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伊里布浙江求和

英军侵占定海后,宣布封锁宁波的河流和港口,还派船封锁长江口。定海失守使道光帝大为震惊。他连连痛骂浙江水陆军队武力荒废、打仗无能。1840 年 7 月 24 日,道光帝下令将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等人革职,令刘韵珂为浙江巡抚,把福建提督余步云调往浙江。8 月 9 日,又授两江总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会同刘韵珂、余步云等人共同筹划反攻定海。伊里布是妥协投降派人物。他被敌人的大炮、军舰吓破了胆,不能同英军作战。伊里布听从直隶总督、投降派琦善的建议,认为同英国人打交道只能安抚,也就是妥协求和。如果与英军交战,由于清军缺乏大炮军舰、武器装备又落后,损失就会更大。在这种投降主义思想指导下,伊里布根本不可能组织对英军的反攻, 但迫于皇帝的命令,伊里布还要表面上作出反攻的样子。他请求朝廷拨款造大炮、军船,又请调福建、广东的水师支援。但伊里布的主要目的在于同英国侵略者媾(gòu)和。他借英军要求释放俘虏安突德、得忌刺士和拿布夫人的机会,同英军联系,想以释放俘虏和英军撤退为交换条件,解决浙江战事。

1840 年 10 月 2 日,义律、马礼逊等到镇海东岳宫同伊里布、祝廷彪、余步云会面,双方就释放俘虏和英军撤出定海的事情进行谈判。伊里布设宴盛情款待义律等人。在谈判中,义律要求先释放俘虏,撤军之事从缓商议。伊里布一味地退让妥协,提出英军先撤退一半兵力,再交还俘虏。伊里布的办法,得到道光帝的同意,因为皇帝也对英军的大炮军舰产生畏惧思想了。伊里布竭力讨好英国侵略者。英国侵略者占领定海后,遭到定海人民的

坚决反抗,陷入四面危机之中,供应奇缺。伊里布派遣家人张喜携带牛、酒等食物犒劳英军,并以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一事向英军表示祝贺。

11 月 6 日,伊里布与懿律签订停战协定,具体内容规定:中英交战双方停止军事行动;浙江政府不禁止人民供给英国人所需物资;英国军队不得逾越舟山及附近小岛,包括象岛(即摘叶或摘箬山)、黑墙山(即册子山)、鱼人山(即黄星山、庙子湖、青浜山一带)、普陀山、桃影山及鹿山各岛之外。这个协定是伊里布私下同懿律签订的,没敢上报朝廷。

英国侵略者既想继续霸占定海,又害怕人民的反抗,因此要借助清朝政府的力量压迫人民,英军多次要求伊里布发布告示,禁止人民捕拿英军。伊里布一方面利用人民反抗英军的斗争,达到迫使英军撤兵的目的,一方面又害怕人民的反抗会把事态扩大。在英军撤退一半兵力后,立刻派人前往定海张帖告示,严禁人民再捕拿英军。11 月 14 日,懿律率“麦尔威厘”号、“摩底士底”号和“伯兰汉”号离开定海,驶往广东,增援在广东的英军。“布郎底”号则继续留在舟山,直到 1841 年 2 月,英国侵略者占据香港后,“布郎底”号才最后撤离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