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的功过

化学肥料为农业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它仍然要唱“主角”,依靠它换取粮食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但也有人认为,大量施用化学肥料是造成环境污染之源,并逐渐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对农用化学产品的批判风。对化肥的指责集中在: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水质污染,农田遭受侵蚀或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特别是大量施用氮肥,在农田和饮水中有过量的亚硝酸盐沉积,对人畜造成危害。施用化肥还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他们称“每一个粮食丰收年都是以流失大量可贵的表土换来的”。

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农化产品的批判在发达国家中早已酝酿发生并此起彼伏。当时由于石油涨价,一些学者试图抛弃“无机农业”,提倡所谓“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实质上主张走“低投入农业”之路;其理论核心是完全不投入或少投入化学产品,减少或降低农业成本。

对化肥的批判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学术界的关注,事出有因,看法迥异,而宣传媒体过分地夸大了。美国的科学家举出几例:第一,关于水质污染问题。据报道,典型的与施用化肥有关的损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叫皱躯(Blue-baby)综合症,如果饮用井水的亚硝酸盐含量在万分之二以上可诱发此症。但调查表明,更多的发病诱因是化粪池的渗漏,而不是化肥的残毒。据美国科学家(1990)在俄亥俄州对1.4万口井取水样分析,硝酸盐的含量只为百万分之五至百万分之七,所谓硝态氮污染并无依据。科学家(1988)对依阿华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井水作了检测与比较,两地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一致,均低于十万分之一。但宾夕法尼亚州氮肥用量比依阿华州氮肥用量低1/3,其余部分则来自厩肥和豆科植物。这表明,氮素在土壤中的行为是相同的,而与肥料来源无关。美国学者(1994)对美国东部、中西部和南部农业区3万多口井水进行分析,绝大部分(63%)井水中的硝态氮含量低于千万分之三,只有3%的井水硝态氮的含量为十万分之一,略高于国际饮用水规定的硝态氮含量的临界值。究其因,还主要与井旁长期堆放的厩肥渗漏有关。另据对依阿华州德梅因(DesMoime-si)河水分析,1945年时河水中的硝态氮含量为百万分之五,当时农田从肥料供氮仅占总供氮量的0.3%。45年后的1990年对河水再次分析,硝态氮含量为百万分之五点六,而从化肥中所获取的氮已达到总供氮量的63%。显然,早期硝态氮来源于有机质的矿化,今日之硝态氮既来源于氮肥,又来源于土壤有机质。这表明合理施用化肥并非水质污染的原因。

主张实行“有机农业”的学者希望摒弃化肥,生产“无公害”食品。但忽视了两个重要的事实:第一,哪里能制造出那么多的有机肥呢?全世界充其量只能提供“有机农业”不足20%的肥料,即使畜牧业十分发达的美国,也只能满足30%的动物粪肥。据估计,美国每年来自动物厩肥中的有效氮约190万吨,仅相当于每年施用氮化肥的18%。第二,有机肥料来源复杂,它自身就是一个寄生各种微生物和菌类的污染源,如果质量不高或处理不当,施用有机肥料不一定比化肥能获取更高的产量。

美国140多位科学家联名公布一份令人信服的调查报告(SmithE.G等,1990)指出:(1)如果现在立即停止使用化肥,美国玉米总产量预计将减产52%,生产成本提高61%,粮食出口剧减。(2)美国消费者每户每年将多支付428美元用于购买食物。相当于中等收入家庭食物支出的12%,低收人家庭的44%。(3)美国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将恢复到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如果仍要保持今天的高产量,则需要新增500万公顷耕地。(4)每施用1吨氮肥(有效成分)的产出,在美国相当于增加2.7公顷灌溉地的产量或1.8公顷旱地的产量,在泰国相当于3.2公顷耕地的产量,在秘鲁相当于6公顷耕地的产量。(5)完全依靠厩肥中的养分来源所造成的生态压力比化肥更为严重。因为同等养分的厩肥使土壤负荷增大,可能会造成板结和迳流。还会增大生化耗氧量,导致微生物污染。结论很明确:今世绝大部分农产品是农化产品换来的,化肥是农业生产系统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投入。增施化肥可以免去开垦新荒、减少污染以及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

著名“绿色革命之父”勃劳格(1990)告诫说:“就现有科学水平而言,农业化学产品的明智使用,尤其是化肥的使用,对满足世界53亿人口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农民如果立即停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世界必将面临悲惨的末日。这并非由于化学产品的毒害所致,而是由于饥馑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