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突出重围有序撤退
把英国远征军撤回英国本土的打算,最早是由丘吉尔提出的。5月16日,他在访问巴黎时发现,法国最高统帅部到处弥漫着失败主义情绪。
17日,他开始考虑撤退的可能性,并召集张伯伦等人研究“如果有必要把英国远征军从法国撤退时将会发生的问题”。
19日,戈特将军正式向伦敦建议从法国撤出英军,他在报告中写道:“我懂得这个方案甚至在理论上也是万不得已的解决办法,因为这个方案意味着英国远征军在法国人需要英国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援时退出战区。”
戈特不仅在理论上研究了这个方案,而且开始付诸实践。17日,他就下令让一些后勤人员撤往英国,支援远征军的英国空军也调回英国。
根据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指示和远征军司令戈特将军的建议,英军马上着手采取更为具体的撤退措施。
5月19日,韦伯斯特将军在陆军部主持召开研究撤退远征军的会议。会议决定:必要时在加莱、布洛涅和敦刻尔克撤退。从20日开始,按一天2000人的速度回撤;从22日开始,撤离1.5万名后勤人员;最后是战斗部队大规模后撤。会议认为,这种撤退是可能的,海运部有充分时间来集合所需的船只。
为防万一,英军统帅部要求海军部尽可能早做撤退的安排,并指示在多佛基地任职的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中将负责这一行动。
这位卓越的组织者于20日在多佛召开会议,研究战局,认为事态严重,战斗部队的大规模撤退应摆到议事日程的首位。
5月21日,形势更趋恶化,为了加强撤退的准备工作,上级部门拨给拉姆齐30艘渡船、12艘蒸汽渔船和6艘海货船。
到了22日,情况剧变,加莱和布洛涅港受到德军装甲部队的围攻,只剩下敦刻尔克了。事态的恶化,使拉姆齐进一步认识到,必须立即采取果断的非常措施。
拉姆齐组织了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总共只有16人,来组织这场有史以来最复杂、最危险的海上撤退。拉姆齐负责全面指挥协调,韦克沃尔海军少将负责指挥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军上校负责指挥敦刻尔克港和海滩登船事宜,杰克·克劳斯汤海军中校则负责指挥最关键的东堤。其中坦南特上校是负责指挥撤退的海军最高军官。
在以后的几天里,拉姆齐及其参谋人员在一座被称为“发电机房”的指挥部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要求海运部把东、南海岸可用船只集中起来;向诺尔指挥部要求更多的驱逐舰;向南方铁路要求专用列车;向海运部要求拖船、医药品、弹药、给养、发动机备件、绳索、柴油、空白纸、船员、机械师等等。
拉姆齐先后筹集到693艘舰船,加上盟国的船只,共计860艘之多。从巡洋舰到小帆船和荷兰小船,各种类型、各种动力的大小船只编成舰队,准备驶往敦刻尔克。
5月26日晚,德军装甲部队恢复了从西面和南面向敦刻尔克的进攻,但进展缓慢。英法联军已加强了对这一狭长地带的防御。
同日晚18时57分,英国海军部下达了“发电机”行动的命令,英军的撤退行动开始。第一批出发的船只有129艘。
第一艘前往敦刻尔克的是英轮“莫纳岛”号,它于26日晚21时驶离多佛尔港,午夜抵达敦刻尔克的盖尔海岸。
撤退行动一开始,就不可能再有机密可言,加之形势紧急,英国海军部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征用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
27日日出时分,第一艘船满载1420名英国士兵返航。当天,德国空军第三航空队和第二航空队大举出动,对敦刻尔克港区和海滩进行了猛烈轰炸,总共投下1.5万枚高爆炸弹和3万枚燃烧弹,敦刻尔克几乎被夷为平地,英国空军从本土起飞200架次战斗机竭尽全力掩护海滩上的登船点和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
尽管英机没有能阻止德机对敦刻尔克的空袭,但却给德机以沉重打击,仅德军第二航空队就被击落23架,空勤人员死64人,伤7人,损失超过最近几天的总和!因此,这天被德军称为“灾难的一天”。英国也损失了11架飞机。
英国海军也全力以赴,抽调1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26艘其他舰艇前来,这是英国海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用军舰来运输人员,满载着官兵的军舰吃水很深,甚至还有几分倾斜,海军官兵凭借着高超的操舰技术,全速通过海浪滔天、弹如雨下的英吉利海峡。
尽管英国海空军竭尽全力,但由于缺乏小型船舶,无法迅速将人员从海滩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只,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当晚,德国海军潜艇、鱼雷艇和扫雷艇也从刚占领的荷兰和比利时的港口出动,企图借助夜色掩护攻击担负撤退的英国船只。
希特勒也取消了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令英法联军最为胆战心惊的装甲师再度投入战斗。
27日早晨,有5艘运输船因德军海岸炮火猛烈而无法靠近敦刻尔克,只得空船折返。这时,其他救援船只也程度不同地尝到了德军炮火轰炸的滋味,其中两艘小船在接近法国海岸线时,一艘被击沉,另一艘救起落水船员,穿过德军炮火向英国返航。
由于受沙洲和布雷区的影响,多佛到敦刻尔克的最短航线是“Z”航线,只有34海里,轮船需紧贴着敦刻尔克以西几海里海岸线航行,经6号浮标直达多佛,但是这条航线被德军炮火封锁。
拉姆齐将军及其参谋人员开始修改计划。经过慎重研究,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航线。在“Z”航线东北处有一条“X”航线,全长48海里。它能避开德军炮火的袭击,但航程远,沙洲多,而且密布有水雷,不便航行。
另一条是东边的“Y”航线,全长76海里,较易航行,水雷较少,而且不会遭到德军的炮击。如果使用这条航线,航程将是原计划的两倍多,要想撤出同样多的人,就得需要两倍以上的船只。
鉴于这种情况和其他一些原因,5月27日这天,驶抵敦刻尔克的船只总共只撤运了7669人。按照这个速度,要把全部远征军撤回国内起码需要40天。
兵多船少,已成了撤退行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容易靠岸的小船极为短缺,因为敦刻尔克的海滩是渐次倾斜的,即使是海水涨潮时,大船也难以靠岸,更何况大船转舵不灵,易造成拥挤堵塞。所以,小船大有用武之地。
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海运部把泰晤士河两岸各种小船场的驳船、帆船、摩托快艇和渔船都征集过来,组成小船预备队。
为了加强“Y”航线的掩护,击退德国空军的袭击,保证运输线的畅通,拉姆齐还向海军部发出紧急呼吁,取消驱逐舰的其他任务,去为敦刻尔克撤退行动护航。兵多船少的问题解决以后,撤退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5月28日,他们撤走了17804人,29日撤走了47310人,30日撤走了53823人,头4天总共撤走126606人,大大超过了海军部原来希望撤出4.5万人的数字。5月29日,法国第一集团军奉命正式撤退。在相当多的法国部队到达敦刻尔克海滩时,那里的情况混乱异常。
英军最初拒绝让法军登上英国的船只,因为近处没有法国船只,这就等于将法国人丢在那里。情况反映到雷诺总理那里后,他甚感不安。
5月31日,在巴黎召开的盟国最高军事会议上,雷诺坚决主张英法联军共同撤退,他说:“22万名英国士兵中已经运走了15万人,而在20万名法国士兵中只运走了1.5万人。如果这种不均衡的比例不立刻加以纠正的话,那将对我们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丘吉尔首相既懂得数字上的意味,又懂得政治上的意味,他同意共同撤退,并强调说:“仍在敦刻尔克的3个英国师,将同法国人在一起,直到撤退完成。”
5月31日和6月1日是“发电机行动”成绩最显著的两天,尽管有德军连续不断的炮击和飞机的经常轰炸,英国船只白天不便靠近敦刻尔克附近海岸,但这两天仍撤出了13.2万人。但是船只的损失很大。
6月1日,天气转晴,德国空军全力出动。英国空军针锋相对,几乎派出了所有能够派出的飞机,从“喷火”式、“飓风”式单座战斗机、“无畏”式双座战斗机到“哈德逊”轰炸机、双翼“箭鱼”鱼雷机,甚至连侦察机都投入到敦刻尔克。但德军战斗机出色地阻截了英机,有效掩护轰炸机的攻击,德机虽被击落23架,但击沉了包括4艘满载官兵的驱逐舰在内的31艘船只,还重创11艘,其中有2艘满载2700名法国士兵的英国运输舰沉没,舰上人员只有2100人被小船救走。这是英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天!
丘吉尔遂打电报给雷诺,建议“于今夜(6月1日)停止撤退”。雷诺大为光火,认为英国人已救出了他们自己的大部分部队,现在正准备抛弃法国军队。戈特将军及其参谋人员已奉命于5月31日到6月1日午夜后撤回英国,留下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3个师组织防御。
魏刚坚决要求亚历山大的部队留下来与法军肩并肩地守卫环形防线,直至更多的法国部队撤离。在法国的坚决要求下,英国同意将“发电机行动”延长到6月4日。这时,德军将包围圈收得更紧了,德军的炮火已延伸到敦刻尔克附近海域,撤退只能改在天黑后进行。
6月2日和3日夜间,剩下的英国远征军和6万名法军冒着德军的炮火撤了出来。奉魏刚之命,布朗夏尔将军已于6月1日下午18时乘法国驱逐舰离开敦刻尔克,海军上将阿布里亚尔等人3日晚随最后一批撤退的法国士兵到了英国,亚历山大将军于3日早晨乘船回到英国。
6月4日早晨,阿布里亚尔和拉姆齐在多佛城堡见面,他们都同意撤退工作告一段落。当天上午11时,法国政府也批准该决定。下午14时23分,英国海军部正式宣布“发电机行动”结束。
此次撤退行动,除了没来得及撤出的法军第一集团军的4万人投降外,共有338226名英法士兵撤出了敦刻尔克,其中有21.5万名英国人,12.3万名法国人和比利时人,有5万人是由法国海军救出的。
撤退中被击沉的各种船只共243艘,其中英国的226艘,法国和比利时的17艘。英国远征军丢下1200门火炮、1250门高射炮和反坦克炮、6400支反坦克枪、1.1万挺机枪、7.5万辆摩托车和180架飞机。
历时10天的敦刻尔克撤退行动,对德国最高统帅部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对英国和法国来说,它“完全不是什么胜利,而仅仅是侥幸地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灾难”。
丘吉尔在6月4日承认:“我们必须非常慎重,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
当1940年6月4日,温斯顿·丘吉尔在下院起立发言的时候,这些惨淡的事实,使他的心头十分沉重。当时,从敦刻尔克开回来的最后一批运输舰正在把人员卸下来。正如同他后来所写的那样,这时他已下定决心不仅向本国人民,而且也向全世界——尤其是美国——表明:“我们决定继续战斗是有重要理由的。”
正是在这个时刻,他发表了他那著名的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演说:
欧洲大片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虽然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政体所有凶恶的统治工具的魔掌之中,但是我们决不气馁认输。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不断增长的力量在空中战斗。
不论代价多么大,我们都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上战斗,我们将在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在农田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中战斗。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者它的一大部分土地已被征服,或者挨冻受饿——我一点也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那个由英国舰队所武装和保卫的海外帝国,也将战斗下去,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机挺身而出,用它的全部力量把旧世界援救和解放出来为止。
英国的处境的确是严峻的,没有陆军保卫岛屿,空军力量在法国已受到很大的削弱。剩下的只有海军。
然而,不管怎么说,人们还是情愿称这次撤退为“敦刻尔克的奇迹”。毫无疑问,在德军的强大进攻面前,短短10天之内能从德军的炮火底下撤出33.8万余人的军队,这的确是一次出色的、成功的战役行动。这一行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法联军英勇顽强的抗敌精神和援救人员的英雄气概,取决于英军的周密组织和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
这次撤退的成功还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在此期间,连续10天无风无雨,海面风平浪静,为撤退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显然,希特勒的“停止前进”令也有利于联军的撤退。德军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附近停止前进,这是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重大战略失误,而这个失误却恰恰帮了联军的大忙,为联军提供了死里逃生的机会,使其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但也必须看到,英军决定撤退远征军是在有可能达成反攻成功的关键时刻做出的,它势必给英法盟国的相互信赖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对整个法国战局带来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