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谁能比 不拘一格捣“天涯”
1949 年 12 月,两广战役胜利结束,中南地区全部解放,毛泽东及时发出命令:准备解放琼崖。毛泽东特别指示,要在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问题。海南岛是南中国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已退踞台湾的国民党
妄图以舟山、金门、万山、海南诸岛互为犄角,构成一道防卫台湾的海上屏障,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御总司令”,纠集残敌约 10 万人,仗着 50 多艘军舰,30 多架飞机,加紧巩固其所谓“陆海空立体防御”,不断派军舰到大陆沿海骚扰破坏,派飞机窜入广州、武汉等地狂轰滥炸,严重地威胁着中国南部的安全。
毛泽东发出及早解放海南岛的命令,这是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早日发起海南战役,可以乘敌立足未稳,打烂其妄图赖以反攻大陆的海上部署,确保我国南方的安全。这对于巩固国防,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解放海南,是我军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渡海作战。雷州半岛至海南岛最短距离为 40 里。部队登陆需要绕过暗礁及敌火力点,这样,最近距离也有 120 里左右。当时我军一无渡海作战经验,二无机械化渡海工具,三无海空军支援,面对茫茫大海和敌人的陆海空“立体防御”,打这样的仗确实困难重重。毛泽东在部署攻打海南的电报中明确指出,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作战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毛泽东的指示,透过错综复杂的关系, 紧紧抓住了渡海作战的主要矛盾。就当时的条件看,渡海的困难很多,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动员木船,立足现有装备,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可是,林彪却同毛泽东的指示唱反调,不切实际地主张到港澳购买登陆艇和改装机器船,并要求军委准备飞机配合。
毛泽东批驳了林彪的错误主张,指出这次战役有琼崖纵队配合,敌人战斗力差等有利条件,教育大家坚定用木帆船渡海作战的信心。毛泽东的指示, 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一个海上练兵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部队就基本掌握了潮水、风向的规律,学会了一套海上作战的本领。
为了大举登陆,参战部队首先以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从涸洲岛夺得了敌军的 400 只大帆船,解决了部队当时船只不足的困难。
薛岳发现我准备解放海南的意图后,一面加紧海岸设防,一面调集兵力“围剿”我无指山根据地,增加了琼崖纵队的困难。为加强海南岛我之内应力量,同时为对我们的海练进行一次实战检验和战役侦察,我军决定先组织一个加强营向海南岛偷渡。3 月 5 日黄昏,800 名勇士分乘 14 只战船,顺风扬帆,直扑海南岛。6 月 14 时,潜渡营在海南岛两侧的自马井登陆,海峡天险跨越了!潜渡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战斗情绪,坚定了大家渡海作战的必胜信心。同时也初步显示出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的英明。
- 月 26 日晚,我部队又以一个团的兵力组织了第二次偷渡。部队起航时, 非常顺利。不料,后来风向突然变化,海上又起了大雾。联络信号失效,大部分船只漂流到敌人正面防御较强的地段,情况极其险恶。但勇士们毫不退缩,他们以猛烈的火力回击着敌人军舰、飞机、陆上的三面阻击,英勇奋战。有的班排是靠单船冲破敌人的严密封锁强行登陆的。全团上岸后,猛打猛冲, 先后打垮了敌人 10 个营的层层堵击,毙伤俘敌 800 多名,击伤敌舰 1 艘,击
落敌机 1 架,胜利地进入了五指山根据地。
一只单船也可以登上海南岛的事实,揭开了敌人正面防御的“秘密”, 使作战部队看到了解放海南岛的时机已经成熟,坚定了大举登陆的决心。那时对下一步如何打法,有两种主张:一是万船齐发,大举登陆;一是继续组织小型潜渡。其实,毛泽东在下达解放海南作战命令时就明确指示:必须集中一次,运载一个军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的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巩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进攻,而不要依靠后援。
林彪却顽固地坚持后一种主张,硬是电令部队继续组织小规模偷渡。当时如果按照他的主张去做,必然会贻误战机,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参战部队几次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大举登陆,迅速解放海南,林彪都置之不理。是毛泽东亲自批准了渡海作战计划。4 月 16 日,全军齐发,直捣“天涯”。
- 月 16 日,东风拂面,平潮伏流,下午 6 点半,一声“起航”命令,我
东西线部队分乘千百只战船顺风而下,直指海南。船行 30 余里,敌人的飞机、军舰发现了我船队,拼命向我军轰炸、扫射和炮击。我船队一面还击,一面急速推进,凌晨两点半左右,一片黑乎乎的山峦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战士们日夜盼望的“海南岛”。
敌人拼出全力作“困兽之斗”,岸上、海上、空中的各种火器,一齐向我船队射击。船队离岸还有五、六十米,战士们就跳进齐胸深的海水,勇猛地向岸上扑去。薛岳苦心经营了几个月的“立体防线”,不到 1 个小时就被
突破了。仅用 4 个小时,我军就全部登陆完毕。部队发扬了连续作战钓作风, 迅速向敌纵深推进,很快就同接应的潜渡部队和琼崖纵队胜利会师。
第二天午夜,我登陆部队包围了临高城。但不见敌人反扑,不见薛岳早已组织起来的机动部队“围剿”。敌人主力到哪里去了呢?
登陆部队对敌情作了认真分析:根据敌人的部署和行动,薛岳很可能首先集中主力于东线,企图歼灭我东线部队于登陆滩头,然后各个击破。因此登陆部队当机立断,将临高城交给琼纵和潜渡部队继续围困,迫敌投降。我军主力则甩开临高,东进澄迈。部队赶到澄迈以北,就得知澄迈敌人 1 个师已调往美亭。澄迈方面已结束了隆隆的炮声。我军部队马不停蹄,冒着敌机的轰炸,迅速向美亭急进。原来我东线部队登陆后,马上包围了美亭之敌。薛岳闻迅速集中了 4 个师的兵力对我实施反包围,东线部队腹背受敌,势态非常严峻。西线部队当即分两路采取钳形攻势,以主力将敌人“反反包围”。敌我双方包围,反包围,内线外线,犬牙交错,展开了反复的肉搏战。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激战持续到 23 日拂晓,敌人的主力被歼,我东、西两线部队胜利会师。薛岳看到大势已去,急忙于当天下午发出总撤退命令。薛岳乘飞机逃跑,敌人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拼命逃窜,急急如丧家之狗,惶惶似漏网之鱼。我西、东两线部队相互配合,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歼灭了大量敌人。逃跑的敌六十二军(欠 1 个团),被我徒步追击部队赶上,不到两个小时就全部被歼灭,副军长罗懋勋被我活捉。半个月的时间,残敌尽扫,全岛解放。
海南战役的实践充分地证明,毛泽东指挥作战,从来都是审时度势,不拘一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立足现有设备,刻苦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军事艺术,灵活运用战术和变换战术,有什么敌人打什么仗, 有什么地形打什么仗,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这种按照情况活用原则的战争指导艺术,对于今天提高我军的军事艺术,巩固国防,抵御外来侵略,仍有
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