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

19 世纪上半叶,在今天德国的地盘上,存在着一个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

志联邦。这个联邦包括 34 个封建邦国和 4 个自由市,它们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都是相互独立的。

在德意志联邦中,实力最强大的要数奥地利和普鲁士,它们为争夺联邦的领导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1861 年,威廉一世登上普鲁士王位。为了实现称霸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的野心,他积极扩军备战,并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奉行强权政治, 推行铁血政策。俾斯麦因此而获得“铁血宰相”的称号。

1864 年,普鲁士伙同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弱小的丹麦很快被打败,战争的果实却被普鲁士一家独吞。

奥地利哪里肯吃这哑巴亏,于是大兵压境,大有不从威兼一世肚子里掏出独吞的肥肉誓不罢休的架势。

狡猾的普鲁士人这回又拉拢意大利人作盟友,一南一北,使得奥地利人腹背受敌,顾头不顾尾。1866 年,被普意联军打败的奥地利被迫签订和约, 退出德意志联邦。

第 2 年,普鲁士建立了以它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它包括了原先德意志联邦的绝大部分(22 个邦国和 3 个自由市),使得它一跃而为整个德意志地区的龙头老大。

眼看身边原很弱小的邻居一天天强大起来,法国渐渐坐立不安了。

此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颇似 900 年前中国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信奉的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信条,唯恐在自家身旁又冒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对手。他积极插手德意志的内部事务,在各邦国之间竭尽挑拨之能事,拉一派打一派,以便使德国永远也不能统一起来, 好让自己独自称霸欧洲大陆。

反观普鲁士,也早已视法国为实现德意志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威廉一世和铁血宰相俾斯麦开动一切舆论宣传工具,在德国人民中间极力煽动反法情绪,以便为日后对法宣战制造充足的借口。

1870 年的夏天,再也按捺不住的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终于爆发了。

法国人虽然率先挑起了这场战争,但是却并没有做好相应的战争准备。开战后仅仅 1 个多月,法军便在色当惨败,亲自统帅法军出征的拿破仑三世被迫向敌军投降,83000 名法军官兵做了普军的俘虏。

2 天之后,巴黎宣布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宣告瓦解。第 2 年的 3 月,巴黎人民发动了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武装起义,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为了腾出手来镇压巴黎公社起义,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于 1871 年的 5 月,与已经身为德意志帝国首相的俾斯麦正式签订和约,历时近一年的普法战争就此结束。

普法战争在军事上意义重大,它证明一支能在战场上取胜的军队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以便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二是总参谋部要准备和实施周密的作战计划; 三是编制完善的战争动员计划和铁路运输计划;

四是大力研制新式作战兵器,不断完善武器装备;

五是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电报运用到战争中,使得军队的通讯联络手段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