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兵征战

从五代十国到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古时期。这一时期的战争具有独自的特点。五代十国时期没有形成具有统一意义的政权。北宋主要在今河北到宁夏一带,消灭了藩镇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

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雄风,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在灭掉西夏和金以后,又消灭了割据江南的南宋政权,这样,华夏大地第一次处在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一统之下。

北宋统一结束藩镇割据

北宋统一战争,是宋朝建立后,对五代十国后期的割据政权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的统一战争。北宋为消灭藩镇割据,实现天下统一,采取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方略,举兵平荆湖,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局部统一,这也是来之不易的。

北宋虽未完全统一中国,但它也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960年,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北宋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未变。

当时,除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强大的辽政权外,尚有江汉的南平,湖南的武平,两川和汉中的后蜀,岭南的南汉,江淮地区的南唐,两浙地区的吴越,河东江州的北汉等割据政权。面对严峻局势,北宋统一战略是否得当便成为统一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实现统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决心袭占荆南和湖南,攻灭前、后蜀,攻灭南唐,灭亡北汉,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

962年,宋太祖部署兵力,选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统一战争开始了。

荆南和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占领荆南和湖南,即可割裂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

962年,湖南衡州刺史张文表兵变占领潭州。湖南武平节度使周保权向宋求援。宋太祖遂决定在出师湖南之际,假道荆渚,先灭南平高继冲政权,再接着灭亡武平周保全势力。

963年初,宋太祖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安、复等10州兵马,以讨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向武平进军。

接着,宋军到达荆门。慕容延钊一面殷勤招待荆南使者,一面密派李处耘率数千轻骑乘夜向江陵急进,乘高继冲惶恐出迎之机,迅速抢占城内要点,高继冲被迫请降,荆南政权遂亡。

之后,宋军继续水陆并进,经三江口澧州南等作战,歼灭湖南兵,占领朗州,俘周保权,湖南周氏政权遂亡。

宋军并灭荆南和湖南,使北宋势力伸入长江以南,切断后蜀与南唐之间的联系,为尔后入川灭蜀,进军岭南南汉和东灭南唐创造了有利条件。宋太祖灭荆南和湖南后,占据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与南唐的联系,遂策划攻蜀。令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得蜀国虚实及山川险易;加紧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命诸州造轻车,以供山地输送之用;设西南面转运使,做攻战的物资准备。

963年11月,宋太祖发兵5万人,分两路攻蜀。令王全斌、崔彦进为西川行营凤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北路步骑3万人,自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令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东路步骑2万人自归州溯江而上。两路分头并进,直指成都。

后蜀主孟昶为抵御宋军,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率兵3万人自成都北上,扼守利州、剑门等要地;另以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率兵数万趋兴元,加强北面防御;东面仍由昭武节度使高彦俦等扼守夔州。

12月中旬,宋北路军进入蜀境,攻克兴州,败蜀军7000人,继克石圌、鱼关等20余城寨。蜀将韩保正闻兴州失守,弃兴元,移师西县,以数万人依山背城,结阵自固。

宋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率军乘胜进攻西县,击溃蜀军,擒获韩保正、李进等人,继而穿越三泉,直趋嘉川,俘杀甚众。

韩保正和李进的余部为了阻宋军南进,烧断栈道,退保葭萌。此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据守利州城及其以北的大、小漫天寨诸要点,阻击宋军。

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地形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地。王全斌鉴于栈道断绝,难以直进。命崔彦进率兵一部抢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自率主力由嘉川东南的罗川狭径迂回南进。两路军于深度,即小漫天寨南嘉陵江渡口会师,并夺占桥梁。又分兵三路夹攻大漫天寨,大败蜀军精锐,俘义州刺史王审超等。

王昭远、赵崇韬率兵出战,三战皆败,遂于桔柏津渡江,焚浮桥,退保剑门。宋军占利州。

12月下旬,刘光义率东路军,入三峡,连破三会、巫山等寨,杀蜀将南光海等,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歼灭水、步军1.2万余人,夺战舰200余艘,乘胜向夔州急进。

夔州为巴东之咽吭,蜀军于城东设锁江浮桥,上置木栅三重,夹江列炮,防御甚严。刘光义军进至浮桥东15公里处,为避实击虚,舍舟登陆,夺取浮桥,水陆配合,一举攻破蜀军防线。

夔州节度使高彦俦认为宋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当坚壁固守。监军武守谦不从,率所部千余人贸然出战,大败而归。宋马军都指挥使张廷翰率军追击,突入城内。高彦俦力战失败自焚。

宋军占领夔州后,沿江西上,收降万、开、忠等州,直逼成都。

965年正月初,孟昶闻王昭远等败,惊惧之余,遂命素不习武的太子孟玄喆为元帅,率甲兵万余,增援后蜀的重要屏障剑门。此时宋北路军已占剑州以北的益光。

王全斌知剑门天险,不易强攻,命史延德率兵一部,经城东南来苏小径迂回至剑门南,自率主力从正面进攻。

王昭远闻宋军将至,仅以偏将守剑门,自率主力退保汉源坡。宋军前后夹击,速克剑门,并趋汉源坡。王昭远惊惧,战守无方。赵崇韬布阵迎战,战败被俘,损兵万余。王昭远亦被宋追兵俘获。

宋军乘胜占领剑州。孟玄喆到了绵州,闻剑门已失,弃军仓皇逃回成都。宋军两路先后进抵成都。

孟昶见大势已去,乃降,后蜀亡。荆湖、后蜀灭亡后,南唐、吴越臣服,唯南汉主刘鋹拒绝臣服宋。969年,宋太祖以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做出战南汉的物资准备。

970年,宋太祖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率由各州自行组成的地方军队长驱南下,中间突破,直趋贺州。潘美声言沿贺水东取兴王府,以诱歼南汉军主力。南汉主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增援。

9月,宋军围困贺州,随军转运使王明率护送辎重卒百余、丁夫数千,挖土填堑,直抵贺州城下。最后宋军伏击取得胜利,杀伍彦柔,占领了贺州。

宋军占领贺州后,潘美为诱南汉军主力北上,乘机歼之,遂扬言顺流东下,直趋兴王府。

刘鋹急忙起用被解职多年的宿将潘崇彻为马步军都统,领军3万人,北上截击。潘崇彻进抵贺江,适逢潘美率军西进,遂拥兵自保。

10月,宋军于昭州西南败南汉军,昭、桂二州刺史弃城遁走,宋军遂得二州。宋军继而转兵东向,11月攻克连州。12月,宋军直逼兴王府的北部咽喉要地韶州。

南汉都统李承渥率兵10余万,于莲花峰下,以“象队”置阵前,每象载十数人,皆执兵器,梯次向宋军推进。宋军设拒马为障,以强弩猛射,象中箭回奔,反践南汉军。宋军乘势冲杀,俘斩数万,遂取韶州。

971年,宋军攻克英、雄二州。随即进至马径,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6万兵。宋军乘势急攻,大败南汉军。郭崇岳死于乱军中,刘保兴逃归兴王府。宋军兵临城下,刘鋹被迫出降,南汉亡。

在此战中,宋军长驱直入,运用奇兵设伏、弩射象阵,火攻栅栏等战法,逐次攻破南汉军防线,直捣其都城,迫其投降。

宋灭南汉后,南唐后主李煜,表面上臣服以求自保,暗中却加紧备战。以防宋军进攻。

宋太祖志在统一江南。经两年准备,于974年9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偕都监潘美,统领10万大军出荆南,调吴越军出杭州北上策应;并遣王明牵制湖口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10月,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占领采石。于11月,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

975年,宋军破溧水,继与10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城,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领的10万救援军,于11月攻破江宁。李煜降,南唐灭亡。

此战是继晋灭吴之战和隋灭陈之战后,我国战争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宋军在长江下游成功地架通浮桥,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使大军克服天险,分兵击破南唐守军,攻占江宁,迫降南唐。

历史再一次证明,在南方作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水军的较量。水军强大并预有准备者,赢得战争的胜算会更大。晋灭吴、隋灭陈都是如此,宋灭南唐也是如此。南唐后主李煜过分依赖长江天险,欲以“坚壁以老宋师”的防御战法,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时机,终于失败。

976年8月,宋太祖准备收复燕云。正在他调兵遣将之时,不料宋太祖去世,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因国丧之故,遂于12月召回北伐之师。至此,宋太祖遣军进攻北汉的战争,均因辽军援阻,最终未获成功。

宋统一江南后,实力倍增。宋太宗继承太祖赵匡胤的未竟之志,决意继续攻北汉。

979年初,宋太宗采取攻城阻援的作战指导,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军攻太原;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北石岭关都部署,阻击从北面增援的辽军;命田仁朗、刘绪负责侦察太原城四面壕寨并检查攻城的各种器材;命孟玄莆为兵马都钤辖,驻泊镇州,阻击从东面增援的辽军;命河北转运使侯陡、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太原东、西路转运事,并命行在转运使刘保勋兼任北面转运使;宋太宗亲率主力一部出镇州,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

2月,宋太宗率军由东京出发,3月进至镇州,分兵攻盂县、沁州、汾州、岚州等外围州县,以牵制这些地区北汉军对太原的增援。

北汉主刘继元闻宋大兵压境,急遣使赴辽求援。辽帝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敌烈为监军,率兵援救北汉。耶律沙打算等后续部队到齐后再战,敌烈等认为立即进攻有利,于是在白马岭抢先渡涧进攻宋军。

郭进军乘敌烈部半渡,突然出击,斩敌烈等五员大将,歼万余人,辽军余众仓皇逃走。此时,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军赶到,万箭齐发,宋军方始退。

北汉再次派人向辽求援,但使者被郭进军捉住杀掉。北汉潜师出击,又被宋军击败,遂据太原城固守。

宋军打援获胜,乘势全线进攻。4月,宋军攻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区后,宋太宗率军至太原,以数十万大军,集兵围城。宋太宗巡城抚慰诸将,并致书招降北汉主刘继元,但被拒绝。

5月,北汉主刘继元在外无援兵,内无斗志的情况下,出城投降。北汉灭亡。至此,北宋统一战争以消灭北汉之战的最后胜利而结束。

北宋在削平南方诸国后,按照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收复幽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后于1004年12月,宋辽讲和,签订“澶渊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承认边界现实,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从此,宋辽两国维持了100余年的和平通好关系。

北宋虽未完全统一中国,但也实现了局部统一。结束了自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指成吉思汗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统一蒙古高原上分布着的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的战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的战争,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历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充分显示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也给我国北方草原带来了勃勃生机。蒙古统一后,蒙古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和质的飞跃,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大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辽及北宋时期,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如蒙古、塔塔儿、篾儿乞等。蒙古各部贵族为了抢夺草原、财产和奴隶,相互间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部落战争。

在蒙古诸部战争中,蒙古乞颜氏首领合不勒汗被推举为第一位汗,统辖丁全部蒙古。合不勒汗的继任者忽图剌汗死后,蒙古部落联盟分裂为泰亦赤兀惕和乞颜两大部落。

蒙古乞颜氏的孛儿只斤氏贵族首领孛儿只斤·也速该,被塔塔儿人用毒药害死,其子铁木真在克烈部首领王罕和札只剌惕部首领札木合的援助下,打败了来袭击的篾儿乞人,夺回了很多部众,力量逐渐壮大了起来。

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成为蒙古乞颜部的首领。铁木真从属民及奴仆中选拔自己的亲信,组成了护卫军。这支队伍,成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军事力量的基础。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感到危及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于是,他借口部人劫掠铁木真马群被射杀,于1190年,联合泰赤乌等13部共3万人进攻铁木真。

铁木真得到札木合部下亦乞列思人的报告后,将自己所属3万人分为十三翼,也就是13个营,铁木真和母亲诃额伦各分统一翼军,其余各翼多由乞颜部贵族统领。双方大战于答阑巴勒主惕。史称“十三翼之战”。铁木真在“十三翼之战”中战败,为保存实力退至斡难河的哲列捏山峡,扼险而守。

在此战中札木合虽然取得胜利,但他残忍地对待俘虏,激起了所属部落首领的反对,丧失了人心。而铁木真对部众多施仁义,关怀笼络,故归心于铁木真。于是术赤台、畏答儿、晃豁坛、速勒都思等族人纷纷来附。此后,铁木真力量进一步壮大。

1196年,从属于金王朝的塔塔儿部叛金,金遣丞相完颜襄率军征讨。铁木真联合克烈部王罕,以为父亲报仇的名义,率军在斡里匝河上游击溃了塔塔儿部,使塔塔儿部从此一蹶不振。战后,金朝授铁木真糺军统领之职,使他可以用金朝属官名义号令蒙古部众。

1202年,铁木真与王罕联军又在阔亦田击败了札木合同乃蛮、泰赤乌、塔塔儿、蔑儿乞等联军,取得了阔亦田之战的胜利。

阔亦田之战是铁木真与札木合集团的最后一次决战,也是争夺蒙古部领导权的最后一战。至此,铁木真成为蒙古部的唯一首领。少数不服从他的人无法立足,只好带着一部分部属,投奔克烈部首领王罕。阔亦田之战后,铁木真接着招降了呼伦贝尔一带的弘吉剌惕等部。至此,西起斡难河上流,东至大兴安岭以西的蒙古高原,都被铁木真控制了。

1203年春,铁木真发动了合兰真沙陀、折折运都山之战。合兰真沙陀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境,折折运都山在今克鲁伦河上游之南。这是铁木真与克烈部王罕的战略决战。

克烈部是蒙古高原上最强盛的一个部落集团,该部落首领脱斡邻勒汗,因入金纳贡和助金作战有功,被金朝册封为王,故蒙古人称之为王罕。铁木真被推选为蒙古乞颜氏首领后,一直依附于强大的克烈部,遵王罕为父,凭借其力量保护自己,同时征战四方。

铁木真曾经意欲联合王罕消灭乃蛮部。王罕见铁木真势力不断壮大,危及自己在蒙古高原的霸主地位,便开始招纳蒙古部的叛逃者,利用他们来扩充自己的势力。

铁木真为了争取王罕力量,进而瓦解其势力,采用离间与联婚的策略。王罕伪许婚姻,邀请铁木真吃许亲酒,欲乘机杀死铁木真。因阴谋泄露,诱杀未成,铁木真仓促迎战,双方交战于合兰真沙陀,铁木真仅以3000兵马,迎击数倍的王罕军,苦战一日,击退王罕军的进攻后,乘夜移师至合勒合河畔,分军沿河而下,到今贝尔湖之东的董哥泽,始脱险境。王罕也引军西归。战后,追随王罕的蒙古贵族,阴谋袭击王罕,自立为王,答里台等逃归铁木真,札木合等奔乃蛮。

铁木真失利后,休养士马,纠集部众,派使者责问王罕,并行离间之策,稳住对方,争取时间,欲图再战。待力量得到恢复后,遂移驻斡难河西岸的三河源头,整军备战。

不久,铁木真探知王罕毫无戒备,他一面令其胞弟拙赤合撒儿前去诈降,一面移军客鲁涟河上游,秘密袭击王罕。经三天三夜激战,破其隘口,围王罕大营,全歼王罕军。王罕父子二人西逃后,亦被乃蛮哈刺鲁汗所杀。至此,克烈部灭亡。

此战在我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战争中双方所采用的远程偷袭战术,最能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灵活、速决的特长。

王罕的偷袭使铁木真丧失两翼军,因军情泄露免遭全歼。可是,铁木真有充分准备的远程突袭,则使王罕全军覆没。

在合兰真沙陀之战中,王罕所采用鱼鳞阵进攻的战术和铁木真占据有利地形,趁敌立足未稳,主动进攻的攻势防御战术,在统一各部战争中都是破例的,对后来骑兵战术的发展有其深远的影响。

1204年春,铁木真发动纳忽昏山、不黑都儿麻之战。纳忽昏山即今巴颜乌拉山,不黑都儿麻即今哈萨克额尔齐斯河支流布赫塔尔马河。这是铁木真与乃蛮部太阳汗的战略决战。

在当时,铁木真正在野外狩猎,得知太阳汗准备进袭的情报后,立即召集诸将商议。铁木真采纳弟弟别勒古台主动进击的计策,并把军马集中在合勒河畔,进驻客勒贴该合答,并对军队进行整顿。

整军于4月结束后,马上祭旗出发。铁木真率大军到达萨里川之后,为使乃蛮太阳汗产生错觉,以便延缓其进攻时间,恢复蒙古远征军的疲劳,不仅用瘦马骄敌之计,而且采用增火惊敌之计,白昼多设疑兵,夜令每人各烧火5处,以示蒙古兵众势强。

乃蛮前哨见蒙古军已满集于地区。萨里川之野,且似日增无已,其火多于星辰。太阳汗闻报后准备后撤,诱蒙古军到阿勒台山南麓,再行决战。由于大将豁里速别赤的坚决反对,勉强率军进至纳忽昏山东麓的察乞儿马兀特。

铁木真得知情报,立即向乃蛮军发起进攻。双方鏖战于纳忽昏山峡谷。救援太阳汗大本营的乃蛮军被铁木真军迂回分割,分别在各山头被歼。太阳汗看到援救无望,便乘夜率军突围,因通路被蒙古军封锁,只好攀登山涧陡崖,人马多半失足坠落山涧陡崖,死伤甚众。太阳汗在突围过程中受箭伤而死。

太阳汗之子屈出律和一部蒙古叛逃者脱黑脱哈等率残部奔乃蛮北部的不欲鲁汗,企图重整旗鼓,共同设防。铁木真乘胜分南北两路追击,他引西路军追至阿勒台山征服太阳汗所属部众后,继续北追古出鲁克,进至不黑都儿麻源头,设哨对峙。铁木真大军因冬季作战不便,在汗呼赫岭以南过冬。

1205年春,铁木真率大军越过汗呼赫岭向乃蛮北部军进攻。此次作战中,乃蛮北部首领不欲鲁汗等被杀死。蒙古军追击乃蛮军至额儿的失河全歼溃军,只有屈出律渡过河,后逃亡西辽国。强大的乃蛮部灭亡。至此,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大业完成。此战是统一蒙古诸部战争中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铁木真以4万人的劣势兵力,战胜太阳汗8万之众的优势兵力,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

铁木真在这次作战中,总结了以往的作战经验,改革了军制,提出了“凿穿战”的三原则和“攻心为上”、“穷寇必灭”的作战指导思想,对其独特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源头举行“忽里勒台”,也就是大聚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统一蒙古各部,是因为他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注重分清敌友,力避树敌过多;并重视掌握敌情,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时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战术上机动灵活,惯于实施远程奇袭,速战速决,或者佯退诱歼,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这一时期创建的鱼鳞战术,成为战争指挥艺术的优秀遗产。成吉思汗的卓越军事才能,还表现在蒙古各部统一战争中的军事组织能力,统御天才,知人善任,恩威并济。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使蒙古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还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