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挺颖 『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

64

何挺颖,1905年5月出生于陕西南郑。1925年冬,何挺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政治坚定,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成为井冈山时期我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1929年1月下旬,何挺颖在江西大庾战斗中身负重伤,转移途中又遭敌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

英烈挽歌

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华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作革命一新兵。

——何挺颖

陕西省巴山北麓汉山脚下的南郑区何家湾村是一个翠竹环绕的小山村,这里是井冈山时期著名军事指挥员何挺颖的家乡。

何挺颖,1905年5月出生于陕西南郑,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在校期间他组织进步读书会,率先写白话作文。1923年,何挺颖参与发起成立了学生会,联络南郑学生,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他在面对当地一些丧失民族气节的悲观论调时写下诗句:“散沙枉多四万万,热度只有五分钟!中国不亡非天理?午夜徘徊心如焚。”

1924年中学毕业后,何挺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同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影响。1925年5月参加五卅运动,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为了革命的需要,他不顾老师和亲朋规劝,毅然转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革命理论。在给劝阻他转学的同学左明的信里写道:“对数表里查不出救国的良方,计算尺不能驱逐横行的豺狼。”并附诗:“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华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作革命一新兵。”同年冬,何挺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夏,何挺颖受党组织派遣到北伐军部队任团指导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党组织又派何挺颖到原武汉政府警卫团干部连任党代表。同年9月,在团长卢德铭率领下,何挺颖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一连党代表,9月29日三湾改编中,被任命为第一团三营党代表,随部进军井冈山。10月23日,在进军井冈山途中时遭敌军袭击,与毛泽东率领的团部和一营失去了联系。何挺颖和营长张子清率部队转战茶陵等地,并会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谭震林,同年12月将部队带上井冈山,何挺颖随即被任命为第一团党代表。从此,何挺颖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两支红色武装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下辖四个团,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为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何挺颖任第三十一团党代表。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何挺颖率部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他政治坚定,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成为井冈山时期我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8月,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何挺颖与团长朱云卿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击溃了湘赣国民党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为此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10月参加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何挺颖被选为边界特委委员。同年冬,任红四军第二十八团党代表兼团党委书记。

1929年1月14日,何挺颖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月下旬,何挺颖在江西大庾战斗中身负重伤,转移途中又遭敌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

为缅怀烈士,启迪来人,1991年4月,南郑政府在东郊建成了何挺颖烈士纪念碑,碑基座上镶贴着“古城学潮”“南京路上”“奔上井冈”“永新大捷”“黄洋界上”青铜浮雕,碑体上镶镌着“何挺颖烈士永垂不朽”和“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的金色大字。

如今,每年9月30日汉中市都在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举行公祭活动。2017年7月1日,修缮一新的何挺颖烈士故居开馆,继续为后人讲述着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