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学习一边创新

这年农历七月十一日,齐白石的妻子春君又为他生了个男孩,这是他的第一个儿子,齐白石为孩子取名良元,号叫伯邦,又号子贞。

此时,齐白石住在胡家读书学画,他自己有吃有住,倒是很好,但他知道自从自己的儿子降临后,齐家本来就困难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

这时,他虽然还是抽空为人雕花挣钱,但干雕花手艺,是很费事的,每一件作品总要雕刻好长时间,这样一来,其它的事就什么也干不成了。万般无奈之下,齐白石想起了胡沁园原来告诉他的“卖画养家”的话,他觉得画画比雕花更省事,便开始向这方面着手。

在旧社会,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照相,长辈们要想让自己的后人记住自己的形象,就请画师为自己画像留念。

那时候,画像这一行手艺,生意是很好的。画像,在湘潭地区叫做描容,是描画人的容貌的意思。有钱的人,在生前总要画几幅小照玩玩,死了也要画一幅遗容,留作纪念。齐白石以前的萧芗陔和文少可两位师傅就是干这行出身的,他们也教会了齐白石这行手艺,只是齐白石还从来没有给人画过。

齐白石听说画像的收入,比画别的更赚钱,就想改行干这一门营生,他想先将此事征求老师的意见,便对胡沁园说:“先生您看,现在许多人家时兴‘描容’,我跟萧老师和文老师学过一点这种手艺,我想先干这一行好吗?”

胡沁园稍作思索后说:“我看可以,现在画像的收入确实比画别的要好,这样可以多接济点你家里,这是好事啊!”

胡沁园明白齐白石的意思,就到处给学生找客户。

在胡沁园的引荐下,齐白石首先为一位长须飘拂、童颜鹤发的70岁的长者云山居士画像。

云山居士像打坐似的,端端正正地坐到太师椅上,一动也不动,静候着齐白石画像。

齐白石一边观察老人的面庞特征,一边在纸上勾画。

半个时辰过去了,他画好了头部,微笑着对居士说:“请师傅休息一下,活动活动,我再接着作画,好吗?”

云山居士起身走到画案前,只见纸上的画像同自己一模一样,不禁赞叹说:“还没画完,就已经如此像了!”接着,他惊奇地问:“你画人像多久了,居然有这么好的技术!”

没等齐白石开口,一旁的胡沁园就颇有些得意地说:“老先生的画是小徒正式给人画像的第一位。”

云山居士惊喜地称赞:“真不愧是名师出高徒,第一幅,就画得这么好,了不起啊!”

胡沁园赶紧说:“我这小徒家境贫寒,想靠这行混口饭吃,还仗仁兄多多提携。”

云山居士高兴地说:“这个没有问题,如此高手,你就是不让我传扬我也得传扬呀。”说着,两人都笑了起来。

齐白石又请云山居士回到座位上,他根本没注意这两位长者的说话,而是一心注意观察老人的神态去了。当老人重新坐好后,齐白石又继续作画了。

到傍晚时分,一张高三尺多、宽两尺多的巨幅画像完工了。

云山居士看了看自己的画像,满意地对胡沁园说:“好好好!画得真是太好了,沁园兄,真是恭喜你收了如此高徒啊!”

接着,他又对胡沁园说:“沁园兄,你的高徒,我要带走几天,让他替我母亲画一张,再为老妻画一张,如何?”

胡沁园不住地点着头说:“仁兄这样看重,小弟实在感激不尽。”他扭头问齐白石:“那么,濒生,你自己的意思呢?”

齐白石向着二人深深一鞠躬,说:“两位老师的提携,濒生终生难忘。”

此后,韶塘附近一带的人,都来请齐白石去画像,每画一张像,人家就送他一二两银子。

在旧时的湘潭,新丧之家,妇女们穿的孝衣,都把袖头翻起,画上些花样,算作装饰。这种零碎玩艺儿,更是画遗容时必须附带着画的,齐白石也总是照办了。

后来,齐白石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其他人都说,这是他的一项绝技,建议他多收钱。

于是,齐白石就在画这种细画的时候,定为收四两银子,从此,齐白石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正式走上了卖画养家的道路。从1890年到1894年五年的时间里,齐白石一边卖画,一边刻苦学习。在他刚开始画像的时候,他的家景还是不很宽裕,常常为了灯盏缺油,一家人晚上都舍不得点灯。

后来,他画的画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的名声也一天比一天大,找他画画的人也越来越多。齐白石画了几年,附近百来里地的范围都差不多跑了个遍。他的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齐家靠着白石的这门手艺,生活渐渐有了转机。

母亲和妻子的脸上有了笑容,齐白石的祖母高兴地对孙子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是在锅里煮了!”

齐白石听了祖母的话,就画了几幅画,挂在屋里,又写了一张横幅,题了“甑屋”两个大字,意思是“可以吃得饱啦,不至于像以前锅里空空的了”。

此时的齐白石已经不光是画像,一些山水人物和花鸟草虫,他也画了不少,尤其是仕女图,他是画得最多的。他画的西施、洛神、文姬归汉、木兰从军等画,画得美妙绝伦,赢得了人们的一片赞叹。当地人还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作“齐美人”。

胡沁园对齐白石的培养,可谓尽心尽力。他看到齐白石学什么,像什么,既学得好,又学得快。还看到齐白石卖画养家,已有收获,便又想介绍齐白石学习裱画。

当时的湘潭,还没有裱画铺,只有几个会裱画的人,在四乡各处走乡串户的为人裱画,齐白石之前的老师萧芗陔就是其中一人。

裱画是个古老的行业,这一行的艺人,一般裱新画没问题,但要揭裱旧字画,没有多年功夫,就难以应付了。

一天,胡沁园亲自把萧芗陔请到家里,对齐白石说:“濒生啊,我想让你跟萧帅傅学学裱画,好吗?”

齐白石高兴地点头,还没等他答话,胡沁园又若有所态地说:“这裱画可是一门技术。学会了,裱裱自己的东西,不求人,方便。同时,也可以给别人裱画,增加一点收入,算是副业。你看好吗?”

老师事事为自己作想,使齐白石感动不已,他有所顾虑地说:“这当然是件好事,我也想了多年了,就是家里穷,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一切用具都要买,花不起,不敢向家里提。”

胡沁园爽快地说:“工具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由我来办吧,就这样定了。”他又若有所思地说:“这样一来,我还想让我儿子仙甫跟他学,你们两个就有了伴了。”

于是,齐白石又开始学起裱画来了。

胡沁园特地匀出了三间大厅,屋内中间,放着一张尺码很长很大的红漆桌子,四壁墙上,钉着平整干净的木板格子,所有轴杆、轴头、别子、绫绢、丝绦、宣纸,以及排笔和浆糊之类,置备得齐齐备备,应有尽有。

齐白石学得很用心,从刷浆和托纸到上轴,他跟着萧芗陔一遍遍地学。最初,他站在萧芗陔的身边,注意看他的操作,默记每道工序的手法,为他取料,做下脚活。

萧芗陔边干边教,告诉他刷浆要注意什么,怎样上纸。几天之后,齐白石就在萧师傅的精心指导下,上架动手裱画了。

开始,他进度虽然不太快,但很仔细和认真,用浆也恰到好处。他特别注意选纸,会根据原画画面的浓淡色泽,在颜色上进行精心挑选,这样裱出的画,对比鲜明、清淡雅致,效果非常好,他裱的首幅画就受到了萧芗陔的称赞。

三个月后,齐白石就已经完全能够独立裱新画了。

乡里人裱画,全绫挖嵌的很少,讲究的,不过是“绫栏圈”“绫镶边”的布局,普通的都是纸裱。经过反复琢磨,齐白石认为不论是绫裱纸裱,裱的好坏,关键全在托纸,托得匀整平贴,挂起来才不会有卷边抽缩和弯腰驼背等毛病。比较难的是旧画揭裱。揭要揭得原件不伤分毫,裱要裱得清新悦目,遇有残破的地方,更要补得天衣无缝。

一般的裱画师傅,只会裱新的,不会揭裱旧画,而萧芗陔是个全才,揭裱旧画是他的拿手本领,当齐白石学会裱新画后,萧芗陔又教他揭裱旧字画。

为了使齐白石能够很好很快地掌握这门艺术,萧芗陔集中了一段时间,边示范,边讲解。

面前展现的这幅四周压上镇尺的宋人仕女画,四尺宽,两尺四寸长。由于天长日久,绫绢已经很碎了。揭旧画是重新裱成新画的关键性的第一道工序,萧芗陔仔细察看了一下,便动作轻快、自如地在画上干了起来。他从右上边角开始,步步揭起,除了中午饭时间外,一直进行到下午才最后完工。齐白石一步不离地认真观看,不时询问要领和注意事项。

这样,经过了半年多的学习,齐白石终于把揭裱旧画的手艺也学会了,这为他养家糊口增添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为他的艺术水平的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