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

1988 年美国东西部职业篮球对抗赛,曾创下了观众达数亿的世界纪录

(包括电视观众),据悉连一些美洲国家元首也中止会议,收看精彩的篮球比赛实况。为何一场篮球比赛能如此牵动人心?答案只有一个:篮球运动已成为一项超高度、超速度、超强度的集体竞技项目。它的技巧性、攻与防的转换、胜负的瞬间变化都越来越杂技化,戏剧化,给人以无尽的刺激与享受, 正是这种乐趣使篮球运动魔力无穷,令人如痴如醉。

现在,许多篮球行家都用“快速、高速、准确”这 6 个字来形容篮球比赛的激烈、刺激、精彩。但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却是难以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所能概括、表达的。

篮球比赛是在一个反差强烈的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篮球选手的身

材越来越高大,而篮球场却与足球场相比,便小多了。在这样一个“小天地” 里,一方要攻,一方要守,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那种近似“肉搏斗”的拼抢称得上是现代篮球比赛的一大特征。这里有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数字。在1989 年世界篮坛上有近 20 多名球星因激烈的比赛而受伤退阵,暂别心爱的篮坛,其中,中国的著名中锋宋涛亦在其中。这个数字,至少可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篮球比赛的激烈对抗已不亚于足球、拳击、柔道等运动项目。

在对抗赛中不断创新

一百年前的篮球运动与今天的篮球运动判若两人,相差甚远。队员打球文质彬彬,战术也十分单调,犹如“温吞水”。

篮球运动是在自己一百岁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完善,使其成为现代体育项目中,技、战术最为复杂、最有讲究、也最有欣赏价值的一项激烈对抗的集体竞技项目。

篮球比赛是由攻防两大部分组成,在技、战术上也分为攻防两大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表演靠进攻,赢球靠防守。应该说,篮球比赛中最先出现和运用的技术是在防守中产生的。

很久以前,人们打篮球总是先以保护自己的篮筐为目的,想尽一切办法首先是不让对手轻易接近自己的球筐。当初,人们最先学的是将军队护卫“皇宫”的阵式移植到篮球比赛中来,让身高体格健壮的两位选手站在球篮下的两边,作“贴身卫士”,在球筐的正前方又派上身材最高的选手充当“门卫”, 以防正面来敌,剩下的两名矮小灵活、善于冲锋陷阵的队员,则作“巡逻卫士”,以堵截前来进攻的对手。这在后来成为现代篮球比赛中防守战术的最基本阵式——2—1—2 联合防守。

这种阵式的出现,确实给当时篮球比赛的进攻一方带来很大困难,要想轻易接近球筐或攻破阵式投篮得分,确非易事。于是一种破坏 2—1—2 联合防守的进攻战术——窜插也就应运而生。这种不断跑动、前呼后应的窜插战术,打乱和切断联合防守的联系,只要稍显一处漏洞,即被对手抓住进攻得分。当然,有了进攻中的窜插战术,防守的阵式也相应变化起来,一批批更新、更有效的防守战术在篮球的激烈比赛中相继问世。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就是在这种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相互更新的时代中不断发展、完善。到如今, 篮球运动的防守战术已由当初单一的 2—1—2 联合防守,演变出多种战术体系。如 2—2—1、1—2—2、1—3—1、1—4、4—1 等,以及在局部防守区域上的那种视对手不同情况而采用的夹击、紧逼、盯人、封堵等战术上小配合。而进攻战术也由窜插打法引出更新、更具有攻击性的战术,如策应、掩护、快攻、切入、突破等等。

其实,战术的更新,必须靠队员扎实的个人技术来完成。在成千上万场的篮球运动竞赛中,曾涌现出一批有自己绝招的球星,也正是这批球星的天才创造,才使今天的篮球运动的战技术如此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而一些在今天篮球比赛中最常见技术的创始人,先后被载入史册。

在当今的男子篮球比赛中,古老的双手投篮动作早已无人问津,而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单手投篮动作则到处可见。但谁是首创单手投篮并第一个成功地运用到比赛中去的呢?他就是 30 年代,在美国,也是在世界上最优秀的球星汉克·路易塞蒂。

汉克·路易塞蒂从小就喜欢打篮球,但由于自己个子较矮,手臂力量也小,投篮出手前总要把双脚并在一起,才有力气投篮。但这样投篮方法很容

易失去得分的最佳时机,而且十分容易被对手“盖帽”。为此,汉克·路易塞蒂十分沮丧,有时,比赛中他竟不敢投篮,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传球队员”。能不能一只手投篮呢?这样不仅在投篮时间上可以节省,而且也可以把另一只手解放出来。汉克·路易塞蒂决心尝试单手投篮的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汉克·路易塞蒂在大学二年级时的一次比赛中,成功的运用了独特的单手投篮技术,在 18 场比赛中赢得 305 分,并使他所在的那所大学球队保持不败的战绩,成为美国大学篮坛的风云人物。这以后,美国的篮球教练都视这种“奇特的投篮”为法宝,纷纷仿效。

由于汉克·路易塞蒂的单手投篮,解放了另一只手,所以篮球也不断出现了右手运球、左手投篮、背后传球、背后运球以及边投篮边做虚晃的假动作等花样百出的技术,把篮球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我国一些上了年纪的篮球爱好者中,至今还能记得“福海球”的诞生及它对篮球运动的发展所建立的功绩。

身高 1.80 米的田福海,是我国篮坛上一位赫赫有名的虎将。40 年代, 他的身材高度在我国篮坛属“大个队员”,可是一旦遇上国外球队,他就变成一个“矮个队员”。在篮球比赛中,“矮人明吃三分亏”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同样也在田福海的身上照用不误。每当田福海在篮下接到同伴传来的球时,对手高举手臂像一张无形的网,罩得田福海无法将球投出。能不能改变投篮姿势,来弥补身材矮小的弱点呢?在一次训练中,田福海无意中发现, 当转身手臂伸开投篮时,是离对手防守点最远的地方,这样的投篮,即使对手身高高出你十几厘米,也难以封盖。田福海终于摸索出一个新招——勾手投篮。

从这以后,田福海每次训练都刻苦磨练自己的勾手投篮,以提高投篮命中率,并成为自己手中克敌制胜的法宝。遇上比自己身高高出十几厘米的外国选手时,田福海的勾手投篮发挥了威力。当时外国选手对这种勾手投篮, 很是惊讶,不可思议,在防守上难以招架。每当田福海采用这种勾手投篮得分时,四座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并亲切地称这种勾手投篮为“福海球”。

从篮球运动发展至今,一些绝妙的高超技术,多数是在意想不到的绝境中诞生并继承下来的,如背后运球、转身运球、突破分球、快扳跳投、后仰跳投等技术。这些技术,无疑为篮球运动增添了活力。如果说,篮球运动之所以能迷住成千上万的观众,恐怕与这些绝妙的技战术分不开的。

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上,美国的篮球运动员是首屈一指的。美国不仅拥有众多的世界一流球星,而且在技术、战术上的造诣也最高,其打法往往能领导世界篮坛的新潮流。

然而,世界篮坛也非呈一枝独秀的局面。世界篮坛现在主要是由两种风格和流派作为代表,即欧式打法和美式球路。

欧式打法的主要代表就是苏联队。这种打法讲究一定的攻防套路。进攻中,队员都有明确的位置,按部就班,然后视对手的防守战术采取不同的对策来进攻,打来很有章法。在主力阵容的配合上也错落有致,里外呼应。欧亚大多数球队都采用这种打法。中国队也取欧式打法之类。

美式球路,就是指美国队的打法。这种球路与欧式打法截然相反,球员各自为政,人人都是中心,人人又都是主力。队员在比赛中没有明确的位置, 只认准一个目标——篮圈。比赛中,队员满场飞,攻击点很多,给人以多打少的假象。当然,采用这种打法首先要求每个队员的技术、意识要有扎实的

功底,至少能在一对一的条件下,能轻而易举地进攻得分。展望篮球运动的明天

现代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是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术和激烈对抗为特点,由此展望篮球运动的“明天”,只能是在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术和激烈对抗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更”字,再突出一个“精”字。

世界篮球比赛的速度是由慢向快进展的,特别是身材矮小的队员,都用加快速度来弥补身高的不足,选手的反应、起动、奔跑、运球、投篮等技术的运用,动作之间的衔接、变化都体现一个“快”字。就拿 1978 年的第八届

世界男篮锦标赛为例,14 支球队平均每场得分超过 80 分的有 12 支球队,59

场比赛中得分超过百分的有 30 场,可见其攻与防的转换速度之快!有位行家

曾大胆地作过预测:篮球运动在进入 21 世纪后,其一场比赛的攻击次数要在

250 次左右(两支球队的总和),若再加上两支球队的 50%的成功率,那么,

比赛的得分总也要在和 250 分之间。如此高的得分率和如此频繁的攻防转换,那才叫真正的目不暇接!

在更强调空中优势方面,下列的一串数字最有说服力。第八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男子 8 个最强队与第七届相比,平均身高增加 4 厘米, 2.1 米以上的

运动员从 5 人增到 10 人, 2~2.09 米的选手从 24 人增到 31 人,1.90 米以

下的选手从 25 人减到 15 人。球队的组织结构变化很大,不仅中锋、前锋大多是由 2.05~2.10 米的选手担任,后卫也出现了一大批 1.96 米至 2.03 米的高大运动员,他们可以参加快攻,亦可快速运球突破组织快攻。这就使篮球比赛的制高点争夺越来越高,发展到现在的 3.50 米以上,并还有潜力可挖。

现代篮球技术的高水平标志之一,就是各强队的进攻和防守的技术、战术趋向平衡。比赛时攻守对抗,争夺激烈异常,不仅持球进攻与防守持球者的争夺非常激烈,而且无球者争取接球进攻与防守者不让其接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现代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向男子篮球运动看齐。如各种跳起投篮和空中变换动作投篮以及运球、传球与投篮的连贯动作结合运用等高难动作,已被许多女选手所熟练掌握,并在比赛中能得心应手的运用。女子篮球选手的身高也与日俱增,呈明显增长趋势。如曾连续获得几届世界冠军的苏联女篮,最高的中锋高度已达 2.10 米。中国女篮的中锋身高也在 2.04 米。在日新月异的世界篮坛新潮流面前,中国篮球运动也在努力向高速度、

高空优势、高超技巧的方向发展。但中国的篮球运动究竟是先走高空优势, 还是先走高速度?在有关人员中尚有不同意见,正在进行讨论和研究。从中国队以往的战例中,有人认为,国外的高大队员已完全掌握了中国小个队员的技术,过去中国队以小打大、以快制高的战略无法适应当今的篮球比赛, 因此,今后应先走空中优势的道路。但持先走高速度者则认为,中国人与欧美人比高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身材不高是中国民族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 要想立足于世界篮坛强手之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长,即快、灵、准。因此,必须先走高速度的道路。

美国篮球运动的地位

在当今的世界篮坛上,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比赛上千场次,然而,真正能代表其国家篮球运动水平、也最有影响的比赛,要数奥运会篮球赛、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

从第十一届奥运会篮球比赛起,到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止。美国队集国内

最优秀的业余球星为主力阵容出战,在 13 次奥运大战中(其中莫斯科奥运会,美国队因抵制未参加),9 次荣获冠军。在这战绩辉煌的奥运会篮球比赛中,美国队的表现总是令人信服的表明,他们领导了世界篮坛潮流。应该说,现代篮球运动只能从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时算起,那时美国队不仅在整个比赛中创下了 4 场球得分超过一百分的纪录,而且以紧逼夹击防守战术瓦解了以苏联队为代表的,并且流行世界篮坛的控制球战术,一改过去那种慢吞吞的场面,使篮球运动向更快速、更激烈、更精彩的方向发展。

时隔 4 年,在十六届奥运会上,美国队派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强阵容,比

赛中所向披靡,平均每场净胜对手 20 分。在这届奥运会上,美国队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空作业”的精彩技艺,大个队员的绝对优势使对手防不胜防, 令人生畏。也就是在美国队的影响下,大个队员开始纷纷走进篮球场。

在这以后的几届奥运会上,美国队总能带来几套技战术上的新招,让人既头痛又羡慕,同时也使篮球运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世界篮球锦标赛于 1950 年创办,是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为了纪念“篮球之父”詹·奈史密斯。首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冠军杯,也被命名为詹·奈史密斯杯。

1986 年第十届世界篮球锦标赛,把原来参赛的 12 支球队扩大到 24 支球队,其目的是使许多原无机会参赛的欧美强队得以一显身手,从而成为世界篮坛上一次盛会。这届比赛也没有出现什么新的技战术,各队之间的实力相仿,比赛结果,无一队全胜,使世界篮坛呈现出一霸(美国)领先、多强争雄的局面。

女子篮球运动与男子篮球运动有些不同,由于美国女篮在世界上还未能像他们的男篮那样,有足够的实力来证实她们在世界篮坛的霸主地位。因此, 不管是 1976 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首次设立女子篮球项目,还是 1953 年第一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以来,世界各国女篮之间的角逐总呈现多强称雄的局面。

除上述三大比赛外,还有许多有影响、有传统的大小比赛,如各种洲际锦标赛、俱乐部杯赛、“鱼尾狮杯”邀请赛、为纪念对篮球运动作出杰出贡献的威廉·琼斯先生的“琼斯杯”邀请赛⋯⋯当然,还不能漏掉“篮球王国” 美国的职业篮球比赛等。

美国是篮球运动的发源地,每年有两种篮球比赛,即大学生联赛和职业联赛。由于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规定只有业余球员才准参加世界大赛,所以水平高出业余球队一大截的职业队只能在美国国内竞技献艺。可以这么说, 美国的职业篮球赛,才是当代世界篮球运动的最高水平的角逐。

美国职业篮球赛季是从每年的 11 月一直打到次年的 6 月。职业队在篮球比赛的赛季中,先进行东部和西部的分区比赛,各决出前两名,再进行全美职业队的决赛。在整个职业篮球比赛赛季结束之后,还将举办一场吸引全球成万上亿的球迷的比赛——东西部对抗赛。由东部球星组成的球队与由西部球星组成的球队相抗衡,则是最高水平的一场比赛。比赛中,球迷们常能欣赏到一些精彩无比、令人叫绝的镜头,这些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产生于美国职业篮球赛中,也应用于世界篮球大赛之中。

从 1977 年开始,美国也出现了女子职业篮球队,但由于她们的技战术水平无法与男子相比媲,故球迷不多,进展不快。1988 年 10 月,美国的著名职业篮球队——哈林职业篮球队曾来我国上海市访问表演,该队曾别出心裁

的吸收一名貌不惊人的女子职业选手,她与这些身手不凡的男选手同场献技,但由于其技艺尚不成熟,效果欠佳。

另外,还须一提的是,美国的职业篮球比赛的场地、规则亦与业余篮球联赛有所不同,如不允许采取区域性联合防守,3 秒区也小于业余队比赛的规定,每场比赛分 4 节,每节 12 分钟,全场比赛时间为 48 分钟,每次进攻

不得超过 24 秒,队员犯规满 6 次才被罚出场等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增加比赛的难度,使比赛更为激烈、更为精彩纷呈。据悉,由于亚洲篮球联合会已决定职业选手可以参加任何比赛,这样,篮球比赛的两种规则就会有可能将“业余的”转向“职业的”,如果结局真是这样,那么就其比赛的观赏性则肯定会大大提高。

中国篮球运动不示弱

1891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奈史密斯博士只是为了使自己的体育课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创造发明了一种投篮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分别钉装在自己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与地面距离为 3.05 米,将球作比赛用具,向桃篮投掷,看谁投得准。

没料到,随着这种投篮游戏的不断完善和规则的齐全,很快在全美国普及起来,并由此引起全球瞩目。1932 年,在瑞士成立了当今国际篮坛最有权威性的组织——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

4 年之后,篮球运动在第十一届奥运会上终于堂而皇之地首次走进“奥运家族”的大门,登台亮相,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近代篮球运动是 1896 年传入中国的。应该说,在一些体育项目引进中, 篮球运动是跑在前面的。然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年代是半个世纪后的 1946 年,由菲律宾华侨组成的群声队来上海访问比赛,随队来访的有“蔡家五兄弟”,其中蔡文章、蔡连科等名将的精彩技艺,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当时他们的单手投篮、跳投、全场紧逼、人盯人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战术,无疑给中国篮坛注射了一股新鲜活力。

进入 60 年代中期,中国篮球运动已呈全盛时期。中国队的全场快攻、紧逼防守和准确的中远距离的跳投,曾先后战胜过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匈牙利队、捷克斯洛伐克队、保加利亚队、巴西队等,并涌现出一批球星,如后卫钱澄海、前锋杨伯镛等优秀选手。篮球的群众基础也非常雄厚,基层、省市之间的各种比赛接连不断,水平提高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