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少成患

翻开地图一看,便觉得海洋包围着大陆,浩瀚广阔,无边无沿;陆地中星罗棋布大小不等的湖泊,以及工程浩大的人工湖泊——水库;长流不息的江河,构成了蓝色的基调。据测地球上大约有14.5亿立方公里的水,这是个大得惊人的数量。如果把这些水均匀铺在地球表面上,那么平均水深可达2800多米。因此,地球可称为“水球”。有人要问,水是自然界里最普通的物质之一,从天上到地下,皆有水的源头,为什么还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用水需要呢?这是因为,水在地球上虽然到处可见,但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却只是源于江、河、湖、泊、水库和地下的淡水。而占地球总水量94%的海水。因为盐分很高,还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应该说地表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固态水——冰川,它占陆地面积11%,厚度从几米、几百米一直到几千米。但它们多分布在南、北两极或人迹罕到的高山,、目前还不能大量开发与利用。湖水虽然占一定比例,但也有一半是咸水。就是目前能为人们所利用的那些江河水、水库水,却又分布不均,而且只占淡水储量的30%左右。在干旱、半干旱和沙漠地区,降雨量少,河道有时常年干涸,地下水源又贫瘠。由此可见,地球上水虽然多,但目前能为人类所开发利用的却很少。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大门的时候,当今世界上却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伛表都认定,缺水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今的“水球”,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既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个贫水大国。中国的水资源说起来并不算少,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同人口数量一除,就少得可怜了,人均占有量仅为24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从总体上看,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已由1949年时的4亿多人增长至12亿多人;城市数量已由1949年的不到200个,发展到目前的600多个;农业灌溉面积比1949年增长了两倍多;工业更是飞速发展,城市生活需水量几十倍、成百倍地增长。人要喝水,农业要喝水,工业要喝水,城市要喝水……中国水资源的紧缺已向人们亮出了“黄牌”。

中国的水还有其自身的毛病,降水时间集中,可利用水少。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侧,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全年60%的降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的3~4个月里。每逢汛期,暴雨降落,河水猛长,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注入汪洋大海,只有很少一部分为水库、塘坝等蓄集。地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南方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但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6.3%,人口占全国的54%;而西北则干旱、少水,但耕地占全国63.7%,人口约占全国的46%;特别是黄、淮、海河流域地区,水量只占全国径流量的5%,而人口占全国的30%,耕地占37%,形成了水少地多、人口多的局面。地下水与地表水不相适,难于取长补短。中国地下水资源约有7000亿立方米/每年,是比较丰富的。但在分布上,地表水多的地方地下水也多,地表水少的地方地下水也少,无法互补。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缺水量大。耕地平均分摊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3/4。目前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2~3亿亩,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城市供水量也不足,中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缺水,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日缺水1600万吨,已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

干旱的土地水污染日趋严重。中国每年排放污水量达360多亿吨,其中8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目前七大江河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有的甚至鱼虾绝迹。流经城市的河段十有八九水质超标,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而且水资源浪费严重。北方地区灌溉渠系是土渠,防渗性能差,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3%左右。城市及工业用水量浪费大,水的重复利用率均在50%左右。这些因素,更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危机。“中国的水”,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呀!

水少就意味着干旱。干旱缺水不仅给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还会给农业造成严重损失。8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部分电厂、工厂停产或限产。工业缺水,每年因此损失产值1200亿元。山东淄博炼油厂,其水源地的地下水几乎一度接近抽干。南方一些省市陆续出现“水荒”。1991年深圳出现的水荒,每天的损失就达2000多万元。46年来的灾情统计表明,在中国自然灾害中,旱灾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最大。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4亿亩左右,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90年代,中国粮食生产有4年出现徘徊,4年因天旱减产粮食350多亿公斤。而且全国可发展灌溉面积约9.6亿亩。由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灌溉面积只有7.5亿亩,而每年的实际灌溉面积只有6亿亩,大大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全国农村还有7000万人、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995年,本是大水之年,可是旱魔依旧不依不饶。南方是先涝后旱,东北是东涝西旱,西北是春旱连夏旱,全国有3000万亩土地几乎颗粒无收。

非洲,自1982年开始,遭到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持续几年的旱灾,使600万人流离失所,36个国家的1.5亿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仅1983年就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和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人们到处可以看见骨瘦如柴的人群、倒毙的牲畜、干涸的河流、龟裂的田地;以及儿童们饥饿难忍的神情、垂危老人绝望的目光……面对着灾难,联合国向世界各国政府发出了呼吁,称这次旱灾为“非洲近代史上人类最大的灾难”,要各国赶快抢救非洲的灾民。目前一般都认为,非洲的干旱与森林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1981年,肯尼亚再生能源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调查报告说,他们担心,说不定再过十几、二十年,肯尼亚就不会再有森林或木柴了。这个国家的森林正在被各家各户的炭炉所烧掉。就是这些炭炉,每年要烧掉约720万吨木材,占肯尼亚全年木材消耗量的1/3以上。

森林的减少,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四大恶果:首先,山洪骤然暴发变得更加频繁了。其次,暴雨会很快冲掉大量肥沃、珍贵、失而不可复得的土地,造成农业的日益减产。第三,供水力发电的水库有被污泥淤塞的危险。第四,由于森林面积减少,使气候发生了变化,雨水减少,即使在雨季,雨量也很少。

因此,调查报告最后警告说,假如屈指可数的森林继续按这样的速度受到破坏,那么,这个东非国家将会遭到生态上的巨大灾难。

我们居住的地球,70.8%的表面为水覆盖着,可就在这“水球”上,却闹起了水荒。

拿我国来说,素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的古都西安市,前些年,缺水矛盾已非常突出。建国以来,西安市作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对水的需求呈直线上升之势。市区夏季高峰用水期有60%的地区水压低,影响63万人的正常生活;20%的地区经常断水,在一些地势较高的地区和供水管网末端区,有时人们只能等待政府派来的洒水车和消防车救急。工业发展也因缺水而受到限制,据统计,全市每年约有200家企业因缺水而转产或停产,因此,减少工业产值近50亿元。

有人可能会问,西安“八水绕长安”,为什么不从近郊的诸河中取水?可是这些河流自唐代后期起,由于森林遭到大肆破坏,水土失去涵养而日渐衰落,诸河流量逐年贫枯。有的河流每年垄断流长达120~250天。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部分的河流泥石俱下,水质特别浑浊,再加上上游不断兴建的水利设施,可给城市供水的水源就变得十分有限。另外,每天约70多万吨工业废水排入近郊河流,加上从渭河上游泄下的大量工业废水,使西安地区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开发地下水不管从质还是从量上说,都受到了限制。

对于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班马来说,水源十分重要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地处半干旱的华北,水资源本来就不丰富。80年代初期,连年的干旱给北京的供水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北京地区的官厅、密云、十三陵等80多座水库的蓄水量急剧下降,有的水库甚至干枯了。地表水不够用人们就开采地下水,打井成了热门行业,北京一下子就打了4万眼井,浅井不出水就打深井。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已使北京地区I000平方千米的地下水水位下降。

天津以前是个“五河下梢”濒临渤海的“水乡之城”。后来,上游地区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增多,造起了许多水库,天津的来水量便逐渐减少,使天津的水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遇到干旱年份,天津的水库蓄不上水,就会使天津水源奇缺。1980年,天津发生水荒。天津市一方面调水入城,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减少粮田用水,限量供给菜田用水,努力节约生活用水,把城市用水量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可是1981年又遇到了持续的干旱,天津面临严重缺水的局面,城市自来水减少到原来的1/4,只能采取定时加压供水的措施,以保证人民生活的需要。

大城市用水告急,小城市用水告急,农村用水也告急;水资源贫乏的地方用水告急,水资源丰富的地方用水也告急。这一连串的用水告急正在困扰着神州大地,缺水已成为人民生活中普遍性的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座。

新中国成立后46年的灾情统计表明,在我国自然灾害中,旱灾对农业产量影响最大。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4亿亩左右,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有4年出现徘徊,4年因干旱减产粮食350多亿千克。全国可发展灌溉面积约9.6亿亩,由于农田灌溉设施相对滞后,目前灌溉面积只有7.5亿亩,而每年的实灌面积才6亿多亩,大大影响了粮食产量。全国农村还有7000万人、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我国缺水,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如此。如美国,本是个水资源远比我国丰富的国家,他们也同样感到用水紧张。由于降水的时空不均匀,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缺水现象已在美国出现。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世界上许多城市的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甚至塌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英国的伦敦、俄罗斯的莫斯科、泰国的曼谷、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地都有这样的报道。在日本,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发抽取,全国已有29个都、道、府、县,41个地区发生了地面沉降。据观测,1919~1979年的60年间,日本关东平原南部的最大沉降量竟达459厘米,仅1979年一年就下沉了9.6厘米。

如此巨大的沉降,尽管速度非常缓慢,但仍然对建筑物造成了破坏,降低了引水渠道和排水渠道的引水和排水的能力,增加了洪水和潮水的威胁。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使全世界都关心并解决淡水资源短缺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要求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开展相应活动,以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

“世界水日”呼唤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曾有人说过:“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几乎遍布了世界各地。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根据联合国的一些官员预测,世界一些主要城市将严重缺水。他们认为到2010年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包括北京、休斯敦、雅加达、洛杉矶和华沙等都将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而开罗、拉各斯、达卡、上海、圣保罗和墨西哥城等最有可能面临严重的水荒。

随着全球都市化的发展,到本世纪末,世界将有一半人口住在城市。然而城市周围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膨胀,必将带来水资源的紧缺。许多缺水城市的管道和供水系统非常陈旧,而且保养极差,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水白白漏掉。所谓“去向不明的水”、漏掉的水和非法连接的水管盗用的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占58%,在韩国首都汉城占42%。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失水问题也极其严重,失掉的水足以供应这个国家的第二大城市蒙巴萨。

全球水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全世界只有5%的家庭和工业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每天大约有200万吨人类的垃圾要用城市供水冲走。而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是与缺乏清洁用水有关。在印度尼西亚的泗水,穷人为得到清洁水而付给小贩的水费是自来水费的20~60倍。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居民付给小贩的水费最高可达自来水费的100倍。

还有许多城市过量地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的严重后果。在过去的70年里,由于人们不断从地下蓄水层抽水,致使墨西哥城部分地区下陷了约10.7米。在威尼斯为了避免被海水淹没的危险。而不得不停止抽取地下水。

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工业污染以及干旱沙化等,使得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由于缺水、一些国家的江河干涸,农作物枯萎,牲畜断水,火灾频繁,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间爆发了“水战”。

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极易成为不安定因素,导致一些国家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世界银行副行长萨拉杰丁于1996年初说:“下个世纪的战争将是由水而不是由于石油或政治引起的。”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当今世界上有40%的人口生活在250个河流流域,许多国家为争夺这些水资源已采取或正采取种种措施,潜伏着爆发争端的危机。

在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由于水引起的冲突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至今这些地方仍存在出现紧张局势的可能性。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关于尼罗河水的争吵从未间断;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迄今未就幼发拉底河水利用问题达成实质性协议;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在争抢比亚斯河、萨特莱杰河和拉维河的流水;玻利维亚批评智利调走劳卡河的流水而降低了它的地下水位。水源已成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冲突的原因之一!

地球,实际上是个“水球”,这早就被中国人所认识。公元1267年,即元世祖至元四年,元代天文学家礼马鲁鼎,做了一个木地球仪,球面七成是水,涂以绿色,三成是土,涂以白色,画上河湖,并划出方格以示距离。他的估计令当今科学家所惊讶。据现代测定:地球表面,水体占71%,陆地面积占29%,全世界60亿人就生活在这块有限的土地上。但是,水源短缺,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例如以色列这个水荒最严重的国家,已有人提出淘汰农业,粮食全部进口,使民生之水不致匾乏的“国策”。在我国,全国缺水城市有300多个,严重缺水的有100多个。32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就有30个长期饱受缺水困扰。全国城市目前日缺水1600万立方米。西安、太原等城市不得不定时供水,8200万农民饮水困难。据称,16世纪英国女王曾经宣布:为提出海水淡化有效方法者颁发巨额奖金。可惜,这笔奖金至今还没有人拿到手。

早在1977年,联合国水资源会议就提醒世人,水,不久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国际人口行动组织的报告指出,到2025年时,全球生活用水量不足地区的人口,将由1990年的3.35亿激增至30亿。我国用水量的年增长速度为5.3%,照此发展,到2000年,我国实际用水量将达到7000亿立方米以上,它意味着要增加1500亿立方米的水源。可是我国长期以来靠抽水解旱,同时我国及世界局部地区差不多每隔几年就有一次旱灾,这为解决供水问题带来了新的压力。

现代社会里,没有水就没有工业,人类也无法生活,开采1吨石油,需要10吨水;生产1吨钢,需要20吨水;生产1吨纸,需要200吨水;生产1吨氮肥,需要500吨~600吨水;生产1吨人造纤维,需要1200吨~1700吨水;生产1吨粮食需要灌溉1000吨水,其中1公顷小麦需要灌水5000吨,而水稻用水是它的3倍~4倍。节水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目前,德国将6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许多造纸厂采用新工艺,7公斤水就可生产1公斤纸;日本的工业采用废水循环使用,使工业用水比过去减少了25%;以色列采用电脑控制的滴灌和喷灌技术,使农业用水减少了30%,同时将全国近70%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又用于农业灌溉,每立方米淡水的农业产出值比过去翻了两番;墨西哥对全国抽水马桶进行节水改造,使一次冲水量从19升降到7.2升,每年节水约32亿升;加拿大专家根据蜘蛛网能吸附雾聚的原理,发明截雾取水法,一座雾水处理厂日供水1.1万升,浓雾季节可达13万升。这项技术,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国家。我国农业灌溉,如采用喷灌,每亩可节水300立方米,按全国15亿亩耕地计算,节约的水可称上天文数字。北京的一些宾馆,平均一个床位每天如节约2吨水,就是北京市民每人每天用水量的20倍。又如,使用节水型冲厕一次可少用一半水,推广开去,那又可节约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