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模拟
机器人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但直到本世纪 50 年代后期,机器人才走出了科学幻想,进入了科学技术领域。那时,在市场上出现了两种机器人,一种取名为“万能自动机械”,一种取名为“通用搬运机械”,并构成了今天机器人发展的基型。
一般说来,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对机器人进行定义。从工程的角度出发, 认为它属于一种自动机械,具有对环境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操作程序简便, 而且可以实现独立、随意的运动。若从仿生学的角度看,则认为它是具有近似人类相当部分功能的机械,它能执行与人类似的动作,且具有类似人的某种智能,如记忆、再现、逻辑运算、学习、判断、感知等。
机器人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为了使机器人能够从事复杂的工作,执行与人相似的一些动作,必须要使它的机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还要有能对其运动器官进行巧妙控制的软件,两者互相配合,协调运
从 50 年代以来,机器人技术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按照其功能和类型的发展,大体上可把它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代机器人,是使用存贮和程序控制的自动机器,在 60 年代初问世, 即目前能够在工业部门实用的重复型机器人,常称为工业机器人。它的动作包括示教、存贮、再现和操作四个步骤。它可以通过示教输入操作程序,在存贮装置内存贮一系列的操作内容,并利用存贮内容的再现,自动地重复进行工作的一种通用自动搬运机械。
它存在的问题包括:
-
传感器与反馈问题。它一般没有触觉及反馈系统,不能用触觉去发现物体放置的位置与姿态,所以不能做出灵巧的动作。
-
视觉问题。由于它没有眼睛,不能辨别物体的种类,不能看出零件安装位置,也不能进行视觉检查。
-
适应能力问题。由于它只按事先存贮的程序动作,不能随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而自动更改作业内容,几乎不能把复杂的装配作业编成程序。
-
运动自由度问题。一般来说,这类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小,手的柔软性差,没有移动的脚。
这种机器人的最大优点在于能把人类从危险、恶劣、单调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做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与省力化,目前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二代机器人与第一代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智能性。它具有感觉识别又具有某些思维功能,并由这些功能控制动作,是具有与人类相类似智能的自动机械。其发展主要开始于 70 年代,主要用在各种对人有害的环境中作业,它能在操作人员操纵下进行工作,或按照人的指令在未知环境中从事高水平的作业。一般把前者称为近距离操纵型机器人,后者称为远距离操纵型机器人。
假如说在 60 年代主要用示教重复型机人来“放”与“拿”工件,那么到
了 70 年代,开始用智能机器人进行“寻找”与“发现”对象物,今后的十年将是机器人大发展的十年,智能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世界上已有几万台机器人,其品种和功能多种多样,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归纳为:
-
危险环境条件替代作业。原子能生产、宇宙开发、空间飞行、海洋开发、军事工程、救火等领域。
-
社会福利。假肢、高级作业程序及语言控制的假肢、医疗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等。
-
生产自动化领域。工业机器人,装配、检验、系统管理机器人等。总之,机器人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可以从仿生学的角度对人和动物肢
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研究,使机器人具有类似生物运动的机构,也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对生物体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等神经系统进行研究,并作出其物理模型,以便研制机器人的理想信息处理系统;还可以采用电子计算机, 进行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肢体运动控制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