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暮年时光

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得学会尊重别人。——约翰·摩根

反击铁路收购战

1901年,事业处于鼎盛时期的摩根却遭遇了一场激烈收购战。

5月初,正在法国东南部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埃克斯度假的摩根突然收到从纽约摩根银行发来的一份急电。电文中说,摩根的竞争对手趁他出国之机发起了一场铁路收购战,目标是他名下的北太平洋铁路公司。

摩根有些吃惊,在这个时期,敢对摩根集团发起主动挑衅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何况太平洋铁路公司从感情上对摩根来说不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他和这个公司拴在一起已经整整20年了,他为这个企业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太平洋铁路公司历史上多次陷入困境,在1893年还因狂热的扩张而陷入负债累累的境地,摩根都极力挽救它,一次次从破产的边缘上把它拉了回来。

1896年,在摩根的主持下对其进行了重组,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展现出勃勃生机,发展势头一直良好。

摩根和他的合伙人虽然控制着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董事会,但他们只拥有该公司不到50%的股份,他们没有想到会有人从他们手上抢一条价值近1.6亿美元的铁路。

向金融巨头发动突袭战的是华尔街一位有名的富翁爱德华·哈里曼,他经常狂妄地称自己为“美国的拿破仑”。这个其貌不扬、靠投机起家的前股票经纪人长期以来与摩根不和,并与摩根家族冲突不断。

哈里曼控制着好几条铁路线,其中联合太平洋铁路效益最好。这条铁路原本属于乔伊·顾尔德,后来因为顾尔德卷入信贷丑闻,被哈里曼趁机收购。哈里曼不仅是投机场上的好手,也称得上是铁路经营的天才,一条经营困难的铁路,他总有办法使其盈利。

收购联合太平洋铁路后,哈里曼重修了铁路,合并了一些重复路段,在随后中西部农产品运输的带动下,这条线路起死回生,源源不断地为哈里曼增加着财富。

1899年年底,哈里曼准备收购一条长约12000千米、被人们称作“芝加哥—伯灵顿—昆西”的铁路,这条铁路通往美国中西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对于打通大西洋沿岸运输线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否获得该条铁路的经营权也直接影响到哈里曼在美国铁路业界的地位。

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这条铁路在其主要股东詹姆斯·希尔的大力整顿下,运力提升,致使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业务出现分流,所以收购这条铁路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希尔是大北方铁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是摩根在北太平洋公司的合伙人。哈里曼向希尔提出收购昆西铁路,自然被希尔断然拒绝。

1900年年初,虽然哈里曼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他还是失败了,希尔找到摩根寻求支持,并最终联合摩根共同取得了对昆西铁路的绝对控股权。这件事让哈里曼更增加了对摩根的仇恨。

在此以后,心有不甘的哈里曼开始准备实施一个拿破仑式的报复计划。他决定将收购级别提高,通过收购北太平洋铁路公司来控制昆西铁路,解除威胁。这真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甚至有些“蛇吞象”的味道。

当然,哈里曼自己也知道,要想打败摩根恐怕连10%的希望都没有,但满怀仇恨的哈里曼决心孤注一掷,以前投机生涯的成功也让他心存侥幸,想再试试自己的运气。

哈里曼知道,只要获得51%股票就可以控股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由于他不可能得到北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们的支持,所以收购的主要渠道就是到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去购买这家公司的普通股。而在3月底,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就已经到了每股90多美元的高位,获得控股权在此时简直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哈里曼为了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他找到了合作已久的库恩—罗布公司的总裁希弗和国家城市银行的总裁詹姆斯·斯蒂尔曼,在哈里曼收购联合太平洋铁路时这两个人就曾经帮助过他。正是在他们的协助下,哈里曼对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改组才取得成功。哈里曼的这个计划再一次得到了希弗和斯蒂尔曼的支持。

这两个人敢于出面帮助哈里曼和摩根一直在华尔街遭人妒恨有关。因为摩根的不断膨胀的资本和势力,以及他高高在上的态度,许多生意上被他压制的对手都对他产生了极度的不满。正如希弗后来所说的那样,在针对摩根的突袭中,参与暗算他的人更多的是银行家而非铁路业的运营商。

以国家城市银行为首的一些财团之所以给哈里曼撑腰,是希望以此向全世界表明“摩根并非是美国唯一的银行家”,同时也是对摩根那个“美国所有的银行家都像是我办公室里的办事员”的说法予以回击,目的就是为了“斩断摩根的翅膀”!

当得知摩根4月初远赴法国度假时,哈里曼觉得最好的时机来了,他们开始动手了!

坐镇指挥的哈里曼首先让希弗开始从股票交易所不动声色地悄悄购买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而此时华尔街的火热的氛围也掩盖了他们想要收购太平洋公司的企图,让摩根和他的财团措手不及。

当时,正在进行连任竞选的麦金莱总统承诺要给华尔街更多的发财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大批投机者蜂拥而至,把纽约股市推上了一个历史新高。太平洋公司的股价在希弗等人不断吸纳下,也从4月1日的96美元上升至了22日的103美元,至30日该股票的成交量创下了330万股的新高。

哈里曼等人判断,在摩根这个最高决策者不在的情况下,北太平洋公司股票的异动不会引起摩根集团其他人的注意。事实果然如此,毫无戒心、负责管理摩根股票事务的罗伯特·培根甚至还趁着冲高,抛售了摩根的20000股以赚取丰厚的短线利润。

5月1日,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涨至115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其他股票也纷纷大涨,几天后的《纽约先驱报》评论说:“这是世界历史上金融投机活动最疯狂的一周。”

摩根此时正在法国疗养胜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壮美的山色,丝毫没有料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5月3日,这天是星期五,希尔知道了公司股票大涨的原因,但告诉他真相的不是别人,正是此次突袭战的策划者和直接参与者希弗!而希弗把消息透露给希尔并不是希弗悬崖勒马或是幡然悔悟,而是要把希尔拉下水,给摩根以致命一击!

此时,希尔才恍然大悟,知道了是哈里曼在背后捣鬼。其实,在希尔加入摩根阵营之前,希弗一直和希尔关系很好,还有着密切的经济上的往来。希弗在向希尔透露了所有内情之后,非常诚恳地要希尔和他们一起“把摩根扔下船”,许诺收购成功后,让希尔出任公司总裁并分享包括联合太平洋公司在内所有公司的分红。

希弗软硬兼施,还用带有些威胁的口气告诉希尔:“我们已经成功地从股票交易市场购买到太平洋公司80万普通股中的37万股和75万股优先股中42万股,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太平洋铁路的控股,但因为我们很看重你的才干,所以邀请你加盟。”其实,哈里曼等人考虑的是只要希尔加入进来,那么加上他持有的股份就会轻而易举地扳倒那个一直看不上他们的摩根,所以才让希弗来说服希尔,拉他下水。

“嗯,我考虑考虑。”希尔平静地回答道。

希尔心里早已经做出了决定,就在希弗从他这里走了时间不长,希尔前往华尔街23号,找到摩根的合伙人进行商议,并立即给远在欧洲的摩根发去了电报。

摩根在星期六收到电报的当天稍加考虑,便立即回电:“开市即购买太平洋公司15万股普通股。”

而在同一天早晨,身在纽约、还躺在床上的哈里曼感到阵阵不安,因为他考虑购买到的普通股尚未达到51%的控股数,如果摩根此时出手,他有可能前功尽弃!想到这儿,他立刻起身给希弗写了封密信,让他在中午收盘之前再买进40000股普通股。

但是希弗并没有执行哈里曼的指令,也许他认为他们买到手的股票已经足够多了,也许他认为希尔不会放弃开给他的优厚的酬劳,会倒向他们这一边,也许他想等下星期一开始再说,反正他没有买。

如果那天希弗买入了足够数量的太平洋公司股票,他们就会成功地控制这条铁路,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市场恐慌了。

5月6日,星期一。摩根的反击战打响了!

大批摩根集团的经纪人纷纷拥入纽约和伦敦等地的股票交易所,购买能够买到的所有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而那些嗅觉灵敏的短线投机者也加入了抢购的行列。

当天收盘时,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太平洋公司股票价格以127.5美元报收。星期二则最高冲到149.75美元,收于143美元。至收市,摩根银行两天合计购进了15万股太平洋公司普通股,动用资金高达2000万美元。

5月7日,多日暴涨的股市开始回调,太平洋公司股票仍然稳步上升,不明真相的投机者认为,它不会一枝独秀,所以开始大量放空太平洋公司的股票。

5月8日,星期三,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几乎所有股票都在狂跌,只有北太平洋公司股价还在以惊人速度飙升,之前放空太平洋公司股票的投机者开始纷纷以高价买回之前卖出的股票。

星期四,股市雪崩。摩根刚刚重组的联邦钢铁,股票从40美元跌至26美元。

而在不断出现的各种传闻下,北太平洋公司股票成为稀缺之物,以至于出现不计成本的疯抢。在新的购买者和空头回补者的推动下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1000美元!

大批放空太平洋公司股票的人因为买不到股票用于回补,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

太平洋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收购战震惊了纽约证券交易所!

纽约证券交易所混乱不堪。

《纽约时报》写道:“购买太平洋公司股票的经纪人像疯了一般,如果谁声称有该公司的股票,就会立刻被包围。身材高大者将矮个子挤到一边,矮个子们愤怒地叫嚷着,重新冲入混乱的人群之中,远处农产品交易所走廊里的人们不解地看着这个可怕的景象。”

如果无法获得股票,数以百计的空头将会破产,那样就会放大市场持续下跌的风险,纽约股市将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

星期四这天,结束疗养的摩根赶到了英国伦敦,他发现纽约股市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到了这里股市的安全,这里同样出现了恐慌,他有些担心了。

第二天,在得到了摩根的认可后,希尔和哈里曼代表双方财团协商决定,在纽约和伦敦两地的股票市场宣布延期交割购买的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双方将进行谈判和平解决控股权的问题,并以每股150美元的价格抛售足够数量的股票以供短线空头投机者回补。

纽约和伦敦股票市场面临的一场空前的金融恐慌终于消退了。

后来摩根的妻子在日记中写道:“华尔街所发生的事情真是惊心动魄,尤其是北太平洋公司和联合太平洋公司之间发生的一切。”

当股票市场平稳后,希尔和摩根的合伙人一起继续悄悄地在伦敦股票市场购买太平洋公司的股票,直至占52%的股份时才收手。

而希弗却因首先挑起事端受到各方的指责,这里面也包括当初支持他们的人,因为股市受到此事影响而扩大了跌势,那些人始料未及,亏损累累,所以调转枪口纷纷向哈里曼等人发难。

5月中旬,希尔电告各地的合伙人说:“我们已经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后来,希弗还为此事向摩根发去了一封道歉信,信中称:

我和我的合伙人愿意并努力维护您在业界的地位和尊严,库恩—罗布公司和联合太平洋公司完全愿意按您的建议去做一切事情,从而建立一个能够确保各方利益的永恒机制,并根除一切可能导致冲突和对立的祸根。请相信我们吧,祝愿您休假愉快!

多年以来,摩根一直试图创建一个由美国西北部铁路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以实现各个利益集团所控制的各条铁路之间的永久和平,这次危机为他实现这一夙愿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由于后来大量持有太平洋公司股票的哈里曼等人愿意结束这种对立态势,向摩根提出和解,而这也正合摩根的心意。经过协商,各方同意组成一个大型的控股公司。

11月12日,事发半年后,一家名叫北方证券公司的大型控股公司在新泽西州宣告成立,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公司76%的股权和大北方铁路96%的股权,成为铁路巨无霸。

摩根自信地说:“北方证券公司的规模这么大,我不相信有哪个人能够在一夜之间或一周之内彻底取得对它的控制权。”

摩根肯定不会想到,就是这家公司,很快就成了被攻击的目标,使他费尽心血建造的铁路航母瞬间土崩瓦解了。

12月31日,北方证券公司成立仅仅一个半月后,在明尼苏达州州长赛尼尔·范森特组织下,与相邻几个州的州长联合通过了一项决议,指责该公司“与美国政策相违背”,一致同意对北方证券公司进行司法指控。

1902年1月底,明尼苏达州正式启动了对北方证券公司的司法指控。

和罗斯福的抗争

1902年2月19日晚,摩根在他麦迪逊街219号的寓所举行了简单的宴会,参加的只有几位亲密朋友。

宴会进行间,电话铃声大作,把摩根召唤过去,接完电话回到座位时,他握着杯子的手因愤怒而微微发抖,满脸掩饰不住的气愤:“司法部长诺克斯在罗斯福命令下提出无理控告,说北方证券公司违反反托拉斯法,必须解散,这个浑蛋!”

由控股公司所进行的个人股票的相互交换——由于这一漏洞,夏曼《反托拉斯法案》形同虚设,这件事已成为公开的秘密。麦金莱死后,罗斯福,这个美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2个月前他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直率地将炮口对准了垄断性企业。

自从这件事发生以来,摩根就没有放松过警惕,但这天晚上的声明,还是令他震惊,不啻引爆了的一颗炸弹。

罗斯福是一个纽约的荷兰人的后裔,因立志成为博物学家而攻读于哈佛大学,接着因伤心于新婚太太的亡故而离开纽约到西部经营他的农场,这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人,一个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的领袖型人物。据说他与约翰·肯尼迪极为相似。

在那篇引起轩然大波的咨文里他声称:“资本过分集中是一种罪恶,即使不禁止,也必须对这种资本过度集中的垄断性企业联合进行严厉监视、管制。”

后来,同是纽约荷裔移民后代、他的远房侄子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也是那个著名的新政演说中指出:“目前,表面上的物资丰饶掩盖了国民的异常贫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支配金钱交换的兑换所顽固、无能所致。”这篇演说,与严厉弹劾金融资本的老罗斯福咨文惊人地相似。

美国历史学家把老罗斯福比作接力比赛第一棒;第二棒是威尔逊;第三棒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棒是肯尼迪。大部分历史学家对这4位接力式的进步派总统给予极高评价。

“老罗斯福是独立之初汉密尔顿思想的继承者,把强化联邦政府权限作为执政目标,富兰克林与肯尼迪同样如此。”这种评价是极为中肯的。反汉密尔顿思想的里根却与他们截然不同,他缩小联邦政府权限,标榜自由主义的美国政策,是企业的拥护论者。

晚餐桌上,摩根严厉攻击罗斯福,他暴跳如雷:“一定要把他从总统宝座上踢下来。”接着他又说:“下一任总统是马克·汉纳!”

自从摩根组织US钢铁后,就开始一步步迈向垄断。虽然他估计从第一年度起可获得10%以上的利益,但他仍然采取搁置降低钢铁价格的方针。

US钢铁根本没有降低价格回馈利益于大众的意思。它采用从东欧意大利及德国引进新移民的策略,巧妙避开美国劳工联盟准备用罢工来提高工人工资的攻势。然后将US钢铁资金14亿美元中占1/7的发起人分配基金装入自己腰包,开始倾全力来调解在太平洋西岸铁路争夺战中两位幸存者爱德华·哈里曼和詹姆士·希尔的争斗。

这场战争刚刚胜利,突然间,罗斯福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北方证券公司。这可是摩根、哈里曼和希尔三者和解的产物呀!它的总公司在新泽西,它的控股公司控制通往西海岸6条铁路中的4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企业合并大本营。

就在诺克斯提出控告后第三天,摩根晋见了总统,随同的是俨然已是他的参谋的共和党全国委员长马克·汉纳。

马克·汉纳与洛克菲勒是高中同学,他们曾一起躺在伊利湖畔的白沙滩上谈论着彼此的雄心壮志。当时,共和党跟大企业正眉来眼去,互相勾结,而马克·汉纳则可以说是对被暗杀的麦金莱总统最具影响力的共和党元老。

华尔街股票开始暴跌,情况岌岌可危!假如法院受理总统对摩根的控告而那个青年的罗斯福又胜诉的话,接着受到起诉的就不止北方证券公司了,这一点已至为明显!US钢铁及标准石油,还有其他托拉斯都将难逃法网,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倒下。

据估计,当时全美各界形成的托拉斯资本总额高达130亿美元,所以,罗斯福攻击的对象不只是摩根。此时的美国企业界人人自危,一片恐慌,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摩根与年轻的总统面对面坐着,马克·汉纳介于其间,神情诡异的司法部长诺克斯则坐在总统的稍后方。

“您为什么径自提起诉讼,却不事先通知当事人我。”摩根满嘴火药味。跟他的前任相反,人高马大、胸膛异常宽厚的罗斯福并不惧怕纽约金融界。控诉提出后的当夜,雪片般飞来的表示支持的投诉与电话更使他信心十足:“我才不事先通知呢!古巴出兵以来,我的一贯方针就是决定后立即执行!哈哈哈……”年轻的总统挺起他的胸膛大笑。

他并没有通知包括麦金莱政权时代的国务卿海约翰及陆海军部长在内的一切阁员,只命令司法部长诺克斯发布。他还设立了通商劳工部以便政府介入企业与劳工间的纠纷,不过这一工作是秘密开展的。

“总统如果认为我们的企业违法,请司法部长同我们的律师互相协调不就可以了吗?”

“不,不可以!”总统斩钉截铁地将摩根的抗议重重顶了回去。

“我们要禁止垄断,因为它妨碍了自由竞争,这不是协调可以解决的。”诺克斯插嘴道。

“原来如此!总统是准备发出解散US钢铁的命令喽!”摩根狠狠地说,露出了敌意。

“不!除非抓到US钢铁违法的证据,我绝不会命令有独占嫌疑的企业解散。”总统坚定地说道。

白宫里的会谈终于破裂了。摩根与马克·汉纳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同时他还在心里盘算,下次大选一定要推出马克·汉纳。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下次大选开始时,马克已经病入膏肓了。

送走客人,总统回头对诺克斯笑道:“这就是所谓华尔街朱庇特所想的!他把堂堂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当作他的一位投机竞争对手!把我当成要毁掉他公司的人!一旦情势于他不利,便提议妥协了。”

“妥协吗?”

“不!因为屈服的不是我!”总统毅然回答。究竟会鹿死谁手呢?

当麦克阿瑟还只是一个刚从军校毕业的中尉时,他曾经做过老罗斯福总统的秘书。

“您如此受到人民的爱戴,原因是什么呢,总统?”麦克阿瑟曾经这样问。

“把民众心里说不出的苦恼替他们表达出来,这就是原因。”总统平静地回答。

当时,女新闻记者艾伊达·特贝尔曾写了本畅销书《标准石油的历史》,此外,同类的书还有社会主义者辛克莱著的揭发芝加哥牛肉托拉斯丑闻的小说《业林》,还有揭露糖果托拉斯将骨粉掺入椰子巧克力的丑闻的小说,这些小说的陆续出版,标志着“揭发丑闻时代”——国民觉醒时代的到来。

趁着这个时机,罗斯福大肆攻击支持共和党的独占资本家,在这场选举大赌博中押下了大赌注,以争取一般大众的选票。

1902年是中期选举的一年,各小选区众议员都必须更换,这样,争议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在关税变化和企业独占上了。

“这是一个垄断的时代,垄断从钢铁、石油、小麦直至砂糖和威士忌!夏曼《反托拉斯法案》到底哪儿去了?这当初受到民众支持并经议会通过的反垄断法律,而今却成为大财阀的凯旋门。”罗斯福敏锐地感觉到这股沸腾的反托拉斯浪潮,将炮口对准了摩根。

白宫会谈破裂后,US钢铁马上召开紧急干部会议,决定禁止加利总裁访问白宫,只因为他与罗斯福私交甚厚。

1904年3月14日,联邦最高法院终于宣布司法部长控告北方证券公司一案终结。9名最高法官表决结果,5∶4,总统的控告获胜,摩根败诉了。北方证券公司这个托拉斯航母最终没能摆脱被解散的命运。

1904年正是大选之年,总统跟共和党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异,这是只有美国才有的变异,令人摸不着头脑。共和党选举委员会的捐献金钱资助总统选举名单通过新闻媒介公之于众,弄得美国民众百思不得其解。

罗斯福获得了庞大的政治捐献金,那就是金融界提供的210万美元,这在当时,数目是异常庞大的。

乔治·顾尔德,这位继承先父北太平洋铁路股份的大垄断资本家,提供了50万美元,罗斯福为什么要接受这位与太平洋铁路股票有关的人的捐献金呢?炮轰摩根的罗斯福形象受到了损害!更令人疑惑的是摩根公司捐献了15万美元,标准石油也捐献了10万美元。

而焦炭大王亨利·佛里克,这个跟卡内基断然分手、执着而毫不妥协的原卡内基钢铁总裁,竟成了摩根的代言人,这又越发使人感兴趣了。

“即便是强大的罗斯福,也因害怕竞选失利而同我们妥协。我们是因为他保证不对铁路和钢铁企业动手才提供政治捐助的,但他并不守约!他让我们白花了钱,总统是不能收买的,事实证明。”佛里克公开指责白宫。

“摩根撒谎!”罗斯福发表声明断然否认。

华尔街显然支持摩根,那里传出这样一首歌谣:“据说除了罗斯福,全美都撒谎。挺着宽胸脯、来来回回撒谎的总统,是铁打的吗?不,他只是看来如此,其实只是个泥人……”

美国政治与财经,向来都是作幕后交易的,但这种交易的实质是什么呢?没有人弄得明白。这大概也是古今中外无法避开的大疑团吧!

“我们不是要毁灭大企业,巨大的企业对于近代工业的发育成长,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我们不是要对大企业进行冲击,而是要去除随之而来的各种坏处。”总统咨文中如是说。再明显不过了,总统妥协了!

讨伐垄断企业,这是老罗斯福备受称赞的一手,被称作“公正的政治”,但似乎热衷于企业垄断的摩根也并没有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爱好收藏艺术品

摩根的收藏爱好也许是受到了父亲吉诺斯的影响。

当初,对于富人来讲,收藏是一种时尚。有钱的吉诺斯“闲来也搞搞艺术品收藏”。尚未成年的摩根在城里时经常和他去逛画廊。吉诺斯家像个博物馆,墙上装饰着16世纪的西班牙绣品,拱顶镶银,还收藏着许多艺术家的油画。

吉诺斯收藏的艺术品中有绣品,有油画,藏品横跨几百年。但吉诺斯收藏艺术品还不是大张旗鼓,也还没有达到疯狂的地步,这或许跟他生活的时代有关。

摩根的父亲生活的时代正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大变革时期,铁路、钢铁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快速增长带来不稳定,也需要大量资金融通,这也注定了从事银行业的人无暇顾及更多的艺术品。

而当年和父亲经常去逛画廊的摩根,日后在艺术品收藏上的成就远远大于父亲。

在1902年的夏天时,摩根已经把大部分日常生意往来交给纽约和伦敦的合伙人去处理,而他则继续完成他的一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收藏爱好。这不光是出于对历史的兴趣,也许还有对那些艺术品的占有欲。

就在控制力达到“巅峰”的20世纪初期,摩根对收藏的热爱也达到了“疯癫”的程度,人们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成为了他收藏的对象,他似乎想得到世界上所有美丽的东西。

这位后来被美国收藏界公认为史上“第一藏家”的华尔街“玩主”,不管是早期的作家手稿、印刷的书籍,还是中世纪的珠宝、油画、头盔、武器、瓷器、雕塑、装饰品……全部是他的爱好所在。

摩根横扫艺术品的气势无人能敌,一次,他在给姐姐的信中写道:“希腊古董我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现在我的兴趣转向了埃及古董。”

摩根每每看到精美的艺术品,就会不假思索,甚至可以说是不由自主地掏出大把的钱来。他对收藏的疯狂和痴迷,除了审美取向之外,更大的动力来自于他的一个信念,就是为美国网罗到世界上最完美的艺术品。

1902年初春,摩根在伦敦买了一幅挂毯和15世纪意大利雕刻家多纳泰罗的一尊大理石浮雕,还有一些人物画像和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的金质和珐琅质鼻烟盒,还有一幅16世纪初的丢勒的画作以及一组青铜收藏品,还有包括《威尼斯之石》在内的约翰·罗斯金的手稿;4月,他在巴黎买了一座精美珍稀的18世纪的长壳钟;5月又通过法兰克福的一位商人购买了德国17世纪的金质收藏品。

其收藏的重点依然着眼于手稿原迹、历史性的书本,以及名家的素描。摩根生前除了对意大利和欧洲北部文艺复兴的大师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兴趣外,也收藏了相当丰富的历史器物,其范围从3世纪至19世纪,而且内容十分多样化。

一个金融界人士在给摩根合伙人的信中说:“摩根先生在收藏上的所作所为真让人吃惊,听说他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经常付出闻所未闻的天价,对于这种行为,唯一的解释是他的脑袋出了问题。”

确实,摩根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艺术品上并不计较开销。1902年年中,他的脑袋再一次“出了问题”,他以7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曼彻斯特一个私人图书馆。该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珍贵无比的手稿和600多本早期印刷的书籍。

开始时,摩根把大部分收藏存放在英国,其中一部分借给了几个博物馆,剩下的都存放在他父亲原来住过的英国伦敦的住宅里。这是一座新古典风格的五层楼,位于骑士桥附近的王子门13号,面临海德公园的南端。

其实,因为买的收藏品,尤其是书籍过多,他在麦迪逊街219号的那栋豪华住宅已经放不下了,甚至有一些被存放到了酒窖里。摩根在一年前就开始考虑筹建一座私人图书馆。

1902年3月底,他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查尔斯·麦基姆,这时摩根已经买下了219号到公园大道之间、36大街北侧的地块。他请麦基姆利用这块地设计一座私人图书馆,并要求图书馆要有简洁和古典的风格,还要有一个花园。图书馆不仅要为随时增加的藏书留有足够的空间,还要为他设计有一间私人书房,用以会见合伙人、艺术品商人或是其他一些朋友。

麦基姆为能得到摩根的信任感到十分高兴,他极其认真负责,在设计和建筑的整个过程里呕心沥血。在整个建筑过程中,摩根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亲自监督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工作,并过问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

在这个过程中,摩根又提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图书馆和附属建筑物之间能有更多的阳光和空气,所有建筑物不要超过12米;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空间等。摩根经常利用早饭时间与麦基姆沟通。

摩根要的是最好的工艺和材料,从仿古的木质天花板、罗马的大理石地板到天青石柱子等,他都是事必躬亲。

在图书馆的建造过程中,摩根还在继续增加他的藏品。

1903年5月,他从一个德国商人那里买了一部非常重要的画册手稿和几件意大利陶器。其中那本画册是微型画家乌里奥·克罗维奥于1546年为罗马教皇保罗三世的孙子画的,历时9年才画成,极富历史意义。摩根对那本画册极为珍视,只有重要的客人才能见到它。

在收藏的过程中,摩根还陆续将一些藏品捐给了几个博物馆。1902年他捐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00件中国瓷器。

1904年年初,摩根当选大都会博物馆董事会副主席。在秋天当上主席后,摩根改变了博物馆的定位。从那时起,博物馆不再接受那些达不到专业水准的捐赠品。这不仅是为了利用有限的空间收藏并展出那些珍贵的藏品,尤其是按照艺术品的历史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杰出作品集中起来展出。

在摩根担任主席后不久,博物馆的馆长去世。1905年年初,董事会聘请英国伦敦一个博物馆的馆长担任大都会博物馆的馆长。

大都会博物馆的工作并没有减慢老摩根私人收藏的步伐。

他又收购了一些画作和瓷器,还不慎买了一件意大利被盗的文物,后来他还给了意大利。为了展示逐渐增多的收藏品,摩根在1904年买下了与伦敦王子门13号住宅相邻的房子,他让人将两幢房子的内墙打通,把下边两层改成画廊。

1905年夏天,麦基姆因为图书馆的建设劳累过度患上了神经衰弱,医生要求他必须休息。但考虑到图书馆马上就要竣工,所以麦基姆并没有按医生的要求休息很长时间,这也为他两年后的不幸去世埋下了祸根。

1906年年初,图书馆终于建成了。麦基姆欣慰地告诉朋友:“摩根先生对图书馆的建设非常满意。”

落成后的图书馆是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筑,既华丽又庄严,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第三十六街的入口处是一条宽敞的大理石阶梯道路,两边各有一只狮子雕塑。图书馆的外观采用简洁的古典设计,以取材自田纳西州的粉红色大理石来构建外墙,正门是圆拱式及双廊柱的16世纪的罗马风格。

室内的圆形大厅和图书馆圆拱顶天花板,配合着这种风格,以杂色大理石的镶嵌来强调其肌理;又以青金石的廊柱和斑岩的地板作对比,显得辉煌壮丽。此外还请名师仿做了不少拉斐尔式的壁画,以及古典的宗教圣像浮雕,使图书馆成了集古代至文艺复兴艺术与思想于一处的博物馆。

图书馆最初预算是85万美元,但是至1906年落成的时候,总共花了120万美元。

图书馆落成之后,摩根每天都要在他的私人书房里待上半天。在这里,老摩根可以从现实的商业纷争中解脱出来,大门一关,似乎把所有家庭和社会的凡人琐事挡在了外面。“他舒舒服服地待在自己的图书馆里。”有人给图书馆起了个绰号叫“摩根分行”。

摩根图书馆实质上是一家收藏丰富的博物馆,由于该建筑的非凡特色和价值,后来这所图书馆被誉为纽约市中心的一块文艺复兴的瑰宝。

身体每况愈下的摩根,自感大限将至,为完成为祖国淘回艺术瑰宝的夙愿,他开始将散放在伦敦等地的“外籍”藏品陆续运回美国。这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摩根希望将所有藏品集中捐给国家;二是如果收藏品在他死后仍留在伦敦,那么继承人将承受高昂遗产税负担。

1909年以前美国关税高得令人咋舌,但美国毕竟是摩根的“老巢”,通过对政客的游说,百年以上艺术品免征关税的法令一路绿灯,顺利获得通过。

就这样,成千上万的艺术珍品被打包运回美国,一分税钱没上缴不说,海关还选派业务骨干亲赴伦敦,协助摩根办理通关事宜。可是,问题又来了。

捐赠给国家这话好说,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么多无价之宝,全部捐给国家可以,但摩根希望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因为他更看中的是面子和尊严。

于是,摩根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所有藏品全部集中在一起;二是藏品全部馈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三是纽约市专门为摩根的藏品修个展厅。

这三点虽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可时机不好。当时树大招风的摩根财团正在接受反垄断方面的调查,处于腹背受敌的情势之中。

结果,三点要求一出,一些报纸和政府官员便指出摩根有树碑立传之嫌。

唯我独尊的摩根感到本意“为国收藏”的他,此时被国家和国民抛弃了。他非常愤怒,于是表示:“政府再也得不到这些收藏品了。藏品怎么处置我不管了,留给杰克来作决定。”

率众拯救华尔街

1907年,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而美国的大型国家银行缺乏协调管理和共同储备,美国落后的银行体系就像旱季丛林中的一堆干柴,一旦发生挤兑,就会引发“火灾”。

在华尔街,两个投机者操纵一家铜矿公司股价失败,一家信托公司因此倒闭。正是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成了引发华尔街风暴的蝴蝶效应的翅膀。

当时全世界处在经济崩溃边缘,风暴中心是纽约金融区。

1907年3月2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片混乱,人们争相抛售手中的股票。尽管当时美国企业盈利创纪录,整体经济持续增长,但美国股市却一泻千里,股价大幅跳水,券商纷纷倒闭,纽约市政府无法发行债券。

一切现象表明,一场金融危机马上就要开始了。

1907年10月纽约人信托公司投机失败的消息终于引发了挤兑恐慌,惊慌失措的纽约人纷纷开始从信托公司提出存款,银行挤兑风潮四处蔓延,席卷全美。

那段时间,华尔街到处是排队取款的储户。人们带着食物,披着毯子,在银行门外熬过整晚,以便第二天抢先取钱。一个叫悉尼·温伯格的人突发奇想,替人排队赚取佣金,每天能挣10美元;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提款额度,避免关门大吉,信托公司和银行要求柜台出纳员在数钱时故意拖慢节奏。

而吸收了6000万美元存款的纽约人信托公司可以筹措到的现金只有1000万美元,面对挤兑不得不关门。

其他信托公司也面临了同样的困境,而且恐慌蔓延到了股票交易所,金融机构回收贷款使股票市场的现金回流受阻,利率一飞冲天,活期贷款利率达到了100%,纽约证券交易所面临关门的险境。

1907年的危机同今天的危机有一个显著差异,当时美国没有中央银行,政府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求助于银行家摩根,公众也意识到,要应对金融危机,摩根式的领导力必不可少。

当时,摩根正在弗吉尼亚州参加新教圣公会大会,加急电报像雪片一样飞来,他对主教说:“他们在纽约遇到了麻烦,不知该怎么办,我也不知怎么办,但我就是要回去。”

此时的摩根已年届古稀,疾患缠身,将公司的日常经营交给了其子杰克。摩根意识到,关闭交易所会彻底打垮公众的信心。在这危急关头,摩根当仁不让,凭借其德望、实力与影响,率领纽约的银行家和工业家们,开始了拯救华尔街的行动。

10月24日上午,摩根登上一辆四轮马车前往自己位于华尔街23号的办公室,与他坐在一起的是他的女婿沙特利。当时全纽约的人都已经在各大报纸的头版见过摩根的照片,这些报纸称摩根为纽约市的大救星。

在去往下城的路上,有人瞥见摩根坐在马车中就会提醒路人。认识他的警察和马车夫们一看到他就高喊,“老头子来了”、“大酋长来了”,听到的人知道他们说的是谁,于是跟着马车一路跑,只想看一眼摩根。

在三一教堂附近,当人群知道车里坐的是谁时,立刻让开道路,越来越多的人跟随他们走着。他让人们如此兴奋,仿佛走在队列前面的将军,正挥师去解救一座被敌人围困的城市。摩根一直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似乎根本不曾留意兴奋的人群,但显而易见,他颇为欣喜。

曼哈顿下城,华尔街与百老汇交会处人头攒动。当摩根走下马车,登上摩根公司门前的台阶时,人群先安静下来,默默地为老摩根让出路,然后蜂拥向前。

走进大楼,摩根的办公室里已经挤满了人,他们绝望地想借钱。摩根径直走入自己的私人办公室,开始同等候在那里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行长贝克、国民城市银行行长斯蒂尔曼以及其他几位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官员召开紧急会议。

正当摩根和他的副手们开会之际,在距华尔街不远处,联邦财政部纽约分部大楼的门外停着几十辆车。在同摩根的合伙人乔治深夜会晤后,财政部长科尔特发表声明正式支持摩根,并提供2500万美元以增强流动性。

科尔特表示:“令本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商业机构的稳定,本城商界巨子们无上的勇气与急公好义的献身精神尤令本人感动。”

星期四上午,人们大包小包地从联邦财政部分部大楼的金库里提取黄金和美元,存到科尔特指定的各家银行。与此同时,老洛克菲勒也拜访了摩根,提出自己乐于伸出援手。洛克菲勒将1000万美元存入联盟信托公司,并承诺,摩根如有需要,可再追加存款4000万美元。

然而恐慌已经扩散得更远了。纽约证交所发生了严重的资金短缺,券商们焦虑不已。上午10时,短期拆借利率还相当正常,大约在6%左右,但上午晚些时候,有人愿出60%的利息借钱却无人接盘。到下午13时,短期拆借利率达到100%的极端水平。

“显而易见,诸多信托公司见到已有3家同行发生挤提,不禁杯弓蛇影,纷纷讨还借款,以期强化自己的现金头寸,导致市场流动性困难。”摩根的合伙人乔治观察到,货币市场已经相当吃紧,而信托公司将资金撤出市场更是雪上加霜。资金如此短缺,交易所里证券价格自然一落千丈。

下午13时30分左右,纽约证交所总裁托马斯带着一名助手火急火燎地来到摩根的办公室。当时室内已经挤满了同样忧心忡忡的人们,但托马斯顾不得那么许多,径直挤上前来,说道:“摩根先生,我们将不得不关闭交易所。”

“什么?”摩根转过头来,不解地问道。

“我们将不得不关闭交易所。”托马斯又重复了一遍。

“正常的关市时间是几点?”摩根问道。

“下午15时。”

“在下午15时之前绝不许关市,提前1分钟也不行!”摩根声若洪钟,一字一顿,手指指向托马斯。

托马斯解释道,除非在极短时间内向交易所注入资金,否则会发生大量破产。摩根表示自己将立即采取行动安排贷款,将托马斯打发回交易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每一个瞬间的流逝都会令时局越发无望。

“一个又一个券商来到我们的办公室,恳求我们做些什么,很多人声泪俱下,而另一些人面对突然降临的厄运几乎休克了。”乔治回忆道,“他们手上有证券可以用来筹款,但市场上无钱可借。”

最后,下午13时45分,摩根让人立即将所有银行的总裁叫到他的办公室来。下午14时,城里的银行家们纷纷到来。此刻距券商们最恐惧的时刻只有20分钟。20分钟后,按惯例,交易所将当日成交比对,并调整券商账户。换句话说,算总账的时刻即将来临。

银行行长们终于到齐了,摩根向他们解释了当前的事态,直截了当地说,除非银行家们在接下来的10分钟至12分钟内筹措2500万美元,否则至少50家券商将破产。

国民城市银行行长斯蒂尔曼立即拿出500万美元,其他银行家纷纷解囊相助。到14时16分,摩根已从14家银行确认了总额2360万美元的贷款。几分钟内,关于新的“资金池”的消息即传遍了华尔街。

乔治后来回忆道:

此时我们办公室的外间挤满了焦急等待会议结果的券商。银行行长们正匆匆地从摩根的私人办公室走出来,走到外间。

一定有什么人公布了已经筹集2500万美元的消息,因为正当我离开办公室去启动贷款程序的时候,我看到有人把帽子抛向天花板,大喊:“我们得救了!我们得救了!”

14时30分,资金注入市场,人们拥挤着拥到交易所的“资金点”寻求贷款,混乱中,摩根的一名员工的外套和马甲都被撕破了。

《纽约时报》报道称,货币经纪商们忙作一团,放款的速度也就是仅够将借款人的名字写下来。10天来,交易所第一次呈现出欢快的气氛。

15时整,交易所关市时,交易大厅内爆发出一阵“狂野的咆哮”,会员们大叫着:“摩根怎么样?他很好!”接着欢呼3声。

摩根在星期四下午筹措的2500万美元中,30分钟内就借出了1900万美元,利率从10%至60%不等。关市后,很多人聚集在摩根公司门前,带着抵押品确认自己的贷款。

晚上19时多,摩根终于走出了办公室。离开大楼时,一向在公众面前很少说话的摩根却主动走到大队记者面前,挺直腰杆,缓慢而恳切地说道:“如果人们将钱存在银行,那么一切都会没事。”

说完后,他快步走出大门,坐上马车疾驶而去。

在短短几天内,许多濒临破产的信托公司得到了数千万美元援助。为加强现金流通,以摩根为首的纽约银行三巨头还下令发行1亿美元的票据。

11月6日,在摩根多方努力下,华尔街股市终于一开盘就轻松上扬,出现了好的趋势,第一批价值700万美元的黄金也已经运抵纽约,使资金短缺的局面得以缓解。

人们在事后评论:“摩根拯救岌岌可危的金融市场的行动,可以和齐奥托画的圣弗朗西斯用肩膀撑住倒塌下来的教堂的情景相媲美。”

在几十年后,还有人对此进行过评论:

在这次事件中,摩根表现得犹如美国中央银行行长,虽然当时这个职位并不存在。但是热心公益并不是他的原始动力。那次危机过后,摩根和其他投资家都大发横财。

有位美国记者采访晚年的摩根,问:“决定您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老摩根毫不掩饰地说:“性格。”

记者又问:“资本和资金哪个更重要?”

老摩根答道:“资本比资金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性格。”

的确,翻开摩根的奋斗史,无论他成功地在欧洲发行美国公债,慧眼看中无名小卒的建议大搞钢铁托拉斯计划,还是力排众议,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推行全国铁路联合,都由于他倔强和敢于创新的性格。

听证会上的辩解

1912年12月初,摩根度过了一个短暂欢乐的感恩节后,就不得不前往国会大厦到众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主席普若举办的“金钱托拉斯听证会”做证。

被人们通常称作国会山的国会大厦,坐落在华盛顿特区国会山的顶部,国家街的东端。尽管地理上并不在华盛顿特区的中心,但是还是由于它的特殊地位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冷风肆虐的街道上,人们匆匆走过,有些人窃窃私语着走进国会大厦,有些人知道,国会要对不可一世的摩根家族举行听证会了,他们都兴奋地想知道最后的结果。

挤得水泄不通的听证会上,忽然安静下来,75岁的摩根拄着一根昂贵的红木拐杖进来了,那些政治家、律师、记者以及其他到会者都注视着他。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银行家神态自若慢慢走到大厅中央,面对着林立的相机和成堆的记者,仪态威严地坐在证人席上。

这种按照一定形式的做证,摩根公司任何年轻合伙人都可以办到,但是,面临重大的关键性问题时,只有他本人才能作重大辩词。

听证会上挂着摩根公司如何借助董事连锁控制银行及保险公司的图解。从主席普若开始,5名委员陆续发问。

摩根憎恨这次听证会,他认为,在过去的50年里,摩根公司的银行体系帮助美国从一个经济上的新兴国家,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在国内资本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是他和合伙人从欧洲调集资本;在他们的努力下,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伦敦转移到了纽约;是他挽救了华尔街危机;是他把各个行业进行整合,避免了恶性竞争,形成了庞大而稳定的系统。现在政府却要来调查摩根公司的垄断行为。

那天,一个叫费利佩斯卡迪的原摩根银行的工作人员,向听证会描述十几家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地控制着250亿美元的金融资本,这相当于当时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7%。

日益膨胀的摩根家族和它的同盟开始让两院的高官们心有不安了,所以这个反垄断听证会是早晚要来的,这一点老摩根也非常清楚,所以下意识地在心里已经有了些准备。

但让这个被公众称为“华尔街的拿破仑”的老摩根感到不安的是,刚上任的威尔逊总统为了迎合民众对行业垄断的憎恨,承诺要向垄断寡头们开战,表示要保护美国公众不受到垄断所带来的伤害。这样一来,最大的金融寡头摩根集团自然就首当其冲了。

在第一天里,摩根从全部事业伙伴及业务内容开始作初步说明,极有耐心,详细解说了曾经成为金融业务代理店的全部铁路及各企业与摩根公司的关系。对于各企业与个人的银行及信托公司的存款金额,他依据准备好的备忘录,毫无保留地做了公开。

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随后两天里,长时间的听证会让老摩根感到疲惫不堪,突患感冒的他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第三天,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塞缪尔·昂特迈耶向老摩根指出,他作为股东的纽约5大银行,即摩根银行、第一国家银行、国家城市银行、担保信托公司以及银行家信托公司等控制了美国的信贷与资本。

塞缪尔说,这5家银行的管理人员在112个美国公司中拥有341个经理职务,这些公司涉及银行、保险业、公用事业、生产制造、运输及贸易等领域;光是摩根的合伙人就在72个董事会里任职。

但老摩根反驳说,在这些复杂的业务领域里,诸如个人控制之类的事情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人们的臆想而已。

对于有些问题,尤其是那些让他不屑回答的问题,他总是以“不知道”或“不记得”作为回答。当然,这里面确实有些是老摩根记不得了,他毕竟已经75岁高龄了,而且多年来有些事他已经交给年轻人去做了。

在谈到自由市场的垄断和竞争问题时,塞缪尔问道:“您反对竞争是吗,摩根先生?”

“不,我不反对,我不在乎竞争。”摩根回答道。

“但您是企业联合的倡导者,这是阻碍自由竞争的,不是吗?”塞缪尔紧追不舍。

“是的,我赞成合作,但我也不反对竞争。”老摩根不上他的当。

老摩根突然想起点儿什么,他说:“如果你非要说我操纵什么,那我跟你谈谈控制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控制,你将一事无成。过去的那些危机,如果不是有人出来控制局面,将不会顺利度过。”

塞缪尔说:“好吧,我想也许从这点上您是对的,但这就是您要控制一切的理由吗?”

老摩根咳嗽了几声,清了清嗓子,说:“我不想控制任何事情。”

“您到底想说明什么,这和您之前说的有些矛盾。”塞缪尔被老摩根的强硬激怒了。

……

听证会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

这天快要结束时,开始谈论货币和信贷问题,在听证会的几千页证词中,这段问答成了这次事件中最著名的对话。

当老摩根再次重申金钱不可能被控制的时候,塞缪尔指出,纽约的那5大银行发放贷款时,难道不是对这些想获得贷款的人或者机构手里所拥有货币的一种控制吗?

老摩根回答道:“不,先生。是因为他们信赖这个人。”

塞缪尔问:“如果他没有一分钱,这些银行也贷给他吗?”

“我认识相当多的商人,如果觉得对这些人的信用没有疑问的话,无论多少都可以贷到,这种人不计其数。”摩根缓缓地说。

“您是说可偿还贷款的那种信用吧?”塞缪尔尖锐地指责道。因为他认定摩根的信用贷款与清算交易是造成经济恐慌的原因,所以他不能理解摩根的真意。

“不!是那种人相信人的信用,先生!”

“请问,您是不是说谁都可以相信,不管他有钱没钱?”

“对!”

“即便他一文不名?”

“是的,许多身无分文的人到我的办公室来过,我可以当场开给他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如果我信得过他!”

“难道商业信用不依赖金钱与财产吗?”

“除了金钱财产不是还有人格吗?”

“哪一项最重要?”

“当然是人格!金钱买不到的人格。”

“难道在交易所您也如此吗?”

“是的!我贷款给所有有人格的人!”

第二天,伦敦各个报刊推出大标题:

“摩根信条——人格是信用的基础!”

“信用”,它是摩根的基本人生哲学,在他眼里信用就是货币。摩根的证券交易所在给予顾客的清算交易上,已经习惯用人的信用来取代抵押。

疲惫中魂断他乡

12月15日,圣诞节到了。在麦迪逊街219号举行的盛大的圣诞庆祝会上,摩根喜欢的圣·乔治教堂的合唱团也来表演了。

但此时的摩根已被听证会弄得疲惫不堪,病情恶化。于是摩根的女儿、女婿劝他出去旅行,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好好疗养一下。

一天午后,在摩根出行之前,加利到麦迪逊街219号来看望摩根。

“我非常疲倦,毫无食欲。医生说这是过度劳累引起的,必须抛开一切去度假,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所以我决定去趟开罗。”摩根说话声音很小,还有些喘,没有了往日底气十足和自信满满的语气。

情绪低落的加利向摩根告辞,几次要跨出门去又被他叫住,听摩根嘱咐在他出门时工作上需要注意的各项细节。大概是摩根也预感到时日不多,因而跟这位他生平最信赖的朋友话别吧!

北风飕飕地在摩根的庭院里肆虐,院里的大花盆因结冰而裂成两半。

1913年1月6日上午,一位稀客来拜访摩根,他就是有名的政论家乔治·哈比,威尔逊总统的全力支持者,著名的右派杂志《哈珀斯》的总编。

威尔逊由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而后升任该校学院院长,后被选成新泽西州州长,被高喊“新自由”的民主党在扫除腐败政治、讨伐垄断、提高劳工地位的号召下推出来做总统候选人。

深得劳工与农民支持的老罗斯福一生致力于改革共和党政治。继任者塔夫脱表现出保守政治趋向,而威尔逊则扭转了他的保守政治,这时他刚当上总统。

“我要去晋见总统了,有需要转告的吗?”因为对摩根颇有好感,哈比这样说。

“代我向布莱恩国务卿问好!”摩根却挖苦道。

绰号“平民”的威廉·布莱恩曾连续两次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被共和党的麦金莱和塔夫脱接连击败。他是内布拉斯加州普拉特河岸农场主出身的律师。

作为一名最尖锐的民主党人,一个典型的激进派,他主张财富再分配及粉碎托拉斯。因为在党的大会上运用“平民票”的缘故,他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国务卿。

威尔逊与布莱恩联手,会有什么动作呢?摩根已经了如指掌。即便是塔夫脱这个共和党保守派当政时,也告诫US钢铁不要违反反托拉斯法;而对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的控告得到舆论的强烈支持,更表明反垄断的时代潮流已如洪水决堤,不可遏制了。

正如在前一年选举开始时,一幅反托拉斯标语上所说的,是“被剥夺者对剥夺者的复仇之战”。

哈比好意来访,会谈却言之无物。是啊,一个是靠垄断成就伟业的金融业巨人,一个是反对垄断的拥护者,能有什么好谈的呢!就在他起身欲走的时候,摩根忽然想起一件事:“请转告总统一件事……”

“哦?”

“如果经济持续恶化,总统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他似乎想说25年前的事,那时的铁路恐慌、公司与银行接连倒闭时,是他借黄金给政府,帮助了克利夫兰总统。

“还会有那种恐慌吗?”总编问。

“哦……我只是说……如果有的话。”摩根说。

摩根去世一年多后,年轻的德国新皇以奥匈帝国皇储夫妇的死为借口,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尽管摩根无法料到世界大战的发生,但战争的爆发不会是毫无端由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与其所处的国际环境,都是战争爆发的可能条件。因此,恐慌将经常与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而在美国,由革新主义者与威尔逊、布莱恩这些单纯的学者领导的话,恐慌是一定会产生的,早晚而已。这样想着,摩根才这么说的。

恐慌虽然没有到来,但欧洲爆发了大战,接着摩根对哈比发出了暗示,伦敦、华盛顿经济恶化,英、美等国为消化战时公债苦恼不已,事情一件接一件发生,终于,只有靠摩根公司来解决问题的时机到了。

US钢铁和摩根领导的托拉斯,成为生产的主力,并同时生产战胜德国人的坦克和潜水艇的秘密武器。

1913年1月7日,摩根乘亚得里亚号前往开罗,出发前,他悄悄立下遗嘱:“葬礼在纽约的圣·乔治教堂举行,把我埋在哈特福德。不要演说,也不要人给我吊丧,我只希望静静地听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独唱。”

在摩根最后的这次旅行中,长女露易莎和她的丈夫沙特利始终陪在身边,主治医师也因为病情的关系随同前往。

2月7日,船抵开罗,但摩根在开罗期间,体力迅速衰退。于是船由那不勒斯急至罗马,住进医院后,沙特利马上发电报到纽约:“摩根病危。”

3月27日,摩根起床后没有进食;28日记忆开始模糊,神志不清,医生从苏兰多赶来。偶尔他清醒过来,就命令经巴黎返回伦敦。

30日,摩根乘上了特别列车,这天晚上,他的大女儿露易莎守候在父亲床前。老人醒过来已不知身在何处,断续地褒扬着儿时的友人,并讲着他在哈特福德度过的少年时代。

夜深了,他的脉搏竟跳至每分钟140次,他低吟了一句:

“啊,我要爬上山喽!”就又陷入昏迷状态。

“次日,”沙特利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我把耳朵紧贴他的胸部,还可以听到持续的呼吸声,不一会儿便变得十分困难,然后就突然停止了。”

1913年3月31日,一生充满了传奇,被称为“华尔街的拿破仑”的摩根去世了,享年76岁。

“啊,我要爬上山喽!”这位华尔街大佬与世长辞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或许是他认为自己还未达到事业的顶峰,或许在他的幻觉里来到了奥林匹斯那众神居住的地方。

摩根去世的消息公布后,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埃曼纽尔、教皇庇护十世和数百名国内外的老朋友发来了唁电和唁函。

曾两度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的摩根去世以后,再也没有哪个人能对美国经济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也就是在摩根去世的那一年,美国国会建立了美国联邦储备局,作为指导美国经济的那只著名有形之手。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设立,也许是献给摩根最好的颂词,因为他在被人指责为“控制了美国的信贷与资本”之前就敦促华盛顿方面建立现代化的国家银行系统。

依照摩根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运回纽约,在圣·乔治教堂举行葬礼。同一天,列车将他的遗体带回他的故乡哈特福德,在他出生的那幢房子门前走过,埋葬在家族墓地。除华尔街外,在摩根出生的公寓里,也降半旗表示哀悼。

报刊公开的摩根的遗产数目令人惊奇。遗产金额之小,出乎人们料想之外。不动产总额为6600万美元,银行账款、个人名义的股票等为2000万美元。

遗产是这样分配的:“长子小摩根分得230万美元,3个女儿各继承100万美元,遗孀弗朗西斯100万美元。余下的作为信托基金的年金,由弗朗西斯保管,每年支付给所有的佣人。”

他还留下许多艺术收藏品,价值不菲。摩根在遗嘱中说:“我非常希望以稳妥的方式处理那些艺术品,让它们永远成为美国人民的财产。”

这个“华尔街朱庇特”遗留下的个人财产无法与他创造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巨大财富相比,父子两代苦心积聚的庞大遗产,并没有置于第三代小摩根继承的摩根公司中,而是已经深深融入到华尔街的泥土中,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坚实基石!而摩根家族这棵大树,便在这基石四周,放出夺目的光芒!

在哈特福德埋葬摩根的第三天,正是他的76岁生日。如果他父亲吉诺斯还活着,那一天就刚好100岁!

摩根从一个无名小辈,经过艰辛的努力奋斗,在强手如林的金融界站稳脚跟,并一一击败对手,终于发展成为纽约市华尔街第一号人物,荣登美国经济霸主的宝座。

而摩根公司被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为“银行家的银行家”。在1913年美联储成立之前,摩根公司在美国经济中甚至起到了类似中央银行的作用,对美国的金融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用强有力的金融手段整合了美国的铁路、钢铁、石油等行业,在重塑美国经济的同时也把它变成了华尔街的台柱和“银行界的劳斯莱斯”。

“不怕风险,勇于向强者挑战,实现独占鳌头的目标;同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这个“摩根式”的经营哲学在他死后的岁月里一直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杰克时代的来临

1913年3月的一天,坐在皮尔庞特·摩根图书馆西厅的是它的新主人:他的全名是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是刚刚在意大利撒手归西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唯一的儿子,也是他的继承人。通常人们都称呼他为杰克,如同人们爱称他的父亲为“皮柏”一样。

从外表看,杰克没有父亲那么气宇轩昂,目光也不像父亲那样总是盛气凌人。但是,杰克也有很多与他的父亲相似之处,例如,他们俩都是1.87米的大个子,宽肩阔背。

杰克曾就读于著名的圣保罗和哈佛大学,从1890年毕业后,就按照父亲的安排去了摩根公司在伦敦的摩根银行,在那里开始了他的银行家生涯。伦敦的摩根银行是摩根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杰克的爷爷吉诺斯·摩根创下的家业。

杰克在伦敦一住就是15年。杰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英国化的美国人,特别是他在英国交往的社会圈子是英国皇家和上流社会,他成为那里上层社会的一分子。

1905年父亲召他回美国时,他就是带着这样的一身贵族气来到了纽约。这对他日后在美国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回到美国后,杰克仍旧保留着很多英国式的生活习惯,他和妻子几乎每年都要回英国住上几个月。

杰克回到美国那一年已经38岁了。摩根给杰克一家安排了一套在麦迪逊大街的房子,这是一栋老式的宽敞舒适的住房。这栋门牌号为231号的房子离皮尔庞特·摩根的大本营,位于同一条大街219号的皮尔庞特·摩根图书馆只有数步之遥。

杰克住在此处干什么都很方便。摩根可以随时把他找去商谈家族事务,必要时,杰克早上可以同父亲共进早餐,聆听父亲的教诲。住在麦迪逊大街还有一个好处是,摩根可以经常见到他的儿孙们。

杰克也喜欢收藏,但不像摩根那么着迷,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没有父亲那么多钱来满足全部的收藏兴趣。摩根死后,杰克曾举办过一次父亲收藏展,那种盛况让很多美国人目瞪口呆。人们看到的展品之多、之贵重,简直不能称为一次展览,而完全是像走进了一座博物馆。当时,摩根的4100多件收藏品第一次全部向公众展示。杰克后来把父亲的这些收藏品都捐了出去。

摩根的去世把杰克推上了家族首领的地位。所有的人都会问:“杰克行吗?他能继续保持摩根创下的这份家业吗?”

但46岁的杰克并没有让摩根家族及其合伙人失望。

20世纪20年代是杰克·摩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代。在摩根家族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之为“杰克时代”。

杰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家族的事业发展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使摩根家族在全世界都声名显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论在美国经济的衰退阶段还是繁荣时期,摩根公司都大展身手。

1920年,是杰克和他的公司最忙碌的一年。在这一年,杰克联合美国化学公司的皮埃尔·杜邦一起接管了通用汽车公司。这是杰克·摩根的辉煌史中出色的一章。

1924年,摩根家族对美国政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摩根家族在国内的影响也达到一个顶峰时期。人们在猜测哪个竞选人能当选总统时,都要考虑摩根家族是否支持他。

因为积极参与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败国德国的经济复兴提供贷款,杰克到巴黎受到的注意是自威尔逊总统参加凡尔赛会议以来任何美国人都未曾有过的。

1927年,杰克成为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主席。1928年新年除夕,摩根公司的每个合伙人得到了100多万美元的奖金。

在金融界,摩根家族的成功在美国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它把持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凡是走进过华尔街摩根银行大楼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豪华和气派所震撼。

有人说:“走进那里就像走进了狄更斯的小说。”摩根银行的合伙人们的特制的桌面以及可移动的大写字台是银行的最好象征。公司的一个职员曾说:“要是摩根银行解雇了我,我简直不知到别处去该如何工作。”当然,并不是普通人都能够进入这座豪华的大楼的。

杰克在20世纪20年代的日子就像一个国王。每天,当他到达华尔街23号,从豪华的超长型轿车里出来,在门口遇到的任何客户都会本能地向他欠身致意,并为他拉开摩根银行那两扇通体玻璃的大门。

杰克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我的工作是我所认为的最有意思的工作。它比当国王、大主教或者国务卿都更有趣,因为没有人能把我赶下台,我也不必向任何原则让步。”

杰克的住处极为豪华。他在长岛的别墅占地100公顷,进入这栋别墅得经过无数个用黑色铸铁做成的大门,穿过长长的林荫大道。整个别墅里在开花的季节,盛开着成千朵郁金香和其他名贵的鲜花,五彩缤纷。

光是园丁和花匠,这里就需要几十个。别墅的空地上还放牧着奶牛、马,有暖房、玫瑰园,还有一个码头。在绿草地和高大的树木衬映下,那栋红砖洋楼格外醒目,比摩根住过的任何别墅都宽大。有54个房间,一楼的大厅里悬挂着3位先祖女士的肖像。

1925年8月14日那天,杰茜的因病去世对杰克的打击很大。

有时候,他会让跟了他25年的司机拉他去摩根纪念公园,坐在司机旁边,呆呆地盯着水塘。尽管他那么有钱,但此刻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1929年10月,杰克·摩根与华尔街大银行家联手暂时逃过了“黑色星期四”的纽约股市风暴。

然而好景不长。摩根家族与美国经济的联系和依赖使它不可能在长期的大萧条中“一枝独秀”。短期中,摩根公司可以在其他公司不景气时维持一段时间的繁荣。从长期讲摩根公司的发展完全依靠美国经济的全面恢复。因此,从1929年以后,摩根家族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退。1929年11月时,摩根公司的净资产值为1.18亿美元,至1932年这个数字就降为5300万美元。

在摩根时代,摩根家族的势力就处在不断扩张的时期。摩根把美国银行家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由于他率领的摩根家族对美国重要企业的融资和控制,美国银行家现在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工商界的外人,而成了老板。银行家不再是单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而成了控制和指挥工商业的大本营。

在摩根时代,摩根家族就已经在美国的重要行业和大企业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杰克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控制。在杰克时代,摩根银行在其2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变成一只硕大无比的蜘蛛,编织了一张覆盖美国重要行业和企业的大网。它自己盘踞于这张网的中心,像耍木偶一样操纵着美国的金融和其他产业。

1933年民主党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开始了美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大变革。在反垄断政策上,他和国会都态度坚决。国会参议院的调查委员会认定摩根家族属于反托拉斯法的打击对象。

这一年参议员皮考拉发起的对摩根家族垄断经营的调查对杰克的冲击极大,同时也决定着摩根家族的命运。杰克反对一切对家族经营的调查,所以对皮考拉极端仇视。那一年他已经66岁了,可并没有学会忍耐,他骂皮考拉是“可恶的意大利小人”。

在这次听证会上,对于皮考拉等议员提出的摩根家族垄断许多美国大企业的事实,杰克说摩根财团成员是“应那些公司的诚请”才在那些公司兼任董事。但是,在一个小小的收入所得税问题上,杰克却“小河沟里翻了船”,被舆论界大肆渲染。

参议院调查委员会的听证结果认为,今后的美国经济中不能再允许出现像摩根家族这样势力巨大的公司,不能再允许像吉诺斯、摩根和杰克那样的垄断私人银行家。

于是,针对上述情况制定和颁布的法令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出台。摩根家族经过几代人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金融帝国到了崩溃的边缘。

对企业失去控制

20世纪30年代通过的新法律摧毁了摩根家族的金融王国。《格拉斯—斯特戈尔法案》的颁布,彻底改变了摩根家族的命运。杰克和摩根的其他合伙人曾力图阻止该法案的通过,但最终回天无力。

《格拉斯—斯特戈尔法案》规定,所有国家银行和联邦储备银行不允许同股票经纪机构有任何联系。商业银行不允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这意味着,现有的摩根公司是非法的,它必须或是变成一家单纯的商业银行,只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或是变成一家专门发行股票债券的投资公司,不能身兼两职。《格拉斯—斯特戈尔法案》还规定,投资银行家不能在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中任职。

按照新的银行法,摩根家族的庞大银行系统以及它在金融世界发挥巨大影响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摩根公司面临着解体。

杰克在面临这种抉择时却不得不考虑诸多因素。他倾向于保留摩根公司,把它变成一个单纯的商业银行,这样能保证尽量少的人失业,因为投资银行不需要像一般商业银行那么多的职员。

摩根公司合伙人也不愿把声誉极好的摩根银行变成一家规模很小的证券交易公司。他们还期待着也许有一天,摩根银行可以重新从事证券和投资银行的业务。因此,他们要保留摩根公司和它的老客户。

不过,眼前的现实是一种痛苦的选择。杰克的大多数合伙人留在摩根公司。于是,从1935年开始,摩根公司就成为一个单纯的商业银行。对于大危机以后出生的人来讲,似乎它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商业银行。关于它曾经拥有的辉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当然,摩根公司还可以保持其在英、法的分公司,它仍然是其客户的银行和保护人,但它再也不能发行证券。这使摩根公司在海外的声誉和对投资的控制大受影响。

分离的时刻到来了。1935年9月5日下午16时,恰好在杰克68岁生日的前一天,摩根公司举行了仪式,正式宣布公司的决定。仪式在华尔街23号摩根银行总部银行合伙人的办公室举行。向20多名新闻记者宣布,摩根公司证券部的几个人将离开公司,单独成立摩根斯坦利公司。

杰克和儿子亨利没有在这个重要的场合露面。表面上的原因是不愿放弃到英国狩猎的活动。实际上是为了躲避这个令人痛苦的时刻。有个记者参加了华尔街的仪式之后报道说:“摩根公司分离这件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家子人在分家一样让人难过。”

1935年9月16日,摩根斯坦利公司在华尔街2号正式开张,这里离摩根公司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

1940年,罗斯福政府奉行的新经济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20世纪30年代的银行法削弱了摩根公司的规模,却扩大了第一花旗银行、大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规模。作为一家合伙制公司,摩根公司发现自己的竞争力不如那些股份制公司。

于是,从1940年开始,摩根公司第一次向公众出售股票,并中断了它同费城的德雷克歇公司的长期关系,变成一家信托公司兼银行。这一改革出现了一种新的经营形式,部分地弥补了4年前证券业务方面的损失。

杰克把自己在股票交易所的位子卖掉了,因为银行家不能兼做股票经纪人。公司的合伙人全部变成新公司的董事,1942年摩根公司加入了联邦储备系统。

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内,摩根财团的金融地位剧降。这当然有各方面的原因。首先,原因是摩根财团的主要金融支柱之一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经营不善,股票暴跌;1954年,摩根财团的主要客户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又被克利夫兰财团夺走,因此,摩根财团的业务更加难以维持下去。

由于上述原因,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摩根财团在金融方面与其他财团的实力差距大为缩短,情况变化对摩根财团十分不利。

摩根斯坦利公司向来独霸投资银行业务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第一波士顿公司的业务活动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它,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至此,摩根财团昔日的金融霸主地位已让位给洛克菲勒财团,退居第二位。

摩根财团在国内金融实力的削弱,也影响到它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以前,摩根财团的银行和主要人物一直在世界性金融机构和国际清算银行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中的首要职位已几次不属于摩根财团的人了。

摩根财团的衰落还表现在它在公用事业和铁路运输等企业的削弱。比如,从20世纪初以来,摩根财团一直控制的美国最大的一家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战后此公司被洛克菲勒财团侵入,与摩根财团分享共同的控制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杰克的儿子和孙子都回到摩根公司,然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摩根家族对美国金融和经济的所谓控制已不复存在。

到了1958年,摩根公司变成股份制公司以后,摩根家族在摩根公司的色彩就几乎完全消失了。特别是摩根公司后来又同纽约保证信托公司合并,变成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后,摩根家族的主导作用基本上不存在了。在新公司的高级人员名单中已经没有姓摩根的人。

在摩根斯坦利公司中杰克的儿子亨利·摩根当然代表着摩根家族。他在摩根斯坦利公司待着也许是出于一种家族的责任感,而他实际上花更多的时间在游艇上,而不是在证券生意上。

1970年亨利·摩根被降级为有限合伙人,实质上没有投票权,但他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代表着摩根家族的经营传统。20世纪70年代以后摩根斯坦利公司由合伙制转成为股份制公司。1982年亨利去世。

20世纪80年代末期,摩根公司已成为一家有15000名员工的大银行,但它还试图保持旧的合伙制式的文化和精神。新招来的人都要进行6个月的培训,让他们学习银行的历史和经营精神。它极少从外部招人,仍局限在员工家庭和各种圈子的关系。

在摩根家族这棵大树上分离出来的分支中,摩根保证公司被认为是最好地继承了摩根家族的精神。事业上最发达的是摩根斯坦利公司。1987年时,摩根斯坦利公司拥有6400多名员工,占据了纽约第六大街艾克森大厦的17层,比艾克森公司自己占用的面积还大。公司的餐厅也装修得十分豪华讲究,宽大的桌子和皮手椅,用餐时穿着制服的侍从送来低度甜酒,但没有烈性酒。这是摩根公司的传统。

摩根斯坦利公司现在的主要生意侧重在商业金融,不再从事证券业务。

1989年,摩根公司的发展规模已经使得华尔街23号显得太小了。新的总裁普莱斯顿希望实现银行电脑化,成为一家高科技银行。于是,摩根公司买下了华尔街60号的一栋47层由玻璃和石头建造的高楼。

这年夏天,摩根公司迁入新址,但华尔街23号的办公楼仍然被保留,有人曾提议卖掉,但总裁普莱斯顿说:“这是一座纪念碑,除了对我们,对别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1995年,摩根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是道格拉斯·沃纳三世。

摩根家族并不缺少男性后代来继承家族的事业。亨利·摩根同凯瑟琳·亚当斯结婚生了5个儿子。

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5个人中只有查尔斯成为亨利的接班人,他是摩根斯坦利公司的合伙人,还有约翰也在银行界从业,最后成为另一家银行的合伙人。

其余的儿子或是海军上校,或是音乐家等,但都不在商界供事。他们的后代中也有在银行界和商界工作的,也有不少成了外交家、学者、船长和职业军人等。

今天的带有“摩根”的公司已经只是保留着过去声名显赫的“摩根”的名字和精神,但没有摩根家族重要成员参与了。无论是现在的摩根公司,还是在摩根斯坦利公司,上层管理人员中已经找不到摩根家族的后裔。

留在银行业和经商的后代再也没有他们的先辈所曾经创造过的辉煌。摩根家族本身已经不再是一个金融王朝,家族的光荣与梦想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