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拼搏——“乒坛皇后”邓亚萍

在当今中国熠熠生辉的乒坛上,有许多颗耀眼的明星,但有一颗星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邓亚萍。她那种底下刻苦训练、自强不息,场上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而他们退役后刻苦求学,辛勤工作更值得我们敬佩。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直到1988年进入国家队,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坎坷、挫折,不是常人能够想象到的。

邓亚萍先天条件不好是人所共见的,腰圆、身矮、臂短、腿粗,哪一个教练在选才时也一定不会看中她的。在进入国家队前,她已经多次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国家队仍然对她的条件不予认可,专门为她是否可以进入国家队问题召开的三次专门会议也未能统一意见。还是当时的女乒教练张燮林慧眼识才,力拔邓亚萍,才使她有了后来的辉煌。

邓亚萍在解释自己为什么打球时敢打敢拼,全力争胜,因为她感到“总是站在悬崖边上”,其实,更因为她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所以才有赛场上的虎虎生气,并使她终于成为乒坛一代雄杰。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

辉煌的成绩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她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敬仰和爱戴,特别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和她成了忘年交,多次亲自出席她的比赛并为她颁奖,她为中国人民争了光。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2001年,“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2002年12月,她如愿获得硕土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6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

其间,她还为中国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作着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年,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可以相信,邓亚萍干什么都会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