数存于灌丛下,陷于绝灭境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木,高40厘米左右,根状茎粗短,横卧,仅先端及叶柄基部略被一、二枚深棕色披针形小鳞片。叶密生,叶柄短,长5~7厘米,基部褐棕形小鳞片。叶密生,叶柄短,长5~7厘米,基部褐棕色,向上为禾杆色,光滑,上面有一条纵沟直达叶轴;叶片长30~35厘米,宽5~8厘米,披针形,向两端渐变狭,二回羽裂;羽片30对左右,近对生,平展,无柄,下部多对向下逐渐缩短,基部一对最小,长6~12柄,三角状犷,钝头;中部羽片长2.5~4厘米,宽8~10毫米,披针形,渐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较下侧为宽,截形,与叶并行,下侧楔形,羽状深裂达羽轴两侧的狭翅;裂片10对左右,长圆形,钝头,顶缘有疏圆齿,或两侧略反卷而为全缘;叶脉在裂片上羽状,3~5对,上先出,斜向上;叶坚纸质,干时褐绿色,光滑。孢子囊群圆形,仅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小脉,每裂片一枚,沿羽两侧各1行,靠近羽轴,通常羽轴下侧下部的裂片不育;囊群盖扁圆形,灰绿色,薄膜质,半下位,老明消失;孢子卵圆形,不透明,表面被刺状纹饰。
地理分布:仅产四川天全二郎山鸳鸯岩至团牛坪,海拔约2450米。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地处“华西雨屋”的中心地带。气候特点是,终年潮显多雾,雨水多,日照少。年平均气温6~8℃,极端最高温28℃,极端最低气温~16℃;年降雨量1800~2000毫米;相对湿度85~90%;全年雾日达280天以上;日照时数不足1000小时。土壤为石灰岩、砂岩、页岩发育的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pH值4.5~5.5。光叶蕨生于阴坡林下,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晚春发叶,7~8月形成孢子囊。9月成熟。
保护价值:本属为我国特有,介于蹄盖蕨属(Athyrium)和冷蕨属(Cystopteris)之间,在研究蕨类植物杂交和蹄盖蕨科的系统发育上有一定价值。
保护措施:本种已濒临绝灭,原产地应严禁破坏,宜设法人工栽培繁殖。
栽培要点:采取分株或利用孢子繁殖。
狭叶瓶尔小草
现状:渐危种。本种分布广,但植株小而稀少,又为民间草药,多生于温泉附近或草坡,易受人践踏和采掘,使分布范围日益缩减,数量越来越少。某些产地已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70厘米;根状茎短,圆柱形,向下生出不分枝的细长肉质根,向上生出具总柄的二型叶或单一的营养叶。单一的营养叶具长柄,叶片长2~6厘米,宽3~10毫米,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网状,不明显;叶纸质,淡绿色,光滑;从总柄上生出的营养叶较小,无柄;孢子叶出自营养叶基部,具5~7厘米的长柄,叶片狭缩成线形,特化成具两行孢子囊的穗,长2~3厘米,顶端具小突尖,具孢子囊15~23对;孢子圆形,具细网状纹饰。
地理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帽儿山,吉林长白山、安图、抚松,靖宇,辽宁桓仁,内蒙古库伦旗,河南商城、新县、桐柏、内乡、西峡,陕西岚皋、佛坪、周至、太白,湖北京山,江西庐山、永丰、井冈山,云南中甸及贵州平伐。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本种喜生于气温低、温度大的山地草坡或温泉附近,并具有喜湿和耐瘠薄等特性,适应性强,石砾地或岩石缝也能生长。在东北可耐~40℃的低温。
保护价值:瓶尔小草为厚囊蕨纲的小型成员,对研究蕨类系统发育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是一种中草药。
栽培要点:目前尚未进行栽培。可试行孢子繁殖或分株繁殖,夏季采集成熟孢子,撒播在砂壤土和腐叶土的混合基质上,上覆玻璃,置于凉湿地或温室。或于春季分根繁殖,多带宿土栽于半荫的岩石园。
玉龙蕨宽叶水韭
现状:濒危种。本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贵川的极个别地区。由于修筑水库、挖池塘,适于环境逐渐缩减。现仅昆明、寻甸、平坝三地的局部地段的小溪、沼泽地有少数残存。若不加以保护,将有灭绝的危险。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草本,植株高15~30厘米;根茎短而粗,肉质块状,略呈三瓣,基部有多条白色须根。叶多数,丛生,草质,线形,半透明,绿色,长20~30厘米,宽5~10毫米,横切面三角状半圆2形,有薄膜隔为4和纵行气道,内有长2~4毫的横向隔膜,叶基部向两侧扩大呈阔膜质鞘状,腹部凹入,其上有三角形叶舌,凹入处生长圆形孢子囊,无膜质盖。植株外围的叶生大孢子囊,内生多数灰色粉末状小孢子。
地理分布: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昆明郊区及寻甸,贵州平坝。生于海拔1800~1900米的山沟溪流水中及流水的沼泽地。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14.7℃1月平均温7.7℃低站~5.4℃,极端最高温约31.5℃,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相对湿度73%,宽叶水韭为沉水植物,常生于山沟小溪流水中或水流较慢的浅沼泽地,在1米多深的流水沟中也有。沉水的植株生长良好,生于浅沼泽地的植株较矮小,叶露出水面。保护价值水韭属为水韭科唯一生存的遗属,本种在我国分布极窄,为稀有植物,对研究蕨类植物系统演化及东亚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尚无保护措施。应在产地划定保护点,设立枝志,加以保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已挖掘水韭苗移植于水缸中,生长良好。
栽培要点:尚未引种。应对孢子繁殖和栽培法进行研究。
对开蕨
现状:稀有种。对开蕨是我国新记录植物。仅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和西侧的局部地区,且分布星散,如不加以保护,将有绝灭的危险。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横卧或斜升。叶近生;叶柄长10~20厘米,粗2~3毫米,棕禾杆色,连同叶轴疏被鳞片,鳞片淡棕色,长8~11毫米,宽约1毫米,线状披针形,全缘;叶片长15~45厘米,宽3.5~5厘米,阔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基部略变狭,深心形两侧圆耳状下垂,中肋明显,上面略下凹,下面隆起,与叶柄同色,侧脉不明显,二回二叉,从中肋向两侧平展,顶端有膨大的水囊,不达叶缘;鲜叶稍呈肉质,干后薄纸质,上面绝色,光滑,下面淡黄绿色,疏生淡棕色小鳞片。孢子囊群成对地生于每两组侧肪的相邻小肪的一侧,通常仅分布于叶片中部以上,叶片下部不育;囊群盖线形,膜质,淡棕色,全缘,两端略弯向叶肉,并和相邻的一条靠合,成对地相向开口,形如长梭状;孢子圆肾形,周壁具网状褶皱,表面具小刺状纹饰。
地理分布:对开蕨分布于我国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集安、抚松及桦甸等地。生于海拔700~750米的阔叶林中。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对开蕨分布区的气候温凉,潮湿,年平均温6.2℃,年降水量946毫米。土壤呈酸性反应,暗棕色森林土。生于山地落叶阔叶林下的腐殖质层中,具有喜阴、喜湿等特点。
保护价值:本种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新记录种。它的发展,填补了对开蕨属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因此,在研究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对开蕨叶形奇特,颇为耐寒,雪中亦绿叶葱葱,是一种珍贵的观党植物。
保护措施:对开蕨的产地位于长白山的西献侧,海拔较低,没有划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之中,目前尚无保护措施。建议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资源考察,摸清现存数量。对主要产地,应严加保护。禁止采折。可栽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应积极推广园艺栽培,扩大观赏价值。栽培要点:对本种的栽培试验,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可参考本属其它种类(如P.scolopemdrium)的孢子繁殖和分生繁殖法进行栽培。
长苞冷杉
现状:渐危种。长苞冷杉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中、南部亚高山峡谷区。由于过量采伐,林地生境条件聚变,天然更新困难,在采伐迹地上多用其它树种更新造林。因此,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植株越来越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5~30米,胸径达1米;树干通直,树皮暗灰色,呈不规则块状开裂;小枝密被褐色或锈褐色毛;冬芽有树脂。叶在小枝下面呈不规则两列,在小枝上面向上开展,线形,长1.5~2.5厘米,宽2~2.5毫米,先端通常凹缺,基部近楔形,有短柄,上面绿色,有光泽;中脉凹陷,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横切面有两上边生树脂道。球果直立。卵状圆柱形,顶端圆,基部稍宽,无梗,长7~11厘米,直径4~5.5厘米,熟时黑色;种鳞扇状四边形,长1.9~2.1厘米,宽1.8~2.3厘米,苞鳞窄,明显外露,较种鳞长,外露部分三角状,先端尾状渐尖,长2.3~3.0厘米;种子椭圆形,长1~1.2厘米,种翅膜质,褐色,上部较宽阔,连同种子长1.7~1.9厘米。
地理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九龙、冕宁、木里、德昌、盐源、盐边、稻城、乡城,得荣,云南西北部中甸、维西、丽江及西藏东南部察隅。生于海拔3000~4500米亚高山至高山地带。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中南部,地处高山峡谷。因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特点是干湿季明显,夏秋季湿润多雨,比较温和,冬春季干燥少雨,寒冷多风。据四川木里鸭嘴林区观测,年平均温度4~6℃,7月最高温19℃,1月最低温~14.6℃,年降水量近10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约1倍以上。土壤主要为棕壤和灰棕壤。林下更新良好,林木生长较缓慢,但能形成大材。系浅根性耐阴树种。常有风倒现象。花期5月,球果10月成熟。
保护价值:为我国特有种,其形态独特,与分布区内多种冷杉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分布又彼此密集交叠,对于研究横断山区植物区系和冷杉属的分类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其要木材较好,为四川西南部主要用材树种,也是重要的水源涵蓄树种。
保护措施:长苞杉林目前是西南林区主要采伐对象之一,应严格控制采伐面积,严禁砍伐森林上限的林木,实行小面积采伐和择伐,切实保留母树。生产力高的大箭竹Sinarundinariachungii(Keng)Kengf.~~长苞冷杉林分应适当划留作种子林。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球果10月成熟后要及时采收。种子发芽率低,出苗率仅有3~5%,每亩播种50公斤左右。幼芽出土后及时搭盖荫棚。每公顷造林密度为3000株。注意创造侧方庇荫和防治蚜虫和鼠害。建立种无也很需要。
扇蕨
现状:渐危种。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山地林下,随着森林的砍伐,分布区日益缩减。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达75厘米;根状茎粗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棕色,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细齿,覆瓦状排列。叶远生,柄长30~45厘米,无毛,基部关节不明显;叶片扇形,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全缘,中央的长10~30厘米,宽2.5~3厘米,两侧的向外渐缩短;叶纸质,绿色,上面光滑,下面疏生棕色小鳞片,叶脉网状,主脉隆起,细脉连续成六角形网眼,并有分枝的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或长圆形,生于裂片下部紧靠主脉。
地理分布:分布于四川西部至西南部芦山、九龙、木里、甘洛、越西、西昌、米易及南部古蔺,云南西北部丽江、大理、中部昆明、弥勒、易门、双柏、富民、武定、寻甸、曲靖、大姚、北部永仁、东北部昭通及东南部屏边,贵州西南部册亨、兴义、兴仁、盘县。多生于海拔2000~2700米山地林下及沟谷石灰岩地段。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扇蕨分布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交替明显,年平均温15℃左右,1月平均温约8℃,7月平均温约20℃,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昼夜以及晴雨天之间温差较大,一般相差10~15℃。土壤多为石灰岩风化形成的褐红壤,有较厚的腐殖质层。扇蕨喜阴耐湿,生于常绿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下或沟谷地在段。孢子秋冬季成熟。
保护价值:扇蕨是我国特产的珍奇蕨类植物之一,在蕨类植物分类研究方面有学术价值,早已引起世界蕨类学者的注意。扇蕨根茎可入药。
保护措施:在扇蕨较集中的地带,应建立扇蕨保护点,由林业部门负责保护,严禁肛挖作药和砍伐上层林木。
栽培要点:可用孢子或根茎繁殖。孢子成熟时,采收有孢子囊的叶片,散播于荫湿处的腐殖质土面,切忌盖土,在春季即可萌发成原叶体,慢慢生长成有根、茎、叶和孢子囊的植物体。切割野生植株的根茎,亦可分植。
笔筒树
现状:稀有种。本种在中国过去仅知产于台湾省,1982年在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发现一株,这是中国大陆的首次记录。由于生境不隐蔽,非常容易被人发现,遭到破坏,树下及周围均不见幼苗幼株,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大陆分布将会消失。
形态特征: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高可达10米,胸径10~15厘米,基部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向上有清晰的叶痕,顶部残存少量宿存的叶柄。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端、拳卷叶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灰白色至淡棕色,线状披针形,渐尖头,先端和边缘具褐棕色刚毛;叶柄长40~50厘米,通常棕禾杆色,连同叶轴、羽轴具小瘤状突起,被白霜,在背面两侧各具一条不连续的淡绿色的气孔线,向上直达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5~2.7米,宽0.6~0.8米,三回羽深裂;羽片16~22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5~40厘米,中部羽片长50~80厘米,宽20~26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26~28对,互生,基部一对稍缩短,中部的长10~15厘米,宽1.5~2.2厘米,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平截,无柄或具短柄,羽状深裂;裂片20~26对,稍斜展,下部几对裂片分离,以狭翅与小羽轴相连,中部的长1~1.3厘米,宽3~4毫米,镰状披针形,圆钝头,钱缘;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叉,基部下侧一组出自小羽轴;叶片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羽轴、小羽轴上面有沟,被淡黄色弯曲毛;下面密被卵状至卵状披针形小鳞片和针状硬毛。孢子囊群生侧脉分叉处,具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特化为简单的鳞毛状。
地理分布:产我国台湾台北、宜兰、桃园、南投、花莲、屏东、台东及福建厦门。在台湾生1000米以下山地,偶达1500米。菲律宾及日本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特性:本种树干高,无直根系,具数不定根,喜气湿度大,土壤湿润的环境,常生长在山沟。在厦门,生长在以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 Merr.为主的阔叶林下墓地、被雨水侵蚀的2米深的沟中,坡向南偏西,坡度15°。森森群落高约15米,群落覆盖度达70%。土壤肥沃,含砂量大。当地春季多阴雨,夏季常有台风和暴雨,气温和湿度均适合孢子体植株生长。唯秋季冬季多晴少雨,生境干旱,但沟中相对湿度大,又可避风防寒。经观察,孢子囊群生长期约4个月,孢子叶一年长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但无配子体生长环境,所以无幼苗。
保护价值:笔筒树树形美丽,高大挺拔,树冠有如巨伞,是蕨类植物中少有的种类,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园艺观赏植物。大陆仅厦门一株,对研究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保护措施此株笔筒树,滨邻厦门大学校园,学生常来附近野炊,农民亦在此放牧,毁于一旦的可能性极大。虽然学校当局已用铁栏栅围护起来,毕竟范围大小,不足维护稳定的生态小环境。建议结合校园建设,扩大保护范围;组织力量观察记录生长发育周期情况,测定各项生态因子指标,为扩大栽培提供基本资料;进行孢子繁殖和叶尖组织培养试验,尽快培养出新的植株。广州、香港已引种栽培。
中国蕨
现状:稀有种。本种仅分布于云南西部及四川北部少数地区,零星生长在裸露的石岩上或矮灌丛岩缝。极为少见。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8~2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栗黑色,有棕色狭边,全缘。叶簇生,叶柄长10~18厘米,亮栗黑色,下部疏被鳞片;叶片五角形,长宽近相等,约7~10厘米,近三等裂;中央羽片最大,长6~9厘米,中部宽3~4.5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突然收缩成三角状耳形,并呈楔形下延而与侧生一对羽片相连,羽状深裂;侧生羽片三角形,长3.5~6厘米,不对称的二回羽裂,羽轴上侧的裂片较下侧的为短,全缘;下侧基部一裂片特长,约3~4.5厘米,宽1~1.5米,羽状深裂达小羽轴的狭翅,向上的裂片全缘或有一、二粗齿;叶脉在未回裂片上羽状分叉,下面粗凸,栗色,彼此接近而成瓦楞形,上面略下凹;叶干后革栗色,彼此接近而成瓦楞形,上面略下凹;叶干后革质,褐绿色,上面光滑,下面被腺体,分泌白色蜡质粉末。孢子囊球形,几无柄,有极阔的环带;通常单一,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线形,由部分变质的叶边反折而成,灰棕色,边缘有粗齿;孢子圆形,表面具颗粒状纹饰。
地理分布:分布于云南西部宾川、大姚及四川北部青川,海拔1100~1800米的地带。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本种分布区的气候属于西部亚热带的高原季风类型,有焚风而形成干热气候,雨量少(仅600~700毫米)。土壤大都为红褐土或石灰岩风化的石灰土,土层瘠薄,石粒多,地表裸露。生于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 Schneid.车桑子Dodonaeaviscosa(L.)Jacq.薄叶鼠李Rhamnusteptophylla Schneid.马鞍羊蹄甲Bauhiniafaberi Oliv.以及扭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L.)Beauv.ex Roem.et Schult.等耐干热的矮灌木丛内。在冬春漫长的缺水季节,中国蕨子囊于4~5月形成,孢子成熟于9~10月。
保护价值:中国蕨属为我国特有。据现有材料看,它可能是中国蕨科最原始成员,是研究该科系统发育的良好材料。
保护措施:建议科考人员采集时注意保护。有条件的植物园可移植作为石生植物园成员。
栽培要点:目前尚未引种栽培。可试用孢子或根茎在石缝中试验培养。
海南粗榧
现状:濒危种,海南粗榧能长成高大的乔木,材质优良,累遭砍伐。自60年代从其树皮、枝叶中分离出多种三尖杉酯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有一定疗效后,破坏更为严重,资源日趋枯竭。必须加强保护,大量种植,才能永续利用。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20~25米,胸径可达60~110厘米;树皮通常浅褐色或褐色,稀红紫色,裂成片状脱落。枝基部有宿存芽鳞,髓心中部具1树脂道。叶交互对生,两列,线形,质地较薄,中上部向上侧微弯或直,长2~4厘米,宽2.5~3.3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截形或圆形,几无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偶有同株;雄球花6~8聚生,圆球状,腋生,直径6~9毫米,总梗长约4~5毫米,雌球花具长梗,生于小枝基部苞腋,稀顶生,有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每苞腋着生2胚珠,胚珠生于球托之上,通常2~8个发育。种子簇生于梗端,翌年成熟,下垂,全部包于肉质假种皮中,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圆卵形,微扁,长2.2~3.2厘米,顶端有突尖,成熟时假种皮常呈红色。
地理分布:海南粗榧除主产海南省外,广东西南部信宜,广西东南部容县,云南东南部国富宁、广南、麻栗坡和南部景洪、勐海与西部龙陵,西藏东南部墨脱等地有间断分布。在海南,目前仅在尖峰岭、南茂岭、毛阳岭、毛瑞岭、扎南岭等林区保存少量植株;定安县境内间有分布记载,但现已绝迹。印度东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与西部、老挝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分布区主要位于热带与南亚热带,散生于海拔700~1200米山地雨林或季雨林区的沟谷、溪涧旁或山坡。气候湿润,年平均温18~20℃,极端最低温可达0℃,年降水量2200~2600毫米,相对湿度高达90%左右。土壤为山地黄壤。幼苗幼树期间需要一定遮荫,成长后需光量不怕增加;大树荫芽力强;幼树树皮生物碱含量最高。
海南粗榧雄
球花适逢旱季(2~3月)盛开,种子9~10月成熟。因天然授粉率低,结果也少,加上易遭鸟兽为害,故难获得种子。
保护价值:海南粗榧是三尖杉属植物分布最南的种类,能长成高大的乔木,木材优良,三尖杉酯碱的含量及药用成分较高,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海南粗榧在海南岛虽已列为禁伐树种,但产地群众剥皮出售或砍伐林木的情况仍有发生,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停止收购,加强母树的保护,积极繁殖、栽培、扩大种植。其它产地亦应采取保护措施。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9~10月果实成熟后即可播种育苗。经204天发芽,苗圃地宜选在海拔800米的阴坡沟旁;用剥去内种皮的方法育苗,小苗宜移入容器中,置于荫棚下,待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在海拔800米左右的沟谷两旁疏林下定植。亦可用当年生小枝作插穗,经100~150ppm吲哚乙酸处理12小时后,插于以椰糠为基质的苗床上,经3~5个月即可长根成苗,成活后宜剪干种植。
岷江柏木
现状:渐危种。岷江柏木原为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及甘肃白龙江流域高山峡谷地区中山地带针叶林群落的建群种。因长期过度砍伐,成片林分极为罕见,残存者多在交通不便、人类活动极少的地方,多散生在岩石裸露的秃山峻岭和岩边峭壁上和峡谷两侧。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可能被河谷灌丛所更替。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条状纵裂;生鳞叶的小枝圆柱形,绿色,末端的小枝粗1~1.5毫米,3~4年生枝紫褐色或红褐色。叶鳞形,交叉对生,排成紧密的四列,长约1毫米,绿色,背部拱圆,中部有1明显或不明显的腺点。球果单生侧枝顶端,近球形或略长,直径1.2~2厘米,成熟时红褐色或褐色,种鳞交互对生,4~5对,木质,盾形,外露部分呈不规则的四边形或五边形,中央有短小的尖头;种子扁平,宽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3~4毫米,两侧有翅。
地理分布:分布于四川岷江流域的茂汶、汶川、理县,大渡河流域的马尔康、金川、小金、丹巴及甘肃白龙江流域的舟曲、武都、文县及四川南坪等地。生于海拔980~2900米的峡谷两侧或干旱河谷地带。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岷江柏木生长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较长而严寒,夏季温凉,冬干春旱,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温8~14℃,最冷月(1月)平均温~20~6℃;年降水量500~750(~1000)毫米,年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倍;相对湿度50~70%。土壤中性至碱性,多为花岗岩、石英岩及石灰岩发育而形成的坡积山坡棕褐土或山地褐土,或生于无结的母质碎块上或千枚岩,云母片岩、花岗结晶岩等母质风化的土壤上。岷江柏木为喜光、深根,耐旱的树种,对坡向选择不严,多生于立地条件极差的悬崖陡壁,仅在少数峡谷地带有小片林分,常以纯林状态出现,林下的乔木树种有栾树蒙桑;灌木以西南杭子梢、马鞍羊蹄甲、水木旬子及细枝孑子等居多。岷江柏木能长成高达40余米,胸径2米的大树,一般生长缓慢,但在土层较厚、水肥条件较好的沟谷生长较快。花期4~5月,球果翌年夏季成熟。
保护价值:岷江柏木为我国特有,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和高山峡谷地区中山干旱河谷地带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材质坚硬、致密、有香气、为建筑、家具、器具等的优良用材。
保护措施:将残存林分划为禁伐区,对零星散生的单株作为母树,严加保护,为育种繁殖提供种源。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春播,每平方米用种12~15克。播种后约1月出苗。当年生苗高20厘米时即可在雨季造林。宜选择干暖河谷地带为造林地。
云南榧树
现状:渐危种。云南云南榧树树为云南西北部横断山亚高山地带的森林树种,由于森林破坏,植株已明显减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15~20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黄色或灰黄色,无毛。叶二列,线状披针形,直或微呈开,褐色气孔带;叶柄短。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无柄,成对生于叶腋,仅一球花发育。种子近球形,核果状,两年成熟,直径约2厘米,顶端有起的短尖头,假种皮肉质,微具白粉,种皮木质,外部平,内壁有两条纵,胚乳向内深皱,有两条纵。
地理分布: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中甸、贡山平等县,散生于海拔2000~3400米。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位于西啊亚高山中部。气候夏凉冬冷,干、湿季分明,雨量丰沛,多云生于谷地或山坡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主要混生树种有喜马拉雅铁杉、长厚朴等。为深根性树种,耐阴湿。由于林木散生,雌雄异株,传粉不易,结实率低,脯大小年之分,常2~3年结实一次,果实又常等啮食,故更新不良,林内幼苗、细树上少。花期5月,种子翌年9~10月成熟。
保护价值:我国特有种,为树属分布最西的种类,对研究属分类、分布有学术意义。木材细致坚实,汪开裂,耐水湿,红久不腐,为优质用材。
保护措施:建议将贡山或维西分布较集中的地带划为禁区伐区或保护点,加以保护。有关单位应大力育苗造林。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种胚休眠,采种后去搓去假种皮,略加荫干,即播于苗床,或用湿沙层积贮,至翌年早春播种,一个月即能发芽,要特别注意野啮食,需要遮荫。3年生苗高达50~80厘米时,可在雨季出圃造林。
银杏
现状:稀有种。本种又名白果,为著名的“活化石”,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第四纪冰川降临,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浙江西部山区。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分将被取代。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8厘米,具多九叉状并列的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叉端生1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厘米,直径1.5~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地理分布:野生状态的银杏仅见于浙江西天目山,约居北纬30°20′,东经119°25′,散见于海拔300~1100米的阔叶林内和山谷中。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野生关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交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全年雾日可在248天。土壤为黄或黄棕壤,pH值5~6。角杏寿命长,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萌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保护价值: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四气候有重要价值。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残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种子作干果。叶、种子还可作药用。
保护措施:浙江省西天目山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状态的银杏应严禁采伐,对海拔1000米陡峭壁处一株由茎,干基部再生树干的“五代同堂”古银杏,已垒石加固。全国各地零星的银杏古树,亦应加强保护护;许多省区已有栽培。
栽培要点:实在繁殖。种胚有体眠现象,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长白松
现状:渐危种。又名美人松,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由于未严加保护,在二道白河沿岸攻生的小片纯林,逐年遭到破坏,分布区日益散小。
形态特证常绿乔木,高25~32米,胸径25~100厘米;下部树皮淡黄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中上部树皮淡褐黄色到金黄色,裂成薄鳞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红褐色;一年生枝浅褐绿色或淡黄褐色,无毛,3年生枝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较粗硬,稍扭曲,微扁,长4~9厘米,宽1~1.2(~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树脂道4~8个,边生,稀1~2个中生,基部有宿存的叶鞘。雌球花暗紫红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球果锥状卵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5厘米,成熟时淡褐灰色;鳞盾多少隆起,鳞脐突起,具短刺;种子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种翅有关节,长1.5~2厘米。
地理分布: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长白松分布区的气候温凉,湿度大,积雪时间长。年平均温4.4℃,1月份平均温~15℃~~18℃,7月份平均温20~22℃以上,极端最高温37.5℃,极端最低温~40℃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90~100天。土壤为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针叶森林土,二氧化硅(Sio2)粉沫含量大,腐殖质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强,pH值4.7~6.2。长白松为阳性树种,根系深长,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较低的地带常组成小块纯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与红松、红皮云杉、长白鱼鳞云杉臭冷杉、黄花落叶松等树种组成混交林。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结实间隔期3~5年。
保护价值:长白松是欧洲赤松分布最东的一个地理变种,仅分布于长白山北坡,对研究松属地理分布,种的变异与演化有一定的意义。是该地区针叶树中较好的造林树种,树态美观,又适作城市绿化树。
保护措施:长白松分布地区已划分保护区,并列为重点保护树种,今后应促进天然更新,提高母树结实率,采种、育苗,扩大其造林面积。目前哈尔滨、白城、沈阳等地均已引种栽培,长势良好。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长白松种子既可秋采春播,也可在低温干燥条件下长期保存。播种前要消毒、催芽,条播或散播,播种后7天出土,出苗后要预防立枯病。在高生长速生期结束前,要注意灌溉。2年既可出圃造林。避免营造纯林。
长叶云杉
现状:稀有种。本种为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针叶树种之一,在我国仅产西藏吉隆的局部地区,数量极少,应严加保护。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淡褐灰色,具浅沟和圆形或近方形的裂片;枝下垂;小枝具凸起的叶枕,基部有宿存的芽鳞,1年生枝淡褐色或浅灰色,有光泽,无毛;冬芽纺锤形或卵圆形,芽鳞淡红褐色,先端多少开展。叶辐射状伸展,内曲,前伸,钻形,细长,长3~5厘米,深绿色,先端渐窄成锐利的角质尖头,横切面菱形,通常高大于宽,每边有2~5条气孔线。球果下垂,圆柱形,两端渐窄,长12~18厘米,直径4~5厘米,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种鳞平滑,有光泽,质厚,宽倒卵形,长约3厘米,宽2~4厘米,先端圆而全缘,基部渐窄;苞鳞短小,长3~5毫米;种子长约5毫米,暗褐色,种翅膜质,长1.5~2厘米,宽约8毫米。
地理分布: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南部吉隆县吉隆村,鲁嗄村以及冲色村一带,所在地海拔2400~3200米。泥泊尔至阿富汁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本种分布区气候特别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一定的雪被,生长季节要求有足够的湿度,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土壤为山地棕壤,呈酸性反应。长叶云杉根系发达,具有耐寒、耐旱和抗强风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常与乔松和高山栎混生。花期5~6月,球果10月成熟。
保护价值:长叶云杉在我国境内为近期发现,其叶较其他云杉长1~3倍,球果粗大,对研究植物区系及云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校意义。材质优良,适在西藏南部种植。
保护措施:的长叶云杉发现后,已被吉隆县列为重点保护树各之一。因更新比较困难,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并可选为西藏南部山区的造林树种。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已作了繁殖试验,效果良好;国内有关植物园也应开展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选择与其立地条件相似的山区建立苗圃,用种子育苗,然后移植;在幼苗和幼树时,要提供具有足够的阴湿条件。
海南油杉
现状:濒危种。海南油杉为海南特有的珍稀树种。分布区杉狭小,林木株数亦甚少,急需加强保护,大力育苗、造林,以免灭绝。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2米;树皮灰黄色或灰黄褐色,粗糙,不规则纵裂;小枝无毛;冬芽卵圆形,芽鳞多数,宿存于小枝基部呈鞘状。叶辐射状散生,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微弯或直,长5~8(~14)厘米,宽3~4(~9)毫米,先端的尖而钝,基部楔形,具短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沿中脉两侧各有4~8条气孔线,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雄球花5~8个簇生枝顶或叶腋,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球果直立,圆柱形,长14~18厘米,径约7厘米;中部种鳞斜方形或斜方状卵形,长约4厘米,宽2.5~3厘米,鳞背露出部分无毛,先端钝或微凹,微反曲;苞鳞长药为种鳞的一半,中下部微窄缩,上部近圆形,先端不明显三裂,中裂窄三角状,长约2.5毫米,侧裂钝圆;种子近三角状椭圆形,长14~16毫米,种翅厚膜质,中下部较宽,宽约13~14毫米,与种鳞几等长,先端钝。
地理分布:分布区极为狭窄,目前仅见于海南西部昌江县雅加大岭周围的山顶或山坡上部,海拔高1150~1350米。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海南油杉产地位于热带季风区的坝王岭,濒临南海;但处在海南西部背风面低平地方,气候干热,而中山上较为凉湿。年平均温约18℃,年降水量1797毫米,5~10月为湿季,11~4月为干季,但地处雾线以上,相对湿度大,而常风较强。土壤为山地黄壤,深厚,地表枯枝落叶层较厚。常与陆均松、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油丹、雅加松等混生。为阳性树种,在林内天然更新不良,幼苗、幼树不多见。1~2月开花,翌年冬季球果成熟。
保护价值:海南油杉为油杉属分布最南的种类,对于研究油杉属地理分布及海南岛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结构细,为建筑、家具、船舱、面板等良材;树形优雅美观,可作庭园绿化树种。
保护措施:应将海南油杉原产地划为禁伐林或建立保护点,严禁砍伐。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应采种育苗,扩大栽培。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栽培法参照本属其它种类。
陆均松
现状:渐危种。陆均海南热带山地雨林较的成分,在我国的分布区很窄。由于20多年过度伐,资源受到极大破坏,森林面积越来越小。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余米,胸径1.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黄褐色,略粗糙,片状脱落;大枝轮生,小枝下垂。叶排列紧密,下延生长,二型:幼树或萌发枝和营养枝的叶较长,镰状针形,长1.5~2厘米,先端渐尖;成龄树或果枝上的叶较短,钻形或鳞状钻形,长3~5毫米,向内弯曲,背面有脊,先端钝尖。雌雄异株,雄球花状,生于小枝上部叶腋,长8~11毫米;雌球花单生小枝端或近顶端,基部有数枚苞片,无梗,胚珠单生于杯状珠托之上。种子坚果状,卵圆形,横卧于肉质杯状的假种皮之上,长4~5毫米,成熟时假种皮红色。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于海南中部以南山区,即乐东尖峰岭、卡法岭,琼中五指山黎母岭,白沙鹦歌岭,陵水吊罗山,崖县抱龙岭等。生于海拔300~1700米地带的山坡,700~1100米分布较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位于北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16~23℃,极端达0℃,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相对湿度约在80%以上,在高海拔山地常有云雾笼罩。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海拔低处为赤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阳性树种,根系发达,粗大的侧根沿地表伸展,抗风力强。陆均松为海南山地雨林的标志种,较常见的伴生种有海南蕈树、竹叶青冈、五列木等。而在平缓宽阔的山脊上有时也出现小片陆均松单纯林。4~5月开花,10~11月种子成熟。
保护价值:陆均松为该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唯一代表种类,对研究我国热带森林的起源及其区系有科学意义。木材结构细致,材质坚重,为高级建筑、家具以及胶合板、船舶、车辆、细木工等良材。生长快,可作涨南岛山地的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在主要产地的尖峰岭已建立保护区,近年来采取了人工更新及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为了进一步保护好现有天然资源,建议在东南部吊罗山林区设立禁伐林。对遭受破坏的残存林分应加强管理。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当杯状假种皮由青色转为褐红色或红色时,可采收种子,稍阴干后即可播种。播前用40~50℃温水浸种24小时,播后30~40天开始发芽,注意防止立枯病。高达40厘米的一年半生苗即可造林。幼林抚育时,需保留部分天然伴生植物做庇荫。亦可试行扦插繁殖法。
金边五彩
金边五彩是多年生的草本观叶植物。叶片厚硬带革质,具有油亮的光泽,叶缘和叶中央镶嵌有黄白色的条纹。成苗有20片叶左右,呈放射形长出。叶长20~25cm,株高18~20cm。开花时,茎部逐渐呈现桃红色。它和七彩菠萝形态相似。
金边五彩叶片色彩明快,喜高温的环境,较耐湿,也较耐旱,在室内放在明亮的窗边,更能表现叶色。温室培养,应放在透光度好的地方,过于阴暗会使叶片缺少光泽。植株宜种在通气、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树蕨碎片混合的培养土中。生长季节要保持盆土湿润。冬天温度低,盆中不要贮水,以利于越冬。
花后要提供充足肥料以供母株分芽,提高繁殖能力。肥料以液肥为好。叶片基部具有贮藏和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夏季一般会从基部长出一个或几个蘖芽。蘖芽长出6片叶后应切下,扦插于插床中,20天后生根,40天即可上盆。耐寒力较强,不低于4℃就能越冬。冬天温度如果能保持在20℃以上,则常年可以生长。
金边五彩,叶片刚直,色彩鲜艳,终年不褪,是很好的观叶植物。可群植于花槽中或与七彩菠萝交错放置。也适合于桌台、花架盆放。
观光木
观光木是木兰科中较进化种类,对木兰科的分类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其木材结构细致,纹理直,易加工,是高档家具和木器的优良木材。观光木的花芳香、美丽,是园林绿化重要树种。因此,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本种为常绿乔木,树高达30米,胸径达2米。树皮灰褐色,具深皱纹。叶互生,椭圆形,长7~17厘米,上面中脉凹,被柔毛,下面被黄棕色糙毛。花单生叶腋,芳香,淡黄白色,具红色斑点。花被片9~10片,狭倒卵状椭圆形,外轮较大,长17~20毫米,向内较小。雄蕊30~45枚,花丝红色,药侧向开裂。雌蕊10~12枚,较短,埋于雄蕊群中。聚合果长椭圆形,长10~14厘米,直径8~9厘米,成熟时暗紫色,具黄色皮孔。种子椭圆形,长14~16毫米。
本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属于热带到中亚热带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气温高,降水量大,是其生境的主要特征。本种开花后落花落果严重,因此自然更新困难。对本种的保护应着重在开花、结种、种子出芽和幼苗成长等环节上,促进其自然更新。同时应加强易地引种栽培,扩大园林绿化的引种。
叉叶苏铁
现状:涉危种。叉叶苏铁在我国仅零星分布于广西龙州及云南弥勒的局部石灰岩地区,由于森林乱砍滥伐,生境遭受破坏,种群陆续减少,又因群众采挖,已处于濒危境地,急待保护。
形态特征:常绿棕榈状植物,树干圆柱形,高达4米。叶螺旋状排列,羽状全裂,长2~3米,叶柄两侧具短刺;羽处叉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波状,长20~30厘米,宽2~3厘米,幼树被白粉,后呈深绿色,有光泽,先端钝,基部不对称。小孢子叶球圆柱形,长15~18厘米,直径约4厘米,梗长3厘米,粗1.5厘米;小孢子叶近匙形或宽楔形,黄色,边缘桔黄色,长1~1.8厘米,宽约8毫米,顶部有绒毛,圆或有短头,下面有多数3~4枚聚合而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叶桔黄色,长约8厘米,下部长柄状,上部菱状倒卵形,宽约3.5厘米,篦齿状分裂,裂片钻形,长1.5~2厘米,在其下方两则生有1~4个近圆形、被绒毛的胚珠。种子成熟时黄色,长约2.5厘米。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龙州、大新、崇左及云南弥勒,生于海拔130~175米。越南北部也有。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位于热带北部季风区。年平均温22℃,1月平均温14℃,极端最低温常年在0℃以上,偶在特大寒潮南下年分可下达-3℃,7月平均温28.1℃;年降水量1350毫米,集中于5~9月,占年雨量75%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1%。叉叶苏铁为喜钙植物,通常生长在石灰岩低峰丛石山中下部,土壤为石灰岩土,中性至微碱性反应,较肥沃湿润。主要伴生植物有蚬木、东京桐、海芋等。
保护价值:分布范围极窄,植株稀少,羽片叉状分裂,为苏铁属植物中所罕见,对保护物种和研究苏铁属分类有一定的科研意义。叶丛终年翠绿,可作绿化观赏。
保护措施:广西龙州石山区已建立岗保护区,应在种群较多地点严加保护,促进其天然更新,并进行栽培,大量繁殖。
栽培要点:一般采用分蘖,切干或种子繁殖。分蘖繁殖时,应从老树干基部周围切取分蘖,种在肥沃湿润的腐殖土中,放半阴处。也有将干部切成片段,埋土中,使干部四周发生新芽,再行分栽。种子寿命短,采后应即播种。
百山祖冷杉
现状:濒危种。百山祖冷杉系近年来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首次发现的冷杉属植物。由于当地群众有烧垦的习惯,自然植被多被烧毁,分布范围狭窄。加以本种开花结实的周期长,天然更新能力弱。目前在自然分布区仅存林木五株,其中一株衰弱,一株生长不良。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具平展、轮生的枝条,高17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灰黄色,不规则块状开裂;小枝对生,1年生枝淡黄色或灰黄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疏毛;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淡黄褐色,宿存。叶螺旋状排列,在小枝上面辐射伸展或不规则两列,中央的叶较短,小枝下面的叶梳状,线形,长1~4.2厘米,宽2.5~3.5毫米,先端有凹下,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树脂道2个,边生或近边生。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去年生枝叶腋;雄球花下垂;雌球花下垂;雌球花直立,有多数螺旋状排列的球鳞与苞鳞,苞鳞大,每一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枚胚珠。球果直立,圆柱形,有短梗,长7~12厘米,直径3.5~4厘米,成熟时淡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扇状四边形,长1.8~2.5厘米,宽2.5~3厘米;苞鳞窄,长1.6~2.3厘米,中部收缩,上部圆,宽7~8毫米,先端露出,反曲,具突起的短刺状;成熟后种鳞、苞鳞从宿存的中轴上脱落;种子倒三角形,长约1厘米,具宽阔的膜质种翅,种翅倒三角形,长1.6~2.2厘米,宽9~12毫米。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浙江南部庆元县百山祖南坡海拔约1700米的林中。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百山祖冷杉产地位于东部亚热带高山地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湿度大,降水多,云雾重。年平均温8~9℃,极端最低~15℃;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相对湿度92%。成土母质多为凝灰岩、流纹岩之风化物,土壤为黄棕壤,呈酸性,pH值4.5,有机质含量3.5%。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伴生植物主要有亮叶水青冈,林下木为百山祖玉山竹和华赤竹。本种幼树极耐阴,但生长不良。大树枝条常向光面屈曲。结实周期4~5年,多数种字发育不良,5月开花,11月球果成熟。
保护价值: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是苏、浙、皖、闽等省唯一生存至今的冷杉属中的珍稀物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保护措施:目前已由当地林场负责保护。近年为拯救这一树种免于灭绝,有关方面正在探索繁殖措施。
栽培要点:因种源缺乏,庆元县林业部门,先用插条繁殖保存率很低,此后选择以日本冷杉Abiesfirma为砧木进行枝接,用髓心形层对接法、围土劈接、靠接均获成功。杭州植物园也进行了嫁接法繁殖,保存了部分幼苗。
长叶竹柏
现状:渐危种。长叶竹柏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珍稀树种,除个别地区分布较集中外,多为零星散生,由于长期砍伐而不保护、种种植,现存资源甚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0~30米,胸50~7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褐色,平滑,薄片状脱落;小枝树生,灰褐色。叶交叉对生,质地厚,革质,宽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无中脉,有多数并列细脉,长8~1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成扁平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多条气孔线。雌雄异株,雄球花状,常3~6穗簇生叶腋,有数枚苞片,上部苞腋着生1或2~3个胚株,仅一枚发育成种子,苞片不变成肉质种托。种子核果状,圆球形,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径1.5~1.8厘米;梗长2.3~2.8厘米。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东高要、龙门、增城,海南跺罗山、坝王岭、尖峰岭、黎母岭,广西合浦,云南蒙自、屏边等地。生于海拔800~900米的山地林中。越南、柬浦寨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较广,水热条件差异大,年平均温18~25℃,1月平均温6~20℃以上,极端最低温在海南为4℃以上,在内陆可低至~1℃或更低;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为中性偏阴树种,散生于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中,在林冠蔽下能正常生长,结实较多,种子发芽力强,林下生苗生长旺盛。土壤为山地赤红壤或山地黄壤,pH值5.5~7.0。以在深厚、疏松、湿润、多腐殖质的砂壤土或轻粘土上,生长较为迅速。幼龄时生长缓慢,5年生以后逐渐加快,30年生达到最高峰,此后生长逐渐减慢。定植后20年结实。主根直而明显,侧根短小,集中于根颈下25厘米处,细根少,常具根瘤。3~4月开花,10~11月种子成熟。
保护价值: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材质较软轻,切面光滑,不开裂、不变形。为高级建筑、上等家俱、乐器、器具、雕刻等用材;种子含油量30%,为不干性油;树形美观,可为庭园绿化树种。
保护措施:除海南尖峰岭等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本树种爱护外,建议将广东龙门县南昆山林区的长叶竹柏林划为保护林,并扩大造林面积,使其种质资源得到保护和发展。
栽培要点:当种子假种皮呈蓝紫色时即可采种,不宜曝晒和久藏,应随采随播或沙藏至翌年3月播种。播后20天左右始发芽,优质种子的发芽率90%以上。幼苗出土后,要遮荫。两年苗高80~100厘米即可出圃。也可用大营养袋育苗,生长更快。或于春季采用嫩枝扦插。造林地宜选在阴坡或半阴坡、空气湿度较大、土壤肥厚的砂壤土上。以雨季造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