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战后它们面临着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东欧各国在经济建设中希望得到前苏联的援助和支持,前苏联为了稳定东欧,也力求发展与东欧各国的经济关系。1945~1946年间,前苏联与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进行各种贸易活动。这对前苏联、东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47年6月,“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提出后,捷、波、罗、南等国都准备参加。但是,前苏联揭露和谴责了马歇尔计划企图控制受援国的阴谋,使东欧国家与前苏联一起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分化东欧、控制东欧的目的没有得逞,于是转而在经济上对东欧国家施加压力,不仅取消了贷款,而且还策动西方国家对东欧进行经济封锁。

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前苏联采取了相应措施。1947年7~8月间,前苏联先后与保、捷、匈、波、罗等国签订了双边经济贸易协定。这些协定被西方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相抗衡的“莫洛托夫计划”的实施,便初步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贸易圈,为后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49年1月5日—8日,苏、波、捷、匈、罗、保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讨论全面解决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1月25日,六国代表正式签署并发表了《关于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公报》。公报谴责了马歇尔计划,表示要实现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决定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9年12月举行的经互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它在所有签字国政府批准后于1960年4月13日开始生效。章程规定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国的力量,促使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加速其经济和技术进步,并提高工业不发达的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促进各成员国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福利的不断增进。”

经互会起初被确定为欧洲地区的组织,1962年对章程作了修改,规定非欧洲国家也可以加入。到80年代,经互会共有10个成员国:苏、保、匈、波、罗、捷、民主德国、蒙古、古巴、越南。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2月参加,1961年12月起停止参加经互会的一切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经互会的一些会议。

经互会的主要机构有:经互会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委员会,为执行和管理机构,合作委员会,受执委会领导,现已设立计划工作、科学技术和物资技术供应等合作委员会。

经互会的合作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初期主要是进行贸易,5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协调国民经济计划扩大到生产领域的合作,推动生产的“国际分工”;70年代以后,主要合作形式为实行“经济一体化”。

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是经互会的重要活动方式。1954年经互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开始对各成员国的五年计划进行协调。1971年经互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综合纲领》。它进一步规定:对经济政策进行磋商;编制对经济、科技的预测,协调长远经济规划;改进对五年计划的协调工作等。1984年6月举行的经互会最高级会议上又规定,首先协调各国在社会主义国际分工中实行专业化的基本方向,增加最重要商品相互供应的措施等。

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开始于1955年,到1985年已签订多边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协定有150项,双边专业合作协定达1000多项。

科技合作是经互会活动的主要方面,形式是协调科技政策和科技研究工作。经互会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在70年代制订了关于各成员国在1980~1990年的科技合作基本方针,共涉及182个科技问题。1985年12月,经互会第四十一次(非常)会议讨论并通过了《2000年前经互会国家长期科技合作综合纲要》,规定在2000年前,经互会国家要在国民经济电子化、综合自动化、原子能动力、新材料新工艺、生物工程五个最先进的科技领域有个突破性的发展,并确定92个科研课题。目前共有1500多个科研组参加完成《纲要》的工作,已联合研制出近400种现代化的新产品。

在对外贸易方面,经互会成员国之间除签订双边年度贸易协定外,还签订长期贸易协定。各成员国的生产合作和其他经济联系是通过贸易渠道结算的。随着相互合作的发展,相互贸易额有较大增长,1950年约45亿卢布,到1983年达1660亿卢布,比1950年增长36倍。贸易结算通过“集体外汇”即转账卢布进行。每个转账卢布的价值为0.987412克黄金,但不以货币形式出现。

经互会成立以来,各成员国经济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与经互会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对东欧国家来说,经互会成立初期,对打破西方经济封锁,解决它们的经济困难起了积极作用。后来通过经济合作,前苏联长期向它们提供燃料和原料,基本上解决了这些国家单干所不能解决的困难。但也因此造成了东欧国家在经济上对前苏联有较大的依赖性,政治上不得不对前苏联做出让步。同样,前苏联参加经互会也得益不少。前苏联可以获得某些东欧成员国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还得到许多产品,补充前苏联国内市场产品的不足。

经互会在40多年的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成员国间的经贸关系,严重忽视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长期局限于成员国内部的经贸活动,脱离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竞争,导致经济的落后。1989年东欧前苏联形势剧变后,各成员国认为经互会的根本改造势在必行,但如何改造却意见分歧。1991年6月28日在布达佩斯召开的经互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作出了解散经互会组织的决定。但经互会组织的解散,并不意味着长期形成的前苏联东欧经贸关系的完全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