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操作技能

  • 1959年5月18日,低空导弹终于盼到了接装训练的一天。这意味着,战士们的手里终于有了“枪”,再也不是“理论兵”了。当营长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体官兵时,全营的战士高兴地把军帽扔上了空中。
  • 卡车载着欢歌笑语向前飞驰,官兵高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 1961年夏天,全营携带着这套老旧兵器,到内蒙古的巴丹吉林大沙漠西端、嘉峪关以北的靶场去打靶。这次打靶一击命中,把靶机打了个粉碎,一时军心大振,

苦练战斗操作技能

1959年5月18日,低空导弹终于盼到了接装训练的一天。这意味着,战士们的手里终于有了“枪”,再也不是“理论兵”了。当营长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体官兵时,全营的战士高兴地把军帽扔上了空中。

这一天,官兵们一大早就起了床,纷纷忙着打背包、整行装,整理军容风纪,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早饭后,全营官兵以连为单位来到操场上,乘上解放牌卡车开赴北京西南郊。

一路上,憋在军营里闷头学了3个月基础理论的干部战士,乘坐在奔驰的卡车上尽情欣赏首都郊区的秀丽美景。

5月的北京,风和日丽,温度适宜;极目远眺,春色迷人,江山如画。汽车驶出京西的群山,田野里展开一片繁忙的春耕春播景象。

卡车载着欢歌笑语向前飞驰,官兵高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汽车开到一个小山坡上,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出现在官兵们眼前,院子不大,只有东西两座工字形的大楼。

战士们首先接受保密教育,他们被告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保密要求极严,整个院子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都设有警卫,各区之间不准互相串通。各区有各区的通行证,甲区的通行证不能到乙区,乙区的通行证也不能到甲区。参加新装备训练的人员,一般不准出营门,特殊情况需要出去,要先请示批准,并将通行证押在门卫处,换成一个带号码的铜牌,回来时再将铜牌换成通行证。从外面进来的人,必须先打电话联系好,由有关单位派人到门口接,否则,不管多高级别的领导也别想进入。

接装训练的保密要求是,一个专业一个教室,每个教室都有警卫战士站岗,每个学员只发给所学专业教室的出入证牌,各专业教室之间也不准互相进入。进教室一律凭牌出入,警卫战士只认牌,不认人,没有出入牌,什么人也别想进教室。

一个俭朴的开学典礼后,新装备训练就开始了。二营的官兵们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训练基地里既无教材,也无仪器,只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员在下边听。老师在黑板上写,学员在下边记。而且,老师也是刚跟着一营从苏联人那里学来现买现卖的,有些自己还没吃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笔记本,课后还一律送交保密室,这给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一套兵器要供3个营训练。射击指挥、战斗操作训练时间太少,远远满足不了训练的需要。

与二营一同进入训练基地的还有三营和四营以及P-Ⅱ型的地对地导弹营。这么多的部队同时进驻,房子根本不够住。于是,二营全营上下一律在大楼底下和道路两旁的空地上搭起帐篷,睡那种用木框和帆布做成的行军床。一个小帐篷睡七八个人。接装训练正值北京地区最热的3个月,帐篷内温度高得像个蒸笼,晚上好不容易等到凉快些了,一团一团的蚊虫又来骚扰,睡觉不放下蚊帐根本睡不着觉。

伙房设在一个三面无墙的棚子里。建厨房时,战士们清除了牛粪,洒了点儿石灰水,就算消了毒,搭起了锅灶。这个四面透风的厨房常常被一阵风就掀了盖子,一场小雨就会泡得一塌糊涂。

这里还是苍蝇的天堂,一到炒菜的时候,苍蝇就飞到炒菜锅的上空盘旋飞舞。炊事员只好一边炒菜,一边“防空”。炊事员的“防空”比防空战士的防空还难,是挥之不去,打之不尽,真是无可奈何。所以,苍蝇就时常成为大家餐桌上的“作料”。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官兵们依然情绪高昂,在第三训练基地党委“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的号召下,全体人员舍弃了个人一切大大小小的问题,全身心地投入训练。

在课堂上,个个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力求弄通弄懂,没听明白的,赶紧抓时机举手问个明白。下课,大家就按专业集中在一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讨论。课堂上领会好的同志先发言,大家再一点儿、一点儿地补充,直到把问题搞明白为止。当天的课程一定要当天完成,决不拖到第二天。

笔记本被收上去了,课下怎么复习巩固呢?大家想出一个既保密又保险的办法。课间休息时,战士们纷纷跑到树荫下用大地做纸,用树枝、木棒做笔,在地面上画图、书写每一个兵器元器件的型号和参数,待大家都弄明白后,用脚一抹再恢复地面的原貌。

第一堂操作课时,营长带着4个技术军官进入指挥车车厢,发现机柜组合面板上都是些密密麻麻的各种开关、旋钮、按钮、仪表和各种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如果把车内的照明灯关了,车厢里就像布满繁星的夜空,把人看得眼花缭乱、头脑发晕,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而操作时间又很少,因为战斗操作要整个制导雷达站开机,3个营共用一套兵器,分给一个营的开机训练时间就太少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在引导技师徐培信的组织下,距离操纵手、方位角操纵手、高低角操纵手3个人在车外反反复复的、不厌其烦的以模拟训练的方式多练苦练,利用不多的开机时间精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养维护旧兵器

1960年1月3日,二营将自己的兵器交给了一营,接受了五营的兵器,然后摩托行军进驻了大兴县东枣林阵地。

部队进入新的阵地,在做战斗准备的通电检查、调整测试中,兵器就出现了故障,迟迟做不好战斗准备。

二营交出去的兵器,是从苏联买来的新兵器,战斗性能好,对导弹制导的精确度高。

当过兵的人都很清楚,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爱枪、爱兵器、爱装备胜过爱护自己的生命。每一个战士都希望自己有一支好枪,没有人愿意要一支破旧的老枪。对这么一套性能优良、又刚为战士们立了功、争了光的手中武器,战士们自然感情很深,倍加爱护珍惜。

而五营的兵器,是国家为了节省开支,为了少花几个人民的血汗钱,从苏联买来的老旧兵器,也是当时购进的五套兵器中的唯一一套旧兵器。苏联在出口中国前,重新喷了漆,刷了新,外表看起来像是新的,而实际上在苏联已用于教学多年,许多元器件已经老化,性能差,故障也多。

当初,买进来这套老旧兵器装备的目的,本是用于组织部队接装训练和将要组建的院校教学用的,并没有打算装备战斗部队作战使用。但因中国的地空导弹装备少,美制蒋帮的高空侦察飞机对大陆的侦察活动又频繁,能打高空侦察机的部队又很少,防空作战任务重,为权宜之计,只好将这套老旧兵器也装备战斗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正因为如此,就连部队打靶时,也没有拉到靶场去打靶检验。

官兵们毫无思想准备,一道命令下来了,要叫他们把手中的好兵器交出去,去接受一套老掉了牙的旧兵器。这真有点儿接受不了,全营炸了锅。尤其是直接负责保障兵器的技师们,反应非常强烈。

有一位技师心里不服,去找营的领导问:“为什么要把我们营的兵器交给一营?是什么理由?这不是缴了我们的械吗?”

这位营的领导面带苦涩地说:“你在胡说什么?你能问我,我去问谁?下级服从上级,这个道理你该懂吧!”

这位技师说:“下级服从上级,这个道理我懂。可上级办事也得公平,办事不公,一碗水端不平,就是行动上服从,心里也不会服从。我知道,你们营领导也是一肚子气。算了,不跟你说了,说了也没用!”一跺脚,扭头就回连队去了。

有的则直截了当地向营的领导提出:一营的兵器交给国防科工委,直接从五营手里接过兵器不是很省事吗?为什么上级非要绕一个弯子,把我们的兵器交给一营,再让我们去接受五营的兵器呢?

其实,干部战士们都清楚,这已是一个改变不了的现实,只不过是为了向领导发发牢骚,出出心里的怨气而已。他们也很清楚,质问营领导也是白质问。

战士们的思想不通,营领导也未必比他们的思想通。战士们有意见,营领导也未必没有意见。而实际上,他们的意见比战士还大,只不过他们是代表一级组织,下级要服从上级。他们的身后有干部战士们在看着,有个以身作则的问题。就是思想上不通,也得在行动上装得像通的样子,不能像战士那样表现就是了,因此,他们必须要克制自己,必须服从领导,服从安排。他们深知,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

领导自己思想不通,当然也就没有更好的理由去说服战士,说服下级。只好来一个: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意见归意见,怨气归怨气,有意见、有怨气也不能往“战友”的身上使。心爱的“战友”就要交出去了,恋恋不舍的战士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向他们这个没有语言,但却有着浓厚感情的“战友”告别。有的把参数值测了又测,调了又调,直到处于最佳状态为止,向其新主人报到。有的将其里里外外擦拭、维护了一遍又一遍,让其以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的崭新面孔,给新主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有的给装备全身上下做了一个详细的“体检”,排除了一切不适之症,让其以健康的体魄展现在新主人面前。显示车的引导技师和操纵手们,在最后一次交接前的功能检查关机时,战士们以泪洗面地盯着显示器久久不愿下车。发射连有的发射班的班长,将全班带到为他们立了功的发射架旁,唱着:“战友啊!战友……”的歌曲,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军礼,含着眼泪离去。

现在,新老兵器一对比,旧不如新的问题反映得非常突出,成了技师们饭后茶余的热门话题。什么不少元器件已经老化啦,机械磨损厉害啦,参数值误差大,又不好调整啦,器材车里零备件很少啦等等问题都出来了。更有人认为,这本来就是一套打不了仗的兵器,愣叫我们二营拿着去打仗,这不是开我们的玩笑吗?

二营党委当务之急,是解决如何正确对待这套旧兵器的问题。二营官兵最后的共识是:全营积极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维护调整好这套兵器。使其尽快地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确保能够随时投人战斗。

他们积极响应营党委的号召,投入到对兵器的摸底调查工作中。他们对元器件逐个检查。测试。找出那些老化的元器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防止这些元器件加速老化。对那些参数误差大的系统、组合、电路,想方设法调到最佳值。对线路中焊接点粗糙,可能造成接触不良后果的,重新进行焊接。

制导雷达连在对制导雷达的检查测试中,经过反复对比,综合权衡,摸清了作战波道在制导精度上的差异。第三波道最好,第二、第一波道次之。针对这套兵器的现状,建议在作战中按三、二、一波道的顺序发射导弹,力争做到首发命中目标。

10年防空作战经验,敌机每被我击落一次,就会收敛一下,侦察停止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长有短,短则半年、几个月,长则一年、两年。这实际上是在为下一次的入侵侦察做准备。这种准备不是更换新的机种、机型,就是在飞机上实施什么新的作战手段,以增加我军作战的难度。

二营换防到东枣林之后,对于这个规律认识十分清楚,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他们知道,现在部队对兵器的原理吃得还不深透,对兵器线路的走向、元器件的结构,还属于一般的了解。甚至有的是囫囵吞枣,并未完全消化。尤其是专业技师排除故障的能力还比较低,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有潜在的贻误战机或战斗失利的危险。

因此,必须抓住敌人暂停侦察的活动,抓住战备任务相对减轻的这段宝贵时间,在进行接装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训练,提高战斗的本领。

由于部队刚刚接受了一套老旧的兵器,技师们对这套兵器的情况一点儿也不清楚,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套兵器在苏联是用来教学训练用的,使用得也很不精细,不少焊接点焊接得相当粗糙,还有不少的焊接点焊接得不符合要求,很容易脱开焊点出现故障。因此,参数误差大且不稳定,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开机训练,对成千上万的元器件的质量、参数值逐个进行通电检查和摸底调整,才能掌握其真正的规律,才能使之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营党委立刻决定在全营组织一次轰轰烈烈的军事训练。

制作代用品模拟练习

就在二营组织维护旧兵器装备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撕毁了345个专家合同及合同补充书,中断了对中国的全部援助。

1960年9月1日前,撤走了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

就这样,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就全部撕毁了。苏联在华的16名地空导弹专家全部撤走,同时,也终止了苏联原拟卖给中国的另外5套地空导弹兵器的计划。

新组建的,正在训练的5个地空导弹营只好撤编解散。已经装备的4个地空导弹营,零备件的来源也卡断了。这对于刚换防到东枣林接收了一套老旧兵器的二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套需要更多的备用零部件保障的老旧兵器,直接面临着零备件补充不上而失去战斗力的威胁。

这种威胁对二营的战斗力来说是致命的:不但大量的开机训练不能搞了,而且矛盾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如何千方百计地压缩开机的时间,以求最大限度地延缓兵器元器件的衰老,避免受零备件短缺的影响。原先想通过加强开机训练,来提高射击指挥和战斗操作水平,提高排除兵器故障能力的训练计划顿成奢望,执行不下去了。

全营上下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大家没有气馁。

当干部战士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事件的背景,反而被沉重的现实深深地鞭策了。

大家提出:到哪山,砍哪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解放前,穷人家吃饭没有粮,只好靠“瓜菜代”。现在,人家在兵器上卡我们的脖子,不给我们零备件,我们在训练上也来一个“瓜菜代”。能制作代用品训练的,我们就制作代用品训练。不能制作代用品训练,也不能多动用兵器训练的,就“口头练”、“模拟练”。不能开机练的,我们就默画兵器线路图,在“纸上练”。能结合战备检查和兵器周、月定期维护,必须开机练的,就结合战备检查练。

干部战士突然迸发出极大的创造力。各个专业组织起来,到市场上去买那些能买得到的,类似于兵器机柜、组合上的开关、旋钮、按钮、显示灯、仪表等元器件。用木板、铁板按1∶1的尺寸,仿照兵器机柜、组合的布局,制作出一个个可供训练的机柜、组合。这种“土装备”在训练时,可以扳动开关,也可以按下按钮,也可看仪表指数,对训练操纵手,尤其是对训练新兵作用不小。

技术保障连训练用的导弹,因其工艺技术要求高,战斗部队自己无法制作训练代用品,必须用实弹训练。为了节省导弹,上级规定,一、二、三营的技术保障连合用1发训练弹,轮流使用。1个连有10个专业,3个连共30个专业,就是导弹1天也不闲着,3天才轮上1天用实弹训练。1天按8个小时计算,除去各专业之间的调动时间,1发导弹分配到1个专业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连一个完整的课目都做不完。

为解决这个矛盾,启封对接技师李超群,还自编出“口头练”“模拟练”的教材,组织“口头练”“模拟练”。

所谓的“口头练”就是技师下达每个课目的操作口令,各操纵手按照操作顺序叙述自己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模拟练”就是在“口头练”的基础上,再到操作场地上去走位置,比画动作。就像是京剧舞台上的趟马一样,手里拿着根马鞭一摇晃,就算是骑上“马”跑了;或者用两手一比画,“门”就算“开”或者是“关”了。

这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口头练”、“模拟练”练得滚瓜烂熟了,一轮到他们使用训练弹训练时,他们就充分利用实弹精练,训练那些“口头练”“模拟练”不能练的动作,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这种奇异的训练法从导弹测试排的新战士陈厚元的一则训练手记可见一斑。

今天,当我能够熟练地掌握操作,担负起战备任务,成为“一号班”,即直接参加战斗的班成员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一年前的情景:那时,我们连还没有训练弹。我入伍后第一次训练,接触的兵器就是地球。即每次进行测试导弹训练时,我们的4、5、6号操纵手,就在测试车右侧的平地上,画上一个与导弹等长的长方形,视为被测试的导弹。并在恰当的部位标上某某号窗口等,然后按照测试车上技师的口令,一边说如何操作,一边手舞足蹈地比画着操作起来……在一旁检查我们“口头练”、“模拟练”的连首长还夸我们的“手舞足蹈”不错哩!

由于我们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坚持认真的“口头练”与“模拟练”,所以当我们一旦接触真兵器的时候,便很快掌握了实际操作本领。正如毛主席所说:“在我们的条件下,形式是落后的、倒退的,实质是进步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模拟练的启示当属此例。

在不能开机训练的情况下,各专业技师、号手就在“纸上练兵”。

所谓“纸上练兵”就是采用小学生背书、中学生学地理,默画中国地图的方法,用纸默画出各个机柜、组合的线路原理图。通过在纸上默画,达到记熟、记牢每个组合的线路原理、元器件的位置、结构、型号、参数数值。

一个专业技师负责的兵器最少的也有五六个组合。每一个组合的线路原理图,都是一大张纸,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容、电阻、电子管等元器件,每一个元器件上都标记着型号、数值,可想而知,把这些线路图都要复制在脑子里,需要付出多大的劳动。

坐标专业,是制导雷达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专业,这个专业的机柜、组合多达近20个,元器件的数量也多。

坐标技师刘新梧的“纸上练兵”很有成果,他把所有的机柜、组合近2000个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和近4000个参数数值背诵得滚瓜烂熟,还能把所有机柜和组合的线路图元器件一个不落地默画出来,目标和导弹的信号从输进第一个元器件后又怎么输出的,都能熟练地标示。

在一次考核检验战斗力的实兵演习中,在制导雷达快要开天线搜捕目标时,上级考核组给他出了一个故障,以检验他临战排除兵器故障的能力。他立即判断出故障出现的部位,把有关组合拉出来,把一个“失效”的电子管拔出,换上一个平时作为应急器材准备好的电子管,故障立即排除。

检验组很满意,演习结束讲评时说:“我们认为在快要捕捉目标的时候出故障,很可能会因为排除不及时贻误战机。没想到刘新梧技师判断故障部位那么迅速、准确,备份器材准备得好,更换得很迅速,没有影响作战。”

对此,刘新梧说:“这也是被苏联人卡断了零备件来路给逼出来的,这要归功于默记默画兵器线路图和纸上练兵。”

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他的功夫都派上了用场。几次战斗下来,3次提前晋衔晋级,3次记一等功。这种默记、默画兵器线路原理图的训练方法,至今还成为地空导弹部队技师的一个重要的、过硬的训练课目。

在“口头练”、“模拟练”、“纸上练”、自制代用品训练为主要形式的“瓜菜代”训练中,能结合战备检查开机进行训练,就成了训练的高级形式。所以,一到了兵器战备检查时,大家都抓紧在检查中可挤出来的分分秒秒,在兵器车上“精练”。着重训练那些不上车、不开机就练不了的战斗操作技术,尤其是对元器件在通电条件下的参数变化进行查看、测试、调整,摸清兵器中每一个元器件的质量状况。

技师袁存勤发现指令部分的一个重要的电容器,因老化参数不稳,随着开机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开机时间越长,参数变化越大。开机时间超过了40分钟,参数值就要慢慢地向差的方面变化,导致制导导弹的精确度下降。按战备要求,这个电容器应该立即更换,可是由于零备件来源被卡断了,各级器材仓库里都没有这样的备份零件,只好倍加保护。

这个发现非常重要,为营指挥员在战斗中掌握开机时间,力争在兵器最佳开机时间内作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他由少尉军衔提前晋升为中尉军衔,并荣立二等功一次。

训练没有因为苏联人的背信弃义而中断,战士们的练兵热情反而更加高涨,人人心里都像是憋着一股劲儿要跟谁较量,战斗操作、射击指挥和兵器保障水平也因为这股劲头而在不断地提高。

用旧兵器打出新水平

二营接受的这套老旧兵器装备,没有经过打靶的检验,敌机来了,能不能把敌机打下来?大家心里不踏实。

按照刘亚楼司令员的指示“新兵器装备部队,必须经过打靶检验才能用于战斗”,二营积极向上级建议,到靶场去打靶,检验兵器装备的战斗性能。

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1961年夏天,全营携带着这套老旧兵器,到内蒙古的巴丹吉林大沙漠西端、嘉峪关以北的靶场去打靶。

这次打靶,打的是一架拉-11靶机。一发导弹就击中了目标,把靶机打了个粉碎,一时军心大振,官兵们训练的心血结出了硕果,这套老旧兵器经过精心测试调整后,战斗性能仍然良好,可以投入战斗。

全营精神振奋,营领导也很高兴,决定在等候列车车皮调运的时间内,组织部队到靶场的周围看一看,让战士们欣赏一下大戈壁的独特风光。

二营这次打靶,打出了使用这套老旧兵器装备作战的信心,也打出了全营官兵对这套兵器的感情。从此以后,他们把这套兵器装备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千百倍。用放在手里怕丢,含在嘴里怕化的心清,细心保养,精心呵护。

他们节省每一分钟的开机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元器件的衰老和消耗。发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精神,坏了修,修了用,再坏了再修,修了再用,千方百计地延长这套兵器装备的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地挖掘兵器装备的潜能,一直坚持到我国自行研制的地空导弹红旗二号兵器生产出来,才换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