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预防电脑的危害

预防电脑游戏导致的疾病

玩游戏是大多数中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游戏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避免时间过长对视力的影响

玩游戏每隔一定时间就要休息一下,闭目养神,或转移视线,使眼睛得到调节。一些中小学生儿童遇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就沉迷其间,长期下去势必伤害眼睛。长时间玩游戏,由于精力过度集中,导致大脑疲劳,没有精神,还会使眼睛调节负担加重,导致近视。距离电脑太近或太远,都会使眼部调节作用明显减弱,加重眼睛疲劳,很容易导致近视。

预防电子游戏导致的癫痫

由于视觉受到刺激后引起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而导致的癫痫发作。发作时患者出现全身痉挛、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构成这种癫痫发作的视觉刺激因素包括:耀眼的阳光反射光、迪斯科舞厅的步闪灯光、乘坐快速旋转的大型游乐玩具时看到的四周景物、彩色电视画面以及电子游戏等。

预防电子游戏导致的高血压

中小学生沉溺于电子游戏,大脑和中枢神经还处于发育不完善时期,容易兴奋和疲劳,长时间受到电子游戏的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衡,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有关研究机构经过广泛跟踪调查,证明电子游戏与诱发性儿童高血压有密切关系。经过测量儿童在玩电子游戏前、中、后的血压变化发现,经常玩游戏的儿童紧张性高血压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儿童玩游戏时血压升高的幅度远超过成年人玩同类游戏时的血压升高幅度;而父母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儿童玩游戏时比那些父母血压正常的儿童的血压升高得更快更多。

轻度儿童高血压虽然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会无任何症状,但它能慢慢地损害血管、心脏、肾脏和大脑,患病儿童绝大多数在成年后会被高血压病所困扰,如造成心血管疾病、脑缺血、肾脏损害、糖尿病,甚至失明,也有人在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出现血管堵塞、破裂或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专家告诫家长,玩电子游戏机是中小学生高血压的一种诱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让孩子玩电子游戏应当适度适量,一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要超过3小时,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家长对子女更应注意。如果孩子在玩游戏后出现了头痛、头晕、抽搐、呕吐、眼花、呼吸费力等症状,很有可能是属于儿童高血压,应及时就医。青少年早期高血压,一般只要休息几个小时就能缓解,但若长期反复发作,那就成了真正的高血压病人了。

预防网络的怪异“症状”

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探索。

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人们往往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个性的张扬。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人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预防网络鼠标综合症

“鼠标综合症”是电脑族出现后的又一个新兴医学名词。青少年网络游戏迷或那些在工作中必须使用计算机的人每天重复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即易引起“鼠标综合症”,又叫“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

鼠标综合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正中神经分布部位出现感觉异常(主要是拇指、食指、中指掌侧),随症状加重,患者会在夜间出现疼痛和感觉异常,如果症状持续发展,可使正中神经进一步损害,引起皮肤感觉缺失和鱼际肌肌力减退,对指活动乏力,晚期可有鱼际肌萎缩。腕部掌侧韧带和腕骨形成的腕管中有正中神经穿过,当腕部处于背屈状态时,腕部伸肌产生的力作用于韧带,从而压迫腕管中的正中神经。

为了预防“鼠标综合症”,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姿,不论工作或休息,都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使用电脑时身体应正对着键盘,避免手腕过度弯曲紧绷;把椅子调整到最舒适的高度,坐下时使双脚能正好平放在地面;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过度伸展;肘关节成90度;此外,要注意间断休息,做做手指关节的伸展活动,还可以让手泡个“热水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

使用多种不同的输入方法,不连续在电脑前工作过长的时间,若连续使用鼠标在一个小时之后就需要做一做放松手部的活动。鼠标综合症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病情较轻者可采用药物或使用腕背屈位夹板法治疗。病情较重者可施行腕管切开术。

不将鼠标放在桌面上

医生发现,鼠标的位置越高,对手腕的损伤越大;鼠标的距离距身体越远,对肩的损伤越大。因此,鼠标应该放在一个稍低位置,这个位置相当于坐姿情况下,上臂与地面垂直时肘部的高度。键盘的位置也应该和这个差不多。很多电脑桌都没有鼠标的专用位置,这样把鼠标放在桌面上长期工作,对人的损害不言而喻。

鼠标和身体的距离也会因为鼠标放在桌上而拉大,这方面的受力长期由肩肘负担,这也是导致颈肩腕综合征的原因之一。上臂和前身夹角保持45度以下的时候,身体和鼠标的距离比较合适,如太远了,前臂将带着上臂和肩一同前倾,会造成关节、肌肉的持续紧张。

升高转椅预防“鼠标手”

如果调节鼠标位置很困难,可以把键盘和鼠标都放到桌面上,然后把转椅升高。桌面相对降低,也就缩短了身体和桌面之间的距离。

用科学的方法放置鼠标,会大大降低“鼠标手”的发病几率,让每一名常坐在电脑前的青少年和上班族轻松、愉快地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鼠标综合症”的治疗,手腕可用热疗、按摩及充分休息3周左右,特别要减少引起疾病的手工劳动。采用舒筋活络中药进行薰洗,也有一定的效果。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鼠标综合症”得到缓解,每周封闭一次,连续三次。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应做腕管切开手术,可在腕关节镜下得到微创治疗。

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

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综合症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形成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份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难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网络成瘾实际上是暴露了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是不够全面的。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例如一位女孩说:“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孩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所以,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预防

首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多与人交往,注意与亲友、领导同事的关系;其次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指导,如对人际沟通上有障碍的使用者,给予交流沟通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其体验到真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总之,要让网络成瘾者融入、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毕竟,人不能只活在电脑和网络的世界中,它们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学家对网络使用者及其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

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8小时。

每天应抽出2-3小时与家人和同事进行现实交流。

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预防网络暴力的毒害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活动,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诱发了大量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新课题。

网络暴力内容的泛滥,加剧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使犯罪种类、手段、后果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犯罪多表现为一般盗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到90年代末,青少年犯罪向结伙抢劫、重大盗窃、杀人等方面发展,甚至出现持刀杀人、持械抢劫、报复放火等严重犯罪,犯罪性质明显恶化。

网络暴力的形成

由于未成年人长期玩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的暴力游戏,接触火爆刺激的内容,很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手段地模仿欺诈、偷盗,甚至模仿对他人施暴的行为,不但会在网上,甚至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此外,据犯罪心理学分析,少年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观念的形成却落后于性机能发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污染最容易使这个时期的少年放肆地追求性刺激,再加上少年本身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犯罪动机,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上色情文化污染,是导致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直接诱因。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关押的一名15岁的少年犯,因伙同另外两名少年轮奸少女,被依法判处重刑。追根溯源,是他10岁就开始看有色情内容的图书,看色情内容的音像制品已成为他的嗜好。近年来,黑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诱发了许多刑事案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应出台整顿、治理、监督网吧和电子游艺厅的严格管理条例,并制定有效的监督办法和惩罚措施,严令执行。

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原因

家庭、学校、社会是未成年人成长影响因素的三个不同层面。每个“网络少年”从好奇到接触、沉迷网络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大都受到了不良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是他们走进并沉迷网络色情暴力的首要原因。在被调查的100名未成年犯家庭中,家庭成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相应的是未成年犯本人文化程度也不高(其中小学6人,初中76人,高中5人,职高13人)。在这些家庭成员中曾被拘留、劳教、判刑的占23%。我们分析,以下4种有缺陷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未成年人陷入网络色情暴力中不能自拔:第一种是溺爱型家庭。此类家庭在被调查者中占半数以上。家庭条件优越,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他们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蛮横的个性,极易发展形成不良的偏好,使之逐渐滑向违法犯罪的偏激之路。第二种是失和型家庭。在被调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父母离异的有29%,继亲家庭7%,合计36%。与此相关,2003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受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中,来自单亲家庭占少年犯总数的26.4%,来自继亲家庭占少年犯总数的6.3%,来自婚姻动荡家庭占少年犯总数的25.2%,三者相加为57.9%。我们经常读到一些未成年犯家长写来的信,这些痛苦不堪的父母追悔莫及,如果他们能给予孩子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教孩子从小心存善良,就绝不会等到孩子迈入铁窗才痛心疾首。第三种是打骂型家庭。在调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打骂体罚的竟然占23%。由疼爱变成打骂好比一张纸的表和里,使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对孩子的恨,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往往会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第四种是放任型家庭。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但是被调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占9%。大多数的少年虽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但父母对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并不了解,有的家长对孩子只养不教,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对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忽视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们很容易被网络的花花世界所诱惑,最终蜕变为“问题少年”,被诱惑犯罪。

学校教育失衡是导致在校学生犯罪的客观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大量学生网民的重要原因。此次被调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在校学生占56%。此前,海淀法院2002年也做过一个统计,在校学生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2%。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小学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法制教育薄弱等问题,如有极个别学校及教师,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采取歧视性措施,不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将有缺点的学生哄出校门。被逼到社会游荡的学生,只能把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场所作为最后的归宿。某抢劫案的两个未成年犯,均16岁,是本市某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因不好好学习,功课经常不及格,以致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老师决定对他们进行罚款:主科不及格,罚人民币300元;副科不及格,罚款人民币200元。两人均有主科和副科不及格的课程,又不敢将此事告诉家长,他们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弄钱的办法,就是深夜到大宾馆附近去抢劫卖淫小姐。他们第一次就抢得人民币数千元和一部手机,以后连续多次行抢,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在被调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学习成绩优良的有5人,中等的有21人,成绩较差的是多数,有74人。问卷显示,当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有违纪行为时,认为老师能够耐心教育的仅有48人,不管不问的13人,当众羞辱的13人,劝其退学的26人。某抢劫案的被告人李某,14岁,是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上数学课时,因不遵守课堂纪律并顶撞数学老师,该数学老师将李某交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又将李某交学校校长处理,校长对李某进行批评教育后,班主任将李某送回家,责令停学,还叫同学带话让其在家改正缺点,什么时候改好了再回来上学。其后几天,李某及其家长曾多次找到学校,要求返校学习,但都被学校拒绝,以致李某整日在外游荡,无所事事。不久,李某便在电子游戏厅结识了不良少年,学会了吸烟、酗酒,后在他人的唆使下,结伙参与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社会关注不够也是未成年人痴迷网络的原因之一。随着未成年人的生理及心理日趋早熟,而相应的基础教育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性知识、人生价值观教育不够、不当,使未成年人总是充满性神秘感和对武侠英雄的盲目崇拜。网站经营者社会责任太弱,导致网络不良风气的蔓延,更使未成年人过早的陷入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所编织的无形陷阱中,迈出了违法犯罪前的第一步。

消除和抵御网络“毒品”

消除毒害未成年人的网络暴力,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宁,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一环,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构筑未成年人的良好成长环境。

全社会应将青少年的网络权益保护纳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律中,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法律责任,共同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将“未成年犯管教所”建成法制教育基地。将未成年犯管教所建成法制教育基地,有组织地让学生、家长、教师“走进来”,让未成年犯感觉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少年犯进行教育,使其深刻认识犯罪行为给社会、给他人、给自己造成的危害,从而告别过去,走向新生。

净化社会环境,建立绿色网吧。应当强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落实,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不得设置网吧的规定。青少年上网吧进入不健康网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他们喜闻乐见的网站内容可以吸引他们,建议启用更多的绿色网站过滤那些不健康的内容,并在教育资源的软件开发上下功夫,将一些精彩的青少年电视节目搬到网上。在内容上留住青少年,比单纯的“堵”、“禁”更为治本。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是一件好事,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健康、更便利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创建更多的、健康的绿色网吧。

改革教育方法,强化学校和教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改进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让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将学校的法制教育成果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鼓励教师关心和帮助“问题少年”,培养先进典型,开展正面宣传。让法律知识进课本,聘请法制校长。向未成年犯发放的100张问卷中,在“你对大家的忠告是什么?”这一问题上,绝大多数少年回答的是:学法知法,遵纪守法。据管教人员介绍,绝大多数未成年犯是缘于法制观念淡薄而犯罪的,他们希望学校能设置法制教育课,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融入课堂教学中,建立学分制,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建议中小学校应当聘请法制工作者,担任学校专职或者兼职法制校长,并制定法制校长的职责,法制校长有责任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逐渐探索一条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法制教育制度。

建立全市统一的家长学校,强化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有效监护。父母必须有效承担起对子女的监护责任。对孩子的监护、教育,既要着重从生活上加强,也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智力等不同情况,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对孩子的深入观察和了解,对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问题予以有效地控制并及时消除,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求取得良好的监护效果。不能对子女放任不管,杜绝让未成年子女单独居住的现象。现阶段未成年人的父母大都成长在文革时期,其对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科学教子的方法还跟不上,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还普遍存在。现在各地成立了各种家长学校,在普及家教经验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涌现出了许多教子成功的父母。如何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各地的家长学校,在全市成立统一的家长学校(可设在市妇联),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体,开展系统化、制度化的家庭教育,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的成长规律,传授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科学教子的经验。

预防网络色情的毒害

网络色情是通过网络传播色情毒害青少年的一种色情形式,与传统的色情制造、传播相比,网络色情相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广泛性与集中性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储藏着大量的色情内容,既有文字的信息,也有图片信息。很多站点或网页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各种色情站点或网页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链接非常方便。在网络上要找到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色情信息并不是难事。

匿名性

网络的匿名性仅仅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连接网络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IP地址找到使用者。只是实际做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要通过各种相关部门甚至跨国界的配合才可能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迫于道德或法律的威慑,一些人对色情内容或色情服务可能会有所顾忌。但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一些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禁不住网络色情的诱惑,铤而走险,或者向他人提供色情服务,或者迫使他人为自己提供色情服务。网络的匿名性一方面为各种提供色情服务的个人或团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为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网民提供了一幅面具,做出各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做出的举动。可以说,正是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色情得以像瘟疫般地得到繁衍、传播。

开放性与互动性

网络是跨地域、国界的,不受时空阻隔。网络的互动性、参与性非常强。只要连接网络,就可以阅读到各种各样的色情文字、欣赏形形色色的色情图片、电影,参与各种怪异的性游戏。而这一切都可以是匿名的。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意味着网络色情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性幻想,在很多方面与真实的性交往具有相似性。

监管的困难性

互联网自诞生之初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加上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的差异,对色情内容的界定存在很大的不同,使得网络色情的监管非常困难。如在某个国家遭到禁止的色情信息依然可能通过其他国家的服务器或网络使这些色情信息流传到该国。可以不夸张地说,目前网络色情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监管起来还有很大的困难。

网络传播的方式

网络色情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概括为六类:

色情图片

这是网上最常见、也是最猖獗的色情传播方式。这些色情图片是网络上人们接触到的最多的、刺激最强的色情内容。一些青少年除正常的使用网络技术、信息外,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浏览这类色情图片。这类色情图片对人的感官刺激非常明显。

色情文字

一些网站或网页以大量的露骨的性描述作为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成年人看来,都会眼红耳热。而且这类以色情文字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设计网页方面非常老道,网站上的内容、文件下载起来非常方便。

色情录像

随着多媒体尤其是视音频技术的发展,色情录像成为网络色情传播的重要方式。这些色情录像以数字化压缩的方式将动态画面和声音以数百倍的效率压缩到很小的存储字节,可以方便地从网上直接在线播放或下载后以离线的方式播放。

网上色情交流

这种网上色情交流对一些青少年可能更具有吸引力。主要在于这种交流具有很高的参与性、不可预知性及神秘性。网上色情交流的场所主要是以性爱话题为主的网上聊天室或新闻组。在国内很多的网站(包括一些个人网站),不管是有名还是无名的,都可以发现以性爱为主题的聊天室。所聊的内容充斥着性的挑逗与肮脏的性交易。

网上色情广告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推销色情产品。如各种与性生活有关的产品以及传统形式上的录像带、影碟、光盘等。目前国内一些网站就打着“健康”的旗号,在网站上兜售这类色情产品。

色情电子邮件

一些色情图片、文字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用户进行侵入与骚扰。如果说前面五种传播方式是青少年自主行为的话,色情电子邮件则完全是网络色情制造者、传播者对网络用户的恶意侵害。

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危害

上述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影响青少年网民的学业或工作

迷恋网络色情对青少年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荒废他们正常的学业或工作。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网络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8.5小时。个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把大量的精力、时间浪费在网络聊天室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

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

网络色情提供大量的色情图片与文字,而其中的很多图片与文字宣扬的是各种畸形的性行为如性变态、同性恋、恋童癖、乱伦等。不论是青少年主动寻求还是被动接受这类信息,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性行为都会产生冲击。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打着“健康”旗号的网站传授的所谓“性知识”错误百处,根本就不具有科学性与严谨性。长期接受这些畸形的、错误的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塑造、发展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一些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禁不住诱惑,铤而走险,从此走向性犯罪的深渊。媒体已披露过多起青少年学生因长期迷恋网络色情而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性犯罪的案例。

危及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性命

一些有组织的色情制造、传播者利用网络聊天室诱骗青少年提供各种有偿的性服务(为别人或为自己),不仅是明目张胆的犯罪,对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是性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在南方某省就发生一起犯罪团伙利用网络聊天室诱骗女性青少年卖淫的恶性事件。而一些个人犯罪分子则利用聊天室与青少年网友进行“网恋”、“网婚”,时机成熟时约请见面。网络色情对执迷不悟的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一些青少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网络色情的预防

那么,青少年应该怎样防范网络色情的毒害呢?我们认为,整个社会应该共同行动起来,旗帜鲜明地对网络色情进行坚决的打击与取缔。具体做法如下:

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色情的监督与打击的力度

与对传统的纸质、音像方面的色情制品的打击相比,政府职能部门对网络色情的打击力度明显不足。这种情况,一方面与政府职能部门对网络色情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前面提到的网络监管困难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一定要把监督与打击网络色情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对色情制造、传播团伙及个人进行严厉的惩罚。

整个社会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打击网络色情

打击网络色情决不仅仅是政府职能部门与法律的事情,它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网络色情的跨时空特点可能使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因此,要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尤其是依靠广大网民的力量。政府职能部门可以设置各种举报电话或网站,方便网民对色情网站或网页进行举报。对举报的色情网站或网页给予坚决的封堵、查处,对经营色情网站或网页的团伙或个人进行坚决的打击。总之,整个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网络色情的严重危害性,建立多渠道的网络犯罪报案系统,完善网络行为的监管机制,营造一个使网络色情无处容身的健康的网络世界。

青少年网民应自觉抵制网络色情的诱惑

网络色情的制造者、传播者固然可恶,应受到严厉惩罚,但众多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对网络色情信息、色情服务的狂热追逐就说明了青少年网民自身素质的低下了。

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明确提出了“五要五不”: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坚决抵制网络色情的诱惑。

家庭要负起监督的责任

一些父母对子女缺乏必要的监督是导致他们子女沉溺在色情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出事前对孩子在网络上从事些什么活动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一旦出事,才发现孩子经常在网上的所作所为。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与引导,忙于工作或对网络不了解不能作为缺乏对孩子进行监督的借口。对待孩子的上网行为不能放任自流,适当的监督和了解,谈心,观察,必要的检查应该是家庭、父母的责任。

总之,抵制网络色情,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网络环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仅靠单一的力量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中小学生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犯罪存在许多特点: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中小学生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犯罪。

中小学生犯罪的问题,已经得到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已颁布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可以说,预防中小学生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结合新的社会实际,针对中小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进一步深入探析预防对策,仍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作为学校、家庭、社会,要清楚地认识其积极意义和负面作用,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健康安全上网,避免网上非积极因素的影响。而这,正是当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禁止学生上网来解决学生沉迷网吧问题,是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的。上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中小学生的网络热情就像奔涌的洪水,我们要做的是要想办法把它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因此,不能简单地采取堵的办法,更好的思路应该是疏。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小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小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正确引导

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平时一定要关心自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他们在不被父母和老师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学生上网不能是无节制的,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易辨不清是非,因此需要家长适当地控制和监督学生上网。作为家长还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对话环境,了解学生在网上做些什么,心理在想些什么。

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电脑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手的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况且爱玩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把电脑游戏看作是应用计算机的全部,则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同时许多游戏并不适合小学生玩,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问题,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们在接触游戏时,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真正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时,学习要知道,现在是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作为游戏机。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让别人在不久的将来也玩上你编的游戏,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

取其精华

如果学生在家上网,家长应该合理安排他们网络生活,做到内容要取舍,要给他们布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内容。上网时间要适度,一般每次安排半小时左右。

在中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家长和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

规范行为

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中小学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爱要到位,教师、家长要拿出一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要指导他们注意网络安全。要让学生明白,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有一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要学会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从而做到不在网上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不能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不能制作、传播利用不良的信息,不能攻击其他网站等。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经常会有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随意打开、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时,有些学生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今天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今天可能只是随便弄着玩玩,搞个小的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增强网络法制道德观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

正如不能因为有交通事故就不再乘坐汽车一样,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小学生上网应当受到鼓励,上网的好处很多: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平时老师会布置一些查资料的作业,书上查不到,在网上就能查到;有些小学生的家的附近没有书店,在网上就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书来增加阅读量。

总之,上网与学生其他的社会活动一样,都需要成年人的指导和监护,作为教师和家长有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文明、安全、健康上网,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健康阵地。

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中小学生沉溺于电子游戏,大脑和中枢神经还处于发育不完善时期,容易和( )。

2、一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要超过( )小时,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家长对子女更应注意。

3、为了预防“鼠标综合症”,平时应养成( ),不论工作或休息,都应该注意。

二、问答题

1、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预防应做到哪些?

3、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网络的特征催生中小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 )等。

2、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就提供了( )环境。

3、中小学生网络和( )不强,对网上鱼目混珠复杂状况及危险性认识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4、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 )等特点,对网络社会问题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

5、( )是处在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6、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络很多,但( )具有的网络点击率却很少。

7、( ),清除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二、问答题

1、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应注意培养哪五种能力?

2、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

3、全国中小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口决是什么?

4、如何避免网络购物诈骗?

5、如何消除和捣毁网络“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