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风云 1 号太空叱咤风云

1988 年 9 月 7 日,中国一颗新型卫星从新启用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

起,并在东经 105.92 度、北纬 19.64 度准确入轨。这就是观测风云变幻的“风

云 1 号”气象卫星,它揭开了中国卫星气象事业的新篇章。

风云 1 号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它的轨道为圆形,高度为 900 公里,倾

角为 99 度,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到地心连线的夹角保持不变。它在对地球观测时,对同一地区可以获得基本一样的光照条件,这有利于气象观测和拍摄云图。由于它的轨道为圆形,所以在任何时间里,卫星到地球的垂直距离大致相同,这对卫星观测和拍摄来说,其视场和比例均可保持一致,有利于进行比较和处理气象数据。同时,由于它绕地球南北两级飞行,所以能对全球的气象进行观测,约 12 小时就能观测一遍,每次观测在地面的扫描宽度达

2800 公里左右。但它不能像地步卫星那样追踪 12 小时以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风云 1 号气象卫星是用新研制的长征 4 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卫星是一高 l.2 米、长宽各 1.4 米的立方体。两侧对称安装 6 块太阳电池帆板,展开后卫星总长 8.6 米。卫星重 750 公斤。一尽夜绕地球飞行 14 圈,可覆盖地球两次。

风云 1 号气象卫星的总设计师是孟执中。他介绍了这颗卫星在设计上和

技术上有很多突破:它有大面积的伸展式太阳电池阵,由 14000 片硅光电池

组成,能提供 800 瓦电力,充分保证气象卫星工作的能源需要;

它携带的磁带记录仪,容纳信息的密度高,而且使用的寿命长;

它具有三轴姿态稳定系统,全部由数字控制,保证了气象卫星在太空中运行的姿态稳定;

它携带两台扫描辐射仪,扫描分辨率极高,保证了传送运回来的图像清晰;而且有 5 个探测通道,可以探测白昼和夜晚的云图、地表图象、海洋水色图案、海洋面温度、冰雪覆盖及植被生长等。

由于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全球信息,因而它不仅可以完成向国内发送气象资料,而且可以向全世界各气象卫星地面站发送气象资料。

风云 1 号发射后一刻钟,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就收到它发回的信息。不

到 4 个小时,就完成第一圈环球飞行,并拍摄了一幅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的云图照片。照片纹理清楚,层次丰富,图象清晰,可与世界上先进气象卫星拍摄的图片媲美。

第一颗风云 1 号卫星在试验飞行中,其图象质量不低于美国的气象卫星,超过苏联、欧洲和日本同类卫星的图象质量。可惜由于星上红外通道受到污染,信号迅速衰减,加上控制系统后期失控,仅在轨道上运行 39 天就停止工作。

1990 年 9 月 3 日,中国又发射成功第二颗“风云 1 号”气象卫星。它在

900 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追星逐月,纵览风云,不断传回大量气象资料。

它拍摄的云图照片纹理清楚,层次丰富,具有较高使用价值。这颗卫星一天绕地球飞行 14 圈,经过中国接收区上空 7 次。根据它传回图象上云的形状、厚度以及运动变化规律,可作出科学的天气分析和预报,同时传回地面的信息可加工处理为地表特征、植被生长等图象资料,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海洋捕捞、小麦估产、森林火情监测等领域。它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