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流血

看过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幸子不慎小腿被铁丝扎破,流血不止,差点送掉了性命。人们不禁要问,幸子的皮肤只不过受了一点轻伤,为什么就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呢?

原来,这与幸子血小板减少有直接关系。在一次事故中,幸子受到大剂量放射性同位素钴60的辐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血液内血小板的数量显著减少,每立方毫米血内仅有4万个血小板(正常人为10万~30万个),幸子的皮肤已出现了瘀血斑,于是皮肤受点轻伤便会流血不止,以致威胁到生命。

血小板是血液固体成分中的一种,体积很小,直径只有红细胞的1/3至1/2,形状不规则。血小板的本领很大,是血液中的“防汛部队”,人体一旦受伤流血,它们就会涌向前去,执行“堵坝”的任务。血小板止血的本领主要来自体内含有的血小板因子。人体受伤时,血小板自动破裂,把血小板因子释放出来,致使血浆中的凝血酶元变成凝血活酶。这种酶能使血浆里的纤维蛋白变成许多细丝,并编织成网,因而使血液凝固成块,将伤口堵住。同时,血小板的表面还有一种粘着力,使血粘聚在出血的伤口处,逐渐形成血栓,将伤口封住。另外,血小板还是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携带者,其中与止血有关的有羟色胺、肾上腺素等,它们随血小板携带到损伤的血管处并释放出来,都能引起局部血管壁平滑肌收缩,促进止血。血中血小板的数量一旦显著减少,便会引起血液凝固障碍而流血不止。

临床上,除放射病之外,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等疾病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医生常通过检查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来帮助诊断多种血疾病。外科手术前,也要检查血小板的数量,以防因血小板过少而造成手术中流血不止。

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平均寿命还不到10天。但是,它的新的“接班人”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出现,使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保持着相对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