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的确,我以作为一个裁缝而自豪,我就是从一根针、一根线做起的……——皮尔·卡丹

经典故事

当代马可·波罗

皮尔·卡丹非常热爱东方文明,他在很多场合把自己比作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将中国古代文明带到了欧洲,皮尔·卡丹则将欧洲的现代服装工业——皮尔·卡丹带到了中国。

他曾多次说,自己年纪大了,希望把公司卖给一个有才华的企业或设计师,但中国市场是个例外。因为中国的市场将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卡丹不希望把他30多年辛勤耕耘的中国市场拱手让给一个对中华文化没有深厚感情的人。

皮尔·卡丹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从西方到东方,作为闯入中国时装界的第一个外国人,他说自己的经历就像马可·波罗一样。他主持排演了音乐剧《马可·波罗》,将其作为送给中国2008年奥运会的礼物。他的这个礼物印证了他和中国难以挥别的情结。

最早的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23岁的卡丹便骑着自行车到巴黎去闯世界,应聘于一家名叫“帕坎”的时装店。凭着他的勤奋和灵巧,服装设计技术提高很快。

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卡丹又投奔由著名时装设计大师迪奥开设的“新貌”时装店。在这里,卡丹增长了见识,积累了领导时装潮流的设计心得和体会,他的设计水平也得到了飞跃。

这一年,著名艺术家让·谷克多拍摄先锋影片《美女与野兽》,邀请皮尔·卡丹设计剧装。卡丹为法国著名演员让·马雷设计了12套戏装,影片公映后,皮尔·卡丹设计的服装惊动了巴黎,美誉如潮。

1950年他自己开设时装公司,制作演出服装。3年之后,他第一次推出了自己的女装设计。从此,依靠他的创造天才,他所设计的时装,越来越引起上层消费者的青睐。

制胜妙招

20世纪50年代的巴黎仅有23家服装企业算得上是“高级时装”的生产商,其服务的对象在全世界也不到3000人。于是,一方面,服装公司受市场局限,出路越来越窄;另一方面,普通大众却对着高雅美观的服饰可望而不可求。

皮尔·卡丹敏锐地洞悉了这一趋势,勇敢地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口号,果断地把设计重点放在了一般消费者的身上,推出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价格适度的成衣。

这一创举激怒了那些守旧的同行们,于是,一时之间骂声四起,用尽了讽刺甚至恶毒的语言,什么“离经叛道,有伤风化”,什么“出身低下,无钱着衣”等。

对此,皮尔·卡丹的回答坚定而有力:“我虽然是一个高级服装设计师,但是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促使自己把设计优良的服装大众化,让更多的人可以买得起,穿得上。

“我为什么只服务于公主、影星,还有那些贵妇人,而不能为老百姓服务呢?我的愿望很单纯,为更多的人设计更多的服装,又错在哪里呢?”

巴黎的时装协会无言以对,却作出了一个无言的决定:开除会员皮尔·卡丹,扑灭“成衣大众化”的革命。

皮尔·卡丹被逐出巴黎时装女服协会后,依旧执着地沿着“成衣大众化”的方向前进,并进行了另一个革命性的创作:打破服装业女装设计的传统,大胆开辟男装设计的阵地,将烈日的光辉洒向古老的巴黎。

成功秘诀

2000年的4月18日,皮尔·卡丹在他位于巴黎北郊的新落成的皮尔·卡丹国际创作中心,度过了自己50年的职业生涯。

50年来,皮尔·卡丹从时装、餐饮到化妆品,构筑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目前,他在全球98个地区均拥有分公司,雇员超过20万人。

他曾风趣地说:“我能够喝我自己生产的酒,到我自己的剧院看演出,在我自己的餐馆里就餐,在我自己的饭店里睡觉,穿我自己生产的服装,用我自己品牌的香水………”

曾有人向皮尔·卡丹请教过成功的秘诀,他很坦率地说:“创新!先有设想,而后付诸实践,再不断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的确,从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率先给自己制作的服装印上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都无不体现着“创新”二字。

旷世之情

皮尔·卡丹的商品遍布世界各地,他被誉为“全身充满创作灵感和艺术细胞的人”。遗憾的是皮尔·卡丹一生未娶,也没有子女能接手他的时装帝国,但他并不后悔。

80多岁的皮尔·卡丹向新闻界宣称:他将卖掉执掌了60余年的时装帝国,然后专心致力于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回首一生他动情地说道:“除了事业,我的一生中还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一个是照顾我起居的姐姐,另一个就是迷人的让纳·摩若。”

皮尔·卡丹与让纳·摩若相爱40年,却并未成婚,然而他们却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旷世之情!

觉悟人生

皮尔·卡丹因为家境窘迫,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最后,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一家裁缝店工作。

每天要在裁缝店工作10多个小时的皮尔·卡丹,对这份工作厌恶极了,不仅仅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他因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苦闷。他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皮尔·卡丹准备跳河自杀的当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皮尔·卡丹觉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皮尔·卡丹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收下他这个学生。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布德里在一个星期内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这个学生,他便只好为艺术献身跳河自尽了。

很快,年少轻狂的皮尔·卡丹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皮尔·卡丹以为布德里被他的执着打动终于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了,谁知道,布德里并没有提及收他做学生的事,也没有被他对艺术的献身精神所感动,而是讲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

布德里说他小时候很想当科学家,因为家境贫穷无法上学,他只得跟着一个街头艺人过起了卖唱的日子……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在理想与现实生活中,人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读艺术的。

布德里的回信让皮尔猛然醒悟。后来,他努力学习缝纫艺术,从23岁那年起,他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他就是皮尔·卡丹。

年谱

1922年7月2日,出生在威尼斯近郊一户贫苦农家。

1936年,14岁辍学,在一家小裁缝店里当起了学徒。

1939年,只身一人前往巴黎寻梦。

1947年,在迪奥公司担任大衣和西服部的负责人。

1949年,辞去迪奥公司的职务,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设计和服装王国。

1950年,在里什庞斯街买下了“帕斯科”缝纫工厂,独立开办自己的公司。

1953年,推出第一套时装设计。

1954年,在巴黎开办“夏娃”时装店。

1957年,在巴黎开办第二家时装店。

1961年,首次设计并批量生产流行服装,一举获得成功。

1962年,担任巴黎服装联合会主席。

1968年,为米兰市和威尼斯城设计玻璃制品,从此开始涉足其他行业。

1971年,荣获意大利“FUR”奖,以表彰其对服装表演界作出的贡献。

1974年12月,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被称为“本世纪欧洲最成功的设计师”。

1976年,在巴黎举办的轻工博览会上购买一块中国挂毯,从此奠定了与中国的机缘。

1977年,首次荣获法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针奖”。

1978年,以游客身份第一次来到中国。

1979年,第二次获得“金顶针奖”。同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非公开地举办了中国内地第一场“时装秀”。

1980年,举办了中国第一场公开的时装表演。

1981年,买下濒临破产的著名高级“马克西姆”餐厅。同年在北京饭店进行服装展示,用的大部分是中国模特。

1982年,第三次获得“金顶针奖”。

1983年,在北京开办世界第二家,也是中国第一家马克西姆餐厅。之后同一年在9月和10月分别在伦敦和里约热内卢开办马克西姆餐厅。

1985年3月,来华举办时装表演。同年在纽约又开办一家马克西姆餐厅。

1988年2月,荣获意大利共和国授予的“特等功勋”称号。

1989年12月,在北京开设中国第一家“皮尔·卡丹”服装商场。

1990年9月,在北京举办大型时装表演。在广州开设中国第二家“皮尔·卡丹”服装商场。

同年11月,在沈阳开设中国第三家“皮尔·卡丹”服装商场。

1991年2月,在广东佛山开设中国第四家“皮尔·卡丹”专营店。

同年3月,在四川成都开设中国第五家“皮尔·卡丹”专营店。

1992年12月2日,被接纳为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

1993年,和另外两位意大利国际顶级服装设计大师同来中国,在北京举办时装秀。参加北京“’94国际时装博览会”,受到江泽民的接见。

1994年4月,第一次到四川成都举办活动并参观游览。

1998年,和中方签署的14年马克西姆餐厅合营合同到期,归还给崇文门饭店管理。但合作继续,“马克西姆”这个名字依然保留。之后在上海大剧院开了第二家分店。

2004年底,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法文化年——皮尔·卡丹风华盛典”。央视四台全球现场直播。

2006年10月14日,在北京举行他的2007春夏时装会;同一天,获得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特别颁给他的“时尚大使奖”。

2008年,奥运会之际在北京蓝色港湾国际商业区开业“马克西姆”第三家分店。

2010年9月,重返阔别10年的巴黎时装周,再次引爆世界时尚潮流,期间展示的时装多达250套,为巴黎时装周展示之最。

2012年4月1日,在北京水立方举办一台主题为“光之城”的时装发布,年过90的设计师亲自操剪设计包括120套女装和60套男装的全部服装,并亲临现场和90多位名模共同完成时装秀。

名言

理想是一个人成功的源泉。

任何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

做人有时候比做事更重要。

要想领先于别人就得不断创新。

有时候只有冒险才能获得成功。

谁能占得先机,谁就会得到胜利。

因循守旧的唯一结果就是关门大吉。

品牌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

艺术没有国界,服装也应该没有国界。

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困难和挫折会让路给那些勇于进取的人。

用事实让别人接受你的理念,而不要强加于人。

不要浪费时间,因为那样你会很快落在别人后面。

一个人如果总是想停下来休息,那他会很快被人超越。

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走好每一步。

和谐就是完美,就是思想和行动、理念和事实之间协调得最完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