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谷物收获脱粒以后,要加工成米或面才能食用。我国古代在粮食加工方面发明了用水力做动力的水碓和水磨。水碓是利用水力舂米的机械,水磨是一种古老的磨面粉工具。这些机械效率高,应用广,是农业机械方面的重要发明。水碓作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机械加工方式,凝结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先人的智慧,为古人加工粮食提供了便利。

西汉学者桓谭在他的《桓子新论》里,最早记载了水碓这种利用水力舂米的机械。

水碓的动力机械是一个大的立式水轮,轮上装有若干板叶,轮轴长短不一,看带动的碓的多少而定。

转轴上装有一些彼此错开的拨板,一个碓有4块拨板,4个碓就要16块拨板。拨板是用来拨动碓杆的。每个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

下面的石臼里放上准备要加工的稻谷。流水冲击水轮使它转动,轴上的拨板就拨动碓杆的梢,使碓头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

凡在溪流江河的岸边都可以设置水碓。根据水势的高低大小,人们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如果水势比较小,可以用木板挡水,使水从旁边流经水轮,这样可以加大水流的速度,增强冲击力。

水碓在西晋时期有了改进。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水排原理加工粮食的经验,发明了连机碓。

带动碓的多少可以按水力的大小来定,水力大的地方可以多装几个,水力小的地方就少装几个。设置两个碓以上的叫作连机碓,常用的都是连机碓,一般都是4个碓。

杜预连机碓的构造大概是水轮的横轴穿着4根短横木,与轴成直角,旁边的架上装着4根舂谷物的碓梢,横轴上的短横木转动时,碰到碓梢的末端。

对它施压,另一头就翘起来,短横木转了过去,翘起的一头就落下来,4根短横木连续不断地打着相应的碓梢,一起一落地舂米。

入唐以后,水碓记载更多,其用途也逐渐推广。大凡需要捣碎之物,如药物、香料、乃至矿石、竹篾纸浆等,皆可用省力功大的水碓。继后不久,水磨又根据此原理被发明了。南北朝时期科学家祖冲之造水碓磨,可能是一个大水轮同时驱动水碓与水磨的机械。

磨,是把米、麦、豆等加工成面的机械。磨有用人力的、畜力的和水力的。舂米工具由杵臼到脚踏碓到水力碓的进步,特别是多个齿轮连带转动的连磨的利用等,都较过去大大提高了效率。

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简单的粉碎工具杵臼。杵臼进一步演变为汉代脚踏碓。这些工具运用杠杆原理,具备了破碎机械的雏形,但粉碎动作是间歇的。

最早采用连续粉碎动作的破碎机械,是春秋末期由鲁班发明的畜力磨,这是一种效率很高的磨。

磨用两块有一定厚度的扁圆柱形的石头制成,这两块石头叫作磨扇。下扇中间装有一个短的立轴,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以后,上扇可以绕轴转动。

两扇相对的一面,留有一个空膛,叫磨膛,膛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

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得到面粉。

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它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立轴上安装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后来人们发明一种构造比较复杂的水磨,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磨同时转动,这种水磨叫作水转连机磨。

王祯《农书》上有关于水转连机磨的记载。这种水力加工机械的水轮又高又宽,是立轮,须用急流大水冲动水轮。轮轴很粗,长度要适中。在轴上相隔一定的距离,安装3个齿轮,每个齿轮和一个磨上的齿轮相衔接,中间的3个磨又和各自旁边的两个磨的木齿相接。

水轮转动通过齿轮带动中间的磨,中间的磨一转,又通过磨上的木齿带动旁边的磨。这样,一个水轮能带动9个磨同时工作。

上述这些粮食机械除用于谷物加工外,还扩展到其他物料的粉碎作业上。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史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