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布第三批

  •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李晓军说:“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是一座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 王金军老师说:“我们缅怀革命前辈,就是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创新,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 赵新瑞说:“教后人这些东西,不单单是为了传授一种技术,更是为了让他们不忘中国人不屈抗战的光辉岁月。”

中宣部公布三批教育基地

200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第三批6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

此次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

北京市: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

天津市:

大沽炮台遗址

河北省:

1、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2、晋冀鲁豫烈士陵园3、马本斋纪念馆4、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

山西省:

1、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2、大同煤矿遇难矿工“万人坑”展览馆,即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华罪行遗址3、徐向前元帅故居4、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

辽宁省:

1、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2、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3、辽宁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4、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吉林省:

1、白山抗日纪念地,即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那尔轰会师遗址、城墙砬子会议旧址等2、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文物馆

黑龙江省:

1、齐齐哈尔西满革命烈士陵园2、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

上海市:

上海市江南造船博物馆

江苏省:

1、泰兴黄桥革命历史纪念地,即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历史纪念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处等2、赣榆山抗日烈士陵园3、常州“三杰”纪念地,即常州“三杰”纪念馆、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故居、恽代英纪念广场4、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5、顾炎武纪念馆

浙江省:

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即千人坑遗址

安徽省:

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福建省:

1、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江西省:

1、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及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2、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山东省:

1、铁道游击队纪念园2、地雷战纪念馆3、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4、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

河南省:

1、杨靖宇将军纪念馆2、镇平彭雪枫纪念馆3、吉鸿昌将军纪念馆4、濮阳单拐革命旧址,即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

湖北省:

1、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2、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3、红安七里坪革命纪念馆4、大悟宣化店中原军区旧址及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5、宜城张自忠烈士纪念馆

湖南省:

1、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2、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3、贺龙元帅故居和纪念馆4、罗荣桓元帅故居和纪念馆5、《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

广东省:

1、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2、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3、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2、广西烈士陵园

海南省:

张云逸纪念馆

四川省:

1、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2、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重庆市: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云南省:

1、彝良罗炳辉陈列馆2、滇西抗战纪念馆,即腾冲国殇墓园3、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贵州省:

1、黎平会议会址2、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固原六盘山长征纪念馆

青海省:

青海原子城,即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第三批教育示范基地名单的公布,旨在进一步推动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使其在展出内容与展示手段、服务质量和教育效果、内部管理和环境面貌等方面有较大进步。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开馆

2009年5月26日上午,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隆重举行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开馆仪式。昔日原子城,终于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

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曲青山,主持了开馆仪式。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李晓军,在致辞中说: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是一座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以其深刻凝重的内容和生动鲜活的形式,展现了那段不凡的历史,传承着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是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清华大学、国家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的负责同志,中核集团公司办公厅、党群工作部、新闻宣传中心以及二二一局的领导,部分原二二一厂的老干部、老职工,出席了原子城开馆仪式。

那还是在1958年11月,代号为“221”的中国核武器工程正式启动。随后,一大批建设者、科研工作者和解放军战士等,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

建设者们从3顶帐篷起家,用自己的智慧、青春和热血,先后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维护我国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该基地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1995年基地退役后,整体交给青海省,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主动退役核武器研制基地。退役后,该基地被誉为“原子城”。

在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青海原子城又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

青海原子城总投资7248万元、占地12.2公顷,于2007年4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5月20日,青海原子城竣工,经验收后,交付使用。

原子城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纪念馆和纪念园,项目分为纪念馆和纪念园区。

纪念馆占地1公顷,建筑面积9615平方米,框架结构为高16米,内设“历史抉择、艰苦创业、勇攀高峰、东方巨响、铸剑为犁”等展厅。

纪念园按照园区场地,南低北高差较大的地形特点,构成了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参观线路,分别由纪念广场、纪念馆、“596”之路、和平纪念园、原子城铸就者纪念馆、纪念碑等景观组成。

在历时几年的原子城纪念馆实物征集中,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枚褪了色的老军功章,一份旧得发黄的规章制度,一件已经看不出是蓝色还是灰色的军大衣……成千上万的人们,都在为纪念馆的开馆,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纪念馆所看到的每一件实物和图片,其征集过程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纪念馆的序厅,陈列着一个长21.3米,直径1.65米,重量近30吨的一个庞然大物,它就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即“东风2甲”导弹。

这枚导弹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近中程导弹。

在1966年,该导弹承担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核武器飞行试验任务,它与原子弹共同承担起了打破核讹诈、核威胁的历史使命。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从征集、运输、装卸的各个环节,均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装备部司令部、特管部和解放军的某工厂的大力支持。

他们抽调专业的运输队、专门的运输机械、专业的装卸人员,无偿地从河北省驻地,运到到青海原子城。一路上,各方面密切合作。历时了半个月,才将这枚导弹摆放到了纪念馆。

同样,在导弹两侧摆放着的我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和第一颗机载氢弹的模型,开馆前夕,才从四川绵阳运来的。

在2008年,四川发生“5.12”大地震后,某工程物理研究院厂房遭到了很大的损坏,使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可是,当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领导听到原子城纪念馆,需要一枚我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和一枚我国第一颗机载氢弹的模型时,院党委、政治部在恢复生产任务非常重的情况下,仍然抽出两台机床,派出技术能手,无偿地为纪念馆加工制做两个模型,并负责把模型送到了纪念馆。

为了保证两弹的模型按时在纪念馆开馆之际,顺利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研究院院党委甚至还做出了这样的预案: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模型生产,有两套方案,一是拆除本院科技馆的顶棚,把陈列于内的两弹模型调出来,送给青海纪念馆;二是实在不行就与北京联系,先把陈列于军事博物馆的两枚同样的模型借过来。

两弹模型最终不仅按期生产出来了,而且顺利地陈列在了原子城纪念馆。

在纪念馆的第三展厅,陈列着一台俗称“手套箱”的核部件防护操作箱,这是从驻河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工厂里找出来的。

几年来,为原子城纪念馆搜集图片和实物,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工厂的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征集班子,开座谈会,宣传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响应。两年之内,征集到了200多件实物和图片。这些实物,大的有12吨,小的有奖章、奖状、饭盒、书籍、日记本、工作证、图片……

工厂还组织了一批工人,把收集到的仪器设备清洗干净,然后编上号,书写上说明用途。然后打包,专程送到青海原子城来。同时,厂方还多次派出技术人员来到展馆,帮助安装,布展。

看着纪念馆陈列的那一张张凝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个个瞬间的图片,就不能不提起新华社和八一电影制片厂。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需要搜集图片的报告,在新华社负责人的办公桌上一刻也没有停留,报告很快就批转到了新华社内部图片库。

图片库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青海来的客人,把他们领到里面,帮他们检索,整理。

40多张珍贵的资料图片,就这样无偿地提供给了原子城纪念馆。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仓库,工作人员拿出了电影资料片《东方巨响》的12卷素材胶片。他们用了20天的时间,为原子城纪念馆扫描出了数百张真实纪录两弹,从研制到爆炸成功全过程的图片。

200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40周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组织分散在全国各地的40多名原二二一厂离退休老职工,分两批到原子城进行参观。

几十年后,当年参与建设的功臣们,故地重游,老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在当时还十分简易的原子城纪念馆,老人们们纷纷摘下了自己胸前的军功章,留给了纪念馆。

在灯光下,那一枚枚金黄色的军功章,散发着熠熠的光辉。

几年来,纪念馆的建设和实物、图片的征集,牵动着每一个关心着原子城的人。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解放军某工厂等单位,在几年中组织了一批院士、老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先后召开了5次专家论证会,并参与了展陈大纲的修改、补充、完善,以及设计效果的论证和校正把关工作;

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昌平区委、区政府为纪念馆,捐赠了300万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遗孀,把邓稼先的部分手稿影印件,捐赠给了纪念馆;

在原二二一厂机要局工作过的,新华社青海分社的谢占泰,还专程为展馆送来了当年机要局用过的皮箱。

此外,还有不少科学家的亲人,主动通过多种方式,与纪念馆筹建办公室联系,捐赠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实物……

2009年5月20日晚,在为纪念馆的顺利开馆,而整日地奔波忙碌,而显得一脸疲惫的海北州委宣传部长左旭明和副部长李成君,在互道一声辛苦时,左旭明发自肺腑地说:“其实,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弘扬先辈留下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

就在2009年5月21日上午,年近古稀的木工张玉兰老人,拿着自己和已过世老伴芦成奎当年用过的工作证、职工医疗证,以及她亲手绣出的4个荷包,捐赠给了原子城纪念馆办公室。

承载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精神的原子城教育示范基地,从动议筹建到立项规划,从破土施工到布展竣工等各个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做了重要指示。

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的开馆,不仅为青海省的红色旅游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而且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曾为英雄撰写挽联

2005年9月,河北省献县举行了马本斋纪念馆落成典礼仪式。

民族英雄马本斋烈士纪念馆,位于河北省献县本斋村北。纪念馆2001年开始动工兴建,2002年顺利竣工。

馆内现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以及回民支队有关的珍贵图片146帧,实物101件。

献县马本斋纪念馆,继入选河北省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后,又被国家发改委、旅游局、中宣部等部委,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194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马本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扬了马本斋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为马本斋赠送了挽联。

毛泽东撰写的挽联是:

马本斋同志不死

周恩来题词是:

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朱德书写的挽联是:

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吴玉章在悼词中,称赞马本斋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军人和民族英雄。后来,张鲁镇人民为马本斋修建了祠堂。

1956年,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被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乡”。

为了纪念马本斋,发扬烈士精神,1985年,献县开始建由三间房构成的“马母祠”。后几经修建,形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拥有房屋12间,其中大型展室3间,镌刻着毛泽东、朱德题词的汉白玉纪念碑一座的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

1999年,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本斋既是回族同胞的光荣,也是祖国的骄傲,他的品德和业绩,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迟浩田题地雷战遗址碑文

2009年6月30日,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鲁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纪念建党88周年主题实践活动。

主题实践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就是海阳市地雷战纪念馆举行。该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境内。

鲁东大学的50多名青年团员,在校团委副书记兼班主任李青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

在地雷战纪念馆,大家在一件件珍贵的照片和文物前,久久地驻足,凝视着每一件展品,共同追忆那个烽火硝烟的抗日战场。

一幅幅海阳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解放中国而不屈不挠斗争的感人照片与每幅照片背后的故事,使大家在缅怀革命英烈的同时,倍受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在地雷战纪念馆,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地雷战前后,胶东人民抗击侵略的历史,也为同学们讲述了馆内陈列展品背后的一个个英雄人物和一件件英雄事迹。

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海阳民兵在日寇重重封锁的艰苦的条件下,在各村建立地雷加工厂,自己碾炸药,制造石雷,创造了夹子雷、连环雷等10多种地雷和子母雷、头发雷等30多种埋雷方法。

海阳民兵先后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800多人,沉重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建国后,民兵英雄的突出代表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此为原型,实地拍摄了《地雷战》。从此,海阳地雷战的英雄事迹轰动全国。

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内,存有详实的地雷战革命文物及展览图片。赵疃村为地雷战主战场,现存有主战场遗址及纪念碑。

在海阳地雷战主战场,日寇曾经多次在此遭到地雷伏击。

1995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海阳召开了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大会,并在海阳赵疃村立碑,以示纪念。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题碑文:

地雷战精神永存

赵疃是胶东的一个普通村庄,因为地雷战,它成了一个世界军事史上的著名战场。

脍炙人口的影片《地雷战》中的赵虎,表现的就是赵疃庄的老民兵赵守福的英雄事迹。

赵守福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赵疃民兵巧布地雷阵、打得鬼子魂飞胆丧的故事,却并未被历史所尘封起来。

赵月萍和赵晓丹,都是海阳市行村小学的学生,她们对《地雷战》这部老片子非常熟悉。

她们说,赵守福、于化虎等一批老民兵是抗日的英雄,他们展示了中国人的风骨。

校长于民安说,我们不会让这段历史悄悄地逝去,而要竭力地完整地将这部独立的“纪录片档案”保留下来。

于民安和老师们,还新编了一本讲述革命传统的教材,这本教材都是围绕着有关地雷战的故事编写而成的。

学校里缺钱,他们就用打印机打出来再装订,他们要让孩子们系统地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村里搞了一次实战表演,老民兵赵新瑞带着儿子、孙子一起示范了埋雷。

赵新瑞说:“教后人这些东西,不单单是为了传授一种技术,更是为了让他们不忘中国人不屈抗战的光辉岁月。”

赵新瑞是一等爆炸模范。他走路时,需要拄拐。但他还是坚持领着来访者,村前村后地走一遭,去看山枣埠、月牙桥、村南丁字街、村北十字街等一些现存地雷战遗迹的地方。

在赵新瑞的指引下,来访者看到了原貌尚存的墙壁上留有的当年地雷的炸痕。

一位叫赵全亭的村民说,他出生那年,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他很仰慕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这些出自胶东的全国民兵英雄。

赵全亭也常会领着年轻人,去那些地雷战遗址转转,让自己和大家都铭记那段历史。

海阳市为此专门建立了“地雷战纪念馆”。在这个纪念馆刚开馆不久,就有人前来参观了。

原海阳市博物馆馆长王志文说:“用一种独特的作战方式,让日本侵略者领略到了中国人的厉害,这就是地雷战创造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令人叹服的奇迹。”

地雷战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的自豪感。

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在2007年4月的一天,南通大学的师生代表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深切缅怀为党和国家的和平和解放事业,做出牺牲的革命英烈,并向英烈们敬献了花篮。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京军区青年官兵传统教育基地。

作为革命老区,海安见证了那个群情激昂、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先烈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英勇壮举。

在1946年,苏中七战七捷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战役,它是解放战争的起点。

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以3万的兵力,迎击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

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胜利歼敌5.3万余人,书写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彰显了苏中军民的伟大力量,表现了粟裕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延安总部发言人对此曾高度评价,称其为:七战七捷。

为纪念苏中战役的伟大胜利,在1986年,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在苏中战役指挥中心海安,兴建了纪念馆。

纪念馆景区占地30亩,约21000平方米,建有纪念碑、陈列馆、国防园、广场等。

纪念馆通过现代手法艺术,再现了苏中战役经过、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并珍藏数百件革命文物史料,是苏中战役和粟裕研究的重要阵地。

景区内景点众多,有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刺刀”、“中华第一捷”碑廊,以及“蛟龙争雄”、“霞映红樱”、“烟笼水乡”、“雄鹰展翅”等;有日本樱花园、长寿园、桂花园、紫玉兰园、将军林和珍贵的花卉;……

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和参观者几百万人次,迟浩田、姬鹏飞、陈丕显、彭冲、洪学智、叶飞、张震等领导人,也曾先后莅临纪念馆视察。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的坚强与勇敢。和平美好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好机会。

站在革命英烈们战斗过、流血过的地方,目睹这把闪亮的“刺刀”,南通大学的师生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学院胡丹同学感慨地说:

我们要珍惜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和安宁,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不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要不畏挫折勇于挑战,遭遇强手而毫无怯懦。

我们更需要四两拨千斤的智勇,讲求创新,注重实效,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使个人成长和祖国需要相结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继续教育学院王金军老师说:

今天,我们缅怀革命前辈,就是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创新,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我们更应“在岗、在行、在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迎难而上,积极投身到“评创优”工作中去,为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南通大学添上绚丽的一笔。

早在2005年的一天,二十三集团军150多名新四军老同志,在江苏省海安县县委书记张爱军的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原二十三军军长黄浩将军,禁不住动情地说:“阔别59年的战场,今天回来啦……”

二十三军于1946年5月,在江苏省如皋县成立,是参加苏中战役的一支劲旅,也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

这支部队,曾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展厅里,87岁高龄的秦镜老同志说:

如黄路战斗最为激烈,我军在粟裕和谭震林的指挥下,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发扬了前赴后继、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在苏中老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夺取了苏中战役的全面胜利,为党中央制定解放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起到了战略侦察和试战的重要作用。

陈列馆里的珍贵文物史料,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名人书、画作品,常常吸引了老革命者的脚步。

在粟裕大将的铜像前,老同志们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当年“粟司令从前线胜利归来”的歌曲,一时间好像又回到了解放战争初期。

参观结束时,周锋老同志感慨地说:

海安的经济发展特快,海安的环境变化巨大,海安人民的精神面貌最佳,希望老区人民在苏中战役的精神鼓舞下幸福安康。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也是孩子们最期待参观的地方。

走进纪念馆,同学们看到了在战争年代,战士们穿过的沾有血迹的衣服,读过的书籍,用过的生了锈的冲锋枪、手榴弹……尤其是那血淋淋的衣服,更让人心惊胆颤。

还有那一堵精制的浮雕墙,墙上面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的拿着冲锋枪,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有的手握大刀,正奋勇杀敌,地上横尸遍野,惨不忍睹。

看到这一幕幕,同学们仿佛来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了一阵阵喊杀声、枪炮声……一声声振奋人心的冲锋号,鼓舞着战士们勇往直前!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心里很不平静,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洗礼。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纪念馆。

多少年来,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一直被人们所传诵着。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他人谋幸福的崇高品德,都会让世世代代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