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戏曲改革

  • 周恩来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同每一个代表握手,并向77岁高龄京剧艺人尚和玉,川剧艺人张德成,受旧社会迫害“哑”了30年的梆子艺人刘喜奎敬酒。
  • 周恩来看到“宝玉”掀开盖头,发现里面的人是“薛宝钗”而不是“林妹妹”时,就说:“你们那个排练怎么这么寒酸,连一个凤冠都买不起,买不起我送他。”
  • 1957年的一天,周恩来会见外宾之后,没吃饭就赶到西单剧场观看了魏喜奎演出的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

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召开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听取了各地代表对戏改工作情况的汇报。

在这次大会上,周恩来同每一个代表握手,并向77岁高龄京剧艺人尚和玉,川剧艺人张德成,受旧社会迫害“哑”了30年的梆子艺人刘喜奎敬酒,3位老艺术家均落下热泪。

会议闭幕时,戏剧改进局局长田汉作了题为《为爱国主义的人民新戏曲而奋斗》的报告。田汉在大会上提议:

从今以后废止“旧艺人”这样的称呼,而只称“艺人”、“戏曲工作者”,因为“旧艺人一经改造,接受了新的人生观,以其艺术为人民服务,他便成为‘新艺人’,正如内容与形式都经改造的旧戏曲已属于‘新文艺’的范畴一样。”

全体代表顿时爆发雷鸣般的、时间长达15分钟的掌声。掌声中,与会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频临死亡的戏曲,以及赖以为生计的广大戏曲艺人,从此获得了新生!

1951年5曰5日,周恩来在《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中指出:

目前戏曲改革工作应以主要力量审定流行最广的旧有剧目,对其中的不良内容和不良表演方法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修改。必须革除有重要毒害的思想内容,并应在表演方法上,删除各种野蛮的、恐怖的、猥袤的、奴化的、侮辱自己民族的、反爱国主义的成份。对旧有的或经过修改的好的剧目,应作为民族传统的剧目加以肯定,并继续发扬其中一切健康、进步、美丽的因素。在修改旧有剧本时,应注意不违背历史的真实与对人民的教育的效果。戏曲改革是改革旧有社会文化事业中的一项严重任务,不可避免地将要遭遇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戏曲改革工作必须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地说,应当由最容易着手和最容易获得多数艺人同意的范围开始,然后逐步推广。必须防止在戏曲改革工作上的急躁情绪,和由此而来的粗暴手段。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周恩来的亲自领导,戏曲改革是积极而稳妥的,戏曲艺术适应了新的时代发展要求。

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的目的是:

通过演出、观摩和学习戏曲传统的优秀遗产,交流戏曲改革的经验,奖励优秀剧目,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方针,推动戏曲艺术的改革和发展。

来自全国23个剧种的37个剧团、1600多名演员参加了演出,上演剧目达82个。周恩来在闭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许多优秀剧目演遍全国,带来了戏曲艺术繁荣新局面。

1952年,川剧的传统戏《秋江》、《评雪辨踪》和《五台会兄》等节目大受欢迎,更受到周恩来的称赞和重视。他指示把这三个戏拍成电影,定名为《川剧集锦》。此后,又多次指示:川剧传统节目很多,须要很好地发掘、鉴定、整理。并且要编演好新的节目。

指导北京人艺的发展

1952年,周恩来亲自提议建立专业的话剧团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且点名让曹禺担任院长,而且批准首都剧场的兴建和交给北京人艺专门使用。

可以说,周恩来是带领话剧艺术一起不断前进的。

1954年12月31日,周恩来来到北京剧场,观看曹禺解放以后写的第一个话剧《明朗的天》,并且直接给予剧院工作以具体、细致又详尽的指导。

演出结束以后,周恩来高兴地来到舞台上,与演职员一一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周恩来站在舞台中央,人们把他团团围住,都想听听他的讲话。周恩来摆摆手说:“今天是除夕,你们谁有约会谁走,挨了骂我可不负责任!”

一句话,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周恩来也畅快地笑了起来。由于来的人太多,站在后面的人很难听清周恩来的话。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我们都到观众休息室去吧!”于是,人们簇拥着周恩来来到了观众休息室。

周恩来挥着手,让大家都坐下。

周恩来坐下以后,满脸带笑地向身旁的曹禺说:“我看了你们的戏,总得了解一些情况,这个除夕也就没有白过。怎么样,大家谈谈吧?”

周恩来的调查是详细的、认真的,从演员比例,工资待遇,住房问题,以至剧院能否企业化等都进行询问,大家如实回答。

最后,周恩来向曹禺说:“你们剧院的问题,也要和今天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看。话剧演得太少。去年起好了一些,但还不够。今年要搞话剧比赛,是不是?”

曹禺答:“是,今年年底。”

周恩来继续说:“那,在话剧比赛前要先做一些思想工作。我希望你的检查报告就放出一点光彩来。”

曹禺边听边点着头。

周恩来加重地说:

你是院长,你要能自我批评,也敢于批评别人,要起个带头作用。过去做得不够,可以赶上的。我是兼外交部长的,自从1952年到现在,三年了,外交部要我去做报告,总是没有空,官僚主义也很厉害了。后来下定决心去了一趟,报告就是三个钟头,批评了自己,也批评了别人,也谈到了思想问题,就很有作用。你在剧院的时间,总比我在外交部的时间要多吧?报告还是可以做的。告诉我,我要来听的。

座谈会结束以后,周恩来走出休息室,来到院子里,又向曹禺说:“你们写点东西给我好了。剧院院长、导演、演员、党组织各个方面,写个东西给我。把你们的问题写给我嘛,10天,我等着。”

周恩来边说边伸出五个手指前后摇了摇,表示“10天”的意思。

一直到周恩来走向自己的汽车旁,仍然回过头对曹禺说:“老同学,今天就算是我将了你一军吧!”

热心关心越剧的发展

1953年,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指示,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拍成建国后第一部彩色艺术片。

1954年5月,周恩来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决定将此片招待各国记者和来宾。在寄给来宾请柬上写的是:

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句宣传词还是周恩来亲自拟定的。放映以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灯光大亮,掌声仍经久不息。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越剧演员范瑞娟专程赴日内瓦,会见了世界电影艺术大师查利·卓别林。

周恩来指着范瑞娟对卓别林说:“她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梁山伯!”卓别林称赞范瑞娟演得很好,说他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动得流泪了。”

周恩来向卓别林介绍说:“越剧出在中国江南的浙江省,鲁迅的故乡。它充满诗情画意,来自民间,生活气息很浓。”

为了使越剧走向世界,周恩来在主持外交工作期间,多次安排越剧团承担招待重要外宾的演出任务。亲自陪同金日成、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其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等观看越剧。

在越剧改革方面,周恩来不仅明确地作出方向性的指示,而且还十分具体地提出了改革的方法,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是提倡编演现代戏。

周恩来对越剧编演了鲁迅的小说《祝福》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给予极为热情的鼓励与支持。

1958年4月,杭州越剧团赴京,在剧场和天安门广场演出了现代戏《关不住的姑娘》等,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赞扬。

《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要创作更多短小的文艺作品》,文化部发出了《关于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要在城市街头演出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国所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在这方面应该向杭州越剧团学习”。

同年9月,江苏南通市越剧团创作了反映建筑工人先进事迹的现代剧《老八路》,应北京市建工局邀请赴京演出。

周恩来获悉后亲自邀请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观看,在幕间休息时接见剧团负责人和编导人员,剧终后又与全体演员合影。

周恩来对越剧编演现代戏,甚至关心到亲自动手帮作者修改唱词。

据周大风后来回忆:

我在为浙江越剧二团排演的大型现代剧《雨前曲》所写的主题词曲《采茶舞曲》时,是根据周恩来在梅家坞多次指示进行构思的。此剧在北京长安剧场公演后,周恩来说《采茶舞曲》很好听,有浙江风味,也有时代气息。但有两句歌词不够妥切,“采茶采到月儿上”,似脱离了生活;“播秧播到大天亮”,不能这样提,我们要注意劳逸安排合理。他让我到梅家坞去生活一个时期。把这两句词改好。后来,我在梅家坞遇到来视察的周恩来,他建议把那两词改为“播秧播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供作者参考。

在大力提倡编演现代戏的同时,周恩来同志又竭力主张越剧要实行男女合演。

周恩来对越剧《红楼梦》非常重视。他无论到上海,还是越剧团到北京,周恩来都要看徐玉兰、王文娟的演出,并且提出了很多很具体的意见。

比如,周恩来在看到宝玉掀开盖头,发现里面的人是薛宝钗而不是林妹妹时,周恩来讲:“你们那个排练怎么这么寒酸,连一个凤冠都买不起,买不起我送他。”

后来,周恩来真的托人送来一个丝绸做的凤冠,上面还镶嵌着大珠子。在看到《调包成亲》那一场戏时,周恩来又提意见说:“黛玉一死,那边就是宝钗的婚礼,连一个哀乐都不给黛玉吗?”这些意见后来都被剧团一一采纳,为越剧《红楼梦》增色不少。

1959年10月,周恩来在与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的徐玉兰、王文娟及上海越剧院主要编导人员交谈时,对越剧的发展、音乐唱腔的改革等,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以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目光,对越剧要实行男女合演的理由作了充分的阐述。

据有关资料表明,越剧演员在50年代有16次进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其中周恩来参加的有14次之多。

热情推荐昆曲《十五贯》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大概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解放前几乎没有昆剧团。

1956年4月19日,浙江昆苏剧团来京演出的昆剧《十五贯》,周恩来在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陪同下观看。演出结束后,周恩来等上台慰问演员,并称赞“昆曲的表演艺术很高”。

他指出:

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我们不但要歌颂劳动人民,揭露反动的统治阶级,也需要像《十五贯》这样的戏。不要以为只有描写了劳动人民才有人民性。有的剧种一时还不适应演现代戏的,可以先多演些古装戏、历史戏。不要以为只有演现代戏才是进步的。昆曲的一些保留剧目和曲牌不要轻易改动,不要急,凡适合于目前演的要多演,熟悉了以后再改。改,也要先在内部试改,不要乱改,不要听到一些意见就改。老演员年岁大了就要走下坡路了。我们希望下一代比我们好,要好好教他们。我们犯过的错误,不要让他们再犯。青年的热情很可贵,但没有经验,有时像一阵风,舵还得要老同志把。演员学习文化很重要。主要学语文,结合学些历史、地理、数学等。昆曲的表演艺术很高,只要你们好好努力,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周恩来的示意下,公安部长罗瑞卿号召公检法的干部都要去观看《十五贯》,总结《十五贯》在办案的过程中,重视调查研究,办案者亲临现场,仔细观察分析,弄清真相,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剧中办案的精神和规律。

《十五贯》在北京演出多场,场场爆满。

5月17日,周恩来又发布讲话:

《十五贯》有着丰富的人民性,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不仅使古典的昆曲艺术放出新的光彩,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有人认为,历史题材教育意义小,现代题材教育意义大。我看不见得,要看剧本如何。现代戏如果写得不好,教育意义也不会大。比如最近演的一个话剧,写得很实际,但严格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还不够高。有的戏过了一个时候再看,就不那么动人了,不能持久。这说明加工修改的重要,要继续丰富和提高。

支持各地方戏的发展

1957年的一天,周恩来会见外宾之后,没吃饭就赶到西单剧场观看了魏喜奎演出的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演出后,周恩来走上舞台和魏喜奎及其他演员一一握手,称赞他们创造出的这个新剧种和演出成功,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周恩来说:“我出国访问刚刚归来,看到报纸上的广告,就赶来看你们的戏了。我喜欢这出戏,不只因为它是我从小就爱看的家乡戏,更主要的在于它跟别的公案戏不一样,平反冤案,并没有借助清官,而是借助两宫斗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由于周恩来的称赞和肯定,一向为某些人不重视而认为是“下里巴人”的曲剧,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大为红火,不但在北京演出,也受到外地的邀请。

以后,魏喜奎等又演出了《罗汉钱》等许多受欢迎的剧目,其中有些剧目周恩来都看过。

淮剧是地方戏,演出的节目比较粗俗,解放前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近于灭绝。解放后,由于地方党政的扶持改造,才得以有节目演出,并有机会来京演出。

周恩来几次看了演出,接见演员,指出淮剧要改造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生活,为工农兵服务,并向毛泽东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家乡戏。”

由于周恩来的鼓励,淮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演遍了大江南北,并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战士们演出。

黔剧、赣剧等许多地方戏曲,也是在周恩来的重视和鼓励下,起死回生的。而且都有所改造和创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1957年11月,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带着刚排出的《空印盒》、《白罗衫》、《赶女婿》、《小二姐做梦》进京演出。丝弦是河北省一个独特的剧种,历史悠久,诞生于元明年间,解放前濒临绝境。

周恩来在百忙中观看了演出,演出后祝贺演出成功,并对演职员说:“石家庄是华北最早解放的城市,那时候我在石家庄就想看你们的戏,没看成。这次你们把戏送到北京来了,很感谢你们。”

同月21日,周恩来欣然命笔,为石家庄市丝弦剧团题词:

发扬地方戏曲富有人民性和创造性的特长,保持地方戏曲的艰苦朴素和集体合作的作风,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1957年12月,周恩来在上海陪同外宾参观。他对上海的同志说:“浙江绍剧有出猴戏《大闹天宫》,可以调来为外宾演出。”

演出结束后,他陪外宾上台向绍剧团赠送花篮,祝贺演出成功。他热情地称赞说:“你们演得很好,外宾看了很满意。”他还风趣地说:“我是绍兴人,今天第一次看到绍剧,还是陈老总介绍的。”

周恩来详细地询问了绍剧的主要唱腔“二凡”、“三五七”的来源、特点,有些什么传统唱法等。

他又亲切地问了几个演员的年龄。当他得知一个小演员小六龄童只有8岁时,关切地说:“要好好培养,要培养接班人。”叮嘱他:不但要从小学功夫,也要从小学戏德。并把他抱在怀里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1958年4月底,绍剧团进京汇报演出。周恩来观看演出后来到后台,和演职员一一握手,笑着说:“我们又见面了,我们是老朋友了”,并随和地坐在后台的戏板箱上与演职员们交谈。

1959年6月2日,周恩来在邯郸视察工作时,观看了邯专戏校演出的《穆桂英挂帅》和《盘夫索夫》,对小演员的表演给予充分肯定。

同年9月,毛泽东在邯郸视察工作期间观看了东风剧团演出的豫剧《穆桂英挂帅》,非常赞赏,并让剧团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庆演出。

当时距国庆仅有7天的时间,而首都剧场献礼演出已排满。经周恩来多方协调、精心安排,东风剧团于国庆节前进了北京,连演两个月,誉满京华。

10月20日,东风剧团的小演员们应邀到周恩来家中做客,周恩来和邓颖超对小演员们的演出大加赞赏,并提出一些中肯的要求,还和小演员们合影留念。

1961年9月25日,为了纪念鲁迅诞辰80周年,浙江绍剧团演出《女吊》。

演出前,周恩来在休息室高兴地对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说,今天晚上请大家看绍兴大班《女吊》。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及其他领导同志再次上台慰问演员。随后,他又到后台厢房,问哪一位是演《女吊》的章艳秋。当章艳秋点头回答后,周恩来鼓励她说:“你演得不错嘛,很有经验。你不仅自己演好,还要好好培养下一代。”

拍完集体照后,周恩来又邀请章艳秋:“来,我与艳秋拍一张。”

1962年11月3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接见了进京汇报演出的浙江婺剧团以及浙江省文化局领导。

大家坐定后,周恩来就风趣地说:“浙江有个婺剧,为什么我都不知道?别人还说我不推荐,你们过去为什么不推荐给我?”

随后,摸出一张剧团演出的节目单:“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明天请朝鲜李周渊副首相看些什么戏。”定下节目后,他询问了剧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多少人,大家的事业心深厚不深厚等等。周恩来殷切地说:“要多搞点折子戏,不要老是搞大戏。”

11月4日,周恩来陪同朝鲜李周渊副首相观看演出。17日,周恩来在长安剧院再次观看了剧团演出的《昭君出塞》,并对剧中的部分情节提出意见。

他说:“你们戏中对少数民族的皇帝总是称‘狼主’,明明不是这样的嘛,为什么总要加上一个‘犬’字旁,不这样称呼行不行呢?最好改掉它。”

11月21日晚,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演职员。他握着郑兰香的手说:“你叫郑兰香,是吗?为什么不围围巾?要好好保护嗓子,演完戏最容易感冒,这是梅兰芳告诉我的。”他说:“你们在北京打响了,你们的团风很好。一个演员在台上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周恩来接着又说:“现在大家都在称赞婺剧《断桥》,连演了许多年的名家也说你们有特色。有人提出这是天下第一桥,我不反对。但我看为了百花齐放,就不提这个‘第一’吧!对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的评价,在欣赏之余还应留有余地。譬如过去北京有件较大的象牙深雕艺术品,很精彩,有人说是全国第一。后来在上海看到另一件,质量、大小不相上下。所以北京这个也就不能称第一。”

周恩来用具体事例来生动说明艺术总是在不断竞争中发展的,是永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