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别让挫折失败吓倒了自己

1.失败与成功永远风雨同行

大千世界,万千众生,人立于其间。每一个人都要度过的一生必有坎坷,坎坷就在人间!因而对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不怕失败比渴望成功更可贵。

斯宾塞·约翰逊指出:成功者并没有超常的智能,也不是不曾失败过,而是自信必将战胜挫折迎来成功,甚至可以说,成功者大都是经历失败最多、挫折最重的人。

大凡弄文学、爬格子的新手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退稿恐惧症”。其实世界上许多名家大师的传世或畅销之作,起初也难逃退稿的厄运。如果你不怕退稿,坚持不懈,那就是走向成功了。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其作品《白鲸》于1851年退稿。退稿信上讲:“十分遗憾,我等一致反对出版大作,因为此小说根本不可能赢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作品又臭又长,徒有其名而已。”

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其作品《草叶集》于1855年退稿。退稿信上写:“窃以为出版大作当属不甚明智之举。”

法国著名小说家福楼拜,其作品《包法利夫人》于1856年被退稿。退稿信上写:“整部作品被一大堆甚为精彩但过于繁复累赘的细节描写所淹没。”

英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大奖的名作家约·罗·吉卜林,他的《无题》于1889年退稿。信上说:“很抱歉,吉卜林先生,您根本不知道怎样使用英语写作!”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他的《生活之法则》于1900年退稿。信上写:“令人生畏,使人沮丧。”

我们知道儒勒·凡尔纳,不仅是著名作家,而且是科幻小说之父。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投稿之后,竟被退稿15次,气得他差一点把稿子投进壁炉烧掉。

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在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发表之前,已经写了多少没有发表的作品呢?其稿子累积起来足有写字台那么高。

失败不可怕, 可怕的是对自己失望。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是从来不对自己失望的人,林肯、丘吉尔都是这样的人。

丘吉尔的伟大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学生时代的学业却没有什么成就。他每科成绩都差,惟有作文曾得到过老师的赞赏。毕业时,老师们对他已经“盖棺论定”,公认他以后不会有什么出息。父亲见他不行,只好送他到军校,随后他便从军了,随军到过印度、古巴等许多地方。他进不了大学深造,但军队却成了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大学。于是他明确了自己的志向,一头闯入了政治领域。

和平时期,谁提出战争的警告,谁就最容易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丘吉尔就吃过这种苦头。当希特勒抓军队时,丘吉尔喊出战争的危机,英国的政客们一笑置之;当德军侵入奥地利,英国首相张伯伦与希特勒签署了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换取欧洲和平的《慕尼黑协议》,得意洋洋地向英国人民宣布:战争不会发生了!但丘吉尔却警告说,战争快要来临了!政客们对他一怒斥之。丘吉尔因而竞选失败,他坚持己见,又引起公愤,以至于被报纸指责为“缺乏谨慎和判断力”。

丘吉尔的远见卓识竟被一些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人当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这种失败足以使一个人垂头丧气或是气得发疯,可是丘吉尔依然衔着雪茄,悠然自得,还跑回家乡的别墅度假去了。他兴致勃勃地画画、看书、写作,好像他从未失败过似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人们才想起有丘吉尔这个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他是惟一能在和平时刻洞察战争危机的人,只是他的预言和警言被世人领悟得太晚了。于是1940年丘吉尔崭露头角,当上了英国首相。

丘吉尔成为战时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他以其精辟的演讲振奋了英国军民的士气,和苏美等国一起战胜了希特勒法西斯。这就是一个遭受多次失败的人所创造的奇迹。如果他害怕失败和孤立,历史上便不会有一个丘吉尔。

2.挫折和失败是成功的先导

成功与失败是事物发展的两个轮子,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的先导。这些话人人皆知。但斯宾塞·约翰逊却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自信主动,心态积极,挑战失败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含义。

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无非有3种可能:一是此路不通,你需要另外开辟一条路;二是某种故障作怪,应该想办法解决;三是还差一两步,需要你作更多的探索。这3种可能都会影响你走向成功。失败有什么可怕呢?成功与失败,相隔只是一线。即使你认为失败了,只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自信和勇气,一定可以反败为胜的。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做了一万多次试验。在每次失败后他都能得到新的知识。当他把原来的未知变成已知的时候,灯泡就被制造出来了。所以他认为那么多的失败实质上都不能算是失败,“我只是发现了9999种行不通的方法而已。”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从自己“屡败屡战”的经历中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他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这么多行不通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这不正是从失败中也能获益的道理吗?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怕失败,深知失败的意义的人才可能享受到成功。

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领导建造了世界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可这条电缆只用了一个半月就损坏了。经过7年准备又敷设了第二条电缆,但航船载放到中途,电缆突然折断。电缆公司已耗资数十万英镑,付出了9年时间的代价!把钱扔进大西洋,只有傻瓜才会再干!但汤姆逊终于说服总经理再当一次“傻瓜”,这一次他的事业终于成功。汤姆逊晚年时说过:“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年内在科学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

在莱特兄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莱特兄弟应用了和别人同样的原理,只是给翼边加了可动襟翼,使得飞行员能控制机翼,保持飞机平衡。所以在别人失败的地方,他们多走了一步就成功了。

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从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飞跃,化失败为成功的跳板。成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补偿是一种有用的变通进取方式:在此受到挫折,到彼取得补偿,如爱情受到挫折就到事业上补取;自身有缺陷就到创造中补取。试想,生活中可供翱翔的天空是那么广阔,可供回旋的余地是那么广大,可供变通的途径是那么众多,这就像俗话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

3.害怕失败是注定失败的可怕心态

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着美好的憧憬,很想尝试新事物,攻克新课题,为自己开辟新的事业。但他们往往是还没有开始做,或者刚一碰到困难就预想到失败,害怕出丑,或是担忧白白地耗费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甚至是“莫名其妙”地感到事情不妙,于是束手不干,只好安于现状。

斯宾塞·约翰逊告诫人们:尝试新事物,攻克新课题会有失败、被人笑话的危险,但任何事情要等到有十足的把握再去干,那就只有永远等下去了,这一天永远不会来到。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新事物、新课题不经失败而一举奏效。你不去尝试和实践固然不用担心害怕什么,但也绝无前进的希望和成功的可能。然而这种心理本身就是“命里注定”的失败,就是自我贬低和丑化,就是自我束缚。

所以说害怕风险就是没有出息,害怕失败就会彻底地失败。

如当众演讲,你总担心讲不好,当众出丑;总觉得一站到大家面前,自我形象就会受到某种威胁和损害。其实,真正的危险不在于那么多人看着你,也不在于你有可能讲不好,而在于你自己吓唬自己。这种自我威胁才是主要的危险。

害怕失败心态的另一面是急于求成。在他们看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永远不能成功,就意味着自己不具备争取成功的条件。其实一次、两次失败,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没有巨大的潜能或者根本不行。此事不成不等于彼事不成。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早就指出:“没有任何事物是一蹴而就的,连栽种葡萄和无花果也是如此。如果你对我说,我想要一个无花果。我将回答说那需要时间,首先要把树种上,然后才长出果实,最后果实才成熟。”

有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家公司招聘营销人员,应考者很多。发出录取通知许多天了,考试的第一名,一位叫罗杰斯的青年却迟迟没来公司报到。原来,他考试之后自己觉得毫无希望,竟然自杀了!于是公司内外都为他的错觉深感惋惜,而公司总经理却对此事淡然一笑,轻轻地说了两个字:“幸亏。”面对人们迷惑不解的神情,总经理解释说:“心理素质如此之差的人,如果进了我的公司,早晚会毁掉我们苦心经营起来的事业!”

也许这位总经理说得有点严重了。但却一语道破其中深义。因为害怕失败还是不怕失败,确实是强者与弱者的试金石,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一条分水岭。

4.找出失败原因:走向成功的保证

“失败”是个消极字眼。除了“死亡”之外,没有别的字眼更令人听而生畏。你听人说某人真是失败时,就会在心中浮现一幅这样的画面:一个贫穷潦倒的人,也许连朋友也没有;金钱、成功、希望、美好的将来,都与他无缘。

人们害怕失败,原因很多。斯宾塞·约翰逊分析认为:

(1)害怕冒风险

如果每一个曾经有过“杰出”主意的人都有勇气去身体力行,这世界的面貌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可惜实际情况是,极少人能克服那种冒风险的心理。为了成功,你必须冒点风险。你必须心甘情愿身处逆境,毕竟那是果实累累的地方。

(2)害怕失去自信心

有些人害怕失败是因为他们以为失败会令人失去自信心,所以他们试图将自己置于万无一失的位置。不幸的是,这种态度也把他们置于一个不可能有创造杰出成就的位置。他们使自己的人生平庸无奇,这反过来也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他们原有的一切自信心,都会被那种“本来会是怎样”的疑虑所侵蚀。

如果你最终会有失去自信心的风险,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努力做到最好?如果你尝试后失败了,你没输掉什么;如果你经过努力成功了,那就比原来好。相反,如果你不作努力,你就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3)害怕再没有第二次机会

许多人对失败的最大恐惧之一是,万一失败了,就再也得不到第二个争取成功的机会了。如果这些人知道很多著名的成功人士开始都曾失败过,他们就不会有那种误解了。

美国汽车大亨亨利·福特说:“失败不过是一个更明智地重新开始的机会。”福特本人当然有过失败的切身体验。他头两次涉足汽车工业时,他的公司破产了。第三次他成功了。福特汽车公司现在仍然充满活力,仍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之一。

另一个有名的“失败”故事的主人公是个青年人。

他的梦想是进入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服务国家。他两次报考均未被录取,第三次报考时终于如愿以偿。这个年青人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后来他成为美国最高级将领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就像亨利·福特一样,他在追求梦想之旅的前几站两次失败。也像福特一样,他没有放弃。

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这话听起来实在太简单,却是至理名言。

明白这个道理对应付失败很重要。懂得这一点,你就意识到失败是难免的。这样,你就不会空耗时间及精力去回避失败,而是集中精力应付失败,反败为胜。

5.学会摆脱失望,恢复必胜的斗志

对于不断努力谋求成功、但遭到一个又一个失败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克服失望。尽管人人都会失败——因为失败是不可能避免的——但并非人人都会失望。所谓失败,包括未能达到目标,或任务没有完成,这些都是外在的。相反,失望是一种内心的态度,这是可以控制的,它是内在的。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曾播下失望的种子。问题是,我们怎样处理这些种子。给它们浇水施肥,使野草丛生,最终使我们自己窒息而死呢?还是给这些野草断水断肥,使它们不能生长,不能伤害我们呢?

也许你因为失败而灰心丧气了,也许你不知如何是好,不要失望,你会由灰心丧气变得勇气十足。斯宾塞·约翰逊建议你采取以下的三个步骤:

(1)争取积极行动

如果你等自己想做时才去行动,那你永远不会行动。你必须先行动,其他的感觉才会随之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诗人在自己花园里散步时看见地上有个鸟窝。刚才一阵强风吹过树梢,把鸟窝吹落地上。正当诗人对着这个被毁的鸟窝伤感、沉思时,他抬头看到小鸟已经开始在枝头另筑一个鸟窝了。小鸟并未被强风的破坏弄得灰心丧气,它们已经在积极行动了。

(2)研究积极成功者的事例

研究积极成功者的事例,向他们看齐,这是向失望情绪开战的最佳方法之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你认识的有成就的人,你也可以阅读传记,研究那些人的生平、优点以及他们怎样渐渐获得这些优点的方法。

14世纪蒙古皇帝莫卧儿。有一次这个皇帝在大自然中看到一个积极的例子,大受鼓舞。那时他的军队被一支强大的敌军打败,溃不成军。皇帝本人躺在一个废弃马房的食槽里,而敌军则在大搜捕。

莫卧儿皇帝躺在食槽里,垂头丧气。这时,他看着一只蚂蚁努力扛着一粒玉米,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这粒玉米比蚂蚁的身体大许多,蚂蚁尝试了69次,每次都掉下来。当它尝试第70次时,蚂蚁终于把那粒玉米一直推过墙头。

莫卧儿大叫一声跳了起来!他也能取得最后胜利!他确实做到了——重整军队,把敌军打得四散逃窜。最后,他的帝国从黑海之滨延伸到恒河。

(3)养成积极执著的态度

不懈的努力看来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斯宾塞·约翰逊研究了美国最成功的500个人的生平,还结识了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他发现这些人的成功故事中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执著。这些人即使屡遭失败却仍旧努力。在他看来,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议的障碍及巨大挫折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与美国发明家布卡·T·华盛顿的话相似:“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由这个人达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由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碍的数目来衡量的。”

哈罗德·雪曼写过一本书,名叫《如何反败为胜》。作者在书中列出八种执著的精神:

①只要我坚信自己正确,我决不放弃。

②我深信,只要我坚持到底,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③在逆境中我会充满勇气,决不气馁。

④我不允许任何人用恫吓或威胁使我放弃目标。

⑤我会竭尽全力克服生理障碍与挫折。

⑥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做到我想做的事。

⑦知道了成功的男人和女人都曾跟失败和逆境搏斗之后,我会获得新的信心与决心。

⑧无论我面临什么样的障碍,我决不向失望与绝望低头。

6.战胜导致失败的心理大敌:“我不能”

斯宾塞·约翰逊说:百万富翁欧·杰·辛普森曾遇到过一个敌人——“我不能”——但他战胜了这个敌人。

辛普森降生在圣·弗兰西斯科的下层区。他的家一贫如洗,他不满六岁时得了软骨病,疾病使他的腿变形,足向内翻,小腿异常细弱。

他曾参加了街头帮伙,不久就被抓住了。在监狱里呆了6个小时之后,他说:“我学会了一件事——我永远也不想再回到这儿来了。”

在生活的这一关口,他被邀请与其他一些穷孩子一起到威利·梅斯的家里玩了一天。梅斯是圣弗兰西斯科巨人棒球队运动员,他告诫这个孩子应该努力奋发,将他的能量用到体育运动上,而不应该在哥儿们帮中空耗时日。

他开始工作了。为了帮家里挣钱糊口,他到街头卖报,去河里捕鱼,上铁路货场帮人卸货,进商店给人打杂。

在学校他练踢足球,他打算上大学,逐渐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运动员。他被邀请加入了职业球队,并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球星之一。现在他作为演员和商人,已是一名百万富翁。

辛普森碰到了你我同样会遇到的问题——也许他所面临的处境比谁都糟糕。但他并没有说“我不行”,也没有说“我为什么要去尝试呢?”他决定去拼闯,结果赢得了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敌人。我们会这样想:“我确实不行。我没有他那种天赋,也没有他那样的机会。”

我们看看自己,再把自己与那些人比一比,那些成功的、富有的和快乐的人们。我们会这样说:“我是个小人物,他们才是大人物。”

我们以为人家生来就伟大,生来就会成功,本来就是幸运儿。我们以为别人是“天生的”好学生或好职员,以为人家自然而然就有了美满婚姻。

但是我们没有记住:他们也曾经是无名小卒,他们也曾无数次地失败。

你在生活中可曾与“我不行”抗争过?你完全能战胜“我不行”这个敌人,而选择成功。你完全能走上这样一条路,成为成功的主宰。

7.做命运的主宰,在艰难中寻找突破

斯宾塞·约翰逊指出:感慨人生不公的人,总是为自己寻找退缩的理由。勇于追求的人,一定会在艰难中有所突破。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之中。也就是处在某种具体的环境之中。所谓环境,就是所有包围着你、和你发生联系的事物。某种环境与身处其中的个人总是相互作用。如果你不能既适应又突破环境,使环境发生变革,那么环境总是制约着你。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不断以自己的规范与法则作用于个人的人格,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很难找到使自己完全满意的环境,几乎每个人的境遇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如意的问题。不如意的事情就像自身的影子,无论你在何时何处,它都会跟随着你。你要坚持自己的个性与追求,那又很可能被人看不惯,因为社会不欢迎与众不同的人。环境就是这样给人的激情和志向设置一堵高墙,罩上一层阴影,打消你成就事业、求得发展的欲望和决心,甚至会扭曲你的人格,让你失去了自我。如果再加上自身的条件不如意,那就更糟糕了。这就有一个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所谓适应,是指一个人不论客观环境与主观体验如何,都能生活、工作在其中,并能采取常态的对策,通过正常渠道向环境施加自己的影响。人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当然和诸多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心理素质的高低,所以通常所说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心理适应能力,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适应困难、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

适应困难,是指难以适应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的变化。这种人情绪往往不稳定,易受压抑,当出现事情不公平、个人不得志或出现调动、迁居、失恋、丧失亲人等事件时,很难接受和适应这种现实。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了,很容易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身心疾病,当然很不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消极适应是指对生活、工作环境不满意而又无可奈何。这种人能够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一般不会引起情绪上的巨大压力。他们往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自慰,有自己的一套处事经验。这种类型似乎使人感到适应能力较强,但它是消极保守的,不能积极采取对策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这种人对于环境的局限只能接受而不能超越,因而也就难以实现自我发展。

所谓改造性适应就是说当一个人处境不利时,能够通过主观努力,刻苦奋斗,突破环境与条件的局限,有所发展和成就。达尔文原来被父亲逼迫学神学,但他的志趣却在生物学上,后经艰难困苦的环球旅行,广泛考察,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事在人为,虽苦犹甘,这是改造性适应的特点,也就是在框架的限制中寻求自由,在艰难的困境中寻求突破。

许多人常常抱怨社会不公,环境不好,也抱怨自己的条件不好,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是在用一种脱离实际、歪曲事实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待环境与条件的局限,对待周围的一切呢?我们是否注意到了那些生活充实、有所贡献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条件,原本也是不如意的呢?

社会是决不可能给我们每个人都铺好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的。社会是一片沃土,但是到处有荆棘。因此,我们走向沃土深处,就先要敢于走进荆棘丛。不能适应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曾有一个科学家在头盖骨里放了一粒种子,种子竟生长起来并顶出头盖骨。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的真理是要学会在夹缝中生长,这就叫适应。

我们每个人踏入社会之后都处于一定的而又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之中,这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事实,也就是有所局限的框架。这个框架尽管是无形的,但谁也无法超脱它,只能适应它,在适应的过程中寻找突破口,寻求个人的发展。承受不是屈从,适应不是放弃正当的追求,因为积极的承受和适应,除了谋生的意义之外,其实质是在社会大学深造,在困难环境中锻炼。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更有意义吗?

如果不想默默无闻,首先就要适应默默无闻。如果不想被环境制约,首先就要敢于突破。惟有如此,才能找到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