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战斗群
航空母舰所以能成为美国海军的三朝元老,倚重日盛,一则“武艺”过人:集舰艇与飞机于一身;二则不断变革:由常规动力发展为核动力,由螺旋桨飞机发展为喷气机,由每艘载四、五十架飞机发展到载近百架飞机。象前面说到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达到9万吨,载有性能先进的预警机、战斗机、攻击机、电子战机、反潜机和直升机,还有反应快速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
“尼米兹”级航母的首舰“尼米兹”号的造价,由于历时14年,经历美国的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竟高达18亿美元(1975年),是1961年建成的美国第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造价(4亿5千万美元)的4倍多,比同时建造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贵1倍,被称为“价值数十亿的航空母舰”,一时在美国国内成了议论的话题。
一艘航空母舰除了它自身的装备外,还须配备飞机。一个航空母舰飞行联队的飞机总价大约与航母的建造费用相当。此外每年使用所耗的费用,包括数千名官兵和近90架飞机的维护费,大约需要3亿美元,相当于航母造价的一成(80年代建造的核动力航母造价约30亿美元)。每架F—14A“雄猫”式战机飞行1小时就耗费3000美元。
航空母舰艺高威重,造价昂贵,战时是敌方攻击的重要目标。临阵作战,自然不能单枪匹马,需要配备一些护卫舰艇乃至物资供应船。
美国海军编组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每一战斗群包括: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4~6艘、补给舰1~2艘。如果是核动力航空母舰,就配备核动力巡洋舰。据说,另外还配备核动力攻击型潜艇1~2艘护航。所以航空母舰一出动真是浩浩荡荡,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不一定只有一艘航空母舰。一般在形势比较紧张的地区,美国海军就用2艘航空母舰组成战斗群;而在较缓和地区则派遣重新服役的战列舰配以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水面舰艇作战群(SAG)。
航空母舰战斗群以时速6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海上活动,能控制以航母为中心、半径1000海里(1850公里)以内的海洋及陆地。它不必象空军要担心作战地区基地问题,也不必象陆军部队要考虑如何到达目的地。美国战后往往先派遣航空母舰编队到发生“危机”的地区去,就是充分利用其独立性和机动性。
将军马前卒——舰载机众生相
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作战能力,主要决定于它的舰载机性能和多种舰载机的组合是否符合作战要求。
美国海军的现役航空母舰,一般都配属一个舰载机联队(或称航空联队)。联队的编制随舰载机的发展和作战需求的变化而多次调整。1984年,美海军研究提出了一种所谓“新概念”舰载机联队组成方案,并于1987年6月开始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第4艘“罗斯福”号上部署。它的编成是:
2个战斗机中队——20架F—14A“雄猫”
2个战斗攻击机中队——20架F/A—18“大黄蜂”
2个重型攻击机中队——20架A—6E“入侵者”
1个空中预警中队——5架E—2C“鹰眼”
1个电子战中队——5架EA—6B“徘徊者”
1个空中反潜中队——10架S—3A“北欧海盗”
1个直升机反潜中队——6架SH—3H“海王”
共计10个舰载机中队,86架飞机。
这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舰载机联队的主要样式。这种混合编队使航空母舰具有搜索、警戒和打击能力,以及为攻击机和航母战斗群本身提供战斗掩护。
F—14A是美国第4代超音速战斗机,美海军用来取代F—4“鬼怪”式战斗机用于防空的。1970年首次试飞,时速达到2485公里。它不但能全天候作战,全方位攻击,而且既能下视下射,又能上视上射。
装备有AWG—9火控系统,能同时跟踪24个目标,使用“不死鸟”空空导弹从100公里以外能同时攻击6个不同高度和距离上的空中目标。它的雷达的探测距离达180公里。
F—14A可携带“不死鸟”或“麻雀”或“响尾蛇”空空导弹6枚,也可携载普通炸弹。另有M61A“火神”20毫米6管航炮一门。
“雄猫”的作战半径为92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作战半径最大的舰载机。重量达25~32吨(携载导弹时重达32吨)。具有可变翼,所以战斗能力很强。据报道,它和美国空军的F—15战斗机(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进行过20余次模拟格斗,胜了20局,平了几局,只败了一局。
“雄猫”机的缺点是价格太贵,每架超过4000万美元,且需2名乘员(驾驶、领航)。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使用了多种新型武器,其中有美国第4代超音速战斗机最晚服役(1983年)的机型—F/A—18。美国第4代超音速战斗机最初只有两种型号:F—14“雄猫”(1972年服役)和F—15(1975年服役)。但由于F—14和F—15尺寸大,重量重,设备复杂,价格昂贵,海、空军无力购买所需数量(须替换4000余架F—4“鬼怪”式),海军只买了500多架F—14,空军只采购了700多架F—15。后来海、空军各自决定再研制一型相对轻、小,价格低一些的(作战性能也稍低的)战斗机,这就是F—18和F—16的由来。(去年美国决定售台的就是F—16战斗机)。
F—18飞机要代替大部分F—4“鬼怪”和A—7攻击机(一部分F—4由F—14取代)。这样F—18既要有对空作战能力,也要有对地(舰)作战能力,所以它的编号为F/A—18(F是对空作战的意思,A是对地作战的意思)。
由此可知,F/A—18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主要用于中近距离的防空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
为了使F/A—18既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又有合理的价格,研制时海军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最大速度只要求M1.8(M为马赫,马赫为音速,1.8马赫即1.8倍音速)(F—4为2.2,F—14为2.4)。实际上M1.8已经可以顺利执行F/A—18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因为当用于对海攻击时,挂载了弹药以后,所有的飞机最大速度都只能是M0.9左右,太大的速度也用不上;而用于近距离空战时,速度范围一般为M0.2~M1.5,有M1.8已足够了。只有用于紧急拦击时,希望速度越快越好,这时使用F—14最合适。
这就是航母的舰载机联队为什么既配备F—14,又配备F/A—18(形成高低搭配,既能遂行作战任务,又能节省经费)的原因。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舰载机起降18120次,其中21%执行防空任务,这一任务的67%是由F—14执行的,33%是由F/A—18完成。
F/A—18重16~22吨,实际最大时速1910公里,装备APG—65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同时跟踪10个不同目标,能携带“麻雀”和“响尾蛇”空空导弹6枚,有M61A20毫米炮。当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最大挂弹5~7吨,但通常只带2吨左右。
F/A—18“大黄蜂”的价格约2000万美元,为F—14和F—15的1/2。
A—6E是1972年开始装备美国海军的,是全天候攻击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舰载攻击机。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十分活跃。1991年1月,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宣布撤销A—6的后继机型A—12的研制计划。这样,A—6还将在美海军继续服役多年,所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舰载机型,它已有多种改进型,还有空中加油型和电子对抗型。
A—6E的发展背景与F/A—18有点类似。战后,美海军为了使舰载机能携载核炸弹而研制了A—5“民团团员”舰载攻击机。核炸弹挂在两台发动机之间的弹舱内,当飞机到达目标上空时,用高压气体将核炸弹推出。时速为2倍音速。但A—5重达36吨,起落性能不很好,价格比亚音速飞机贵很多,且低空性能也欠佳,所以没有大量装备海军。
美国海军研究分析后得出,为完成相同的攻击任务,从费效比看,高亚音速攻击机比超音速攻击机要合算(购买一架超音速攻击机的费用可购买两架高亚音速攻击机,而两架比一架的突防成功率要高很多)。
A—6E“入侵者”重型攻击机是并列双座、双发动机的高亚音速飞机,最大时速为1037公里(M0.9)。两名乘员中,左座为驾驶员,右座为领航轰炸员。它装有APQ—148导航和攻击雷达、导航和攻击计算机、攻击效果摄象机、前视红外装置及激光照示器等。能绘制并显示飞机前方16公里内的外景投影图,在低空飞行时可以进行地形回避和地形跟踪。所以它的良好的低空远距离准确飞行和攻击能力,是轻型攻击机所难以企及的。
A—6E载弹量超过8吨,可使用普通炸弹、激光制导炸弹、空对舰导弹、空对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等。
E—2C舰载预警机用于舰队的远程警戒和空战的引导指挥,是航空母舰的空中指挥所和机动预警雷达站。
它装备有APS—138三坐标雷达(飞机背上象园桌面似的东西就是雷达天线)。这个雷达相当先进,它对高空轰炸机的发现距离约740公里,对低空轰炸机的发现距离为460公里,对舰船为360公里,对低空战斗机为408公里,所以它能为航空母舰提供20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它能同时跟踪250个空中目标,并能对其中30个目标加以控制,即能引导己方30批战斗机进行截击作战。
E—2C的活动半径为375公里,续航时间6小时,乘员5人。
舰载空中预警机被认为是远洋舰队作战不可缺少的机种。1981年马岛战争中,英国舰队由于没有预警机,致使“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阿根廷飞机炸沉;而1982年以色列在与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一场空战中,借E—2C之助,创造了1∶79的战绩。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海军在空中自始至终保持有1架E—2C,提供对波斯湾中、北部的预警,对一些战斗巡逻机实施控制并负责航母战斗群的中继通信。
E—2C是由E—2、E—2A、E—2B发展而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的。
EA—6B“徘徊者”是在A—6舰载攻击机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专用舰载电子战飞机,乘员4人,是美国海军主要的电子战飞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军舰载型电子战飞机。它的主要任务是压制敌电磁探测设备,掌握战区的制电磁权。在与其他舰载机协同作战时,EA—6B往往担负使用电子对抗手段,压制敌防空兵器和掩护己方兵力撤离战场等任务。
机上装有4吨多重的电子干扰设备,主要包括超短波通信干扰机、回答式欺骗干扰机、杂波干扰和箔条投放器等。
EA—6B于1967年开始服役,迄今已进行了34次改装,1990年刚进行了一次现代化改装,主要提高4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改进战术干扰系统,包括改装ALQ—99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机载电子干扰系统,加装新研制的ALQ—149型干扰机,扩大了干扰范围,加强了通信干扰能力。
二是提高威胁探测能力,包括加装可根据目标速度和截面积对目标进行区别和分类的ALQ—156导弹探测系统。
三是装备“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和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提高了多架飞机协同作战时的信息交换能力。
四是更换大推力发动机。
该机是法国海军原有的军旗Ⅳ型的后继机,1974年首飞,最大时速略超过M1。武器有2门30毫米航炮,另可装载多种炸弹,AS37“马特”空地导弹及AM39“飞鱼”空舰导弹等。
“超级军旗”从1977年开始大量生产。法国海军战斗机主要是F—8“海盗”,现在“超级军旗”也担负战斗机的任务。
“超级军旗”出售给阿根廷14架。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使用“超级军旗”战斗/攻击机发射“飞鱼”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最新型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英国的大型运输船“大西洋运送者”号。
“海鹞”多用途舰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侦察和攻击机,是从“鹞”式飞机改型而来,主要由英国海军“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携载,1979年开始服役。它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使用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来弹射起飞,也不需要拦阻索阻拦着舰,只要有一块半径15米的起降区便可垂直起飞和降落。
“海鹞”速度较低,最大平飞速度M0.95;作战半径较小,约460~750公里。可携载2枚“海鹰”空舰导弹或炸弹2吨,有2门30毫米航炮。装备有“蓝狐”雷达、火控系统等。
“苏—27”是苏俄第一种舰载超短距起降飞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超短距起降飞机。它首次装备在苏俄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上。
“苏—27”具有很大的推重比(1.0以上),自主加速能力很强,低速大迎角时升力特性极好,起飞速度小,滑跑距离短,这使其在航空母舰上率先摆脱了弹射器,降落也只需轻型拦阻装置。它只需借助航行中形成的甲板风,再在航母上设一斜升式起飞甲板,使飞机起飞时获得很大的迎角,便可起飞。这种自主式超短距起飞,是普通超音速喷气式飞机不用弹射器能在航空母舰上安全起飞的首例。最大平飞速度2.3倍音速。
“苏—27”在1969年开始研制时的目标,就是陆海两用,从而节省了费用,在设计思想上走在西方的前面。
“苏—27”有10个挂架,最多可挂10枚空空导弹,也可携带空地(舰)导弹和炸弹,最大载弹量6吨;还有1门30毫米6管旋转航炮。火控系统中有红外探测仪、激光测距仪、平视显示器等。特别是称为“看到哪就打到哪”的头盔瞄准具,可带动红外导弹制导头,指向飞行员所搜索的同一目标,此时如发射导弹,导弹就会自动飞向所“看”到的目标,而不需要飞机和导弹的纵轴线对准目标。西方专家认为,在这一点上苏俄领先西方8年。
雅克—38“铁匠”飞机实际上可以说是苏制“海鹞”,1978年服役,与“海鹞”同期。目前世界上真正进入实际使用阶段的这类飞机也只有这两种,所以它们都是先驱。
“铁匠”飞机的使命与“海鹞”相同,用于舰队防空。它采用升力发动机同可转动喷口的主发动机相组合,在气动方面所付出的代价较小。
“铁匠”除配备AA—2空空导弹和攻击小型舰艇用的AS—7近程空舰导弹外,还可携带火箭弹和23毫米双联装机关炮。
垂直起降垂直发射
海军不但航空母舰载有飞机,其他水面舰艇,如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和一些辅助舰船都载有飞机,甚至最近建造的小型舰艇也有设计装载飞机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军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不是一二个海军大国的情形。许多有海军的国家都在这样做。
水面舰艇装载的飞机,除航空母舰有战斗机、轰炸机等较多机种外,其他舰艇装载的都是直升机,主要是反潜直升机和多用途直升机。直升机帮助水面舰艇扩大了搜索和攻击潜艇的范围,装上大功率的雷达和电子设备可以作侦察、警戒用,还可以支持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执行垂直补给、布雷、扫雷等任务。所以,海军舰艇用的直升机的研制,大都在向着大型和多用途的方向发展。
看好直升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海军舰艇不可能拥有足够长的跑道。即使是大型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斜角部分也才有将近240米的长度。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飞,不需要很大的面积,更不需要长长的跑道。
海军的其他飞机,也都在向短距和垂直起降的方面发展。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起降的战斗机,是英国研制的“鹞”式战斗机。这是一种音速、单座战斗机,集中了直升机和战斗机的优点,有灵活的中低空机动和作战能力。它的实用升限15240米,最大外挂弹药量,垂直起降时可以达到2270公斤,短距起降为3630公斤。有2门30毫米航炮,5个武器外挂架,可挂普通炸弹,也可挂2枚空对空导弹。它靠一台旋转喷口推力转向发动机,提供起降时需要的升力、过渡飞行和正常飞行时需要的推力。不足的地方是航程短,载弹量小。英国在“鹞”式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了海鹞式舰载机,已经装备英国海军。
世界上真正具有超音速飞行能力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要算是俄罗斯的雅克—141战斗机。它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M1.7,实用升限1.5万米以上,最大航程2100公里。
除了飞机,海军舰艇的导弹,也在朝着垂直发射的方向发展。过去,许多舰艇的导弹发射方式是这样的:露天甲板上设置导弹发射架,导弹则存放在甲板下的弹库里,发射时要经过许多程序,才能把导弹提到甲板上,再按指挥系统指令进行瞄准,这一连串过程至少要用20秒时间。下一枚导弹的发射又得如此重复一遍,再花20秒钟,显然不适合海战要求。垂直发射技术,是把导弹垂直装在一个特制的单元容器里,容器垂直装在舰艇的导弹库里,导弹库的顶部就是舰艇的上甲板。导弹发射,只要打开甲板上每枚导弹的发射口盖,接通发射电路就可以。这就省去了许多机械动作,发射时间大大缩短。50年代中期,苏联首先采用这种发射系统。美国人急起直追,也很快研制成功。美国海军的这种垂直发射系统,取模块设计,把包装筒和发射筒合二为一,以8个为一个单元,8个单元为一个发射装置,发射一枚导弹只需1秒钟的时间。
这种装置重量轻、体积小,可以充分利用舰艇上的空间灵活布置,自动发射,而且即使有一枚导弹因故发不出去,也不会影响其他导弹的发射。美国海军自己吹嘘说这是它的三大法宝之一,“将使未来海战发生根本变化”。
美国海军吹嘘的其他两大法宝,一个是宙斯盾系统,就是由指挥、武器控制、导弹火控、导弹发射、相控阵雷达、战备检查等6个部分组成的全自动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另一个是舰载巡航导弹,其中最著名的是战斧式巡航导弹,被称作“会思考”、“有眼睛”的导弹。这种导弹还有个称号叫“掠地飞”。它能超低空飞行,在海上贴着海面7~15米高度飞行,在崎岖山地能在150米高度以下飞行,能钻山沟,拐急弯,也能突然升高。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用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