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小品的表演

小品,一般指短小的表演动作作品,种类有很多,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舞台小品和影视小品,这里主要谈的是舞台小品。舞台小品中又有不同,有专为观众欣赏而编排的小品,如电视晚会上的小品,有为了训练演员、提高演技、帮助把握人物的表演小品,如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教学小品等。二者由于目的不同,具体组织与表演也不同。

一、如何组织小品

小品有4个要素:主题、事件、规定情境、相对的完整性。总的说来,要组织好一个小品,就要注意4个方面:1.主题鲜明、寓意深刻;2.事件典型;3.结构精巧;4.规定情境清楚。

组织小品一般可以回想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回想直接、间接观察或体验到的材料,回忆自己以前获得的种种启发、经验、教训,等等,展开丰富想象,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整理,从而编出一个故事,再不断丰富、细化,经过反复的排练最终形成成熟的小品。当然加工组织小品不见得都是按照从主题到结构再到事件、细节这样一个顺序,常常是从一个中间步骤、一个有趣的点出发发展为一个小品,如从一个有趣的动作、一个事件、一段舞蹈发展开去,增加别的事件,设计别的动作等,最终也能形成完整的小品。

(一)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主题鲜明就是要求小品中的事件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为一个主题服务,要求小品组织者一开始就确定好自己要表现什么,然后选取事件、人物、细节进行编排。如何去设立一个有深刻寓意的主题?艺术来源于生活,这里主要是一个小品组织者的知识、经验积累问题。通常一个岁数较大的人体会一个作品揭示的寓意会比年轻人要深刻,但年轻人也能想到包含深刻寓意的主题,比如从自己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较多的方面来设定。我们应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培养自己细致的观察力,经常去各种场合体验生活,必要时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另外要注意多读、多看好的影视作品,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日积月累,那么当我们要编排一个小品时就不会因为没有素材而抓耳挠腮,很多学生在组织小品时感觉无从下手就是因为平时的积累不够。

(二)事件典型

有了深刻的主题之后,就要选择那些能很好揭示主题的事件。选取的事件最好能触动人物的情感,让人物产生较大的行动及行动的变化,这样才有利于舞台塑造人物。事件,就是能够改变在场人物动作的事实,而现实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称之为事实。每一个小品都必须有事件,且事件要有开始、发展、结束的全过程。主题与事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主题是通过事件揭示出来的,事件是围绕着主题发展的。组织小品过程中对事件的选择是很考验组织者的功力的,一定要选择典型事件。典型,就是那些有代表性的、在同一类的事件中突出的、比较能说明问题、更能给人遐想的事件,如猫和老鼠的斗争事件就是两个矛盾双方斗争这一类事件中的典型事件。

(三)结构精巧

有了深刻的主题,选择了典型的事件后,就要设计个精巧的结构—组织事件的叙述顺序,也可以说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形式来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形式要从内容出发并且为内容服务。结构对于小品很重要,好的结构有利于表达主题,可以吸引观众,同时便于事件的展开。结构好像一个人的骨架,事件、细节这些筋脉血肉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选对结构也是小品成功的基本条件。

小品的结构与一个大的影视作品的结构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传统的冲突式剧作结构是三段式:开端—发展—结局,很多小品也是这样的结构。然而,人们总渴望看到新的结构、与众不同的结构,如开放式结尾的结构、时空交错的结构,等等,这些新颖的结构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采用独特的结构的前提是不影响并且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如可用舞台手段等帮助设计倒叙式、插叙式结构,等等。

(四)规定情境清楚

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动。其实一切与人物的行动有关的规定都是规定情境的范畴。

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行动的链条是:感觉—判断—行动。我们是先接受信息经过思考判断才去行动的,而这个信息就是规定情境中的一部分,思考判断时是结合全部的规定情境来思考的,行动也是在规定情境中行动的。行动的三要素是: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这三个要素也都要受到规定情境的制约。人的动作都是以内心为依据的,内心有一条动作线,演员在内心中对规定情境进行分析,以角色思维逻辑去思考判断,然后依据意志去发生行动。好的表演细腻,有大量精彩而又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个性化的细节,而这些都需要从规定情境中去开掘,演员的行动必然要依据于规定情境,如在学校大会上或法庭上,人就不能大声喧哗,距离很远的朋友挥手打招呼必然会加大挥动的幅度。规定情境越清楚、细致,演员就越知道如何行动,就越能组织出真实而又精彩的动作细节。

组织小品一定要注意多排练,反复实践。表演本来就是实践的艺术,行动的艺术。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充分注意实际排练中的感觉,有时在排练中会突然产生灵感。反复排练可以对小品进行不断地丰富和细化,许多细节都是在排练实践中自然涌现的,通过反复排练还可以修改和完善小品中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帮助演员获得正确的感觉,许多小品是在不断排练中从一个点、一个事件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小品的。

二、如何表演小品

从表演角度来看优秀的小品人物塑造一定有两个特征:一是性格饱满,个性色彩浓;二是有丰富的细节。这是经过大量实践学习才能达到的,每一个表演者都应向这方面不断努力。在这里主要针对初学表演者谈谈如何表演小品。

小品教学是表演教学中的第一个阶段,是为了让学生从较简单、相对较自由的表演练习入手,学习表演的基本技巧基础,能够当众完成人物的行为,达到解放天性、恢复本能的目的。这是学习表演的初级阶段,表演者当然十分重视。学会表演小品是以后塑造完整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但往往表演者容易给自己定下过高、不切实际的目标,以至总体会不到表演的乐趣,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这对表演者自信心的建立是极为不利的,对自己以后的表演学习是不利的。表演者不用给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一开始就选择难度较大的小品去演,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往前走。演员的四大素质是:信念、理解力、想象力、激情。信念是首中之首,每一个初学表演者都应通过表演小品建立起自己强大的信念,敢于当众大胆地表演,完成人物的行动,敢于展现自己的激情,这是表演者应明确的小品表演练习阶段要达到的首要目标。

要表演好一个小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小品剧本。表演者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编出好的小品、鉴别出好的小品以及自己的水平能力所能胜任的小品。在这一阶段表演者都会组织自己的小品并邀请其他表演者与自己一起演,可以选择自己平时较熟的合作者,毕竟表演是众人配合的艺术,彼此之间较熟悉的一拨人合作不容易紧张,配合也比较有默契,容易获得成功。另外,接到别人的邀请应该仔细考虑自己的情况、分析对方的小品本子、看本子好不好、自己能否胜任、是否感兴趣、自己的时间是否允许,等等,表演者不可贪多,应该选择好本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本子,然后去深入钻研、排练。接了别人的本子后,就应该与大家真诚合作,在排练过程中要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讨论。表演者只有学会跟大家如何很好地配合才能演好小品,找到几个好搭档是很有益处的。下面谈谈表演小品要注意的4个方面:

(一)探索克服自己紧张心理、恢复本能的方法

紧张、不自信是初学者的头号大敌。表演者在表演中应该努力找到克服自己紧张心理、恢复本能并建立起信念感的方法。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用“恢复童心”做引路,在小品表演中减少自我批判、增强游戏感,再如练习注意力的集中、练习摆脱杂念,组织一系列行动,利用热身法,等等。方法就是要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实现,这也是“我的技巧”中的一部分。这是表演小品最重要的前提,解放了自身的素质才能去演活生生的人。当“我”紧张时“我”总是努力强制自己将注意力放在对规定情境的感受上、对对手的感受上,这样往往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学会如何组织行动

表演是行动的艺术,学习表演就是要学习如何组织行动。表演者在小品阶段起码要学会组织简单的行动,行动来自对规定情境的细致分析、来自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的分析。严格按照行动的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去组织行动,以角色的思维、逻辑对规定情境进行充分的感受,如果对规定情境缺乏足够的理解,没能按行动的三要素去详细分析就会出现错误的组织行动,让人不相信,这是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另外,表演初学者还常会犯表演结果、表演情绪的错误。如表演者“未卜先知”——还没看到远方来的朋友就已经打起了招呼,就是因为没能按照行动的链条去行动,表演的重点是展现过程。在感觉—判断—行动这个链条中,初学者往往抛弃了感觉和判断,直奔结果。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按照行动的链条去行动,真听真看真感觉,在头脑里进行思索判断后,由意志交给肌体去执行动作,可以适当地拉长行动的链条进行训练。

(三)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身上

演出经常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搭戏,表演者不能一直想自己的调度和台词。好多初学者易犯不跟对手交流的毛病,只是一味自己演自己的,以至于偶尔对手临时台词说错了或调度错了,其仍然按以前的去行动,招来观众的哄堂大笑和不理解。还有的表演者就呆立在舞台上手足无措。表演者应该牢记自己的戏在对手身上,任何时候都要按照对手的戏去行动。表演者时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身上,这才是真正的表演,这样也可以使表演者不费力就背下台词和调度,表演者之间才能真正搭上戏,实现交流。对手由于某些原因临时改戏是初学者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要灵活地去应对,让观众看不出痕迹,甚至比以前效果更好,这才是合格的演员。

(四)多练习、多上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演是实践的艺术,许多没有上过专门艺术院校的人,也能成为优秀的演员,这里固然有一个天赋的问题,但与大量的实践是分不开的,这在表演学院学生的身上更是体现得非常鲜明,如一年级与毕业时的表演会有天壤之别。更何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有具备大量的切身体验,才能说真正的学会了表演。另外表演者应尽可能多地参加正式的小品演出,在正式演出中的感觉与排练中的感觉是绝对不同的,肌体与精神的紧张度和兴奋度会大大增强,往往一场正式演出得到的提高比起十场排练得到的还要大。

三、演好小品的方法

演好一个小品做好下面几点是关键。

(一)对小品结构的熟悉

也就是说这个小品的每个参演者都应该知道这个小品到底是说什么,有哪几件事情,哪个先,哪个后,哪个最应该夸张……

(二)具体的重要台词的记忆

这个东西是一定要背的,因为有很多时候,重要的台词是“贯口”,不背是肯定不行的。

(三)个别动作的设计

有些角色本身就是行为怪异的,比如“痴呆”“残疾”,表演这样的角色是需要提前揣摩动作的。

(四)关于服装

“服装到位。”经常听到有表演者说这个词,那到底怎样才算服装到位呢?真正要做到“服装到位”,就必须研究角色的时代、性格,然后再决定穿什么,并不是说越华丽就越好。