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中国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长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和欺辱下艰难挣扎。
在包围中国的列强之中,有一个虽然后起,然而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国家,这就是中国东面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
日本在 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完成了向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从此迅速强盛起来。
日本工业的发展,需要在海外寻求原料,开辟市场。日本政府鉴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激烈争夺的形势,决定以“大陆”政策作为国策,努力向亚洲大陆谋求发展。
1894 年(清光绪二十年),朝鲜发生东林党起义,清王朝应朝鲜政府之请求,派兵入朝。羽翼逐渐丰满的日本早已觊觎朝鲜,并且企图借朝鲜内乱的机会向中国挑衅,于是也立即派兵进入朝鲜,与清军对垒。在尚未宣战的情况下,日军击沉了中国运兵的商船,迫使清军应战。在平壤设防的清军在日军进攻下战败,被迫渡鸭绿江回国。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占领辽东,攻陷旅顺,血洗全城。在威海卫之战中,清政府的海军主力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按中国干支纪年,这一年是甲午年,这场战争,于是称作甲午战争。1895 年2 月,李鸿章赴日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将辽东半岛、
台湾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银 2 万万两。
在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日本将福建作为它的势力范围。1900 年,为了镇压义和团,日本军队又加入八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
相继攻占了天津、北京。进攻北京的各国联军总兵力一共约 2 万人,而其中
日军竟然多达 8 千人。
1904 年到 1905 年,日本和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进行了历史上称作日俄战争的帝国主义战争,战后,日本取代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
20 世纪初,中国有见识的爱国者都清醒地看到了日本对于中国的威胁的严重性。
1915 年 1 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无理要求,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以及财政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5 月 7 日,日本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 48 小时内应允。
日本的狂妄与蛮横,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义愤。
1915 年夏季,毛泽东所在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师生出于爱国热情,自发刊印了题为《明耻篇》的有关中日关系的文件汇编。毛泽东在书后的题跋中, 记述了当时“当中日交涉解决之顷,举校愤激”的情形。在书的封面,毛泽东又题写了这样几句话:
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
从题字的笔迹看,端正严整,沉稳有力,透露出一个爱国青年决心为国家为民族雪耻报仇的坚定意志。
1916 年 7 月 25 日,毛泽东在致友人萧子升的一封信中,又针对日本帝
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表抒了爱国的激情,同时以高度警觉的笔调,谈到了对日本这一“我国劲敌”,决不能“沉酣”而不“注意”。毛泽东写道:思之思之,日本诚我国劲敌!感以纵横万里而屈于三岛,民数号四万万
而对此三千万之为之奴,满蒙去而北边动,胡马骎骎入中原,况山东已失, 开济之路已为攫去,则入河南矣。
青年毛泽东认识到日本是中国的“劲敌”,他深切感叹拥有民众“四万万”的中国,竟然有可能面对只有“三千万”人口的日本而“为之奴”!他又写道:
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励以待日本。
毛泽东认为,20 年之内,可能将有一次中国救亡图存的对日战争,他希望国人多注意日本的动向,主张青年一代应当完善自身,磨练意志,以迎接不可避免的和日本的决战。当时 22 岁的毛泽东甚至预见到在未来的对日战争中,美国可能是中国的盟友。他赞赏美国政治家的“雄奇迈往之气”,预言美国将与中国共同进行对日战争:
愚意此刻非彼用武之时,欧洲非彼用武之地。彼之时,乃十年以后;其地,乃太平洋耳。日美战争之说,传之已久。十年之后,中国兴会稽之师, 彼则仗同袍之义,吾攻其陆,彼攻其海。既服三岛,东西两共和国亲和接近, 欢然为经济食货之献酬,斯亦千载之大业已。
他甚至预想到未来太平洋可能将成为美国“仗同袍之义”,协同中国对日本作战的主要战场。
历史正如毛泽东所预想的,在 20 年后,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了中国东北。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在中国军队执行不抵抗政策的情况下,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在淞沪地区和长城地区进行武装侵略,并且在华北地区制造所谓“特殊化”。1935 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 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历史上将日军为此而制造的一系列事件称作“华北事变”。
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严重形势下,呼吁国民党立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并且领导或协助一部分东北爱国军队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游击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又称“察绥抗日同盟军”)也进行了积极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5 年 8 月 1 日,红军正在长征途中,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揭露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指出中华民族正处于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号召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全国的抗日运动进入了新的高潮。1936 年 2 月,到达陕北不久的红一方面军为了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打通开赴抗日前线的通路,在
毛泽东率领下渡黄河东征。1936 年 12 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 逼迫蒋介石抗日。中国共产党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创造了条件,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向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
1937 年 7 月 7 日夜,驻丰台的日本华北屯驻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
习,宣称 1 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驻地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军队拒绝。8 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城射击,中国守军第 29 军奋起抗击。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中共中央在 7 月 8 日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军队团结起来, 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军的新进攻。
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电令第 29 军军长宋哲元,应当以不屈服、不扩大的方针,就地抵抗。
-
月 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最后关头已到,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
月 13 日,日军突然向上海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 淞沪抗战爆发。
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5 日,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分为 5 个战区。
25 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
月 12 日,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两支军队改编后,立即开赴华北、华中抗日前线。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结成。国民党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聘任周恩来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国民参政会成立之后,毛泽东等 7 人被聘请为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参政员。
于是,全国呈现出一派团结抗日,齐心救亡图存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