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空间

1909 年 1 月 23 日清晨 5 时 30 分,在美国东海岸外离安布罗斯灯标约

280 公里处,一艘 15000 吨的“共和”号轮船陷入了浓雾之中。不巧的是, 共和号正好与向西驶往美洲的意大利轮船“佛罗里达”号相撞了,该船上有 800 名移民。“共和”号的无线电军官杰克马上用无线电发出了遇险信

号。第一个到达出事地点的是“波罗的”号,它在第一次求救信号发出 30分钟之后得知了这一消息,并以“共和”号的无线电信号为它在浓雾中导航。结果,两艘船上的 1700 条性命得救了。这件事使全世界都了解到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性于是,无线电通信的应用很快就发展到各个领域,各种无线电台多了起来,空中的无线电波与日俱增。今天,各种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通信地面站,雷达和多种多样的移动电话,都向空中发射各种频率、各种功率的无线电波。如果你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看见电波的话, 那你就会发现整个天空挤满了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就好像在繁华的大街上挤满了汽车、电车、自行车和步行的人群一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空间频率拥挤的现象,不光发生在现在,在早期的无线电通信中就出现过许多麻烦事。当时航海业已经非常发达,越来越多的船只安装了无线电台。因为每台无线电装置都需占用一段频率的无线电波,所以,如果两个船只的报务员之间的聊天占用了某段频率,那么,远在 100 公里以外的船只也不能再使用这段频率中的无线电波了。有时候,船只之间为了争夺电波的频率,甚至会通过无线电进行唇枪舌战。一时间,空中充满了一片叫骂声。于是,在 1906 年,国际电信联盟首次召开大会,制定了国际无线电规

则,以消除空间混乱的局面。以后,又通过国际协定,为各种不同用途分配了无线电频率。这就好像交通管理部门把马路划分成快车道、慢车道和人行道一样,无线电波也被分成不同的频段,也就是不同的频率范围,每一频段指配了几项通信业务。比如,长波段频率为 30~300 千赫,用于越洋通信及导航;短波段频率为 3~30 兆赫,用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微波波段的频率是 300 兆赫至 300 千兆赫,用于电视、雷达、导航、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在每个频段工作的无线电台,又都有各自的频率。比如移动通信的频段指定为 70~900 兆赫,其中又指定 150 兆赫和 450 兆赫为汽车电话使用。每个汽车电话又有专用的频率,这样每个电台只能在各自划定的频段中使用自己的专用频率,不能乱用,否则就会互相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