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弘景生活的时代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生于公元 456 年,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是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的医学、药学、化学家。
陶弘景一生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
公元 420 年,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废恭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从这时开始,中国的南方进入南朝时期。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更替,每个朝代都很短暂,各存在了几十年。
刘裕从他掌权时起,到做皇帝,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所整顿,打击了腐朽、黑暗的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状况,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稍有减轻。所以刘宋前期(424—453),是社会比较稳定,生产相当发展的时期。
刘宋时期,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势力强大,经常与刘宋发生战争。
450 年,北魏曾以 60 万大军南侵,为宋军击退。宋在北方的领土如青(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冀(治所在今河北高邑西南)、徐(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兖(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四州和豫州(今河南一带)的大部,先后为北魏夺去。
宋的统治集团内部又一再发生争夺帝位之事。
453 年,宋文帝被他的长子刘邵所杀,刘邵自立为帝。不久,刘邵又为其三弟刘骏所杀,刘骏即帝位(孝武帝)。从此,宗室诸王间,内战连年不断,政治更加黑暗,横征暴敛日益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不断起义。
刘宋末年,皇族之间又连年混战,大权集中在中领军将军萧道成手中。479 年,萧道成废宋顺帝刘准,自立为帝(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
齐或萧齐。
萧道成称帝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他的统治,采取了一些比较积极的措施。主要有继续实行东晋以来的“土断”(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将侨人的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政策,整理户藉,减轻租税等,这些措施起过一定的作用。
可是,萧道成在位 4 年就死了,他的子孙生活奢侈腐朽,对人民的剥削十分残酷。萧齐整理户藉时,官吏们乘机鱼肉人民,往往诬指穷人的户籍不实,进行勒索,或罚充军戍边。
萧道成死后,他的子侄发生了争夺皇位的斗争,后来便爆发为内战,父子相杀,祖孙相杀。萧鸾(道成侄)于 494 年,连杀齐郁林王萧昭业和海陵
王萧昭文两个新立的皇帝,夺得了帝位(即明帝)。在位 5 年,把萧道成和武帝萧赜的子孙几乎都杀光了。政治之黑暗,是历史少有的。
萧道成死后,社会就日益动荡不安。
485 年,唐寓之在富阳(今浙江富阳)领导农民起义,各地农民纷起响
应,队伍迅速发展到 3 万余人,次年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自立为帝, 国号吴。后来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地区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虽相继被镇压下去,可是在起义当中,萧齐的许多太守,县令被捕杀,许多统治机构被摧毁,齐王朝的统治已被大大削弱。
501 年,雍州(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刺史萧衍率兵进建康(今江苏南京),
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次年,衍为相国,进爵梁王。不久,自立为帝(梁武帝), 国号梁,史称萧梁。
梁武帝在位 48 年,北魏的统治日益衰弱,南北战争很少,所以此时是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
梁武帝鉴于宋、齐两代的统治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是皇族内部争夺皇位,士族、庶族之间互相倾轧,一再削弱统治权所致。他即位后,为了使他的统治能够稳定,使他的子孙能永保江山,就采取了对皇族、官僚、地主在生活上优容,在政治上严加提防的方针。他给予宗室诸王以崇高的政治地位,但却又很提防他们的政治动向。至于他们残酷地剥削人民则不问。如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有 30 余间库房,存钱 3 亿余万,还有六七十间库房,也堆满了物品。梁武帝来查看了以后,知道他只好搜刮,并无政治野心,还赞扬了他。
梁武帝既重用庶族地主,也极力拉拢士族地主。这时,士族地主已没落。梁武帝在各州、郡、县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门访查旧士族后裔, 举荐他们出来当官。官僚们只要无政治野心,虽贪污严重,武帝亦不过问。
梁武帝为了麻痹广大人民,还极力提倡儒学和佛教,以粉饰太平。建康城内外修建了许多寺院,他自己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寺奴,群臣又聚钱把他赎出。
就是在他这样的统治之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政治,总的说来,是比较黑暗的,政治形势很不稳定,战争较多,人民生活困难,阶级矛盾和斗争比较尖锐。但由于建康成为南方半个中国的政治中心,在东晋建立前后的数十年间,中原地区以百万计的人口涌进南方,其中有大量的劳动力;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也随之南来,这对于南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晋建立前后,自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他们无论是成为地主庄园的依附人口还是自耕农,都是开发南方的重要劳动力。他们带到南方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也迅速传播开来。
这一时期,南方的水利事业有新的发展。南朝时期,在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枝江开获湖,“田多收获”,这也是“获湖”名称的由来。
与兴修水利的同时,各地大量围垦湖田。刘宋时期,山阴县田少人多, 有大量的贫苦农民迁移到余姚、鄞(yín,今浙江宁波)、贸(今宁波东)三县,开垦湖田。沿海的一些地区还修建了海塘,以保护农田,免受潮水侵袭。
上述这些情况,都是南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很多地方粮食都取得了丰收,但丰收的粮食大部分入了地主的仓中,广大农民仍啼饥号寒。
南方的农业生产发展很不平衡。三吴(吴郡、吴兴、会稽)地区最发达, 此外,鄱阳湖、洞庭湖沿岸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广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发展。其他地区仍相当落后,铁农具和耕牛缺少,以火耕水耨为主,耕作粗放。
南方的地主庄园经济相当发展。庄园有两种,一为官僚地主庄园,一为寺院地主庄园。
官僚地主主要是士族地主。自东晋建立以来,官僚地主利用其政治特权, 在一些富庶之乡,疯狂侵夺土地,招引劳动人手,建立起一个个地主庄园。
官僚地主庄园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庄园广大,田地众多;
二、依附农民多; 三、自然经济; 四、封锢山泽。
地主在庄园中拥有武装,又有众多的佃客、部曲(家仆或私人军队)和奴婢,经济力量也很雄厚,实际上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他们与官府既勾结,又有矛盾,情况一有变化,就成为一方的割据势力。
东晋南朝时期,佛教很发展。所以这样,是因为达官贵人、士族地主的生活日趋腐朽,思想空虚,利用佛教以寄托他们的精神;并借以麻痹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由于衣食困难,生活痛苦,亦幻想从佛教的某些教义中寻找自己的出路。
南朝的不少皇帝就笃信佛教,并大造佛寺。如宋明帝造湘宫寺,梁武帝造大爱敬寺,都是有名之事。可是所费之钱,都是搜刮人民而来的。
梁武帝时,建康一地就有佛寺 500 余所,僧民 10 万余人。每个佛寺都力求宏大壮丽,亦都拥有大量的田地和其他财产。各个郡县也有很多的佛寺, 每个佛寺都拥有众多的田产和僧众。
寺院经济和世俗的官僚地主的庄园经济差不多。对劳苦大众形成了黑暗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