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泄 殖 腔
泄殖腔也叫“共泄腔”,是动物的消化管、输尿管和生殖管最末端汇合处的空腔,有排粪、尿和生殖等功能。蛔虫、轮虫、蛙、软骨鱼及硬骨鱼、鸟类和爬行类都具有这种器官。
楔 叶 类
楔叶类是很古老的原始维管植物,构成一个纲或门,又称节蕨植物、有节植物。最早出现于早泥盆世,到石炭二叠纪最为繁盛。乔木类型的芦木与石松类的鳞木和封印木共同繁殖在北半球热带的沼泽地区形成森林。到中生代本类植物逐渐衰退,木本类型几乎绝迹。侏罗纪(距今1.36亿~1.9亿年)以后只有木贼一属,与现代的相同。曾被作为蕨类植物门的一个纲,但近来有人主张将其独立为一个门。
继裸蕨类等无叶植物、石松等小叶植物之后繁盛起来,开始真正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枝和叶都出生于节上,节间表面可具纵脊、纵沟,茎大多具宽大髓腔,初生木质部为三出辐射状,三个辐射枝的外端为原生木质部。叶小,呈楔形,轮状排列,每一轮叶子的数目常为6枚、9枚或18枚等三的倍数。叶脉多次两次分叉,呈扇状脉。孢子繁殖。最早见于泥盆纪,盛于石炭纪—二叠纪。
楔叶类具有根、茎和叶。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枝、叶都轮生。孢子囊着生于相当于孢子叶的孢囊梗上。孢囊梗聚集于茎尖,组成一个孢子叶球。孢子同形或很不显著的异形。
细 胞 学
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细胞是组成有机体的形态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自身又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关于结构的研究不仅要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而且要进一步搞清每个部分的组成。相应地,关于功能不仅要知道细胞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而且要了解各个部分在功能上的相互关系。
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为基础表达的。因此,不论对有机体的遗传、发育以及生理机能的了解,还是对于作为医疗基础的病理学、药理学等以及农业的育种等,细胞学都至关重要。
细胞免疫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敏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致敏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统称为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的作用:
(1)致敏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当致敏T细胞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再次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刺激作用,使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靶细胞内渗透压改变,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致敏T细胞在杀伤靶细胞过程中,本身未受伤害,可重新攻击其他靶细胞。参与这种作用的致敏T细胞,称为杀伤T细胞。
(2)通过淋巴因子相互配合、协同杀伤靶细胞。如皮肤反应因子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吞噬细胞易于从血管内游出;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可招引相应的免疫细胞向抗原所在部位集中,以利于对抗原进行吞噬、杀伤、清除等。由于各种淋巴因子的协同作用,扩大了免疫效果,达到清除抗原异物的目的。
在抗感染免疫中,细胞免疫主要参与对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及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形成,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及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也可以说,在抗感染免疫中,细胞免疫既是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力量,参与免疫防护;又是导致免疫病理的重要因素。
细菌浸取
通过细菌对矿石的作用,把矿物中不溶性的金属化合物变成可溶性的化合物,再用一般湿法冶金方法从溶液中进行回收的过程,称为细菌浸取,又称为微生物冶金或细菌采矿,也曾称为细菌冶金。能使用的微生物有许多种,在生产上已应用的有氧化亚铁硫杆菌。此菌在硫化矿床酸性矿水内,只需简单的无机营养物便能生活,能在酸性条件下把硫酸亚铁或黄铁矿氧化为硫酸高铁。酸性硫酸高铁是一种强氧化浸取剂,能与矿石中的许多矿物进行化学反应,使金属成为硫酸盐。
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水质参数之一,指单位体积水中的细菌总量。其检验方法是:在玻璃平皿内,接种一毫升水样或稀释水样于加热液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冷却凝固后在37°C培养24小时,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或乘以水样的稀释倍数即为细菌总数。有的国家把培养温度定为35°C或其他温度,也有把培养时间定为48小时的。
水中通常存在的细菌大致可分为三类:
(1)天然水中存在的细菌。普通的是荧光假单孢杆菌、绿脓杆菌,一般认为这类细菌对健康人体是非致病的。
(2)土壤细菌。当洪水时期或大雨后地表水中较多。它们在水中生存的时间不长,在水处理过程中容易被去除。腐蚀水管的铁细菌和硫细菌也属此类。
(3)肠道细菌。它们生存在温血动物的肠道中,故粪便中大量存在。水体中发现这类细菌,可以认为已受到粪便的污染。致病性肠道细菌有沙门氏杆菌(伤寒和副伤寒菌)、志贺氏菌(痢疾菌)和霍乱弧菌等。
细菌化石
现代细菌分布极广,无处不有。过去,只知中生代、新生代的沉积中,保存了小球菌和杆菌化石。近10余年,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生物化学技术,已在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的沉积中,发现细菌化石。
美国石炭纪煤系的黄铁矿中,发现了带鞘的球衣细菌和带扭丝的嘉氏铁杆菌化石。苏联寒武纪磷灰岩中,发现了球状和杆状铁细菌化石;泥盆纪铝土矿中,也发现了有丝状群体的铁细菌化石。加拿大东南部安大略,在距今20亿年前的贡福林燧石中,发现伞细菌、星细菌和类似现代的多孢铁细菌及球衣细菌等化石。伞细菌上部形如伞面,中部形如伞顶,下部为一泡状体。这种细菌酷似英国威尔士地区土壤中的一种现代细菌。星细菌出现于澳大利亚西部的达克克里克白云岩中,早已绝灭。10年前,在非洲东南部的无花果树群的燧石中(约31亿~32亿年前),还发现杆状的原始细菌,说明早在31亿~32亿年前已有细菌存在。
有时可通过细菌化石的存在去推测当时的沉积环境和大气的成分。例如,现存的一种细菌,可以生活在含有5~10克分子量的氨水里,或含NH350%的大气环境中,缺NH3则不能生存,此种细菌酷似上述的伞细菌,因而,人们可推测出,20亿年前的贡福林燧石时期,原始大气中富含NH3。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细胞生物学由细胞学发展而来,细胞学是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特别是染色体)的研究。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在我国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概念,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科学,其核心问题是遗传与发育的问题。
细支气管
支气管在肺内逐级分支至直径小于1毫米处,壁上的软骨和腺体消失,称为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是管腔面上许多纵行皱襞,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平滑肌显著增厚,软骨片消失。
细胞分类学
细胞分类学是以染色体数目、形态、行为即核型为生物分类的特征,并进而研究核型进化和生物系统进化的分类学分支。
细胞分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常规核型分析,即比较分析物种、亚种、种群的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相对长度和臂比),及其减数分裂行为。此外,随着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研究,也开始采用联会线复合体核型分析;其次是分带核型分析,并以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的数目和分布作为核型分析的参数。在分子细胞分类学中,除普遍使用遗传组大小分析,即以细胞分光光度计或流式细胞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核中DNA含量外,还应用细胞核或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单拷贝和重复DNA同源性和序列分析、染色体基因图比较等。
细胞外的化学信号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外的化学信号能引发细胞的定向移动。这些信号有些时候是底质表面上一些难溶物质,有些时候则是可溶物质。信号分子有很多,可以是肽、代谢产物、细胞壁或是细胞膜的残片,但是作用方式却是一样的,就是与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完成一系列的反应,去激活或抑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活性,最终改变细胞骨架的状态。可溶物质通常不是均匀溶解在溶剂中,而是靠近源的区域浓度高,远离源的区域浓度低,形成所谓的“浓度梯度”。细胞膜上的受体可感受到那些被称为化学趋向吸引物,并且逆着它们的浓度梯度去追根寻源。某些信号分子甚至会影响细胞移行的速度,这些信号分子则被称为化学趋向剂。细胞这种因化学分子改变自己移动的行为,被称为化学趋向性。例如,盘基网柄菌会逆着cAMP浓度梯度的运动。白血球也会受到一些细菌分泌的三肽化学物质f-Met-Leu-Phe(N—甲酰蛋—亮—苯丙氨酸)吸引而往细菌移动,发挥其免疫功能。而在胚胎发生中的神经嵴细胞则并非靠浓度梯度,而是路标物质识别其去向但是细胞外基质中也存在着一些蛋白,如硫酸软骨蛋白多糖会与神经细胞的粘着蛋白起作用,对细胞迁移形成阻滞。它会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损伤区域新突触的相连与再生。
胞外信号种类繁多,但是当它们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之后,细胞内起作用的途径却只有有限的几种。而与细胞迁移有关的信号传导过程如下:信号分子结合到膜上受体,或者是激活与受体偶联的蛋白质—大G蛋白,或者先是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再激活下游的小G蛋白Ras。G蛋白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包括Rho,Rac,Ras等小家族,它们在细胞中扮演着信号传导开关的角色。当它们与GDP结合时,呈现失活状态。在鸟嘌呤交换因子的帮助下,G蛋白脱离GDP并与GTP结合,进入激活状态。G蛋白的GTP会被GTP酶激活蛋白水解,并释放出其中的能量,让G蛋白行使其功能。就是说,G蛋白通过这一GTP/GDP循环在激活/失活状态中回旋,传递信号。当G蛋白被激活后,它下游的多种分子会被激活。
而致癌物质也可以通过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发挥其负面作用,如强烈致癌物质佛波酯。佛波酯会不可逆地激活细胞的RasGRP3/4,以激活Ras,Ras会再激活蛋白激酶C。后者是调节细胞分裂和分化的酶。它被佛波酯不正常的激活,有可能对癌症的产生起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佛波酯对黑素瘤细胞转移到肺部有促进作用。而细菌者,如志贺氏菌会在宿主胞膜上打洞,向细胞质注入效应蛋白质,激活宿主Rac和Cdc42,调整细胞的微丝网络,以使自己顺利进入宿主内。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是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的总称,它们存在于细胞质内,又被称为“胞质骨架”。后者还包括细胞外基质、核骨架和核纤层。细胞骨架是细胞内运动,细胞器固定,细胞外型维持,信号传导和细胞分裂的物质基础之一。
细胞迁移
细胞迁移指的是细胞在接收到迁移信号或感受到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后而产生的移动。移动过程中细胞不断重复着向前方伸出突足,然后牵拉胞体的循环过程。细胞骨架和其结合蛋白是这一过程的物质基础,另外还有多种物质对之进行精密调节。
若以移动方式与型态来比较,细胞迁移是通过胞体形变进行的定向移动,这有别于其他﹔如细胞靠鞭毛与纤毛的运动,或是细胞随血流而发生的位置变化,而且就移动速度来看,相比起后两者,细胞迁移要慢得多。举例而言:成纤维细胞的移动速度为1微米/分,若以精子的平均游动速度56.44微米/秒,即3384微米/分来比较,两者约差距3000倍以上角膜细胞即使比成纤维细胞快10倍,但是要完成从不来梅到汉堡这93千米的路程仍需要17123年。而且细胞用力甚轻。成纤维细胞胞体收缩的力只有2×10-7牛顿,而角膜细胞的则是2×10-8牛顿。
但此细胞迁移“步缓力微”的运动特性,却是细胞觅食、损伤的痊愈、胚胎发生、免疫、感染和癌症转移等等生理现象所涉及到的。因此细胞迁移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对细胞迁移的研究,在阻止癌症转移、植皮等医学应用方面取得更大成果。也因为细胞迁移独有的运动特性,成为今生物学热门研究方向。
Nudel蛋白在细胞迁移过程中通过Cdc42GAP调节Cdc42的活性,从而揭示了一条新的调节Cdc42的信号通路,对于深入了解细胞迁移的调节机制有重要意义。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是除去能分辨的细胞器和颗粒以外的细胞质中胶态的基底物质。细胞质基质实质上是一个在不同层次均有高度组织结构的系统可分为两个部分:
(1)微梁网络,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由蛋白质性质的微梁纤维构成。
(2)水状的网络空间,其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小分子,如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微梁网络的边缘附着在细胞的质膜上,并与微管、微丝等细胞骨架成分交织成为网架,支挂着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游离的多核糖体则悬于微梁网络的交叉点上。整个细胞质呈现复杂的结构秩序。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提供核苷酸、氨基酸等。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细胞质动力蛋白
细胞质动力蛋白是一个巨大的分子,分子量超过10万道尔顿,由9~10个多肽链组成。它有两个大的球形的头部,是生成力的部位。它在细胞中至少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运动的力的来源;第二是作为负端微管走向的发动机,担负小泡和各种膜结合细胞器的运输任务。在神经细胞中,细胞质膜动力蛋白参与将细胞质细胞器向神经节的细胞体运输。在成纤维细胞中,细胞质膜动力蛋白负责将细胞器,包括高尔基体小泡、溶酶体和内体等向细胞中心运输的任务。体外分析表明,细胞质动力蛋白在微管上移动的方向与驱动蛋白相反,从正端移向负端。
犀鸟
犀鸟是一种珍贵的大型鸟类,体长在70~120厘米左右,嘴长达35厘米,占了身长的1/3到一半。
犀鸟非常重感情,每年冬季成群活动觅食,喜食果食,也食老鼠、蛙类、蛇、蜥蜴及各种昆虫。
犀鸟春末夏初交配,它们选择在天然大树洞里孵卵,当雌鸟产完卵后,就卧在树洞里孵卵,雄鸟衔泥将洞口封闭,只留一个投食的小孔,在雌鸟卧巢孵卵期间,全由雄鸟衔食从小孔中给雌鸟喂食,直到孵出的雏鸟羽毛长齐。雄鸟每天远寻近觅,劳碌奔波于森林与“家庭”之间,把获得的食物喂进雌鸟和雏鸟的嘴里。雄鸟白天忙过,夜晚还要栖息在洞外树上,站岗放哨,警惕妻儿受到敌人的侵害。待幼鸟羽毛丰满,雌雄鸟才破洞团聚,并共同带领小鸟练飞觅食,一对犀鸟中,如有一只死去,另一只绝不会苟且偷生或另寻新欢,而是在忧伤中绝食而亡,所以,犀鸟被人誉为“钟情鸟”。
犀牛
犀牛过着独居的生活,主要在早晚比较活跃。多数日子它总会去水塘喝水,或是找个泥坑在里面打滚。在泥里打滚能帮助它保持凉爽,避免昆虫叮咬。犀牛的活动有一个固定程式,总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走相同的路线。
每头犀牛的活动领域都可能会和其他犀牛的相交,而在相交处常常能发现一个公共的粪便堆。犀牛们都把自己的粪便排在同一堆上,最终这个粪便堆可达高1.2米,宽6米。
在非洲有两种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它们都濒临灭绝。白犀牛并不真正是白色的,这个名字来源于南非语中的“weit”,意思是“宽的”,指犀牛的嘴很宽,英语的“白”(white)与weit音形相似,便讹传为白犀牛了。
犀牛因为角能做成剑柄和药品而遭到人类捕杀,这样的捕杀使全部5种犀牛都濒临灭绝。如今在许多地方,它们受法律保护,而且买卖犀牛角也遭到禁止。但由于它们的角很珍贵,捕猎现象仍然存在。
稀有鮈鲫
稀有鮈鲫属鲤形目,鲤科,鮈鲫属。稀有鮈鲫体小,细长,稍侧扁,腹部圆。头中等大,吻钝,口小,端位,弧形。唇薄,无须,眼近吻端。侧线不完全,后端呈断续状,最长可超过腹鳍基部。纵列鳞31~34。背鳍短,无硬刺,起点略近尾基。体背灰色,腹部白色,体侧具浅黄色纵纹1条,尾鳍基有较明显的黑斑。
它们栖息于半石、半泥沙的底质和多水草的小水体中,如稻田、沟渠、池塘、小河流等微流水环境。能在比较混浊的水体中生活。喜集群活动。以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季节为3~11月,在人工授精条件下可周年繁殖。在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饵料条件下,孵出后4个月左右即可达性成熟并产卵。一般每尾雌鱼一次可产卵300粒左右。
系统发生树
系统发生树是表明被认为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相互间演化关系的树,又被译作系统发育树、系统演化树、系统进化树、种系发生树、演化树、进化树、系统树。系统树是一种分支图在树中,每个节点代表其各分支的最近共同祖先,而节点间的线段长度对应演化距离(如估计的演化时间)。
须鱲
须鱲体长,略高,稍侧扁,头后隆起,尾柄较细,腹部圆,头大且圆,吻短,稍宽,端部略尖。口裂宽大,端位,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超过眼中部垂直线下方,下颌前端有1不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口角具1对短须。眼较小。鳞细密,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下弯,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于臀鳍之后逐渐回升到尾柄中部。背鳍短小,起点位于体中央稍后,且后于腹鳍起点;胸鳍长;腹鳍短小;臀鳍发达,可伸达尾鳍基;尾鳍深叉,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体中轴有蓝黑色纵纹,生殖期雄鱼头下侧、胸腹鳍及腹部均呈橙红色。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基质是内膜和嵴包围着的线粒体内部空间,含有很多蛋白质和脂类,催化三羧酸循环中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也都存在于基质中。此外,还含有线粒体DNA、线粒体核糖体、tRNAs、rRNAs以及线粒体基因表达的各种酶。
显性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指同源染色体上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具有完全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
项圈蜥亚科
项圈蜥亚科,美洲鬣蜥科的一亚科。有2属5~10种,分布于北美洲西南部从美国俄勒冈州到墨西哥北部一带,主要生存于荒漠等荒凉地区,行动敏捷。
向日葵花盘总是向阳
以前人们把向日葵花盘总是向阳认为是植物生长素在起作用,是生长素分布在花盘和茎部的背阳部分,促进那里的细胞分裂增长,而向阳面的生长相应地慢了,于是植株就弯曲起来,葵花的花盘就这样朝着太阳打转了。
用冷光(就是日光灯)代替太阳光模拟阳光方向对葵花花盘进行照射。尽管早晨从东方照来,傍晚从西方照来,葵花始终都没有转动。然而,用火盆代替太阳,并把火光遮挡起来,花盘就会一反常态,不分白天黑夜,也不管东西南北,一个劲儿朝着火盆转动。
由此可见,向日葵花盘的转动并不是由于光线的直接影响,而是由于阳光把向日葵花盘中的管状小花晒热了,基部的纤维会发生收缩,这一收缩就使花盘能主动转换方向来接受阳光。
线龟
线龟是一种既能在淡水又能在咸水中生活的乌龟。由于人们滥肆捕捉,线龟在柬埔寨正在受到绝种的威胁。
线龟,人们称为“皇龟”,一夜可以产两窝卵。由于这种龟的肉比其他品种的龟肉味道更鲜美,所以人们喜欢捕捉这种龟,不仅吃龟肉,而且吃龟卵。这种龟目前只生存于柬埔寨的戈公省盐田县和西哈努克市的沿海地区。在戈公省和西哈努克市的沙滩地区,线龟经常爬上沙滩产卵,以繁殖后代。这种龟一夜产两窝卵,一只母龟可产卵65~70枚。在印度尼西亚的同一种龟一夜可产卵2~3窝。
线龟是一种体形庞大动作缓慢的动物。一只0.3千克重的线龟的年龄已有3岁。线龟产卵生殖的年龄为15~20岁。
柬埔寨生物学家龙肯说,最近有人捉到一只线龟,重29千克。他估计这只龟的年龄有70~100岁。他不能准确地估计出这只龟的具体年龄,因为它是一只母龟,胸部的纹路已全部磨平。
龙肯引用外国动物专家史蒂夫·普拉特的话说,为了保护这种在柬埔寨濒临灭绝的乌龟,应该在戈公省盐田县的沙滩上划出一小块线龟保护区。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线龟一定会在柬埔寨绝种,这不能不令人深感忧虑。
限制修饰系统
限制修饰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细菌(可能还有其他原核生物),可保护个体免于外来DNA(如噬菌体)侵入的系统。有些细菌体内含有限制酶,可将双股DNA切断,之后其他的内切酶再将切下的片段降解,因此能将入侵的外来DNA摧毁;有些病毒则演化出对抗此系统的机制,它们的DNA经过了甲基化或糖基化的修饰,可阻碍限制酶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病毒,如T3及T7噬菌体,则合成出一些可抑制限制酶的蛋白质。
而为了进一步对抗病毒,有些细菌演化出专门辨识并切割已修饰DNA的限制系统。
血腔
血腔,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真体腔,仅为围心腔和生殖腺(及排泄器)的内腔,而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之间的不规则空隙是原体腔;而且是开放式血管循环系,因此血液(即所谓血淋巴)在此间隙中流动。这种原体腔称为血腔,也可称为血窦。甲壳纲之胸部腹面的腹板腔等很明显,昆虫的血腔藉水平方向的2个隔膜不完全地分成背窦(围心窦)、围脏窦和腹窦(围神经窦)3部分。
显微注射DNA
显微注射DNA的方法是对单细胞的胚胎进行基因操作,涉及复杂的操作步骤。首先是要准确掌握母畜的性周期,在此基础上加以人工调节,使母畜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排卵,保证获得大量的刚刚受精的单细胞胚胎。第二步是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收集单细胞胚胎,经短暂的离心处理后,放在显微镜下用口径1微米玻璃微管向细胞核注射500~600拷贝基因。然后把经过DNA注射的胚胎移植到另外一头处于相同性周期的母畜的体内。经过这样处理后,在后代中就会出现1%~3%的转基因动物。效率虽然不高,但结果相当稳定。全世界已在各种动物身上进行了上万次的试验,都能生产出转基因动物。
腺 病 毒
腺病毒伴随病毒属(AAV)存在于哺乳动物和鸟类。AAV为缺损病毒,它需在宿主同时感染腺病毒并以其作为辅助病毒时才能复制。人的AAV有4型,人血清中普遍存在抗体,但与疾病的关系未定。此外,尚有禽、牛和狗的AAV。
仙 人 掌
仙人掌的老家本来是南美和墨西哥一带,那里黄沙滚滚,常年少雨缺水,偶尔下一阵雨,干热的气候很快就会把水分蒸发干涸了。为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仙人掌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叶子退化成针状,茎部变得又肥又大。植物喝的水大部分由叶子蒸发掉,在干旱的环境里,哪有足够的水分供叶子蒸发呢。于是,它就干脆把叶子变成针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分的消耗。并且,有的刺还变成了白色茸毛,这种白色茸毛可以反射阳光,借以降低体表的温度,也可以防止水分的散失。仙人掌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尽量贮水,它有发达的根系,一遇降雨便拼命吸收,而肥厚的茎部便成了水箱,这使得仙人掌具有了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仙人掌果
仙人掌果实需要经过4年才能成熟采收。研究表明,仙人掌果实萃取物具有加速伤口愈合、使肌肤柔软细腻、防止皮肤干燥、减少皱纹等神奇的功效,因为仙人掌果实富含抗氧化剂、核黄素和硫胺(维生素B1),是滋润保养肌肤极佳的营养成分。此外,仙人掌果实也能促进人体正常纤维细胞的扩散再生,不论对身体内部还是表皮创伤的愈合都十分有帮助。
酵 母 菌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芽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主要的生长环境是潮湿或液态环境,有些酵母菌也会生存在生物体内。
小单孢菌
小单孢菌属菌丝体纤细,直径0.3~0.6微米,有分枝,不断裂。只形成营养菌丝(基质菌丝),深入培养基内,不形成气生菌丝。孢子单生、无柄,或着生在或长或短的孢子梗上,孢子梗时常分枝成簇。菌落小,直径一般2~3微米,通常橙黄色或红色,边有深褐黑色、蓝色,表面覆盖一层粉沫状的孢子。一般为好气性腐生。大多分布在土壤或湖底泥土中,堆肥和厩肥中也不少。约有30多种。是产生抗生素较多的一个属。有的种还积累维生素B12。重要代表如产生庆大霉素的棘孢小单孢菌和绛红小单孢菌。
小DNA病毒科
小DNA病毒科是一类已知最小的动物DNA病毒。本科病毒病毒粒为直径18~26纳米的二十面体,无包膜。基因组为线型ssDNA(单链DNA),多数成员含负链DNA;病毒粒有32个壳粒,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形态,氯化铯浮密度为1.39~1.42,病毒耐热,耐酸,耐乙醚;在细胞核内复制。本科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每种病毒只能感染一种动物(个别例外),仅少数致病。
小DNA病毒属
小DNA病毒属存在于哺乳动物和鸟类,其中能诱发畜禽疾病的有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致牛肠炎、心肌炎的牛小DNA病毒,引起猪流产、不育的猪小DNA病毒。致狗白细胞减少或肠炎的狗小DNA病毒,致雏鹅肝炎、肠炎的鹅小DNA病毒及水貂的阿留申病毒。
小 银 鮈
小银鮈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银鮈属。小银鮈体稍长且高,前部略粗壮,腹部圆,尾柄细长。头小,吻端尖。口小,亚下位,深弧形,唇薄,无须,眼大,侧线平直,侧线鳞33~34个。背鳍无硬刺;胸、腹鳍短,末端尖;尾鳍深叉。体浅灰色,背部深,腹部略带肉红,背中线有铅黑细纹,体中轴有黑纵纹,后段明显。背、尾鳍具黑纹,其它鳍灰白色。
小克银汉科
小克银汉科是毛霉目的一科。本科成员无性繁殖只形成单孢孢子囊,单孢孢子囊形成在孢囊梗或其分枝顶端泡囊的小梗上。有性生殖是在两个平行对生的配囊柄之间,形成表面有粗糙突起的接合孢子。同宗配合或异宗配合。主要为腐生,除生活于土中外,在粪、腐烂植物等基物内也生长。只有灰色小克银汉霉一种在热带能引起坚果类的腐烂。
按照C.W.赫塞尔廷和J.J.埃利斯(1973)的系统,依据泡囊的形状和孢囊梗分枝的情况等,本科下分4属:小克银汉属、蒲头霉属、暗色厚垣孢属和头枝霉属。R.K.本杰明(1979)则把蒲头霉属和暗色厚垣孢属归入枝霉科,并认为头枝霉属可能是一种半知菌,所以在小克银汉科内仅保留小克银汉属。小克银汉属中的一些种有较强的甾体转化能力,是医药工业用菌。
腺胃
腺胃又称前胃,由左侧拉开肝的左叶,在左叶背侧有接腺胃及十二指肠的开口。
腺胃属禽胃的一部分。短纺锤形,向后以峡部与肌骨相接。胃壁较厚,但内腔不大。黏膜被覆单层柱状上皮,与食管黏膜有较明显的分界。黏膜浅层形成许多隐窝,有如单管状腺,称前胃浅腺,分泌黏液。前胃深腺为复管状腺,集合成腺小叶分布于黏膜基层的两层之间,在胃壁切面上肉眼可见。小叶中央为集合窦,腺小管排列于其周围;集合窦以导管开口于黏膜表面的乳头上。鸡、鸽的乳头较大;鸭、鹅的数目较多。前胃深腺相当于家畜的胃底腺,但盐酸和胃蛋白酶原是由一种细胞分泌的。腺胃的肌膜由环肌和纵肌两层构成。
新疆雅罗鱼
新疆雅罗鱼又称准噶尔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新疆雅罗鱼体长,侧扁,腹部圆。头稍细长,吻稍尖。口端位,斜裂,口裂达眼前缘的下方或稍后。眼较小,位于头侧前上方。侧线前端稍下弯,侧线鳞67~77。背鳍稍偏后;胸、腹鳍均短小;尾鳍深叉状。体背和体侧上部灰黑,下部银白色。背、尾鳍灰黑,胸、腹、臀鳍黄色。
新疆雅罗鱼为冷温带平原区的上层鱼类。喜生活于清澈的缓流或静水水体,常栖息在水流较缓的江河、湖泊或静水中,游泳迅速活泼,喜聚群活动,尤其在春、夏水温逐渐升高时常活动于浅水处觅食,冬天水温降低,便游在深水处越冬。为杂食性鱼类,以矽藻、丝状藻、水生昆虫等为食。一般3冬龄达到性成熟,雄鱼稍早。具溯河产卵习性。每年3月底至4月初解冻后,桃汛期逆水溯河产卵。产卵期为5月。排卵量2100~3000粒。
新疆雅罗鱼为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特产鱼类,分布于艾比湖、乌尔禾河、玛纳斯河及乌鲁木齐河等水系。新疆雅罗鱼个体不大,体长为160~200毫米。原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自20世纪50年代始,由于对北疆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人口猛增,引起过度捕捞,加之山林被伐,水源遭受破坏,导致本种资源明显下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短暂(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患儿肺内形成透明膜为其主要病变,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雪兔
雪免躯体略大于草兔。体长45~62厘米,长短于后足长,尾长短于耳长。毛色冬夏差异很大。冬毛长而密,体侧与腹部毛最长,通体白色,仅耳尖和眼周黑褐色。夏毛较短,背部黄褐色,额部黄褐色比背部更显著,眼周白色圈狭窄,腹部白色。鼻腔也大,下门齿长而坚固,这些既是对寒冷地域的适应,也表明它是更为进化的物种。它的体长为45~54厘米,尾长5~6.5厘米,体重为2~5.5千克。夏季雪兔的体毛为淡栗褐色并杂有黑色毛尖针毛,头顶及耳背部杂有大量的黑褐色短毛,耳尖呈黑褐色,喉部、胸部及前后肢的外侧为淡黄褐色,颏、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纯白色,前肢脚掌的刷毛呈浅栗色,尾的背面有褐色斑纹。冬季全身呈雪白色,厚密而柔软,体侧的毛长达5厘米,仅有耳尖和眼圈为黑褐色。
雪兔的耳朵较家兔为短,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地带不仅需要布满毛细血管的大耳朵来散热,而且要常常将耳朵紧紧地贴在背上,以保存热量。
血型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尤指含有特异性免疫体(如抗毒素或凝集素)的免疫血清(抗菌素血清)。
血影蛋白
血影蛋白又称收缩蛋白,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红细胞膜的内面(细胞质侧),是红细胞膜骨架的主要成分,但不是红细胞膜蛋白的成分,约占膜提取蛋白的30%。血影蛋白属红细胞的膜下蛋白,这种蛋白是一种长的、可伸缩的纤维状蛋白,长约100纳米,由两条相似的亚基:β亚基(相对分子质量220kDa)和α亚基(相对分子质量200kDa)构成。两个亚基链呈现反向平行排列,扭曲成麻花状,形成异二聚体,两个异二聚体头一头连接成200纳米长的四聚体。5个或6个四聚体的尾端一起连接于短的肌动蛋白纤维并通过非共价键与外带4.1蛋白结合,而外带4.1蛋白又通过非共价键与跨膜蛋白带3蛋白的细胞质面结合,形成“连接复合物”。这些血影蛋白在整个细胞膜的细胞质面下面形成可变形的网架结构,以维持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