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别让生活贫穷禁锢了精神

1.正视贫穷,积极追求富有

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一个自尊自强的人总会活出自己的风采。

从前有一个国王看见一个躺在马路上的乞丐,国王一时恻隐心起,问那乞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那衣衫褴褛的乞丐望了望国王,说:“需要,请站到一边去,别挡住了我的阳光。”

这个乞丐便是后来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一个自尊自强的人总会活出自己的风采。因为纵使身处逆境,贫困潦倒之时他还有勇气对别人说:别挡住了我的阳光!”

只要精神之树不倒,每个人都可以是笑傲命运的富翁。

贫穷伴着人类的诞生而存在,同样是贫穷,有的人却因贫穷而丧失斗志,有的人因贫穷而不屈抗争。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贫困常常使人想起这样的情景:低矮的土房、斑驳的墙皮、露出棉絮的被褥、补了还漏的搪瓷盆,还有一双双浑浊无助的双眼,但这样的一件事却让人改变了看法——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有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立得很整齐的书籍……然而,这的确是生活在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线下的贫困人家。

这家的男人早几年病逝,欠下了很多钱。两个孩子,一个有点残疾。女人一份低薪水养三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她说,冰箱、洗衣机都是邻居淘汰下来送给我们的,用用也蛮好的。孩子很懂事,做完功课还帮我干零活……这时发现,漂亮的门帘是女主人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擦得发亮。最让人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过来的拖鞋,那鞋底竟是磨秃了的旧胶鞋的底,齐齐地沿圈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舒坦。

这一家现在的确贫困,但有理由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

贫困只是一时生活物资的匮乏,导致终身匮乏的却是精神的潦倒。走出心理阴影,保存美好希望,生活正在点滴中改变。

有脊梁,即使贫困,也决不潦倒。

下面的例子,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另一种启发: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那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洛克菲勒到饭店住宿,从来只开普通房间。侍者不解,说:“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为何这样?”

洛克菲勒说:“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爸爸,而我却没有。”

话是这样说,洛克菲勒在捐资支持教育、卫生等方面却毫不含糊,数以亿计。

财富可以让人庸俗,也可以让人高尚。成为财富奴隶的人难以获得幸福,囿于财富的限制,不是真正的富有。

一次,李嘉诚上车前掏手绢擦脸,带出一块钱的硬币掉到地上。天下着雨,李嘉诚执意要从车下把钱捡出来。后来还是旁边的侍者为他捡回了这一块钱,李嘉诚付给他100块的小费。他说:“那一块钱如果不捡起来,被水冲走可能就浪费了,这100块却不会被浪费,钱是社会创造的财富,不应被浪费。”

所以,拿破仑·希尔说,我们很多人都偏激地理解财富只是物质,是我们能够看到、能够拥有的,但另一种财富,而且是更可贵的财富有时却隐藏在伟大人物的心中,它不是金钱,但许多拥有巨富的人却无法拥有它。

亨利写过这样的诗句:

“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自己的心灵。”

我们能够把扎根于人的心灵中的思想和态度转化成有形的现实,不管这种思想和态度是什么。我们能很快把贫穷的思想变成现实,也同样能很快把富裕的思想变成现实。

2.贫困是个人奋斗的起跑线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和听天由命的态度。大自然偏爱那些以贫困作为起跑线而去努力奋斗的人。

贫困的环境是可以打破的。

翻开美国历史,大部分成功者小时候都很穷,许多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都是在贫困的刺激下努力向前、发展才干、成就伟业的。

在美国,有很多来自外国的移民并不精通英文,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既没有朋友相助,也没有优裕的生活,可是他们竟然在美国获得了显赫的地位,拥有巨额的资产。这些成就,足以使家境富裕而最终默默无闻的青年自惭形秽!

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查尔斯·齐瓦勃,童年时代家境非常困难,一贫如洗,他只受过很短时间的学校教育。从15岁开始,他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做马夫,两年之后,他获得了另外一个工作机会,周薪2.5美元,但他仍然时时刻刻留心着新的工作机会。果然他又得到了一个机会,他应某位工程师之邀,去安德鲁·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建筑工场工作,周薪由原来的2.5美元变为7美元。做了一段时间后,他升任技师,接着一步步升到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时,他晋升为那家房屋建筑公司的经理。五年之后,齐瓦勃开始出任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到39岁时,齐瓦勃接过了全美钢铁公司的权柄。

贫困像健身房里的器械一样锻炼人的意志。贫困是个人奋斗的起跑线。

一个人如果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就无法战胜困难,就绝不会有什么发展。俗话说得好:“未经苦难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去工作,让他感到满足,他就不再努力奋斗。工作上的努力,一方面固然满足了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在发展人格、造福社会。

如果一贯依赖他人,从不为自己奋斗,会白白浪费一生。贫困大都是由懒惰造成的。

有很多人想脱离贫困,却不肯付出努力。如果一个人安于贫困,听天由命,缺乏摆脱贫困的自信和勇气,身体中潜伏的力量就不能发挥出来,就永远不能摆脱贫困。

《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是众所周知的名著,它们的作者是勃朗特三姐妹。小时候,她们的条件远远不如弟弟布兰威尔。布兰威尔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文学艺术天赋,他的诗歌、散文和绘画充满灵气。最初,他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一家人节衣缩食送他到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在那儿,他发现很多同学比自己有才华,一下子泄了气。几星期后他回家了。在没有竞争的环境里,他渐渐恢复了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有时他想成为画家,有时又想写出长篇小说,但没有一件事情坚持到底。父亲为他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当家庭教师,他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他仍然一事无成,还染上了酗酒、抽鸦片的恶习,丢掉了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全家人仍然认为布兰威尔是有天赋、有潜力的,只是被暂时埋没了。姐姐们怀着对他的殷切期望, 当家庭教师、到学校教书,养活他,期待他玩够以后开始搞一些流芳百世的作品。结果怎么样呢?如果不是为了研究勃朗特三姐妹的成长史,我们就再也见不到布兰威尔的画,也读不到他小时候写的那些美文了。大多数人连听都没听说过他。而勃兰特姐妹在自己身上实现了她们曾经寄予弟弟的厚望。在辛苦乏味的工作之余,在黯淡的烛光下,她们读书写作。对那个游手好闲的“天才”,她们白费了苦心,但她们渐渐发现,真正的才华在自己身上,锦绣前程属于她们自己。

人类有几种坚强的品格,和贫困势不两立,那就是自信和勇敢。有许多人身处贫困,却靠自信和勇敢的禀性战胜了贫困。

不管一个人多么贫穷,只要能不断进步,即便是缓慢地进步,生活也是健康向上、充满希望的。但是,一旦他不再进步了,不再向更高、更深、更强的方向发展,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平庸至极。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和听天由命的态度。

如果巴尔扎克在年轻时灰心丧气,我们就不知道谁是巴尔扎克了。他父亲说:“你知道吗,在文学领域中,一个人如果不是国王,就是乞丐。”他说:“那好,我就做国王。”父母把他留在阁楼上,让他自己支配自己的命运。他经历了整整十年的苦难岁月,战胜了贫困,取得了成功。在他真正出名之前,写了四十本毫无影响的小说。

英国著名铁器艺术家詹姆斯·夏普勒斯非常贫穷,但是他经常在早晨三点钟起床抄写那些他买不起的书。他愿意步行十八英里到曼彻斯特去买一先令一件的艺术品。他宁愿在铁匠铺中干最累最苦的活儿,以便观察炉子加热的过程。他十分珍惜空余时间,见缝插针,虽然这些时间都是零散的。就这样,经过五年的努力,他完成了伟大的作品《化铁炉》。

大自然偏爱那些以贫困作为起跑线而去努力奋斗的人,以巨大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来补偿他们年轻时遭受的贫困磨难。

3.把贫穷当作意志的磨刀石

贫穷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这种意志可以战胜心理上的负担,冲破贫穷的堡垒,到达成功的彼岸。

也许你生来就很贫穷,但那并不能决定你一生的命运。大部分成功者最初都是穷苦的孩子,贫穷给他们带来的并不是贫穷,而是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5岁时开始劳动,9岁之前主要是以赶骡子为生。这并不是什么特殊悲惨的事情,大多数佃农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这些家庭认为他们的贫穷是命运的安排,因此,他们并不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小福勒有一点同其他的小朋友们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亲,他的母亲不肯接受这种仅够糊口的生活。过去,她时常同一个儿子谈论她的梦想:“福勒,我们不应该贫穷。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的贫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于上帝的缘故,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没有人产生过致富的愿望”,这个观念在福勒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改变了他整个的一生。他开始想走上致富之路,他总是把他所需要的东西放在心中,而把不需要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这样,他的致富的愿望就像火花一样迸发出来。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最后选定经营肥皂。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出售。这个公司的售价是15万美元。他在经营肥皂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积蓄了2.5万美元。双方达成了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协议规定如果他不能在10天内筹齐这笔款子,他就要丧失他的保证金。

福勒依靠自己在多年经商活动中培养起的良好的信誉,从私交甚好的朋友那里借到了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得到了帮助,他在第10天的前夜,筹集到了11.5万美元,也就是说,还差1万美元。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着芝加哥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到了一家承包事务所的窗子里还亮着灯,福勒走了进去,他看见写字台的后面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惫不堪的人,福勒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想挣1000美元吗?”

这句话吓得那位承包商差一点倒下去,“想,当然想。”

“那么,请你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还这笔借款的时候,将另付1000元利息。”福勒还向这位承包商详细地讲解了这次商业冒险的重要性,并且还将其他借款人的名单给他过目,那天夜里,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的时候,口袋里已经有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以后,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而且还在其他七个公司和一家报馆取得了控股权。当有人要求与他一起探讨成功之道时,他就用他的母亲多年以前所说的那句话回答:“我们是贫穷的,但不是因为上帝,而是因为你们的父亲从来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在我们的家庭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改变现状。”

美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嘉拉蒂过去依靠洗衣店赚取微薄的收入为生,这位36岁的离婚女人,在生活上并非一帆风顺。她离婚后,独立抚养年仅周岁的儿子,她把这种苦难的生活作为自身奋斗的动力。她曾说:“贫穷就好像我们健身房里的运动器械,可以锻炼人,使体格强健。”

就这样,她用仅有的38美元购买针线衣料,缝制了第一套自己设计的时装,在达拉斯的精品店寄卖,结果证明,她确实具有设计时装的天赋。1986年,她与人合作,渐渐走进了服装设计行业。1987年,她加盟谢时利时装公司,嘉拉蒂的才华得以展示,目前谢时利公司的业务正在扩张,每周平均开设25家分店,营业额每年能达到1.1亿美元。嘉拉蒂设计的服装远销世界各地,不久也成立了一家新企业,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而她作为美国一家大型时装连锁店的设计师,每年得到的红利估计不会少于100万美元。

荷兰十七世纪伟大的画家伦勃朗·范·雷思也是一位从贫困中走出来的成功者。伦勃朗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勤劳的磨坊主。伦勃朗从小就知道贫穷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因此,他立志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父亲为了让他读书,省吃俭用积攒钱,最终把他送入了莱登大学。实践证明,伦勃朗并不是念书的料,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画画上。于是父母又把他送到雅格布·范·斯瓦丁堡那里去学绘画。在这艰苦的时间里,伦勃朗只能依靠给先生太太们画相来谋生。

也许是贫穷的环境给了他巨大的动力。在他负担越来越重的时候,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伟大。在苦难的年代里所创作的作品,则大多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珍品。

贫穷虽然不能直接带来利益,但它却能磨炼人的意志。这种意志可以战胜心理上的负担,冲破贫穷的堡垒,到达成功的彼岸。“穷则变,变则通”,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

4.高尚的品质比什么都贵重

只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精益求精,顽强奋斗,终究会磨炼出超人的才华,激发出那潜在的高贵品质。

去吧,孩子,我把你交给上帝了。”阿伯德·卡德的母亲给了他四十枚银币,又让他发誓任何时候都不撒谎,“孩子,在接受上帝的审判之前,我们可能没有机会见面了。”

这个年轻人外出赚钱去了。几天之后,他遇到了强盗。

“你身上有钱吗?”一个强盗问他。

“有四十块银元缝在我的外套里面。”阿伯德·卡德老老实实地回答。

强盗们哈哈大笑,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因为他过于诚实了。另一个强盗恶狠狠地问:“你身上到底有多少钱?”

诚实的孩子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还是没有人相信他。

“过来,孩子。”强盗头子说,“告诉我,你身上到底有没有钱?”

“我已经说过了,我的外套里缝着四十块银元,他们不信。”

“把他的外套掀起来。”强盗头子命令道。

那些银元马上就被搜了出来。

“你干嘛不打自招呢?”强盗们问他。

“因为我不能背叛我的母亲,我向她发过誓——永远都不撒谎。”

强盗们听到这话,心头一震。强盗头子对他说:“孩子,你小小年纪,却如此守信用,我们这些胡子拉碴的家伙,却在违背小时候对上帝许下的诺言。来,把你的手伸过来,我要握着你的手重新发誓!”

他照他说的做了,其他强盗也被深深打动了。

“作起案来,你是我们的头,”一个喽罗说,“要是走正道,你也是我们的头。”那人也握住男孩的手,像他的首领那样重新发誓。这些人一个接一个地对上帝重新发了誓,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小孩。

高尚的品质即便从一个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不一定像《天方夜谭》中的奇迹那么惊人,但仍然具有感染力。

剑桥大学乔伊斯·巴特勒教授认为:当一个人的所有性格特征和承诺一样庄严神圣时,就会发现,他的一生拥有比他的职位和成就更伟大的东西,比获得的财富更重要,比天才更伟大,比美名更持久。

如果一个年轻人一开始就有坚定的意志,一诺千金;如果他把声誉看做无价之宝,觉得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而不能说一句谎话;如果他在人生之初就有这样的立场,那么他会像乔治·皮博迪一样,最终获得无尚的声誉,获得所有人的信任,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诚实的亚伯拉罕·林肯”这个词,在19世纪中期是正义与诚实的代名词。

林肯当店员时,由于诚实的品格,摸黑跑了6英里路,把零钱还给一位夫人,他没有等到下次见面再还。正是这些事情使“诚实的亚伯拉罕”成为人性中高贵品质的象征。

林肯当律师时,要求一桩土地纠纷案的当事人预交30000美金,那人一时筹不到这么多钱,林肯说:“我替你想办法。”他来到一家银行,告诉出纳他要提30000美金,又补充说:“过一两个小时,我就给你送回来。”出纳二话没说,把钱给了他,连张收据都没填。

“如果没有把握为当事人打赢官司,林肯先生就不接案子。”伊利诺斯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一名律师这样说,“法庭、陪审团和检察官也都知道,只要亚伯拉罕·林肯出庭,他的当事人就肯定是正义的一方。我并不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说这番话的,我和他属于不同的党派,但事实的确如此。”

有一次,林肯得知他的当事人捏造事实、欺骗律师事务所,就拒绝为他辩护,他说:“我不能去,如果我去了,我会忍不住对自己喊道:‘林肯,你是个说谎者,你是个说谎者!’”林肯的一个合伙人接了这个案子,而且胜诉了,得到了900美金的律师费。林肯拒绝接受自己那一份,因为他追求正义、追求人格的完美。

还有一次,林肯的盟友从芝加哥发电报说,他要想被提名为候选人,就必须同时获得两个敌对代表团的选票,为此,林肯要承诺在将来的内阁中给他们一定的职位。林肯回答说:“我不会同他们讨价还价,也不会受制于任何势力。”他具有伯克所说的追求荣誉的个性,他认为人格上的污点比伤疤还要难看。

《伦敦图片新闻》的创始者英格拉姆刚刚开始从事新闻业时,有一次为了送一张报纸他跑了十英里路,仅仅为了不让一个读者感到失望。像这样值得信任的人,有什么能阻挡他成为报业巨人呢?

如果一个人戴着面具、过着虚伪的生活,或者从事不正当的职业,他将受到自己内心的嘲笑,他会产生对自己的鄙视。他的良心会不住地拷问灵魂:“你是一个欺骗者,你不是一个正直的人。”这不仅败坏了他的灵魂,而且削弱了他的力量,使他丧失自尊和自信。

一个本来相当能干、心理健康、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为了满足自己膨胀的物欲,不惜上下其手,制造阴谋,运用各种欺骗性手段,压制别人,或者玩弄手腕摆布别人,看到这样的人由好变坏,真是非常遗憾!

在你准备牺牲崇高的品格来牟取私利时,你那发自心底的最强音就会不断地提醒你。这对塑造自己的性格,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不啻为一剂良药。虽然一个人的行动非常诡秘,可谓神不知鬼不觉,但是在做了卑劣的事之后,还想保持正直的品格,那根本不可能。

全力以赴、力求完美的精神对人生的影响无可估量。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平庸和优异、一般和最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为庄稼锄草,还是为国家立法,始终严格要求,我们就会有一种向上的精神。这是意志薄弱、目光短浅的人所缺少的品格。只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精益求精,顽强奋斗,终究会磨炼出超人的才华,激发出那潜在的高贵品质。

这种力求完美的精神主宰了心灵,渗透进个性中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气质。做事臻于完美的人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气质,他不会轻易放弃坚守的信念;他无所畏惧,敢于面对这个世界,因为他问心无愧,与虚假无缘,他已竭尽全力,力求至善。

这些品质将给你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那些三心二意、作风散漫的人永远不会体会到。当一个人因为能把一件事做得尽善尽美而激动不已时,当一个人心安理得地欣赏着自己的所作所为时,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成功!这种成就感能够促使你的各种才能得到最完满的发挥。它会激发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情操,增强你的体质。

这就是成长。高贵的品质才是人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5.金钱只是达到目的的工具

你如果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切切记着:金钱不是万能的,只是用来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罢了。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人总是要争权夺利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崇拜权力在过去,人们崇拜权力的对象不一,有的为丰收而祷告,有的为美丽或聪明而祷告。头脑简单的野蛮人所崇拜的权力,是射箭能够直射到野兽心脏的本领。普通的美国人所崇拜的权力是能有巨款存入银行,能加入一种消费很大的俱乐部,能驾驭速度最快的汽车。

把金钱当作权力的来源而崇拜,这在一些国家里,几乎达到了举国若狂的程度。欧洲各国的人民,除希望生活和平与安静以外,别无他求,只有美国人是如此热衷于金钱。美国人追求万能的金钱,正好像哥伦布冒险寻觅新大陆一样。财神在从前,绝没有像现在似的受人狂热的信仰和崇拜。

随便问一个小孩:“你有低劣的心理吗?”他会望着你呆笑,因为他不懂得你说的是什么;但是,你如果问他:“你将来大了,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那他就会告诉你:“我要做一个救火员!”因为他的心目之中,早已给喧噪的救火车的光荣,英雄一般的救火员所感动了。在这个小孩看来,威严地坐在“叮当叮当”的救火车上,冲散路上各种普通的车辆,那救火员实是达到了人类最伟大事业的高点。所以他要做救火员,因为在他看来救火员是有着代表最高权力的光荣的。

当柏克在英国议院里发表他的著名的关于殖民地的自由的演说时,他说道:“自由是人人生来俱有的,不过各人需要自由的目的不同罢了。”他这篇演说是代表美洲的殖民地人民要求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信仰的自由,以及抗议无理的捐税而发的。所以他说:有些人只要求言论和出版的自由权利;有些人只要求用任何方式,在任何地方,崇拜上帝的自由权利;还有些人认为对于中央政府的开支,不能说一句话的,就不愿拿出税款来。

这些话的原则,实可以适用于权力。有些人认为,“心地和平’的价值,比世间一切财物的价值都高;有的宁愿受大学的教育,而不愿拥有纽约的一半;还有些人以为“爱”就是权力,倘能得到人家的爱,其价值就在西印度群岛的财富之上。

美国是世界上“金钱万能”国家的先锋队。它向来没有世袭的权力,所以美国人,只要努力工作,善于经商、赚钱,有了钱,就可变为有权力者了。因为有了钱,一切名誉、地位、安全、快乐都可以得到。所以在当初,金钱还不过是用它来达到权力的目的一种工具而已,后来却本末倒置,就认金钱本身为权力者了。

达到目的的工具,一变而为目的本身时,你就陷入苦难的境地而不能自拔了。因为在当初,用金钱来达到权力的目的时,金钱是一种工具,所以大家容易获得它。现在,你既以它为目的,你就非但失去了原来的目的——社会的名誉、地位、安全、快乐、权力等等——而且也失去了你的工具——金钱——因为金钱变成了你的目的时,就变成了你的主人了,而在人类的历史之中,金钱是最无情、最残酷的驾驭奴隶者。

譬如我们说,你要10000块钱,于是你劳苦工作,苦干不止, 目的就是在赚10000块钱,一切快乐你不要享受;一切会减少达到你的目的的可能,然而有益你身心的活动,你一概拒绝;你进餐的时候,狼吞虎咽,因为时间就是金钱。除了“钱,钱,钱”之外,别无可取,别无可谈:毫不体贴你的夫人,毫不顾念你的儿女;即在打球斗牌的时候,你也不当作享乐而游戏,为的也是赚钱。总之,钱是你生活的中心思想,而你生活上惟一的兴趣,是多赚钱。

固然,经过了几年的劳苦工作之后,你赚到了10000块钱?当银行里的付款员交给你一张清单的时候,你便感到了得意,但是,这不过是很短促的兴奋,因为你不能有了钱去周游世界,或加入俱乐部做会员,或新做许多衣服,买一辆精美的汽车,为的是你在拚命赚钱的过程之中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方式,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了。你惟一欢喜的是赚钱,于是你即刻继续努力。你有辩解,或说要为儿女筹一笔教育费,或说要捐助一所医院,以及其他各种的说法;其实,这些全是掩饰自己是奴役的辩解罢了。老实告诉你吧;你钱越多,越是要受钱的束缚,而享受快乐的机会也越是少,你的一切都完了!将来会像可怜的老皇帝麦达斯,用他的点金术,把世间一切都点成了黄金,直点到鸡蛋和面包也变为硬质的金子不能人腹时,就只好饿死一样。

以金钱为目的,倘若达不到的时候怎样呢?又倘若一生辛苦所获得的满抽屉的股票证券忽而变成废纸的时候又怎样呢?这种悲惨的情形,想你也见惯了的.有些人相信没有钱是不能生活的,然而当穷鬼来向他们求布施的时候,他或她是多么愤怒啊!金钱的奴隶者在求财的时候,渴望的面容及眼光是如何卑贱和可怕啊!

所以,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总之,你如果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切切记着:金钱不是万能的,不是权力;只是用来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罢了。若你不注意发展你的人格而只注意赚钱,那么,全世界银行金库里的钱还不够替你买到快乐!金钱变为你的生活目的时,怕连你的生活也要保不住了!

6.别让金钱牵着你的鼻子走

恐惧和欲望这两种情感会使你落入一生中最大的陷阱。别让金钱支配你的生活。

生活中的许多人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

的确,企图一夜之间靠欺诈发财的人将会落入许多陷阱,这毫无疑问。

大多数人让他们的恐惧和贪婪之心来支配自己,这是无知的开始。因为害怕或贪婪,大多数人生活在挣工资、加薪、劳动保护之中,而不问这种感情支配思想的生活之路通向哪里。这就像一幅画:

驴子在拼命拉车,因为车夫在它鼻子前面放了个胡萝卜。车夫知道该把车驶到哪里,而驴却只是在追逐一个幻觉。但第二天驴依旧会去拉车,因为又有胡萝卜放在了驴子的面前。

强化恐惧和欲望是无知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钱人常常会担惊受怕。钱就是胡萝卜,是幻象。如果驴能看到整幅图像,它可能会重新想想是否还要去追求胡萝卜。成功的人知道钱是虚幻的东西,就像驴子的胡萝卜一样。正是由于恐惧和贪婪使无数的人抱着这个幻觉还以为它是真实的。

有的人进了大学,而且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他能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的确也得到了,但他还是为钱所困,原因就是他在学校里从来没学过关于钱的知识。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他相信工作就是为了钱。正是出于恐惧心,人们大多害怕失去工作,害怕付不起账单,害怕遭到天灾,害怕没有足够的钱,害怕挨饿,大多数人期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寻求稳定,他们会去学习某种专业,或做生意,拼命为钱而工作,大多数人成了钱的奴隶。

钱来了又去,但如果你了解钱是如何运转的,你就有了驾驭它的力量,并开始积累财富。光想不干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人接受学校教育后却没有掌握钱真正的运转规律,所以他们终生都在为钱而工作。

现代的社会里丈夫和妻子都工作,两份收入使他们感到满足。他们觉得获得了成功,前途光明,于是决定买房、买车、度假并且生孩子。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需要大量的钱。于是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寻求升迁和加薪。接受更多的培训,以便让他们能赚更多的钱。他们的收入上升了,但同时他们的支出也上升了。他们得到了大额的工资单,但迷惑于钱都到哪儿去了。他们不停地为公司老板工作,但等待他们的只是越来越多的债务和催款单,于是他们再加倍努力工作,再更多地获取债务,陷于财务紧张的怪圈不能自拔。

接着,他们建议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找个安全的工作或职业。他们终生努力工作,然而随后这个过程又将在他们的下一代中重复了。一位专家指出这就叫“老鼠赛跑”。他指出:一旦人们为支付生活的账单而整天疲于奔命,就和那些蹬着小铁笼子不停转圈的小老鼠一样了。老鼠的小毛腿蹬得越快,小铁笼也转得越快,可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发现自己依然困在老鼠笼里。

许多人害怕没有钱,不愿面对没钱的恐惧,对此,他们不加思考地做出了反应。他们会去挣一点小钱,可快乐、欲望、贪婪会接着控制他们,他们会再作出反应,仍然是不加思考。他们感到恐惧,于是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钱不可能消除恐惧。于是,恐惧追逐着他们,他们只好又去工作,但钱还是无法摆脱恐惧。事实上,许多人致富并非出于欲望而是由于恐惧,他们认为钱能消除那种没有钱、贫困的恐惧,所以,他们积累了很多的钱,可是他们发现恐惧感更加强烈了,他们更加害怕失去钱。有一些人已经很有钱了,但还在拼命工作,甚至有些百万富翁比他们穷困时还要恐惧。这种恐惧使他们过得很糟糕,他们精神中虚弱贫乏的一面总是在大声尖叫:我不想失去房子、车子和钱给我带来的上等生活,他们甚至担心一旦没钱了,朋友们会怎么说。许多人变得绝望而神经质,尽管他们很富有。

恐惧使他们落人工作的陷阱,挣钱——工作——挣钱,希望有一天能消除恐惧。但每天他们起床时,就会发现恐惧又同他们一起醒来了。恐惧使成千上万的人彻夜难眠,忧心忡忡。所以,他们又起床去工作了,希望薪水能杀死那该死的恐惧。钱主宰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拒绝去分辨真相,钱控制了他们的情感和灵魂。

除了恐惧,世间还存在另一种情感:欲望,有人把它称为贪婪,即希望一些东西更好、更漂亮、更有趣或更令人激动,这是相当正常的。所以,人们总是为了实现欲望而最终变成是为钱工作。他们认为钱能买来快乐,可用钱买来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所以,他们不久就需要更多的钱来买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开心、更多的舒适和更多的安全。于是,他们工作又工作,以为钱能使他们那被恐惧和欲望折磨着的灵魂平静下来,但实际上钱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即使有钱,也只不过是高薪的奴隶而已。

恐惧和欲望这两种情感会使你落入一生中最大的陷阱。如果你让它们来控制自己的思想,你的一生就会生活在恐惧中,这是残酷的。为钱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也是残酷的。半夜醒来想着许多的账单要付是一种可怕的生活方式,以工资的高低来安排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一定要尽力避开这些陷阱,如果可能的话,别让这些问题在你的身上发生,别让钱支配你的生活。

7.别让金钱给你带来烦恼

只有你对金钱保持了一种正确、健康的心态,认为金钱就是金钱,它不等于快乐、幸福,也不等于生活的全部。

愚人让自己为金钱而烦恼,聪明人则让金钱为自己解除烦恼。

美国一家十分著名的调查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非常令人吃惊:人类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意外地盲目。

盖洛普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说,从他所作的研究中显示,大部分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10%,就不会再有任何财政的困难。美国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曾担任纽约及全培尔两地华纳梅克百货公司的财政顾问多年。她曾以个人指导员身份,帮助那些被金钱烦恼拖累的人。她帮助过各种收入的人——从一年赚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员至年薪10万美元的公司经理。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多赚一点钱并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烦恼。”事实上,人们经常看到,收入增加之后,并没有什么帮助,只会徒然增加开支——增加头痛。“使多数人感觉烦恼的,”她说,“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那么,如何来管理我们的钱呢?

亚诺·班尼特50年前到伦敦,立志当一名小说家,当时他很穷,生活压力也很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记录下来。他难道想知道他的钱怎么花掉了?不是的,他心里有数。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不停地保持这一类记录。甚至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约翰·洛克菲勒也保有这种总账。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你我也一样,必须去弄个本来,开始记录。记录一辈子?不,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作准确的记录——如果可能的话,可作三个月的记录。这只是提供我们一个正确的记录,使我们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然后不妨依此作一预算。

也许你会说,你知道你的钱花到哪儿了。也许如此,但就算你真知道,1000人当中,只能找到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史塔普里顿夫人说,通常,当人们花费几小时的时间把事实和数字忠实记录在纸上后,他们会大叫:“我的钱就是这样花掉了?”他们真是不敢相信。你是否也这样?

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假设有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住同样的房子,家里孩子的人数一样,收入也一样——然而,他们的预算需要却会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她说,预算必须按照各人需要来拟定。

学习如何使你的金钱得到最高价值。所有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啥事也不做,只要设法替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身为你个人产业的男、女主人,为何不也这样做?

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她最怕的就是被请去为年薪五千美元的家庭拟定预算。为什么呢?“因为”,她说,“每年收入五千美元,似乎是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目标。他们可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才达到这一标准——然后,当他们的收入达到每年五千美元时,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了,他们开始大肆扩张。在郊区买栋房子——只不过和租房子花一样多的钱而已。买部车子,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你发觉时,他们已进入赤字阶段了。他们实际上比以前更穷了——因为他们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只有你对金钱保持了一种正确、健康的心态,认为金钱就是金钱,它不等于快乐、幸福,也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这样,你才能消除这70%的由于金钱所带来的烦恼。

8.战胜贫困是你的责任和义务

追求财富、成功和幸福,不但是人类天生不可剥夺的权利,且是与生俱来不得放弃的责任和义务。

剑桥大学玛丽·加尔布雷斯教授指出:无论什么人,只有在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才有可能去追求别的东西,否则,便会为贫穷所困,为贫穷所累,为贫穷所苦。在贫困的泥淖之中,只有为生存挣扎的心思,哪里还会有为理想奋斗的余力呢?而事实上,即便是把基本的生活需求解决了,要想去追求事业的成功和获取人生的幸福,也还是需要拥有除了解决基本生活温饱以外的物质基础——即所谓可以资助人在学习和奋斗过程中所需要的起码的财富。财富是人奋斗的助推器,它可以为人朝向某一目标奋进提供外力。它可以成为跳板,成为人腾跃的跳板;可以成为舟楫,成为人渡河的舟楫。同样是奋斗,在同样的人生起跑线上,有人乘飞机,有人坐汽车,也有人徒步而行,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谁能率先达到目标显然是不言而喻的。那些因贫困而坐不起车的人,在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里,可能永远也无法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在若干年前,一些外国军事家在评论第十次中东战争时说:“中东战争中各个发展阶段的进程和结局表明,在某种意义上说,胜利是物资保障的成功,失败是物资保障的失利。”这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斗争和奋斗何其相似乃尔。

贫穷,是压在人们头上的一座大山。从安徒生童话中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到今天穷乡僻壤中手持大学录取通知,却因昂贵的学费而无法走出山外的农村青年,哪一个读来不令人泪垂涟涟,心碎般难受?仓廪不实,奔波生命尚且不及,还侈谈什么文明礼仪?一个贫穷的人又有多少力量和雄心在群雄逐鹿的社会大舞台上建树理想的人生大厦呢?

过于贫穷的人大多因贫穷而失去了成大器的机会和条件。所谓贫困,即因贫而困者也。而那些不为贫所困者,则更有成功之指望。在美国,能够当选总统的人大都是富翁。雄厚的资财,使他们很容易走上获取成功的捷径,也使他们很容易获得冠冕堂皇的人生形象。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不管在哪个领域里获取成功,都需要提早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要受到良好教育,就必须解决学费问题、时间问题、精力问题,这是贫困者最容易失去的。而富裕者是不必在这些问题上面操心的,只要一心一意地努力奋斗就行了。

为贫穷困扰,就难得成功;为贫穷困扰,就难得幸福。贫穷很可怕,不战胜它,就没有出路。

但可能也有人拿一些社会上的特例来怀疑“富贵”法则的精度。他们说,贫困者也有功成名就者,但殊不知,按照犹太人的“宇宙法则”推断,世界上22%的富人中出现的成功者远远要比78%的穷人中所冒出来的成功者多而又多,两者是不成比例的。当然,说到穷,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温饱线以下的,也有温饱线以上的,这里所说的穷,主要指影响人奋斗的基本条件匮乏和影响人奋斗进程之水平以下者。都说这个社会同大自然之间存在着某些惊人的相似,差不多都逃不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逻辑。但因为存在穷和富的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们产生了不平等的竞争、不平等的选择和不平等的收益。所以,只有首先战胜物质上的寒窘,战胜了贫困,才有希望从人生的泥淖中拔出脚来,快步奔向理想目标。

生而贫困并无过错,死而贫困才是遗憾。尤其是终其一生,无力消除贫困创造财富,更是无可宽恕的。贫困是一种疾病,是一种恶习,如果不是由于懒惰,就是由于无知;最坏的莫过于两者皆具。贫困不单是金钱物质的缺乏,有时也是精神的残缺,所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即在于此,有时一个人因为金钱和物质的缺乏,最终会导致精神——信心、勇气、热情、意志和知识的欠失。所以贫困不仅仅是口袋空空。因此,对穷人施以经常的物质救济,可能会给他造成永久的贫困;只有对穷人给以不断的精神激励,才能带来长期的富裕。

财富是我们经心智和劳力的工作、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结果。真正的财富是内在的财富,也就是精神的财富。财富的增加不仅可以用作改善生活的资材,尤其应作为贡献社会的工具。

一个人价值的高低,视其对财富创造的程度,也就是对社会贡献的程度决定的。

人生的幸福,惟有经财富的创造才能达成。一个贫困的人是无幸福可言的。消灭贫困和创造财富,是我们在现代社会里的每一个人责无旁贷的任务。

据说李嘉诚的成功就是基于战胜贫困而取得的。贫穷的压迫和生存的需要,迫使李嘉诚从小就树立了战胜贫困的决心。

1943年,不满15岁的李嘉诚因父亲病逝,家贫如洗,不得不辍学打工。由于抱着“我不要穷,我要赚钱”的积极心态,他在泡茶扫地当学徒、当店员、当跑街推销员的早年生涯中,努力学习和思考,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发着自己经商赚钱的潜能。

“我不做高级打工仔!我要创立自己的企业!”

经历七年打工奋斗,22岁的李嘉诚放弃了很好的职业,为自己树立了更积极成功的心态——一个宏伟的“我要”的目标。

打工的经历开发了青年李嘉诚立身处世和经商的部分潜能,使他增强了信心,他要开发自己更大的潜能。1950年,他放弃一家塑胶企业总经理的位置,自己开办了“长江塑胶厂”,成为一个主宰自己命运的老板。

培根曾经说过:“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的。”又说:“财富可以买通关节,使人出于危厄或困难。”如此看来,财富对人生之重要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的。人在年轻奋斗的时候,早一点意识到战胜贫困和获取财富的重要性,并积极为之努力,不但不会拖他的后腿,还会为他获得事业的成功,并从多个方面起到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